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關系范文10篇
時間:2024-01-31 13:43: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供需關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市場供需關系的法務會計論文
一、法務會計市場供需分析
(一)法務會計需求主體
根據我國目前法務會計在實踐應用中的具體情況,法務會計的社會需求主要表現在提供證據信息和司法訴訟中,這些需求主體一般包括:
1.政府機關。
為了在經濟案件的調查中查明真相、確認相關人員責任,政府各機關部門需要收集關于公職人員貪污受賄與職務犯罪的證據信息,法務會計人員成為政府的需求。
2.司法機關。
我國再保險市場供需關系研究論文
[摘要]我國再保險市場剛剛起步,市場主體缺乏、資本實力薄弱和產品品種單一影響了再保險供給水平。同時,我國再保險市場潛在需求巨大,由于直接保險公司的“惜分”,市場需求雖然大于供給,但總量并未完全釋放。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發展再保險市場的近期措施主要著眼于盡快提高再保,險供給能力和引導市場需求良性化發展。發展我國再保險市場的長期措施應立足于市場再保險供給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和再保險潛在需求的逐漸釋放,旨在保障再保險市場體系的健全與健康發展。
[關鍵詞]再保險市場,供給,需求
再保險作為保險市場的“安全閥”和“調控器”,具有保障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以及國家金融安全的作用,在一國金融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逐步加快,特別是加入WTO以來,原有法定分保的取消和近期《中國再保險市場發展規劃》的頒布,中國再保險市場在發展速度和規模、市場化程度以及競爭格局等方面均發生了顯著變化,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擬從再保險的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出發,探討影響我國再保險市場發展的因素,并從供需層面提出相關的建議。
一、我國再保險市場供給能力有限
一般認為,再保險供給是再保險市場中,各家專業再保險公司或經營再保險業務的直接保險公司在既定費率水平上能夠提供的再保險產品總量。我國再保險市場起步較晚,在發展程度、承保能力、產品服務能力等方面都顯不足,影響了市場的整體供給水平。
1.再保險主體缺乏,成熟度不高,技術服務能力落后
我國再保險市場供需關系研究論文
[摘要]我國再保險市場剛剛起步,市場主體缺乏、資本實力薄弱和產品品種單一影響了再保險供給水平。同時,我國再保險市場潛在需求巨大,由于直接保險公司的“惜分”,市場需求雖然大于供給,但總量并未完全釋放。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發展再保險市場的近期措施主要著眼于盡快提高再保,險供給能力和引導市場需求良性化發展。發展我國再保險市場的長期措施應立足于市場再保險供給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和再保險潛在需求的逐漸釋放,旨在保障再保險市場體系的健全與健康發展。
[關鍵詞]再保險市場,供給,需求
再保險作為保險市場的“安全閥”和“調控器”,具有保障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以及國家金融安全的作用,在一國金融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逐步加快,特別是加入WTO以來,原有法定分保的取消和近期《中國再保險市場發展規劃》的頒布,中國再保險市場在發展速度和規模、市場化程度以及競爭格局等方面均發生了顯著變化,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擬從再保險的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出發,探討影響我國再保險市場發展的因素,并從供需層面提出相關的建議。
一、我國再保險市場供給能力有限
一般認為,再保險供給是再保險市場中,各家專業再保險公司或經營再保險業務的直接保險公司在既定費率水平上能夠提供的再保險產品總量。我國再保險市場起步較晚,在發展程度、承保能力、產品服務能力等方面都顯不足,影響了市場的整體供給水平。
1.再保險主體缺乏,成熟度不高,技術服務能力落后
再保險市場供需關系分析論文
一、我國再保險市場供給能力有限
一般認為,再保險供給是再保險市場中,各家專業再保險公司或經營再保險業務的直接保險公司在既定費率水平上能夠提供的再保險產品總量。我國再保險市場起步較晚,在發展程度、承保能力、產品服務能力等方面都顯不足,影響了市場的整體供給水平。
1.再保險主體缺乏,成熟度不高,技術服務能力落后
雖然中國再保險業的發端可以追溯到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成立,但是第一家嚴格意義上的再保險主體是1996年成立的中保再保險公司。而中保再保險公司幾經變遷,發展成為目前國內惟一一家中資專業再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再集團”),中再集團下設中國財產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壽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在中國加入WTO之前,憑借市場的封閉和法定分保的政策保護,中再集團是當時市場上的惟一再保險主體,基本壟斷了國內再保險市場,這種壟斷地位即使在2006年取消法定分保之后仍然十分明顯。據統計,2006年至今中再集團及其兩家主營業務的子公司仍占有國內再保險市場80%多的份額。
法定分保的要求和中再集團“一家獨大”的局面反映出來兩個問題:一是受政策和市場的擠壓,試圖經營再保險業務的直保公司和新的專業再保險公司難以在近期獲得很大發展空間,雖已有6家外資再保險公司獲準在我國開辦或籌辦再保業務,但市場份額小,目前尚沒有另外一家中資再保險公司出現,這是導致當前國內再保險市場主體仍比較缺乏的歷史制度原因。二是中再集團憑借自己的國有和壟斷地位,在外資再保公司進入前基本上可以無競爭地獲得再保險業務,因而不利于其建立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在國內再保險市場開放后很難迅速發展成以現代企業制度為標準的市場競爭主體。
供需關系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路徑研究
摘要:文章從高等職業教育的供需內涵和矛盾分析出發,以湖南省為例,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收集到相應的收據并加以分析,得出湖南省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繼而提出了解決我國高職教育中存在問題的相關舉措。
關鍵詞:教育供需;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目前,擔負著我國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任務的主要是職業教育,其中,高等職業教育發揮著主導作用,是培養該類人才的中堅力量。高職教育人才供給與人才需求的不平衡,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極大阻力,同時也造成了企業用工難的局面。湖南省作為教育大省,同時作為中部崛起戰略的主要省份之一,研究其高職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并且能夠為全國高職教育的發展改革提供借鑒。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供需矛盾分析
(一)高等職業教育的供需內涵
1.高職教育的需求。首先,高職教育的需求是學生自身的需求,高考分數不理想的學生可以通過選擇高職院校進一步學習技術技能,以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其次,是企業對高職教育的需求,企業作為用人單位,高技能型人才是企業所需要的。近年來很多企業連續出現高技能人才“用工荒”,高職人才需求嚴重短缺的現象。最后,是社會的整體發展離不開高職教育。國民經濟的發展出了需要一大批高學歷精英分子,還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勞動者。例如,德國發達的職業教育成為其經濟強盛的關鍵之一。職業教育能提高勞動生產率,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啤酒企業重組扁平化論文
關鍵詞:ERP;企業重組;“扁平化”;企業戰略聯盟
摘要:21世紀,市場的競爭要求企業能夠快速創造新產品和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啤酒企業也不例外。
目前,啤酒企業間兼并、重組和聯合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引入新的管理概念和現代化管理手段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關鍵。企業資源計劃(ERP)是信息時代的現代企業向國際化發展的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是改造傳統企業提高市場競爭能力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一、ERP與管理概念的創新
1.1ERP管理系統的內涵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需鏈管理,ERP面向市場、面向經營、面向銷售,強調了供應商、制造商和分銷商之間新的伙伴關系,ERP強調企業流程與工作流,支持企業過程重組,通過工作流實現對企業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集成;ERP強調對企業人員的分工和整合。通過強化培訓,優化企業中人與流程、崗位的對應關系,建立“扁平化”高級管理模式。ERP吸收了多種先進的生產概念,在生產制造中支持制造資源計劃(MRPII)、準時生產(JIT)、精益生產(LP)、敏捷制造(AM)和業務流程重組(BPR)的混合生產管理模式;ERP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支持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集成,可對供需鏈上的所有環節進行有效的管理,它是以顧客驅動的、基于時間的面向整個供需鏈管理的企業資源計劃。
林業資源管理保護現狀及方向
摘要:林業是我國重要產業鏈之一,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了巨大支持,所以林業資源管理保護工作十分重要。本文簡要闡明林業資源管理保護現狀,并針對其提出制定完善管理機制、設計創新規劃、加強法制管理等措施,以促進林業向更好方向發展,同時希望林業企業能夠借鑒有效建議,讓林業發展邁向新的里程碑。
關鍵詞:林業;資源管理;發展方向
林業資源屬于生態環境的一部分,一旦遭受破壞,會造成生態環境紊亂,生物鏈斷裂,影響人類生存發展,因此要加強林業資源管理保護工作力度。隨著新時代迅速發展,人們的物質欲望越發嚴重,亂砍濫伐的現象十分嚴重,導致林業資源管理保護現狀不容樂觀,生態環境失衡危機一觸即發,林業人員要采取相應措施,讓林業向更好方向發展。
1林業資源管理保護現狀
1.1缺乏長遠發展眼光。有些林業企業為謀取較大經濟利益,過度砍伐樹木,造成林業生態環境破壞。林業資源在過度使用后,生態系統不能及時恢復生機,會讓林業發展陷入停滯狀態。這種狀況發生原因是企業缺乏長遠發展眼光,嚴重阻礙林業資源管理保護工作有效進行[1]。1.2供需關系嚴重失衡。林業資源管理存在供需關系嚴重失衡問題,不能適應時代經濟發展要求。失衡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過度砍伐使林業木材生產不能適應當前社會需要;另一方面,種植樹木過于單一,不能滿足社會多元化需求。樹木數量嚴重超標,不能為林業制造經濟價值。1.3部門溝通合作不當。亂砍濫伐現象普遍,林業資源管理保護工作落不到實處。其根本原因是林業管理部門缺少法律約束,各個部門之間溝通合作不密切所造成的。
2林業資源管理保護的發展方向
探討水資源矛盾的經濟路徑
一、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成因
北京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問題已日益引起專家、公眾和政策制定者的關注。分析原因,除了自然因素造成先天水資源嚴重缺乏和人為因素造成后天水量超采污染加劇這兩個顯性原因外,還有深層的原因:
1公益物品認識導致集體非理性。通過對北京水資源的管理模式的考察,我們發現對于水資源的屬性認識不清,只把它當做純粹的公有公益物品,而忽視了水資源特有物品屬性,這是導致我們長期以來選擇并實行一種錯誤的水資源管理模式的根本原因,從而加劇了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
2公有私益物品。水資源作為一種公有私益的物品,它具有非排他性和競爭性。(埃莉諾·奧斯特羅姆,2000)水資源的非排他性是指特定人群在特定范圍內的對水資源的消費,不必支付額外的費用。水資源在消費上的非排他性會導致水資源的外部性效應。水資源的競爭性是指如果水資源的總量保持不變,一個人多消費一個單位,那么另外一個人就將減少一個單位,二者是此消彼長的關系。
3水價不合理。近些年來,北京市居民用水銷售價格調整至4.0元/m3,其中水資源費上漲至1.26元,污水處理費上漲至1.04元,按居民人均用水量3m3/月計算,調價后每人年均水費支出達144元,以2012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8154元計算,水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0.8%左右。目前水價體系仍不足以激勵城市居民節約用水。
二、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經濟建議
肉雞產業經濟問題研究綜述
摘要: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肉雞生產和消費國,肉雞也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肉類生產和消費品,當前的肉雞產業已經是中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本文從肉雞生產、消費、貿易,以及供需關系的討論4方面回顧和總結了已有關于中國肉雞產業經濟問題研究的進展。但是,現有相關文獻多側重于定性分析,對于中國肉雞生產供需問題系統和深入的研究還較為欠缺,對于供需方面的重點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的文獻則更為欠缺,并且已有的相關實證研究還有很大改進、完善,以及深入探討的空間。
關鍵詞:肉雞;產業經濟問題;研究綜述
中國現代肉雞產業經過30多年來的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畜牧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肉雞產業是中國農業部門產業化經營最早、進步速度最快、發展程度最高的產業,憑借著產業化經營的帶動,肉雞產業已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統計數據,當前中國肉雞飼養農戶和企業涉及人口接近3000萬,整個產業鏈涉及人口接近7000萬,肉雞產業在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帶動農民增收,以及推動中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等諸多方面發揮著突出作用。此外,在資源環境約束日漸趨緊,中國肉類產品供給壓力持續增大的形勢下,肉雞產業的發展憑借肉雞生產周期短、飼料轉化率高、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相對較低等顯著優勢,為滿足城鄉居民膳食需求,保障國家重要農產品供給等做出了巨大貢獻。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肉雞生產國和消費國,肉雞也已成為中國第二大肉類生產和消費品。隨著中國肉雞產業地位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文獻開始關注肉雞產業的發展,肉雞供需問題逐漸并已經成為中國畜牧業經濟研究的重要議題。已有關于中國肉雞產業經濟的研究文獻大致可以分為肉雞生產、肉雞消費、肉雞貿易,以及肉雞供需關系的討論分析4大類。
1肉雞生產
改革開放以前,中國肉雞產業的發展步伐極為緩慢,僅僅屬于自給自足的家庭副業,在中國畜牧業發展中處于補充地位[1]。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整體經濟步入快速增長軌道,中國肉雞產業也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可以認為,1979—1996年是中國肉雞產業的全面快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中國肉雞產業實現了供求基本平衡的歷史性跨越,奠定了自身農業支柱產業的地位。1997年以來,肉雞產業進入了以提質增效為主要發展目標的現代化發展階段,這一階段肉雞產業的現代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發展迅速,產業化經營模式日趨完善[2]。中國現代肉雞產業從起步到實現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產業化的經營。在中國農業部門中,最早啟動產業化經營的是畜牧業;在中國畜牧業中,肉雞產業是產業化起步最早、發展程度最高的部門[3]。在中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起步時期,周立群和曹利群[4]、劉鳳芹[5]等分別從理論或案例的角度對產業化組織模型進行了探討,郭東紅[6]利用農戶微觀數據實證分析了農戶參與訂單農業行為的影響因素,這些文獻在研究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的各個方面,包括起因、優劣勢、制約因素,以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均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是,相對于產業特點差異顯著的各個農業部門來講,這些研究相對寬泛,沒有專門定位于某一產業或者對不同產業進行分類研究。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推進,學者們逐漸傾向于對農業產業化問題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具體到肉雞產業,一方面,王寒笑[7]、應瑞瑤和孫艷華[8]、劉丹鶴(2008)[9],以及萬俊毅和歐曉明[10]等在理論和案例分析層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可以歸納得出,經過30年多的發展,肉雞產業已經成為中國農業產業化經營最具代表性的產業,并形成了多種產業化經營模式,主要有“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經紀人+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基地”縱向一體化等。另一方面,孫艷華、劉湘輝和周發明等[11]和辛翔飛和王濟民[12]等則通過養殖戶微觀調研數據實證分析了不同類型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對肉雞養殖戶收入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與其他經營模式比較,產業化經營給肉雞養殖戶帶來了較為明顯的增收效益,但是由于研究的歷史時期不同、樣本地域不同,這類研究在回答究竟是何種產業化經營模式能夠為養殖戶帶來更大的收益這一問題上存在爭議。此外,孫艷華、應瑞瑤和劉湘輝[13]等通過農戶微觀數據實證分析了江蘇省肉雞養殖戶垂直協作的選擇意愿,認為養殖規模、風險認知水平、社會資本等對養殖戶意愿選擇具有重要影響。隨著產業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國肉雞養殖的規模化水平實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規模養殖場數量和養殖場平均飼養規模持續上升,為中國肉雞產量的“爆發式”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業部統計監測數據顯示,當前肉雞規模化養殖(年出欄1萬只以上)出欄數量占全國肉雞總出欄數量的份額已經達到70%左右。鄭麥青、趙桂蘋和李鵬等[14]通過對全國15個省份肉雞養殖戶的大規模調研認為,目前年出欄5萬只以上的養殖場(戶)已經成為中國肉雞生產的主體。經營規模對效率的影響一直是世界各國農業發展過程中頗具爭議的一個話題。具體到肉雞產業,Yusuf和Malomo[15]和Begum等[16]等對尼日利亞、孟加拉國等發展中國家肉雞養殖規模與生產效率問題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論認為規?;B殖不利于肉雞生產效率的提高。而國內的研究中,辛翔飛、張怡和王濟民[17]基于隨機前沿方法采用省級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不同規模肉雞生產效率的影響,分析認為規模化養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國肉雞生產效率。動物疫病是給畜牧業養殖造成風險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動物疫病給畜牧業造成的風險也日趨突出。針對2004年前后暴發的禽流感,黃德林、董蕾和王濟民[18]通過建立農戶畜產品生產收入模型,就禽流感對中國2004年畜產品生產增長幅度、農民畜牧業收入以及畜產品相關產業的影響程度進行了預測;于樂榮、李小云和汪力斌等[19]利用兩期微觀層面的面板數據就禽流感對養殖戶收入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分析結論認為禽流感的發生對養殖戶收入的負向影響顯著,在控制其他變量不變的條件下,禽流感會使養殖戶人均養殖收入降低65%。同時,于樂榮、李小云和汪力斌[20]利用農戶調研數據比較了禽流感發生前后養殖戶生產情況的變化,發現禽流感暴發確實對養殖戶造成了沖擊,禽流感發生后農戶的養殖技術,尤其是動物疫病防疫技術行為明顯改善;疫區內的養殖農戶有較大的直接損失,而且與損失相比,政府的現金補償略顯不足。對于2013—2014年暴發的H7N9流感疫情,目前還主要是側重于定性分析和討論,相關研究和判斷普遍認為,2013—2014年H7N9疫情雖然不是動物本身的疫情,更沒有出現在家禽養殖范圍,但由于相關媒體在報道時著重突出了禽流感問題,致使消費者對家禽產品,尤其是對肉雞產品生產了較大的恐慌和抵觸情緒,整個肉雞消費市場長期處于低迷狀況,造成2013年肉雞行業損失嚴重。讓整個行業始料不及的是,2014年年初又出現了關于H7N9疫情的報道,再次給整個肉雞產業帶來立竿見影的沉重打擊,致使整個行業步履維艱,經歷了歷史上最慘淡和最艱難的階段,相當一批企業在此時期瀕臨破產,甚至已經破產,整個產業形勢異常嚴峻[21-22]。
2肉雞消費
電力營銷創新對策探究
1電煤供需矛盾的現狀分析
1.1電煤供需的現狀
據華北電網的信息,由于負荷需求持續高位運行,電廠耗煤量保持在較高水平,京津唐電網電煤庫存整體呈下降趨勢。而華東電網整體壓力也較大,包括安徽等地在內的部分機組已缺煤停機。另外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349家直供電廠每天的耗煤量都在240萬噸以上,存煤可耗天數在10天左右,甚至一些電廠的存煤量還不足3天。在南方用電量較大的省份,電廠缺煤情況更為嚴重,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份普遍出現了電煤短缺局面。同時用電負荷和用電量大幅增長,電網對電煤的需求也會大增,因此,煤炭供應跟不上,發電量就無從談起。電煤供需矛盾日益嚴峻。
1.2電煤供需矛盾的成因分析
筆者總結一下,認為造成當前電煤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工業生產的恢復帶動煤炭需求是造成當前電煤供需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各種自然因素加劇了當前電煤供需矛盾,取暖需求致使冬季是傳統的用煤高峰季,而且由于雪災、大風、大霧等惡劣天氣引發的運輸不暢,進一步加劇了煤炭市場的短期失衡;三是水電供應同比下降,也使得用電對火電極為依賴,從而進一步加劇了電煤的緊俏。
2認識電力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