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規范化培訓管理體系改進

時間:2022-01-20 08:27:23

導語:護士規范化培訓管理體系改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士規范化培訓管理體系改進

【摘要】目的:探討采取科學的規培管理辦法對臨床帶教老師帶教積極性、規培護士學習興趣及規培效果的影響,以提高護士的規培質量。方法:參照國家衛生衛計委印發的《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并結合筆者所在醫院實際情況,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管理體系進行改進,以護士核心勝任力和理論成績為觀察指標,評價改進效果。結果:改進后護士核心勝任力得分及理論成績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改進護士規培管理體系可有效提高帶教積極性和規培護士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規培質量。

【關鍵詞】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核心勝任力

在醫院現代化建設與發展進程中,隨著醫學模式和社會模式的轉變,醫療服務質量涵蓋面廣而豐富,醫療服務需求日益多元化。護理貫穿于醫療活動的全過程,護理學科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展,是醫療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群眾對護理隊伍整體素質和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新入職護士作為醫院重要的新生力量,其護理專業素質、臨床思維能力及實際工作能力影響著臨床護理服務的質量和患者安全。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是新護士畢業后繼續教育的重要階段,是銜接學校教育與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過渡[1]。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尤顯重要。為指導各地規范開展新入職護士培訓工作,2016年1月2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了《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2]。筆者所在醫院領導高度重視,護理部組織護理教育科研管理委員會全體成員仔細解讀大綱要求,參照《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并結合實際,制訂新入職護士培訓方案,于3月開始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管理體系進行改進,認真落實培訓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參加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的43名新護士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取得護士執業注冊資格。排除標準:(1)調查過程中離職;(2)由于各種原因無法按要求參加護士規范化培訓的。所有護士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次調查。43名護士均為女性,年齡19~23歲,平均(22.12±2.06)歲;學歷:大專34名,中專9名。2015年7月-2016年2月為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管理體系改進前,按照筆者所在醫院傳統規培方法對新護士進行培訓;2016年3-10月為改進后,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管理體系進行改進的實施階段。1.2方法。改進前,筆者所在醫院按照傳統的規培方法對新護士進行培訓。具體為崗前培訓、集中理論授課、示教室操作演示、安排新護士到科室輪轉進行專科培訓等,理論授課題目由各科室上報,經護理部審核后集中授課。2016年3月開始,在筆者所在醫院傳統規培的基礎上,參照《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并結合實際,制訂新入職護士培訓方案,改進新入職護士規培管理體系,具體如下。1.2.1改進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管理制度。(1)成立護士規范化培訓小組。成立以護理部副主任為組長,護理部培訓干事為副組長,培訓管理組護士長、各科室資深指導老師及技能操作表現突出的老師為主要成員的護士規范化培訓小組。負責制度制訂及落實培訓計劃、培訓輪轉、檢查培訓工作、評估培訓質量及組織考核等。(2)參加護士規培授課的老師在晉升時予以適當加分。對參加護士規培理論授課和操作技能示范的老師按醫院相關規定職稱晉升時給予加分。1.2.2統一護士規培授課理論課程。在護理部的領導和支持下,護理教育科研管理委員會成員認真研讀《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學習文件精神,結合各科室??铺厣皩嶋H情況,制訂出每年度規培的理論課程及具體內容要求,再將這些課程分配任務到各對應??疲煽剖易o士長組織科室理論基礎扎實及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帶教老師備課,課件首先在科室試講,經護士長把關,再到護士規培小組和護理部審核通過,最后對新護士進行授課。另外,加入了護理服務文化建設與安全管理和護理核心制度等授課內容。1.2.3對規培護士實行嚴格而又人性化的培訓考勤登記制度。要求規培護士每次參加培訓均進行簽到,同時護士培訓小組在規培手冊上蓋章以示確認參加。定期統計出勤率。同時考慮到臨床護理工作特點,對每年度規培護士制訂出勤率合格線,如第3年培訓護士出勤率應>85%,第2年培訓護士出勤率應>90%,第1年培訓護士出勤率應>95%。無法參加的培訓,規培護士需利用課余時間自學,認真書寫學習筆記,按時參加理論操作考核。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1.3.1護士核心勝任力。采用胡波等[3]編制的護士核心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轉換格式為《護士核心勝任力評價量表》。該量表包括良好的個人特質、臨床護理能力、支持和人際溝通能力、評價性臨床思維能力及專業建設與發展能力5個項目,共42個條目。條目全部為閉合性問題,選項部分為“LikertsScales”形式,根據被評價者對該項目的認可程度,分為完全具備、大部分具備、部分具備、小部分具備和不具備該條目所述內容,分別賦值5、4、3、2、1分,5個項目的分值范圍分別是:8~40分、13~65分、5~25分、4~20分、12~60分,總分210分,得分越高表明護士核心勝任力越強。分別在筆者所在醫院對新入職護士規培管理體系進行改進前和改進后,即2016年2月和2016年10月將該量表發放給43名參加規培的新護士。說明調查目的,采取不記名自評的方式,由研究者本人現場親自發放并統一收回。2次調查各發放量表43份,回收均為43份,經查看,量表有效率均為100%。1.3.2理論考試成績。分別在2015年12月(參加傳統培訓后6個月)和2016年8月(實施改進后6個月)對43名規培護士進行理論考試,考試為閉卷,考試內容以護理工作核心制度和護理三基知識為主,滿分100分。參加2次理論考試的規培護士均為43名。1.4統計學處理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護士核心勝任力各項得分及理論考試成績等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改進前后43名護士核心勝任力各維度自評得分比較。規培管理體系改進后,新入職規培護士的護士核心勝任力各項得分及總得分均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2.2護士規培管理體系改進前后規培護士理論考試成績比較。規培管理體系改進前,新入職規培護士的理論考試成績是(85.58±8.13)分,改進后,新入職規培護士的理論考試成績明顯提高到(92.79±6.5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91,P=0.01)。

3討論

護士規范化培訓是畢業后護士進入臨床獨立工作的重要過渡期,是護士綜合能力培養及完善的重要階段[4]。筆者所在醫院非常重視這項工作,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管理體系進行改進,有效提高新入職規培護士核心勝任力及理論考試成績。3.1改進護士規范化培訓管理制度,能有效推動護士規培工作,提高規培質量。筆者所在醫院成立以護理部副主任為組長的護士規培小組,表明筆者所在醫院領導層對護士規培工作的重視。將護士長和部分帶教老師納入護士規培小組,能充分調動各臨床科室護長及帶教老師的積極性。同時護理部能隨時掌控護士規培計劃落實情況,各臨床科室護士長及帶教老師也能將護士規培進展及存在問題及時反饋處理,同時多層次共同參與能更客觀、全面的評價規培效果與質量。建立規培授課老師獎勵制度,能有效調動臨床授課老師帶教積極性。新入職護士在護理院校接受了系統的理論知識和規范的護理技術操作培訓,但距離真正單獨從事護理臨床工作還需要一個學習過程。由于多數醫院護理人力緊張,筆者所在醫院也不例外,加上臨床護理工作具有連續性和瑣碎性等特點,帶教時間和人員受較大限制,另外部分帶教老師缺乏帶教積極性,這些都嚴重影響帶教質量。筆者所在醫院對規培授課老師按醫院相關規定,在職稱晉升時給予加分。這一規定,能使規培授課老師產生榮譽感,能有效激發其帶教積極性。3.2統一護士規培授課理論課程,明顯提高新入職護士規培效果。各臨床科室不乏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帶教老師,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水平參差不齊。以往的規培理論課程,由各科室護士長推選護理人員授課。這樣造成部分理論授課內容與《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的要求有偏差。筆者所在醫院統一護士規培授課理論課程,從醫院層面很好地統籌規培課程全局,明確規培護士每年需要學習的內容,保證培訓的規范性和系統性。而且,從科室到護士規培小組和護理部層層把關,這樣確保理論授課老師不是照本宣科講課,而是將自己的護理臨床經驗融入授課中,分享特殊病例,較大程度的保障課程質量。課程質量的提高也會激發規培護士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發揮他們的才智,把基礎和臨床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地結合,并進一步轉化為臨床能力[5]。高質量的理論課程不僅能提高規培護士的專業知識水平(體現在理論考試成績的提高),還能在優秀帶教老師的耳濡目染中提升自身專業素質、臨床護理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體現在規培護士核心勝任力得分的提高,尤其是這兩個項目得分顯著增高)。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黃葶等[6]的研究還發現臨床專業知識及技能差的護士發生抑郁危險性是專業知識及技能強的3.345倍。而增強??浦R和技能的重要途徑就是理論授課。另外,新護士職業防護意識淡薄,對于護理不良事件的預防與護理缺乏相關臨床工作經驗及理論知識[7],安全管理課程的開展必不可少。筆者所在醫院統一的理論課程就融入了安全管理課程。針對我國目前緊張的醫患關系,醫療糾紛頻發,醫患關系的處理已成為醫院管理的熱點和棘手問題[8]。因此規培理論課程加入了護理服務文化建設和護理核心制度等內容,重視對新護士護患溝通能力和人文關懷精神的培養。新入職護士首先應該具備基本的人文關懷理論,才能從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并理解護理工作的內涵[9]。良好的護患關系有利于各項護理工作甚至整個醫療工作的開展。胡志琴等[10]的研究表明:對新護士進行系統規范、有計劃的培訓,有助于提高其各方面素質。因此提供高質量的規范、系統規培理論培訓是必要的,能明顯提高規培效果,增強規培護士人文素養和業務素質。3.3對規培護士實行嚴格而又人性化的培訓考勤登記制度,能激發新護士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筆者所在醫院規培護士的培養質量。傳統嚴格死板的規培考勤登記制度,會讓不少規培護士產生抵抗情緒。規培護士剛參加臨床護理工作,輪轉科室護士長都設置指導老師帶教和對規培護士有計劃分階段進行培養,所以規培護士調班不易。參加培訓是要求規培護士用工余時間進行學習,硬性規定規培三年每次培訓都需到場,實際執行起來不易實現。

新入職護士剛經歷從學生到護士的角色轉變,這一過程會面臨各種壓力,加上各類學習培訓和考核較頻繁,導致多數規培期護理人員心理處于緊張和焦慮狀態。新護士工作中會出現信心不足、專業知識缺乏、職業自卑感和失落感,甚至可能會因為壓力過大導致護理差錯發生,需要更多的引導和關愛幫助其順利度過剛入職的規范化培訓期[11-12]。筆者所在醫院對規培護士實行人性化的培訓考勤登記制度符合這個精神,體現醫院護理管理層對規培護士的關愛,使規培護士感覺被尊重,有一定的個人空間,能夠自行規劃參加規培,反而激起自主學習的欲望,更容易在參加培訓時全身心投入認真學習,因此培訓效果提高。本次研究由于研究時間、研究人力和經費等因素,還存在不少不足之處,如未能對規培護士帶教滿意度等進行調查及帶教方法的探討等,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從這些方面展開研究。

作者:陳燕珣 楊麗嫻 杜雪萍 蔡柔妹 梁潔 林可珊 單位: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