財源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0 12:27: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財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鄉鎮財源分析論文

一、鄉鎮財源建設現狀和特點

從收入結構分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經濟發展拉動收入增長。近幾年隨著經濟增長的帶動,部分主體稅種仍然保持較快增速。二是工業財源的主導地位日益穩固。隨著鄉鎮工業經濟的發展,工業提供稅收所占比重有了很大提高。另外,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為工業稅源的提高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三是第三產業的發展成為財源的又一增長點。

二、財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鄉鎮財源建設最大的制約因素在于主觀方面觀念僵化,“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許多鄉鎮領導在財源建設上好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缺乏沉下心思,扎實做好財源建設服務工作的決心。鄉鎮要將工作重點由盲目上新項目轉移到整治環境、扶優壯強和優化資源配置上,突出搞好政策引導、科技、信息、資金、流通等方面服務,千方百計為培植財源做好基礎工作。近幾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些創稅企業,為財源做出了一定貢獻,但大部分企業規模比較小,稅源結構單一,存在著創稅少、支柱財源少的問題。其次,農業基礎薄弱、存在產業結構單一等問題。農村經濟的發展依賴于農業的發展,農業的發展需要產業結構的調整,基礎設施的改善和建立高產、優質、高效的規模農產品生產基地。最后,新興財源少、后續財源匱乏和財政監管力度不強等問題。財源建設要建立長期的穩定的財源,才能保證稅收收入的穩定增長。要強化財源建設,做大做優財政“蛋糕”,其關鍵是要固本開源,在繼續強化現有財源的基礎上,鞏固壯大主導財源,積極培植新興后續財源,進一步加大財政監管的力度等。

三、加強財源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強化工業興財,全力培育工業支柱財源

查看全文

縣財源建設情況調查

加強財源建設,優化財政收入結構----××縣財源建設情況調查

加強財源建設是解決財政困難,實現財政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搞好財源建設,優化財政收入結構,壯大地方財政實力,既是當前財政工作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今后財政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特別是我們作為農業大縣,在取消農業特產稅,降低農業稅稅率,直至取消農業稅以后,如何盡快優化財源結構,提高工商稅收比重,保持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更是財政工作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為此,我們按照市財政局的統一安排部署,近期對全縣財源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財源建設現狀及特征

近年來,我縣按照“以工強縣、以農富民、市場帶動、科教先行”的思路,實行“大開放、大招商、大發展、大投入”經濟發展戰略,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大力培植財源,做大總量,提高質量,保證了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總體態勢良好。2003年,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24963萬元,較去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產業提供的財政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30%;第二產業提供的財政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30%;第三產業提供的財政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40%。全縣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8696萬元,增長25.8%。在地方財政收入中:工商稅收5660萬元,占地方收入的30.3%,可比增長49%;農業四稅6842萬元,占地方收入36.6%,增長15.6%;企業收入671萬元,占地方收入3.6%,可比下降56.8%;其他各項收入5523萬元,占地方收入29.5%,可比增長54.1%。從收入級次看,縣級地方財政收入9886萬元,可比增長31.5%,占全縣地方收入的52.9%;鄉鎮級8810萬元,可比增長12.7%,占全縣地方收入的47.1%。今年1—3月份,地方財政收入2363萬元,可比增長17.7%,其中工商稅收1110萬元;農業四稅完成560萬元;企業收入完成156萬元;其他各項收入537萬元。我縣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得益于近年來把發展經濟、培植財源作為一切工作的重點來抓。從當前全縣財源現狀分析,呈現以下三個特征:

(一)民營經濟的發展已初具規模。近年來,我縣大力加強招商引資、外經外貿、小城鎮建設、民營經濟四大重點工程建設,民營經濟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2003年,全縣民營經濟總戶數發展到2.1萬戶,注冊資金11.6億元,從業人員12.6萬人,同比分別增長7.2%、12.1%和10.8%,固定資產投資達500萬元以上的項目71個,全縣各級各類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億元,民營經濟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45.1%。

(二)重點企業稅收逐步回升。通過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國退民進步伐,有效盤活存量資產,逐步建立了適應市場經濟的企業運行機制。如金曼克電氣集團、金貴酒業公司、金櫻紡織有限公司三個重點企業預計今年比去年增收700萬元,重點企業發展已走出低谷,對財政貢獻率增長趨勢逐步呈現。

查看全文

我區可持續財源思考

抓好財源建設,培植和壯大可持續財源,是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近年來,我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一手抓財源建設,一手抓征收管理。自1998年以來,區級預算收入實現了快速、持續、平穩增長。**年區級財政收入69442萬元,年均遞增12%,區級財政的穩步發展為促進地方經濟和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區的財源培育工作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對區第四次黨代會提出的發展目標而言,尚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問題表現為:1、區級財政壓力增大,行政區劃調整后,區級財力在供需關系上將面對相當大的矛盾。2、財源基礎不穩固,增收主要依賴于管理性增長。3、財源可持續發展后勁乏力,發展空間受限制。

市政府決定今年重新確定市、區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我區如何適應新的財政管理體制變化,在確保國家和省市利益的前提下,增加區級財力,保障有效供給,實現財政振興和促進各項事業持續、快速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必須根據變化了的形勢、任務和要求,圍繞培育可持續財稅,提高財源效益,做大做強區級財政這一中心,確立正確的財源發展戰略思想,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抓好財源建設,培植和壯大財源基礎,形成具有**特色、結構合理、比例協調、持續發展的財源體系。

一、實行新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后,我區財源結構的變化趨向

按照市政府今年重新確定的市、區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市對區在事權劃分的基礎上,收入的劃分、分享比例及收入增量部分的分配方面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一是收入結構的變化,市級固定收入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船使用稅與牌照稅、資源稅、耕地占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契稅、海域、場地礦區使用費收入,市級管理的國有資產經營收益,列入預算管理的市級各項基金收人及其他收入等。區級固定收入包括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屠宰稅,區級管理的國有資產經營收益,按規定屬于區級的行政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專項收入、其他收入、政府性基金等。市、區共享收入為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

查看全文

地區財源建設安排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財源建設,保持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加強財源建設的有效途徑,創新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挖掘潛在稅源,開發增量稅源,統管存量稅源,努力實現財政收入規模、質量和增速同步提高,為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大的財力保障。

(二)主要任務

1、整合促進財源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和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做強做大,支持企業以商招商,支持重點產業項目落戶我市,努力培植壯大稅源,延伸產業鏈、稅收鏈。

查看全文

城區財源構建指導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財源建設,優化財源結構,提升財源建設效益,促進我區經濟增長和財政增收,現提出如下政策意見。

一、鞏固壯大地方主體財源

1.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實施《市人民政府關于推動服務業跨越發展的意見》(煙政發〔2011〕34號)、《市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服務業跨越式發展的意見》(煙芝政發〔2011〕105號),區財政每年設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1000萬元,主要用于國家、省、市服務業引導資金項目配套,大力扶持發展現代物流、動漫游戲、軟件和信息服務、服務業外包等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加快發展樓宇經濟、港站經濟、總部經濟基地、大型綜合物流園區、大型批發市場、服務外包示范園區等服務業業態和載體。

2.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積極實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煙政辦發〔2008〕31號)、《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煙財教〔2010〕66號),區財政每年設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采取項目補助、貸款貼息和獎勵等方式,重點支持和資助新興重點文化產業、文化產業重點技術改造升級、文化創意產業園和廣告創意產業園等文化旅游項目建設,獎勵為我區文化產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項目,積極探索資金有償使用方式。大力發展休閑購物、商務酒店、特色餐飲、酒吧演藝等產業業態,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引導發展文化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提升“休閑”城市品牌。

3.積極支持金融業發展。對新入駐我區商務樓宇的市級(含)以上銀行、保險、證券、期貨類金融分支機構,購買自用辦公用房給予每平方米240元的一次性購房補助,租賃辦公用房三年內按其租賃面積給予每年每平方米80元的補助(該項補助以符合補助條件申報企業的當年區級財政貢獻為上限)。

4.鼓勵工業企業剝離非核心業務。支持工業企業剝離設立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提升企業專業化發展水平。工業企業剝離后當年稅負高于原稅負,高出的區級所得部分相應給予補助。對工業企業剝離設立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自剝離次年起,3年內,按剝離經營后新增地方稅收的30%獎勵該工業企業。工業企業剝離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符合條件的,可優先享受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扶持等各項財稅優惠政策。

查看全文

縣招商引資暨財源建設講話

同志們

安排安排2010年工作任務,這次全縣招商引資暨工業經濟和財源建設工作會議是縣委、縣政府組織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簡要總結2009年全縣招商引資、工業經濟和財源建設工作。動員和組織廣大干部群眾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搶抓機遇,細化措施,狠抓落實,全面推進招商引資、工業經濟和財源建設工作,努力開創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新局面。剛才,縣委、縣政府對在招商引資、工業經濟和財源建設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先進集體、個人及企業進行了懲辦獎勵。此,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受到懲處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同時,向前來投資興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全縣上下以受到懲處的單位和個人為榜樣,拼搏進取,扎實工作,為全縣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就如何抓好今年招商引資、工業經濟和財源建設工作,下面。講三個方面問題。

一、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認清形勢。

掌握發展趨勢,正確認識形勢。搶抓機遇、應對挑戰、加快發展的重要前提。做好今年的招商引資、工業經濟和財源建設工作,必需對當前我縣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和面臨形勢有一個清醒、準確的判斷。

(一)從2009年縣域經濟發展態勢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和各種自然災害等有利因素影響,緊緊圍繞“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建設和諧”總體目標,堅定不移地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財源建設等各項重點工作,贏得了經濟繼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效果。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果。全縣共簽約運作招商引資項目56項,實際到位資金13.5億元,引進外資630萬美元。向上爭取工作效果顯著,共爭取各類項目149項,爭取到位資金52026萬元。工業經濟實現新發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7.46億元,增長9%實繳稅金7808萬元,增長65.2%飛鶴(乳品加工項目加工鮮奶59426噸,實現產值6.8億元,實繳稅金5146萬元,成為我縣第一納稅大戶。二期工程進展迅速,已經進行設備裝置。飛鶴(萬頭奶牛國際示范牧場奶牛存欄達到7100頭。洽洽食品公司滿負荷生產,累計加工洽洽牌香瓜子7800噸,實現產值9980萬元,實繳稅金961萬元。鶴城酒業實繳稅金1662萬元。中興鄉火燒張白酒、興十四村植酸酶等一些好項目、大項目相繼投入試生產。財源建設得到新提升。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18277萬元,增長21.8%其中,工商稅收實現14295萬元,增長42.8%其中,國稅完成9044萬元,增長70.7%地稅完成5251萬元,增長11.5%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458萬元,增長16.8%縣級可用財力達到5.1億元,財政供養人員人均調資300元的情況下,仍實現了保工資、保運轉、珍重點工程支出。應該說,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縣經濟仍然堅持了繼續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要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發展態勢,乘勢而上,追趕逾越,努力實現強縣富民的奮斗目標。

查看全文

資源枯竭型城市財源建設研究

摘要: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既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先進技術,又不屬于貧困縣市,得不到國家強力扶持,在資源枯竭、發展出現落差、財政異常困難的情況下,要改變自身不上不下的狀況,必須認清自己在財源建設方面存在的難點與問題,對癥下藥,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才能收到切實效果。

關鍵詞: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財源建設

一、“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內涵

“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是指曾因資源優勢前期發展較快,但未取得技術優勢,資源依賴程度高,產業較單一,當資源枯竭時,又不像貧困縣市能得到國家強力扶持,使發展難以為繼,財政特別困難的城市。湖南省耒陽市是典型的“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它是湖南省最大的產煤基地,煤炭曾是耒陽的經濟支柱,占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它又是全國17個煤炭資源枯竭城市之一,隨著資源枯竭,發展出現落差,導致財政面臨著嚴峻挑戰。

二、“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財源建設的難點與問題

(一)發展環境破壞嚴重,治理難度較大。煤炭曾是耒陽經濟發展的命脈,高峰時年產量1200萬噸。它雖使耒陽經濟盛極一時,但隨著資源枯竭,問題接踵而至。如今煤炭可開采量僅1.2億噸;去產能使耒陽2018年的煤炭產量跌至120萬噸,趕不上高峰時的零頭;失業礦工增多;經濟結構失衡,高污染、高耗能行業占“大頭”;煤矸石、粉煤灰和廢水污染土地,使其無法耕種;礦區居民職業病、癌癥發病率居高不下;地下水位下降使水資源告急;采煤沉陷區使房屋、橋梁、道路等遭受損壞;水源涵養能力削弱使耒陽面對2008年的洪災不堪一擊,山林遭毀,田地受損。目前全市有礦山地質災害隱患157處,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的虧空需要加倍彌補,治理“后遺癥”需要巨大投入,這讓政府的財力難以承受,無力推進財源建設。(二)產業萎縮收益遞減,自我發展能力弱化。過去耒陽因資源而興,但單一的發展路徑在“城市自我深化”中被束縛在狹小空間,過于依賴資源型產業,導致高新技術產業投入不足,發展滯后;加工業不發達,經濟結構畸形,產業轉型遲緩;名優產品少,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煤炭開采門檻低也使中小型企業居多,規?;潭鹊停洜I成本高,融資難融資貴,難以擴大規模,自我發展能力弱。金融危機后,西方進入衰退期,外煤大量進入我國且價格低廉;國內新能源快速發展,普通混煤從過去每噸近千元降到2019年初的每噸240元。耒陽不僅資源枯竭,還要去產能,致使煤炭量價齊跌,煤炭稅費在財政收入中的占比大幅降低。加上資源開采一般遵循“先上后下,先易后難”的原則,初始開采成本低,煤炭品質好,價格高,效益較好。隨著采掘深度、難度加大,成本提高,品質變差,價格下跌,優勢變劣勢,產量收益都在遞減。煤炭作為耒陽的支柱產業曾大力發展,過去煤價上漲使先入者一夜暴富,從而引發跟風效應,重復投資,惡性競爭,既讓企業效益變差,投資者損失巨大,也使財政增收困難,整個耒陽的自我發展能力弱化。(三)產業單一結構不合理,難以產生綜合效應。耒陽過去一“煤”獨大,產業單一,結構脆弱,經濟受市場、政策等因素影響較大。如耒陽的煤炭稅費2010年在財政收入中的比占為59.43%,2013年就降至15.09%,原因是2012年耒陽連出兩次安全事故,國家要求關閉小煤窯。近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去產能,耒陽大量中小企業首當其沖。資源性產業屬于投入型產業,產品缺乏深精加工,科技含量低、產業鏈條短,乘數效應小,產業的關聯性、輻射性低,作為支柱產業既難起到引領帶動作用,產業之間又互不配套,結構不合理,缺乏綜合效應。近年耒陽雖大力發展替代產業,但尚在培育期,短期難形成優勢。長期依賴資源使耒陽其他產業的發展受到抑制,產業結構的低水平和趨同性使財政收入增長乏力,財源建設舉步維艱。(四)經濟總量偏小,稅收集中度過高。煤炭雖使耒陽經濟快速擴張,GDP總量在湖南曾排到第五、六名,但仍總量偏小,與位居前四名的長沙、瀏陽等縣市相比差了一個級數。前四名一年的GDP都是上千億,長沙縣2018年達1509.3億元,而耒陽最高年份也只有400多億。長沙縣的財政收入2011年是120億元,到2018年已達350億元,耒陽的財政收入同期卻由22.63億元弱減到21.9億元。資源產品屬于上游初級產品,價格過高,下游產品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國家為穩定物價,就要抑制上游資源產品價格。過去煤炭開采主要是國有企業,創造的利稅大都上繳,留給地方的很少,導致資源富縣又是財政窮縣。煤炭作為耒陽的支柱財源,其稅費一度占據全市稅收的半壁江山。但近年這一支柱財源坍塌,其稅收從2012年的4.77億元下降至2016年的1.8億元。后來又依賴土地經營與房地產開發,當國家加大對房地產業的調控時,財政增收就異常困難。財源結構的單一性和高度集中性,使支柱財源基礎脆弱,風險極大,加上經濟總量偏小,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就容易使財政陷入困境。(五)剛性支出不斷增多,財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分稅制改革將事權下放,財權上收,層層向上集中。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又要求政府加強公共服務,醫保、養老等標準不斷提高,教育、扶貧、三農、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等“補短板”支出不斷增多,且支出剛性,結構固化、能增不能減。作為傳統農業縣市,財政收入隨著農業稅取消而明顯減少,再加上資源枯竭等因素影響,增收更加困難。作為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耒陽既不像發達縣市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又不如貧困縣那樣得到國家的有力扶持;過去依賴資源使產業結構單一,不如其他中等縣市由于產業結構相對合理,發展較為平穩,當依賴的資源逐漸枯竭,發展出現較大落差,使耒陽的財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六)科技投入少,自主創新與結構調整能力弱化。煤炭開采技術門檻低且利潤可觀,吸引大量社會資本進入,使耒陽經濟科技投入少,以物質消耗為主。由于資源開采一次性投資大,設備、鉆井、洞道、房屋等固定資產具有較高的利用鎖定性,難以回收或轉作它用,形成大量沉淀成本讓企業退出的成本很高,只能低效運營,致使產業結構呈現剛性,轉型困難,關閉整頓浪費很大。由于耒陽過去工業基礎薄弱,近年來雖大力招商,推動產業轉型,但受項目達產時效和減稅讓利等影響,短期對財政的貢獻有限??萍纪度肷偈柜珀栕灾鲃撔履芰Σ粡?,產業鏈條未充分延伸,科技創新和營銷人才缺乏,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牌響亮的龍頭企業,創新能力低下。(七)等靠要思想嚴重,產業轉型意識不強。過去耒陽因資源而興,一些干部群眾盲目樂觀,安于現狀,養成靠山吃山的思想,缺乏危機感與緊迫感。當被國家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得到國家一定扶持時,一些人又產生等、靠、要的思想,不思進取,缺乏主動探索、研究培植壯大財源的思想,生財、聚財的內生動力不足,缺乏積極促進產業轉型、結構調整的意識與有效舉措,也影響了財源建設的步伐。

查看全文

全區財源建設指導方案

2012年是區經濟發展形勢非常嚴峻的一年,也是我區實現轉型跨越的關鍵一年。為進一步推進區域財源培植壯大,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根據全區經濟暨財政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全區財源建設“一個核心、兩條主線、三項保障”的總體思路,制定本方案。

一、圍繞“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工作核心,科學調度,穩步推進

財稅部門要加強溝通,建立旬碰頭、月調度制度,提前做好收入預測,及時通報收入計劃安排,合理掌控收入進度,努力實現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和均衡入庫,確保承擔市考核指標取得優異成績。

由財政局牽頭,每月組織召開國稅、地稅等相關部門以及各街道辦事處參加的財稅工作調度會,總結前期工作,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明確下一步工作目標,確保年度收入任務圓滿完成。

二、把握“穩固存量、發展增量”兩條主線,強化現有稅源、突破引進新稅源,實現持續發展

(一)建立重點稅源企業聯系點制度

查看全文

市財源建設情況匯報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于加快經濟發展,培植壯大財源的一系列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大力發展稅源經濟,積極培植地方財源,為財政增收奠定了可靠的基礎,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2004年全市完成地方財政收73106萬元,比上年增長35.1%,其中稅收收入達到49144萬元,比上年增長44%,工商稅收38223萬元,比上年增長36.36%。今年1—9月份已完成地方財政收入71170萬元,同比增長38.6%,比××市平均水平高6.84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達到46170萬元,比上年增長40.35%,占地方財政收的65%;全市完成鄉鎮級地方財政收入36804萬元,同比增長77.66%,其中工商稅收22121萬元,同比增長66.14%,占全市鄉鎮級地方財政收入的60%。

一、立足實際,把財源建設建立在發展稅源經濟上

經過多年以來的發展,××經濟社會取得了很大成績,地方財政收入連年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但是××有135萬人,居全省縣市區第三位,是一個人口大市,地方財政收入在總量上雖然占有一定的優勢,但人均占有偏少的問題一直是制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中央提出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后,就一個人口大市來講,實現這些目標,壓力更大,特別是農村水、電、路、學、醫等各項社會事業,需要改善的地方還很多。解決好這些問題,關鍵靠投入,首先要解決好有錢辦事的問題。在這種形勢下,作為政府,財政是一個基本的調控杠桿,必須建立起強有力的公共財政,拿出更多的資金來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才能真正體現執政為民的理念,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財源是地方財政收入的基礎和保證,主要靠稅源和費源來支撐,費源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主要靠加強征管來體現,但是稅源主要靠發展來體現。基于以上認識,××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立足實際,把財源建設作為組織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對待,在工作思路上,調整優化財源結構,堅持把財源建設的立足點放在發展稅源經濟上,突出工業經濟、民營經濟、招商引資、園區和城市建設四大重點,在具體實踐中,抓住主要矛盾,進一步強化“重點是工業,關鍵是項目,根本在投入”的總體要求,緊緊抓住項目和投入不放松,加快財源建設步伐。在目標確定上,把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增幅放在全國基本競爭力百強和全省30強縣市中來定位,提出了“兩個確?!保ù_保地方財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平均增幅,確保地方財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30強縣市平均增幅)的目標。近幾年來,面對非典肆意入侵,國家實施嚴格宏觀調控的嚴峻形勢,我們視困難為機遇,咬緊牙關,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不動搖,有力地推動了稅源經濟的快速發展。今年1—8月份,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稅20.6億元,同比增長77.9%;全市民營經濟實繳稅金5.37億元,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達到65%以上。稅源經濟的快速增長,促使財源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地方財政收入實現了突破性的增長,預計今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可突破10億元大關。

二、以項目為支撐,壯大支柱財源

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財源的意識,把項目建設作為壯大支柱財源的一項根本措施來抓,采取加大投入新上一批,招商引資引進一批,啟動民間資本發展一批,技改擴規壯大一批,產權改革盤活一批等有效手段,大上項目,上大項目,以項目促發展、壯財源。今年以來,開工建設投資過千萬元的項目222個,已完成投資72.9億元,其中新建項目157個,已完成投資46.6億元,過億元的項目43個,已完成投資29.4億元,工業項目143個,已完成投資49.57億元,這些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可新增利稅29.39億元。目前,在工業、農業、商貿、旅游服務業等各領域都建設了一大批項目,并逐步形成了全市的支柱財源,為地方財政的增收提供了永續后勁。

1、圍繞做強工業五大主導產業上項目,培植工業支柱財源。工業是新泰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也是財政稅收的主要渠道。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的思想不動搖,在工業發展方向上,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大項目建設為重點,以科技進步為動力,按照國家產業政策,依托資源和優勢產業上項目,著力培植對經濟和產業支撐、拉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或企業集團,培植壯大煤電化工、機械電子、精細化工、新型建材、紡織服裝、五大主導產業,形成龍頭企業、骨干企業作支撐,上下游產品配套延伸,集群化發展的工業格局,做強以工業為主導的稅源經濟。煤電化工產業,總投資70億元,新上了8個煤電一體化項目。其中投資23億元的眾泰4×15萬kw電廠、投資24億元的新源4×15萬kw電廠正加緊建設。這8個項目已有5個投產運營,到2007年上半年全部竣工后,新泰區域內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00萬kw以上,年可轉化煤炭400萬噸,實現產值35億元,利稅7億元。圍繞煤電轉化增值和煤炭深加工,新上了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21個,總投資46.5億元,其中正大、天豐、環宇3個機制焦項目,總投資12億元,年生產能力210萬噸,今年全部投產后,可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利稅9億元。機械電子產業,特變電工魯能泰山電纜公司投資5億元,開發生產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壓、超高壓交聯電纜,方向是打造亞洲規模最大的線纜生產基地,其中高壓電纜市場占有率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銷售收入可達10億元,力爭到2007年銷售收入突破30億元。賽特電工公司近幾年年累計投入3.5億元,年生產能力由5000噸擴大到2.5萬噸,建成了我國北方最大的特種電磁線生產企業。以山東青云起重集團為龍頭,以羊流民營經濟聚集區為依托,帶動發展起重機械制造企業96家,年產起重機械26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建成了全國第二大起重機械生產基地。精細化工產業,新上了年產5000噸黃原膠、年產2萬噸碳酸二甲酯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投資9.8億元對三氯聯苯胺、四氯聯苯胺等優勢產品進行技改擴規,年產量達到1.5萬噸,占國內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并遠銷歐美、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新型建材產業,以裕鑫玻纖為龍頭,帶動發展起華耀玻纖、富信玻纖、萬通玻璃鋼等一批骨干企業,形成了玻纖玻鋼產業集群。其中裕鑫玻纖的網格布等下游產品研發、生產水平居國內領先。紡織服裝產業,新上了投資10億元的領東制衣、投資8億元的新申棉紡、投資3.5億元的平陽紡織特種天然纖維、西張莊鎮與菲律賓合資1500萬美元的幸運紡織等一批項目,以這些企業為骨干,帶動發展起了17家紡織服裝企業,棉紡生產規模達到80萬錠,年產針織服裝8000萬件。此外,大力發展產品方向好、技術含量高的項目。投資16億元的百川紙業、投資7億元的韓國乾元不銹鋼極薄板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或投產。到去年底,全市規模企業達到230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47家,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75家,力爭到2007年,特變電工魯能泰山電纜、賽特電工、乾元不銹鋼、青云起重、百川紙業5家企業年銷售收入達到30億元以上,裕鑫玻纖、良達集團、領東制衣、平陽棉紡、中科化工等15家企業銷售收達到10億元以上。

查看全文

縣強化財源管理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開發區,縣政府各有關部門:

為實現財政收入與經濟的協調發展,減少財源流失,現就進一步加強財源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工作的責任感

近年來,各級各部門不斷加強財源建設,依法強化征管,堵漏增收,各項收入穩步增長,有力地保障了財政支出,促進了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但由于對部分稅源和個別稅種缺乏有效管理手段,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稅收漏征漏管,影響了稅收執法的公正和地方財源建設。加強財源管理,是新形勢下提高稅收征管水平、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受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長平緩、財政增收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加強財源管理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大局意識,積極參與做好財源管理工作。

二、加強收入征管,提高財源管理水平

1、積極推行增值稅個體雙定業戶委托代征。按照“政府主導,財政、稅務、工商部門協作,鄉鎮協稅護稅”的征管模式,積極推行個體增值稅雙定戶委托代征,逐步形成以鄉鎮、社區為主要代征單位,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征收網絡,實現個體稅源征管的社會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