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6 06:13: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養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蘇軾養生探討論文
1曠達健康、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
蘇軾身處逆境時,總能從艱苦孤寂的生活中尋求樂趣,調節情緒,保持通達樂觀的心態。
蘇軾為官四十多年,生活多有窘困。被貶黃州時,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對青菜蘿卜也食之如甘飴,甚至以粗糧野菜度日,時?!爸舐继J菔苦薺而食之”,并自稱為“東坡羹”,在困苦生活中也能怡然自樂。被貶至海南,食不裹腹,病無醫藥,卻能常與鄉鄰喝酒笑談,可見他勝固欣然,貶亦可喜的曠達心態和寬廣胸懷。
宋代是儒、道、釋三教相融整合的時代,禪學對蘇軾的心理調節起了相當大的作用。蘇軾吸取莊禪之學“超然物外”“清靜無為”“順任自然”等思想,以此來修身養性,慰藉心靈,從而在失意中也能隨緣安適。蘇軾廣交禪師,常與他們交游,說禪論道,也使自己盡可能化解不良情緒,心胸開闊,樂天健朗。
蘇軾被貶荒蠻之地的嶺南時,年已六十二,卻依舊樂觀?!按碎g有什么歇不得處?由是心若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當甚么時也不妨熟歇”[1](《記游松風亭》),他除依舊寫詩作賦外,還學習當地的釀酒技術,自制佳肴,上山采藥,生活充滿了情趣。
蘇軾主張養心,力求“心平氣和”“虛一而靜”“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他在《問養生》一文中提出“和”與“安”的養心方法:“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任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2]盡管身處顛沛流離之境,蘇軾也是讓自己心境平和,灑脫自如,保持著“安和”的健康心理狀態。
保健養生調查分析報告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發育生長,保持和提高體質的首要物質基礎,也是人類乃以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動力。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對自身的健康日益關注,養生保健的意識也日益增強。而且中國人歷來注重中草藥進補及食補。將美味佳肴與養生治病相結合,使人們在飲食中達到養生和康體保健的同時,也在治療中得到美食的享用。
自古中醫中就有“藥食同源之說”。《神農本草》和《本草綱目》中記載:“上藥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與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南朝名醫陶弘景說:“上品藥性,亦能遣疾,但勢力和厚,部位速效,歲月常服必獲大益?!薄饵S帝內經》載有:“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氣以味”?!拔丁奔词澄铩!拔逦度肟冢厝肽c胃,味有所藏,以氣養之?!眲t是闡述飲食與健康的關系。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居民的健康意識的提升,健康消費也逐年攀升。據資料顯示,在按國際標準劃分的15類國際化產業中,醫療保健是世界貿易增長最快的五個行業之一,并且保健食品的銷售額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長。在短短的二十年時間內,保健食品已經迅速的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產業。
保健食品產業之所以蓬勃發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是保健食品產業發展的重要契機。多層次的社會需求,為保健食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常見的保健產品多為補鈣、補血、補微量元素的,它們為保健食品的傳統領域,也是保健食品企業爭相涉足的重點類別?!澳X白金”“黃金搭檔”等產品的廣告鋪天蓋地而來,讓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然后盲目的跟從社會的潮流。這股保健食品熱的興起,不僅讓商家賺得盆缽皆滿,更讓購買和食用保健食品的人越來越多。
但是,大部分人對于保健食品的認識,選擇上都是有錯誤或不健全的理解。而且,絕大多數保健食品是依據中醫藥理論和中醫養生思想而設計的,再有科學組方配伍而成。由于組方不同,原理不同,甚至配伍劑量不同,原料來源不同,工藝劑型不同均可能對人體的健康產生不同的影響和作用。而且在不同人群(年齡、性別、職業、身體狀況、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當中也會有不同的體現。同一保健食品在不同人身上作用效果不同是客觀事實,也需要在上市后通過循證醫學研究給產品客觀的評價。
蘇軾的養生研究論文
【摘要】蘇軾在坎坷的貶謫生涯中,保持曠達樂觀的積極心態。他始終堅持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和科學合理的的飲食結構,靜坐練功,鍛煉身體,注重養生養性。
【關鍵詞】蘇軾養生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在詩、詞、散文等方面都頗有造詣。蘇軾一生的政治生涯坎坷,兩次遭遇重大的人生變故,多次被貶謫,最遠曾被貶官至瓊州(海南島),飽嘗艱險困厄。然而,他直至晚年仍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精力,佳作層出,壽近古稀,其中的奧秘,就在于蘇軾注重養生養性。蘇軾在多次的貶謫生涯中,始終保持著豁達樂觀的處世心態,并研究養生之術,力行養生之法。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蘇軾的養生之道。
1曠達健康、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
蘇軾身處逆境時,總能從艱苦孤寂的生活中尋求樂趣,調節情緒,保持通達樂觀的心態。
蘇軾為官四十多年,生活多有窘困。被貶黃州時,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對青菜蘿卜也食之如甘飴,甚至以粗糧野菜度日,時常“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并自稱為“東坡羹”,在困苦生活中也能怡然自樂。被貶至海南,食不裹腹,病無醫藥,卻能常與鄉鄰喝酒笑談,可見他勝固欣然,貶亦可喜的曠達心態和寬廣胸懷。
“秋凍”是養生的需要
世界氣象日
“秋凍”是古往今來都十分強調的一種養生方法。“秋凍”意思是說,雖然到了秋涼時節,但也不必忙于添加衣服。即使是晚秋,穿衣也要有所控制,做到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因為這一凍,可以避免因多穿衣而導致的體熱出汗、汗液蒸發、陰津傷耗、陽氣外泄,順應了秋天陰精內蓄、陽氣內收的養生需要。祖國醫學早就提出“天人合一”的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觀點,強調人和大自然的和諧
同步,生命才能有序。大自然不僅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還蘊藏著使人健康長壽的宇宙奧秘。然而,由于人類的進步,科學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產生懶惰、貪圖安逸的心理,對大自然的適應能力逐漸減弱,有的甚至成了“溫室之花”,一旦回到大自然的適應能力,反而容易罹病。因此,人們應該重視對大自然的適應?!扒飪觥奔仁琼槕匀皇諗康酿B生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良方。由于秋后氣溫逐漸降低,人們不過早地添加衣服,可使人體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的抗冷機能得到鍛煉,增強御寒能力,又利于避免感冒等疾病的發生。但“秋凍”并非人人皆宜,有三類人要特別注意:一是心腦血管病人不宜秋凍,因深秋氣候多變,易誘發心絞痛、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二是有支氣管炎、哮喘、肺心病的人特別忌冷、忌風,此時要注意保暖。三是有胃病的人不宜秋凍,以防舊病復發。
養生養老品牌調研報告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速,養老養生產業潛力巨大,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國務院、省、市相繼出臺了扶持發展養老服務業的相關政策。山青水秀,風景秀麗,開發養老養生項目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創建規模大型化、服務全面化、品牌高端化的養老養生項目,對吸引川南乃至西南老齡人口到我縣生活居住,增加就業崗位,助推經濟轉型升級,將發揮積極作用。
一、養老現狀
據調查統計,我縣60—64歲老年人23727人,65-69歲老年人18805人,70-74歲老年人13698人,75-79歲老年人10201人,80-84歲老年人5965人,85-89歲老年人2556人,90歲以上老年人785人,60周歲以上老年人占全縣總人口比例16.45%,早已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
對比分析,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縣人口老齡化將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重,老齡人口比例趨高。二是人口老齡化進程趨于加快,呈明顯上升趨勢。三是老年人口“高齡化”特征更趨明顯。四是老年人口性別比梯次遞減。由于男女在生理心理及工作生活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女性平均預期壽命高于男性,老年人口中女性人數明顯多于男性。
機構養老有所成就。我縣養老服務起步于機構養老,在2009年以前為政府投入興建的19個鄉鎮敬老院,目前我縣現在登記在冊公辦養老機構20個,民辦養老機構1個,實有養老床位1282張,入住老年人614人。
社區養老已經起步。2012年鎮碧玉社區成功創建省級養老服務社會化示范社區,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開始引入社會化養老服務理念。2013年建成鎮淯江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桃坪鄉桃園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將社區養老服務由中心城鎮向鄉鎮延伸。2014年將建花灘鎮林園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銅鑼鄉龍湖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龍頭鎮聚龍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竹海鎮相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社區養老將覆蓋全縣1/3的鄉鎮,將覆蓋65%以上的城鎮老年人。
深究企業文化養生
摘要:企業如人,也需要養生。企業養生需要從物質資源、人力資源、環境資源、技術資源、財務資源和文化資源等各方面去涵養。本文從文化資源角度論述文化資源在企業養生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引起企業對文化的重視。
關鍵詞:文化企業養生作用
一個企業有沒有生機與活力,首先要看其是否具有名牌產品和廣闊市場;其次要看其內部是否具有凝聚力和令人振奮的企業精神;最后還要看其是否具有優秀的人才和管理。如果一個企業具備了以上三個條件,那么,它就是有生機和活力的企業;反之,就是不具有生機與活力的企業。
一、文化與名牌
名牌是質量好,知名度與美譽度高,并帶來持續利益的牌號,其附著體一為產品一為企業,當然名牌企業也是以名牌產品為支柱的。擁有名牌產品的企業必定是具有生機與活力的企業。創立名牌則無不與文化息息相關。
首先,從宏觀上來說,要創造一種真正的名牌產品,永久的名牌,就必須調動全員積極性,把名牌意識,一流意識深深地烙在員工的腦海里,把生產名牌產品的技能和規范要求變成員工自己一貫的行為,建立創造名牌的文化氛圍。沒有一種獨特的文化精神作保證,真正的的名牌就不會出現。
傳統養生文化在產品設計的運用
摘要:中國傳統養生文化與產品設計有十分密切的關聯。本文從人、產品與傳統養生文化的關系出發,從而得出養生文化在產品設計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研究產品設計與養生的問題,有利于綠色設計、可持續性設計研究內容的提高和充實。
關鍵詞:養生文化;產品設計;綠色設計;可持續性設計
隨著社會結構的轉型與生產力的提高,人們的需求模式逐漸由功能型向精神型過渡。精神需求的內涵是產品給予人身心愉快的體驗,這一點與我國古代的養生文化具有內在同一性。中國養生文化源遠流長,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中國養生文化在產品中的運用有助于拓展產品設計的思路,充實綠色設計、可持續性設計研究內容。
1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概述
中華文化自古素有貴生、重生、便生的思想。養生文化也并非是人們生活中的思想與意識,它的理論價值在于融合了儒、道、佛及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1.1養生的內涵
景觀構造養生文化思索
20世紀90年代末,健康花園的研究尚處于早期階段,出版了3部關于健康花園方面的英文著作,克萊爾•庫珀•馬科斯是這一領域的代表人物,曾出版《康復花園:理論與實務》一書,認為健康花園應從傳統醫學中尋求幫助,因為園林設計師幾乎沒有接觸過傳統醫學,所以迄今為止健康花園的設計也幾乎沒有任何突破[1-2].中醫藥學濫觴于遙遠的神農、黃帝時代,經無數醫家的不斷探索與創新,逐步形成一門內涵豐富、療效卓著的傳統醫學科學體系,在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中醫藥學這棵參天古樹仍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其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養生保健理念和技術[3].中醫對養生的定義為:根據生命發展規律,采取能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手段進行的保健活動[4].隨著風景園林設計行業的發展,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具有地域和文化特征的園林項目逐步成為城市園林建設的發展方向[5].北京市東城區獲批成為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在地壇公園內建設國內第一個以中醫藥養生文化為主題的專類公園,就是順應國家“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振興中醫”的要求,依托北京的文化、資源和政策優勢而建成的養生文化園,可看作是一個有特色的“健康花園”,為人們營建了一個健康養生和教育培訓基地.
1現狀分析
本項目為景觀改造工程,它位于北京地壇公園內的牡丹園,占地約3•5hm2.現狀:地上物有一組亭廊和一個公衛;南側水池形式老舊,布局不美觀;北部門球場利用率高;道路系統不完善,但面層鋪裝較好;植被茂盛,大樹多,種類較豐富,主要有側柏(Platycladusorientalis)、三球懸鈴木(Platanusorientalis)、早園竹(Phyllostachyspropinqua)、元寶楓(Acertruncatum)、銀杏(Ginkgobiloba)、蝴蝶槐(Sophoraja-ponicaf•oligophylla)、七葉樹(Aesculuschinensis)、油松(Pinustabulaeformis)、白皮松(Pinusbun-geana)、雪松(Cedrusdeodara)、海棠花(Malusspectabilis)、碧桃(Prunuspersica)、連翹(Forsythiasus-pensa)、木槿(Hibiscussyriacus)、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芍藥(Paeonialactiflora)等(圖1).
2設計理念及指導思想
2•1設計理念
中醫藥養生學的精髓在于通過“時間養生”和以經絡連接的“臟腑養生”達到“精、氣、神”的“和合”[6].本項目設計理念定位為:突出和諧養生主題,將文化養生、環境養生、運動養生、時間養生、五臟養生等中醫養生內涵與景觀營造相結合,打造集養生知識宣傳、養生習操、互動體驗與休閑娛樂于一體的主題公園.
蘇軾的養生之道分析論文
【摘要】蘇軾在坎坷的貶謫生涯中,保持曠達樂觀的積極心態。他始終堅持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和科學合理的的飲食結構,靜坐練功,鍛煉身體,注重養生養性。
【關鍵詞】蘇軾養生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在詩、詞、散文等方面都頗有造詣。蘇軾一生的政治生涯坎坷,兩次遭遇重大的人生變故,多次被貶謫,最遠曾被貶官至瓊州(海南島),飽嘗艱險困厄。然而,他直至晚年仍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精力,佳作層出,壽近古稀,其中的奧秘,就在于蘇軾注重養生養性。蘇軾在多次的貶謫生涯中,始終保持著豁達樂觀的處世心態,并研究養生之術,力行養生之法。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蘇軾的養生之道。
1曠達健康、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
蘇軾身處逆境時,總能從艱苦孤寂的生活中尋求樂趣,調節情緒,保持通達樂觀的心態。
蘇軾為官四十多年,生活多有窘困。被貶黃州時,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對青菜蘿卜也食之如甘飴,甚至以粗糧野菜度日,時常“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并自稱為“東坡羹”,在困苦生活中也能怡然自樂。被貶至海南,食不裹腹,病無醫藥,卻能常與鄉鄰喝酒笑談,可見他勝固欣然,貶亦可喜的曠達心態和寬廣胸懷。
道教醫學辟谷養生方法
在現代養生大潮中,各種養生方術蜂擁而至。道教醫學辟谷養生術因其實踐操作性較強,日益受到現代養生者的關注。但受歷史局限性影響,其又具有精華與糟粕同在、科學與神秘并存的雙重性質。研究者應以科學理性的精神加以批判分析,揚棄糟粕,對某些不合理的認識給予批判,以澄清誤區還原真相。同時,挖掘其科學內涵與現代應用價值,為現代養生學、治療學提供借鑒指導。
辟谷是歷代高道大醫經常采用的一種修煉養生之術,又稱“斷谷”、“絕?!?、“休糧”、“卻谷”等,即不食五谷雜糧。意指避免或減少谷類、肉類等食物的攝取,實際上是改善飲食結構的一種方法。葛洪在《抱樸子內篇•雜應》問辟谷“凡有幾法,何者最善與?”、“其服術及餌黃精,又禹余糧丸其服諸石藥,一服守中十年五年者及吞氣服符飲神水輩,但為不饑耳”[1]226。據此分析,早期辟谷術可分為4大類,即服餌辟谷、服氣辟谷、服石辟谷、服水辟谷。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有類似記載,歷代文獻中常出現的辟谷術亦可照此類分。服餌辟谷,即服藥辟谷,是一種服食有益于身體的藥物以代替五谷雜糧的養生之法。服餌辟谷方種類繁多,使用到的藥物一般營養價值較高,消化時間長,能夠起到“不饑”的效果,并且經常服用亦有健身益氣之功效。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帛書《卻谷食氣》,最早提到了服餌辟谷的藥物為石韋。常出現在服餌辟谷方中的藥物有:豆、麻、茯苓、松脂、黃精、禹余糧、白術、白芷、天門冬、人參、柏葉、松子等。常配制成膏、丸、散、丹等便于儲存、攜帶的劑型,以代替日常的飲食,效果頗佳。如葛洪云:“令人多氣力,堪負擔遠行,身輕不極”[1]228。孫思邈論述服餌辟谷時,強調其醫療作用,如服天門冬辟谷方:“久服令人長生,氣力百倍。治虛勞絕傷,年老衰損羸瘦,偏枯不隨,風濕不仁。冷痹心腹積聚。惡瘡癰疽腫癩疾。重者周身膿壞,鼻柱敗爛”[2]。并進一步指出,堅持服用此方,無病不治,心腹固疾皆去。服氣辟谷,即以服氣之法與辟谷術相配合,通過呼吸吐納鍛煉達到辟谷養生之目的。服氣辟谷歷來被視為辟谷方術中最難修煉者,通常情況下服藥、辟谷、服氣三者相配合而用,并非提倡只憑借呼吸而不食用任何藥物和食物,在諸多辟谷術中服氣作為辟谷的一種輔助手段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服石辟谷,即服用一些礦物質藥物,達到辟谷養生的目的。據葛洪記載,辟谷術:“近有一百許法,或服中石藥數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饑,練松柏之術,亦可守中,但不及大藥,久不過十年以還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足辟百日,輒更服散,氣力顏色如故也。欲還食谷者,當服葵子湯下石子,乃可食耳”[1]226。葛洪在此描述的就是服石辟谷。孫思邈《千金翼方》詳細記載了服石辟谷的藥方。以服食云母為例,其具體服法為:“云母擘薄,淘凈去水余濕,沙盆中研萬萬遍。以水淘澄取淀”[3]。
服石辟谷兼有治療“金瘡一切惡瘡”、“風癩”、“痔”、“淋”等疾患的作用。此辟谷之法并不宜使用。服水辟谷。孫思邈的《千金翼方》專辟“服水”篇,認為:“夫天生五行,水德最靈,浮天以載地,高下無不至。故水之為用,其利博哉??梢詼焓幾曳x,可以浸潤焦枯”[3]。詳細闡述了服水的禁忌、時間、服法等。葛洪《抱樸子內篇•雜應》亦稱:“又符水斷谷,雖先令人羸,然宜兼知者,倘卒遇荒年,不及合作藥物,則符水為上矣”[1]227。此“水”常指酒類。辟谷效應古人對辟谷的效應的記載主要有兩個方面,即養生保健與祛病療疾。如葛洪記載:“余數見斷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輕色好,堪風寒暑濕,大都無肥耳”[1]227。長期堅持辟谷的人,多身體健康,狀態較好。《抱樸子內篇•對俗》記載了潁川人張廣定的幼女墜落古墓穴中,因仿效龜息,辟谷三年存活下來的故事。《梁書》、《魏書》則分別有陶弘景、寇謙之善用辟谷導引之術而終獲強身健體之效的記述。《宋史》則記述了陳摶等長壽之人善于辟谷之事實。孫思邈則認為辟谷服水能“滌蕩滓穢,浸潤焦枯”,即辟谷能浸潤六腑,蕩滌五臟行氣活血,排除病氣,加強自身的抗病能力。文獻中記載的辟谷效應多為身輕體健,年壽高歲,預防疾病等,與辟谷者常服用的藥物有著直接的關系。《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了18種用于辟谷服食的藥餌。葛洪的煉丹專著《抱樸子》則辟“仙藥”專篇,論述了仙藥125種,多為“養性”“除病”之屬。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記載辟谷方54首,涉及到的藥物有25種。這些常被辟谷者青睞的藥物多為性溫熱,味甘苦,如黃精、茯苓、松脂、白術、枸杞等,這些藥物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并兼有療疾之功效。
1.“三尸”說道門中人認為,人食五谷雜糧,在腸中會積聚糞便,產生穢氣。另,道教理論中有“三尸”之說,“三尸”為“人之生也,皆寄形于父母胞胎,飽味于五谷精氣。是以人腹中各有三尸九蟲為人大害”。并進一步指出其“種類群多,蛔蟲長四寸、五寸或八寸,此蟲貫心人死;白蟲長一寸,相生甚多,長者五寸,躁人五臟”[4]?!叭笨矿w內的谷氣生存,是人體生病的根由。某些學者認為,道教理論中的“三尸”接近于現代醫學中的蛔蟲、寄生蟲,若實施辟谷,斷絕其賴以生存的谷氣,那么“三尸”在體內亦無法生存。葛洪據“三尸”之說,提倡實施辟谷術,強身健體。孫思邈在《千金翼方•辟谷》卷中記載了練松脂方,即為除“三尸”的辟谷方。
2.節制飲食節制飲食是道教醫學養生思想的一大特點,其核心內涵是過量的飲食會損害身體健康?!饵S帝內經》提倡節制飲食,認為飲食失節是致病因素。《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提倡“飲食有節”,《素問•痹論》篇則認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過量,就要損傷腸胃,這是脾胃病的常見病因,堪稱經典之言。葛洪指出:“欲得長生,腸中當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1]226。陶弘景關于飲食的認識是:“所食欲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焉”[5]。并且進一步指出:“百病橫夭,多由飲食。飲食之患,過于聲色。聲色可絕之逾年,飲食不可廢之一日。為益亦多,為患亦切”[5]。飲食與我們關系密切,“不可廢之一日”,而人體生病亦多與飲食有關,對此孫思邈則進一步指出“安身之本、必資于食”,合理的飲食才安身之本,健康之源。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反復強調節制飲食的重要性:“凡常飲食,每令節儉,若貪味多餐,臨盤大飽,食訖,覺腹中脹氣,短氣,或致暴疾”[6]。并且特別指出老人節制飲食的養生意義,因為人的臟腑功能會隨年齡的老化而衰退,無節制的飲食往往是致病之因。過量的飲食會損害身體健康?,F代科學證明,科學合理的飲食是人類健康長壽的一條重要途徑。制定合理的膳食結構,嚴格控制食量已成為現代人保健身體的一種共識。蓋建民指出:“從理論上來講,降低攝食量可以減緩生命的成長和老化過程,吃的越少,體內產生的自由基的量也少,而自由基是導致人體日益朽壞老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飲食是人類的一條長壽之道”[7]。
現代醫學證明很多疾病的發生都和糞便在體內的滯留有關,長期的排便不暢會引起慢性中毒,以致發生疾病,加速衰老和死亡。通過短時間的辟谷,清除腸內的腐敗物質,加強腸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從而消除了很多潛藏的疾病危險??茖W指導進行下的短期辟谷確有保健療疾之功用。但我們不提倡沒有任何輔助手段的單純的絕食之舉,長時間的忍饑挨餓有損身體健康,不但起不到辟谷養生的效果,反而會引發疾病?,F代養生有提倡辟谷者,常見連續多天不吃任何東西,這是對辟谷術的一種誤解。辟谷不等同于絕食,并非某些人所認為的絕對不吃任何東西,并且宣揚其效應為長生不死。葛洪早已明確指出辟谷的效用:“敢問斷谷人可以長生乎?斷谷人止可息肴糧之費,不能獨令人長生也。問諸曾斷谷積久者云,差少病痛,勝于食谷時”[1]226。對某些夸大其詞之說,不可盲信、盲從,更不可無限擴大其萬能的作用。針對社會上流傳的一些錯誤認識有必要澄清,辟谷并非絕對地不吃任何東西,其具體操作更要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并且要伴有服氣、服餌等輔助辟谷的養生手段,以達到科學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