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5 09:54: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學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學校體育與學業成績的關系
摘要:當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參加60min的體育活動時,就會產生多種健康益處。粗壯的肌肉力量和耐力,降低患慢性疾病危險因素的風險,提高自尊,減輕壓力和焦慮?;顒右部赡軐W業成績產生有益的影響。兒童和青少年參加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取決于年齡、參加方案和裝備。小學適齡兒童通常從事自由游戲、跑步、追逐游戲、跳繩和與年齡相適應的運動。
關鍵詞:學校體育;活動;學業;成績
只有17.1%的高中生符合當前的體育鍛煉建議。為近五千六百萬青年服務的學校提供青年滿足體育活動的獨特場所。同時,學校在分配體育時間和體育鍛煉時間方面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許多學校正試圖增加數學、英語和科學的教學時間,以努力提高基于標準的考試成績。課間休息和其他體育活動的休息時間在上課期間經常減少或取消。學生和學校的數據證明了這一點。例如,2007年有53.6%的美國高中生報告說,他們平均每周上體育課一天或更長時間,而參加體育教育的人數更少。同樣,2006年,美國只有4%的小學、8%的中學和2%的高中提供每日體育或同等的體育教育。此外,2006年,只有57%的學區要求小學定期安排課間休息。以外的體育活動體育課和休學期間,16%的學區需要,10%的學區要求中學,4%的學校要求高中提供正規的體育鍛煉。除了上學的機會外,青年也有機會通過課外體育活動參加體育活動。據報告,1997年有76%的6~12歲兒童參加了一些運動。2007年,56%的高中生報告在過去12個月中參加了學校或社區組織的一個或多個運動隊。本文中的文獻表明,體育活動可能通過各種直接和間接的生理活動對學業成績產生影響。關于大腦發育的研究表明,認知發展與運動能力也有幾篇評論文章是同時發生的。研究了身體活動與學術行為和成就之間的關系。對已發表的有關體力活動研究進行了一次元分析。另外兩篇評論描述了兒童身體活動、大腦生理學、認知、情感和學業成就之間關系的證據。
1關于學校體育運動與成績之間的實驗研究
項干預研究的結果各不相同,大多數顯示出一個或多個積極的關聯。兩項研究表明,體育教育之間存在著全部或大部分積極的認知技能、態度或學業成就聯系。具體來說,將體育教育與學術有著積極的聯系。這項研究還注意到積極聯系,這是認知功能的一個指標,盡管兩者之間的關系消失了。協調練習(即要求身體平衡、反應、調整和/或區分身體的運動)比正常的體育課更有益。提高認知功能(特別是注意力和注意力)。他們發現三種干預條件下的學業成績沒有差異,盡管學生在健身和技能組中沒有差異。其實課堂教學時間較少,以適應體育教學時間的增加。他們還發現,學生在技能和體能方面的課堂行為條件有所改善。研究發現四個積極的和三個不顯著的關聯,以及一個消極的關系。檢查了密集的2年健康狀況,體育項目,由受過訓練的課堂教師或體育專家教授,旨在提高學生的體育活動水平。由受過訓練的教師教授的美國體育課程對閱讀、語言和基本電池標準化考試成績有積極的影響,但對數學沒有顯著的影響。通過體育教學專家們,SMART項目的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得分高于未注冊的學生,但在語言和數學方面的得分卻較低。體育與學業成績指標之間的關系。與一些教師在學習中的信念相反,體育并沒有降低他們的注意力。參加體育教育的頻率(每天與每周兩次)與學生標準化的數學和閱讀考試成績或對學校的影響無關??偟膩碚f,這些研究的結果表明,體育教育可能與學生的認知技能和態度以及心理健康有聯系。此外,增加體育課的時間似乎并沒有消極的聯系。
2學習成績與體育運動之間的相互聯系
外科護理學對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綜合案例工作坊模式對高職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方法將98名高職護生隨機分為對照組50名和觀察組48名,兩組護生均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授《外科護理學》,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采用以“工作坊”的模式組織教學,比較兩組護生教學前后的學業自我效能感。結果教學前,兩組護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處于中等水平;教學后,觀察組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也高于教學前(均P<0.05)。結論將綜合案例工作坊模式應用于《外科護理學》教學,可以提高高職護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
【關鍵詞】綜合案例;工作坊;學業自我效能感;外科護理;高職護生
工作坊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即一群人為了某一個主題,在一名導師的指導下,通過活動、討論及演講等方式共同研究和學習[1]。案例教學注重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師生通過共同分析實際案例,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處理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2]。學業自我效能感又稱學習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身能夠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對控制自己學習行為和學習能力的主觀判斷[3]。學業自我效能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更感興趣。目前,國內外對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以現狀分析和相關性研究為主,干預研究報告較為少見。本研究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以案例教學為基礎,再進行綜合案例工作坊教學,觀察其對高職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我院2017級2個班級的98名護理學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次調查和干預者。排除標準:轉專業者;學習態度不端正者(包括無故遲到曠課者)。將學生隨機分為觀察組48名和對照組50名。對照組女生44名,男生6名;年齡(19.32±1.24)歲;上學期考試科目的平均成績(74.58±7.32)分。觀察組女生41名,男生7名;年齡(19.28±1.07)歲;上學期考試科目的平均成績(75.34±6.97)分。兩組學生性別、年齡、上學期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學生均由同一名老師授課,授課教材為《外科護理學》。
數學學業研究論文
一般中學的初中生源普遍較差,數學學業不良學生的比例較大。在重視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的今天,如何轉化數學學業不良學生便成為我們教師普遍關注的緊迫課題。
改變觀念,樹立所有的學生都能教好的觀念。
我國傳統教育從來都是有形無形地將學生分成好、中、差三類,以施于不同等級的教育。而現代教學觀告訴我們,每個人均有獨特的天賦,都有培養價值,關鍵在于要按照他們早期所表現出來的天賦,適應其特點進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多數學業不良學生的某些指標不僅在學生總體中具有中等水平,有的還具有較高水平,這為教師端正教學觀,改革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實證性的依據。數學學業不良學生的困難是暫時的,必須承認通過教育的改革,他們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取得發展。面對學業不良學生,教育觀念的核心是教師首先應轉變觀念,使自己樹立所有的學生都能教好的意識,充分相信學生發展的可能性,在充分考慮學生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提出適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學生獲取進步,這是做好數學學業不良學生轉化工作的前提。
實施成功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成功的自信心。
學生數學學業不良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由于在學習上屢遭失敗,使他們心靈上受到嚴重的“創傷”,存在著一種失敗者的心態,學習自信心差。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發展的可能性,幫助學生不斷成功,提高學生自尊自信的水平,逐步轉變失敗心態,形成積極的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機制。如實施成功教育,創設成功教育情境,為數學學業不良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事實上,每個學業不良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只不過因各種原因沖淡而已。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業不良學生在教師的“成功圈套”中獲得能夠實現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應,從而產生自信心,進而感到經過努力,自己是完全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達到轉化數學學業不良學生的目的。
運用情感原理,喚起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
試論中學品德課多樣化的學業評價
摘要:評價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評價的改革已勢在必行。依據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要求,從“多元、主體、開放”的評價理念出發,逐步建構評價內容多元化和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將以基礎知識為主的紙筆測試、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表現、課堂表現和能力素質等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價,使評價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提高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思想品德多元化學業評價綜合評價
國家教育部在2002年12月27日頒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下稱《通知》)中指出:“對學生、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發展和變化過程。要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使發展變化的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薄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下稱《綱要》)中對評價問題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使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在當前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實施的情況下,積極樹立新的評價標準和觀念,認真探索多元、開放的學業評價模式,使學業評價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校已于2003年開始成為新課程改革試教區,2004年開始思想品德新課程全面實施。本人從實際出發,結合相關的課改理論和教學實踐,對如何合理地全面地評價學生思想品德課的學業成績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思想品德課學生學業評價的具體內容
《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下稱《標準》)指出,“思想品德課程評價既要重視對本課程基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要考察學生在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中,是否開始形成了好公民所應有的態度、能力、價值觀和行為”?!锻ㄖ分赋觯皩W生、教師與學校評價的內容要多元,既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依據《通知》、《標準》、《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從中學生健康成長應具有的最基本的要求和規范提出多元化的評價內容。我認為《思想品德》學生學業評價內容可分為四個方面,即思想道德行為表現、應用能力與綜合素質、課堂表現、基礎知識,四個方面所占分值分別為10分、20分、20分、50分。各評價項目分別有以下幾個評價要點。
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因素論文
摘要:學生的學業成績一直都是家長、學校以及整個社會關注的話題。在國外,對與此相關問題的探討已經有很長的歷史,早在上世紀初就展開了學術研究。在我國,最關鍵的一個事實是每年的高考和中考制度都把學生的學業成績放在了第一位。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學業成績是衡量一個學生能否繼續升學或深造的唯一參數。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育工作者、家長以及學生都投入了相當的精力和時間,但良好的愿望和投入不一定都能得到滿意的回報,因為學習成績的好壞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關鍵詞:學生;學業成績;智商;家長;學校;社會
學生的學習成績主要受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影響。家庭是影響子女學業成績的第一重要因素。學生學習成績的首要基礎就是智力水平,而智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同時,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培養和教育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學生學業成績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更需要對此做進一步研究,從而用于指導實踐,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了把握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現狀,筆者檢索了大量的相關研究資料,發現當今對于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因素所做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的智商及其影響因素。(2)關于父母教養方式的研究:①將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相關分析;②將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進行相關分析,探討對學生學習成績產生影響。(3)也有學者通過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調查,來分析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
1對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研究
學者對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依據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通過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排列比較,結合教師和學校對學生成績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做出定位,分為諸如好、中、差等數個等級。研究對象包括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及其他類型的學生。研究結果發現,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存在性別上的差異,女生優于男生,小學生在這一方面則無明顯差異;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學習成績間的差異無顯著性。但有文獻報道[1,2],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智商存在差異,獨生子女的智商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的智商;單親子女與非單親子女學習成績間的差異有顯著性,單親子女學習成績低于非單親子女[3]。
2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因素
實驗小學學業評價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省級實驗小學學業評價改革學校實施方案交流會,是今年三月份在建湖召開的全市小學學業評價與監控研討會的一個后續會議,旨在進一步交流全市省級實驗小學對市教育局頒發的《鹽城市小學學業評價與監控指導意見(試行)》貫徹落實的情況。會議時間雖然不長,但內容比較豐富。昨天下午七所不同層次的學校作了會議交流。今天上午,同志們聆聽了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吳永軍博士的專題講座,吳教授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對小學發展性教學評價問題進行了深刻的闡述,相信大家受益匪淺。下面,我想就我市今后推進小學學業評價改革工作談幾點想法,供同志們參考。
一、認清形勢,提高認識,進一步堅定實施課程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今年年初,教育部陳小婭副部長在20*年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扎扎實實地推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充分表明教育部領導對這次課程改革的態度和決心。今年春天,原國家教委主任何東昌等一批教育界的老領導,聯名寫信給總書記,懇請黨中央、國務院扎實推進新課程的實驗,切實抓好素質教育的實施,胡總書記、溫總理對此都作了重要批示。最近,教育部正在開展全國范圍的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素質教育發展狀況調研。可以說,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大決策,是新世紀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回顧我市課程改革三、四年來走過的歷程,我認為,我市小學新課程實驗總體來說運行情況是良好的。20*年我市大豐成為首批省級實驗區,同時建湖起始年級率先使用新教材。2003年秋學期我市小學起始年級全部進入新課程。當前,全市小學正朝著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發生著深刻、喜人的變化:變化之一: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行為正在逐步形成。現在的課堂大多改變了以往滿堂講、滿堂灌的狀況,氣氛開始活躍起來,也富有了靈性,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師生之間共同學習、平等交流的民主關系逐步形成,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變得更加喜歡學校、更加喜愛學習了。變化之二:有利于教師成長的培訓、教研活動廣泛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培訓、教研活動,正在各地各學校廣泛開展,重研討、重實踐、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風氣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不僅使學生得到了更好、更全面的發展,而且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使廣大教師得到了更好、更全面的發展。一大批教師,特別是許多年輕教師,正在借助課程改革這個極好的平臺和難得的機遇,脫穎而出,成為小學各科教學的骨干。變化之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考試評價改革開始啟動。不少實驗學校已經把評價與考試改革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新課程實驗同步推進。注重通過評價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發展。一些學校在注重終結性評價的同時,更加注重過程性評價;在重視知識、技能考核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學業評價體系正在逐步建立健全。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進程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學校、老師總認為:這次課改同以往的課改沒有什么兩樣,也就是開頭轟轟烈烈地搞一些形式主義的所謂改革,到最后還是不了了之、草草收場,重新回到過去的老路、老模式上去。二是改革主動性比較缺乏。改革沒有現成的經驗和途徑。要改革就要有創新,就要動腦筋、花力氣。而一些同志已經習慣于傳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對新的改革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一味等待觀望。三是畏難情緒較大。這次改革不同于以往的七次改革,而是一個整體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一些學校特別是一些農村學校,在教育理念、師資質量、經費投入、教學資源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困難和問題,于是一些同志過分強調這些困難和問題,在新課程實驗面前望而卻步。四是形式化現象嚴重。無論是理論層面還是操作層面,許多人對這次課程改革理解得不夠全面、不夠深刻,甚至還有人認為改革只是換一換教材,說一說時髦用語。因此在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形式主義的現象,課堂教學中搞一些看似熱鬧的對話交流和所謂的小組合作探究,還有的過多地將歌舞繪畫、多媒體等引進課堂,從上課到下課熱熱鬧鬧,花拳繡腿式的課堂教學顯得浮而不實。而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校、教師、學生的評價等真正需要改革的東西,卻很少去思考、去研究。
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嚴格規范管理,進一步落實國家、省教育行政部門關于實施新課程初中畢業考試評價與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結合我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際,力求科學體現學業考試的信度和效度。
二、學業考試的性質和原則
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水平考試。其目的是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畢業生在學科學習方面所達到的水平。考試結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堅持以下原則:
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學生活潑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有利于促進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提高教育質量。
學業指導學風建設論文
一、學風的概念界定
“學風”這一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的學風特指的是學生的學習風氣、學習面貌;而廣義上的學風則包含了更加寬泛的主體和內涵,具體而言,“學風是指高等學校全體師生在長期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治學目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是全體師生群體心理和行為在治學上的表現”[2],它既包括了學生的學習風氣,又包括教師的治學風氣,乃至整個學校的學術風氣。學風是一所高校在歷史積淀和傳統傳承中形成的學習風氣和治學精神的總和,是大學治學風格和辦學質量、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與保障,也是大學活的靈魂。具體而言,學風在內涵上又包括“明確的學習目標、健康的學習動機、端正的學習態度、刻苦的學習精神、科學的學習方法、嚴格的學習紀律等?!?/p>
二、理性回歸:學業指導和學風建設的現狀分析
1.學業指導的現狀分析
西方高校的學業指導工作歷經三個多世紀的歷史發展已經構建了十分完備的學業指體系,對比而言,不得不承認我國的學業指導工作從整體上來看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具備著強勁的發展動力和可觀的發展前景。我國的學業指導大概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以1984年上海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開設學習方法課為標志。21世紀以來,隨著國內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的優質化議題越來越多的受到關注和重視。2010年7月29日新華社授權發表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剛要(2010—2020年)》,這一文件的頒布雖然并沒有明文規定高等教育階段必須建立相應的學生發展制度,但充分體現了政府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高度重視及開展指導工作的重要性,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到了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地位。實際上,我國部分高校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業指導意識,并開展了一些零碎的學業指導活動,如通過講座的形式介紹專業學習方法、通過開設專業簡介課程的形式做了一些學業指導、通過新生教育活動進行專業簡介等。此外,還有部分高校借鑒西方高校的書院制,如西安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蘇州大學都先后嘗試實行大類培養的住宿制書院培養模式,清華大學也于2014年9月27日開辟了通識教育的試驗田“新雅書院”,至今為止已有一百多所高校將學業指導納入了課題體系,學業指導工作正在國內高校引起一股熱潮。但是,不得不承認“中國的學業指導制度雖出現了各種萌芽并有了一定的初期發展,但總體狀況并不盡如人意。具體表現為:學業指導活動大多是偶發性的,缺乏宏觀規劃;學業指導開展形式單調;學業指導沒有重視培養學生自學技巧和自我規劃意識?!?/p>
2.學風建設的現狀分析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學業評價對策
學業評價往往是指揮棒,怎么評,評什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怎么教,教什么。2019年9月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開始全面使用,學業評價指向為能夠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但筆者仔細分析近期許多語文測試命題,發現存在著一些問題:
問題一:強調碎片化基礎知識的記憶,忽視閱讀能力的考查
現有的命題基本分為三個板塊:語言積累與運用、閱讀和寫作,其中語言積累與運用占比35%左右,經常看到下面的題型,如: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形近字組詞,將成語補充完整、默寫課文內容等大多屬于碎片化基礎知識的單純記憶的考查。2011版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段目標與內容中涉及語音、文字、詞匯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在教學中應該根據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從所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進行指導和點撥,目的是為了幫助學形成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良好的語感,而不在于對知識系統的記憶。
問題二:脫離生活,關注語文知識本身和孤立技能的習得
關于句子的考查,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命題:“按要求寫句子:難道它要和我們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嗎?(改成陳述句)這樣類型的題目是在考查學生的基本的語文能力,但也是孤立地考查學生某項語文技能的習得。再如,關于語篇的考查,設計了下面的題型:《安徒生童話》的作者安徒生是作家?!痹嚲砻}者往往僅僅關注語文知識本身,讓學生記住一些文學常識等基本的語文知識,強調答案唯一。
問題三:閱讀命題缺少目標序列,不能與教材的語文要素匹配
小學體育學業評價論文
1我國體育課程改革的現存問題
1.1改革沒有解決深層次問題
為了實現體育教育目標,小學體育課程和學業評價標準的完善是重中之重。任何教育改革要獲得實質性的成效,需要從深層次上完善學業評價標準,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某些措施的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評價體系仍然存在問題。當前的小學體育學業評價體系主要在目標、內容、模式上實現了改革,但對學生的身心發育的關注仍然不夠,無法從本質上提升體育學業水平,無法引導學生建立優良的體育事業觀和終身體育意識。
1.2改革沒有為小學體育學業評
價體系的完善提供具體指導在體育課程改革中,我們應當協調體育理論、教學對象、教學環境、課程標準與學業評價體系發展之間的關系,但以往的體育課程改革并未對此做出具體的指導。又因為學業評價是常規工作,體育教師習慣于按部就班,思想僵化,因而無法掌握新的學業評價模式,致使課程改革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隨著新一輪體育課程改革的推進,體育教師應當對如何完善小學體育學業評價體系做到心中有數,制訂一個階段性的目標,轉移學業評價體系的重心。結合實際需求和新課程內容建立全新的學業評價機制,為實踐創新創造有利條件,實質性地促進體育課程改革的實施。
2反思傳統小學體育學業評價體系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