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的企業技術機制探索
時間:2022-03-10 02:39:00
導語:知識產權的企業技術機制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技術創新擴散機制知識產權戰略創新路徑
論文摘要:試圖在知識產權戰略的平臺之上建立相適應的技術創新擴散機制,分析了其形成過程,并指出企業技術創新擴散機制與其創新路徑也有一定聯系。選取合作創新路徑下的企業技術創新擴散機制為例,為合作創新主體建立公平合理的擴散收益分配機制以保證企業技術創新擴散機制的順利運作。
1引言
一項創新技術只有借助擴散,它的潛在經濟效益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盡管國內外學者對于技術創新擴散有一定的研究,但其研究對象主要為技術創新采用者的擴散模型。因此本文從技術創新擴散源企業出發,結合知識產權戰略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擴散機制進行研究
2基于知識產權戰略的企業技術創新擴散機制形成過程分析
2.1形成過程分析
企業主動擴散創新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從而實現組織目標,同時企業擴散創新技術的行為也受到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應建立在對企業目前發展狀況、研發水平、知識產權管理能力以及企業外部環境等因素的綜合考慮之上,并且與企業其他子戰略模塊相互牽制;在企業選定實施的知識產權戰略之后,進而根據某項具體創新技術的經濟、技術屬性以及企業現有資源狀況決定該項創新技術的擴散方式,隨著創新技術在周圍企業的深人擴散,可為擴散源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由此可見,企業的技術創新擴散機制的形成過程是創新技術擁有者企業根據企自身條件與市場要求,通過不同的渠道,選擇適合本企業的技術創新擴散方式,如圖1所示:
2.2不同創新路徑下知識產權戰略尋向的企業技術創新擴散機制
將技術創新擴散結合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以時間為鏈條展開,則其過程可用圖2表示。
對創新技術供給企業而言,其技術創新擴散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企業根據自身發展戰略的制定,選擇何種創新路徑、采取何種創新成果形式,都將對其后的技術創新擴散過程產生一定的影響,兩者相結合所表現出的主要特征可用表1表示。同樣在此六種情況下,企業的技術創新擴散機制也呈現出不同特點,如表2所示。
3合作創新路徑下知識產權戰略導向的企業技術創新擴散機制研究
通過合作創新而形成的知識產權,不僅可供技術創新主體自行實施,在內部擴散,同時可以通過出售或許可的形式獲得擴散收益。但所獲得的收益如何在各合作方之間進行分配,是影響技術創新擴散機制能否正常運轉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在技術創新擴散收益分配機制中引人投資額/風險系數,以保證分配更趨合理。
3.1投資額與擴散風險分析
合作式的企業技術創新擴散機制中各方創新主體的投資額主要包含:1)投人資金,創新主體投人資金根據合作式技術創新擴散過程的實際付出,等于企業投人自有資金與企業投人融資資金之和;2)生產設備投人,將創新主體對于生產設備的投轉化為具體價值可用設備購置費、維護費,固定資產租憑費,設備、建筑折舊費用等表示;3)支付的人力資本,對于人力資本的計算可采用確定工資報酬法,該方法將人力資本的價值等同于研發人員收人的貼現值。
根據技術創新活動周期的不同,合作創新路徑下的專利技術創新擴散機制在研發過程中面臨以下幾類風險:1)合作風險,其中又包含管理風險、協議的不完善性、道德風險;2)技術風險,具體包括技術成熟度、技術的替代性、技術與企業的相容性;3)市場風險,包含市場需求變化、市場的不穩定性以及市場競爭程度幾項。
3.2投資額/風險系數的確定
本文將采用模糊綜合評判網〕方法,對合作創新路徑下的專利技術創新擴散中各創新主體的風險系數進行測算。
(1)將風險因素集按特定屬性分成3個子因素集U1合作風險,U2技術風險,U3市場風險。其中分別代表管理風險、協議的不完善性、道德風險、技術成熟度、技術的替代性、技術與企業的相容性、市場需求變化、市場的不穩定性以及市場競爭程度九種因素。
通過專家賦權法確定各項因素的權重,得權重矩陣。
(2)確定評語集設定評語集為V二}高,較高,一般,較低,低},并賦予評價集以量值V=(0.9,0.7,0.5,0.3,0.1),表示不同評語與風險數值大小之間的對應關系。
(3)對子因素集分別進行一級綜合評判。首先,構造單因素評價矩陣。這里采用隨機調查50位技術專家的方法,由專家為子因素集中每一個因素在V中五個等級上打分。
根據最后評分結果,將其折合成[0.1]區間的數得到各因素的模糊向量。以x;管理風險為例,50位專家為創新主體目前面臨的管理風險高低打分,若其中0人認為高,5人認為較高,10人認為一般,25人認為較低,10人認為低,則x,的模糊向量為(0,0.1,0.2,0.5,0.2)。于是可得到到評語集V的模糊關系矩陣:
在得到模糊關系矩陣后,對U,進行模糊綜合評判,于是可得:
按照現實情況,通常求得的模糊綜合評判向量中各分量之和不等于1,因此還要對其采取歸一化處理,最終得并得到修正后的合作風險系數,在合作創新路徑下的專利技術創新擴散中,創新主體對于系統的作用以及負責的工作各不相同。因此為了更加準確的測算風險系數,本文將引人另一參數以對風險系數進行修正。假設代表創新主體對于整體技術創新擴散的影響程度,并從創新主體對于擴散進程、費用以及技術創新成果性能的影響程度衡量創新主體在整體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由于對于影響程度的估計是在一個模糊環境中發生的,因此繼續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得到第i個創新主體的影響程度系數。利用修正第i個創新主體的合作風險系
同樣可求得第i個創新主體的技術風險系數與市場風險系數尺r.Rtm,則其總體風險系數為:
3.3合作創新路徑下技術創新擴散收益分配比例
假設合作創新路徑下的專利技術創新擴散機制中共包含n個創新主體,擴散總體收益為V,第i個創新主體的收益分配比例與所獲收益分別為}則有:
那么收益分配比例。;可看作是創新主體投資額I;與風險系數R;的函數。
各創新主體可根據擴散最終形成的收益按各自比例進行分配。采用“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分配機制,為各方創新主體的利益提供了保障,并且更能激勵創新主體技術創新擴散活動的持續進行。
4廣西地區技術創新擴散現狀分析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年報統計,在全國35個省、直轄市當中,廣西的專利申請總量與專利申請授權量分別排名第24、第22。但廣西地區近三年的專利申請量以20%左右的增幅持續上升,其中玉柴與上汽通用五菱連續三年在全區專利申請先進單位中排名前兩位。由以上數據可看出,盡管廣西地區的技術創新能力在全國排名靠后,但其創新能力不斷持續增長,知識產權意識也日益增進。
近年來,廣西地區以制糖、有色金屬、汽車、中藥等為區域優勢產業、重點產業,力圖建立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技術擴散機制。2008年年底,“廣西專利技術展示交易網”開通,為技術供需雙方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服務、交易平臺,同時為廣西地區技術創新擴散提供了另一種便捷的方式。
同時,廣西地區的技術創新擴散還面臨著以下幾點問題:
(1)廣西缺乏區域性的競爭性勞動力市場,尤其是高技術性人才市場
加快地區經濟發展,不僅需要雄厚的資金和強大的技術支撐,還必須有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據了解,廣西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中,研究生和本科生分別僅占1.43%和1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2.1%和25.4%。公務員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公務員僅占32.3%。專業技術人才的70%集中在非物質生產部門,第二產業僅占16%。另外,全區1600家國有企業,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只有4542人。
(2)資本市場發育不夠完善,企業獲取資金的成本較高
截至今年九月,在全國1600余家上市公司中,廣西企業只有26家。由此可見,廣西的資本市場發育程度較低,投資來源主要依靠企業自籌、銀行貸款和國家投人等傳統方式,阻礙了技術創新成果社會效益的實現,導致技術創新體系效率低下。為創造有利于創新技術成果擴散的經濟環境,不僅企業應當拓寬融資渠道,采用多元化籌資的方式,政府更應進一步健全風險投資和證券市場體制
研究表明,廣西地區大部分企業處于技術創新擴散過程中的接受者,玉柴、廣西黑五類食品集團等部分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有機會成為了行業當中的技術創新擴散者,但其行為多數屬于非主動擴散行為。為使創新技術給企業帶來最大化效益,企業應當在完善其知識產權戰略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技術創新擴散機制(如圖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