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下檔案文化創意產業分析

時間:2022-07-18 10:45:17

導語:知識管理下檔案文化創意產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識管理下檔案文化創意產業分析

一、文獻回顧:從檔案文化產業到檔案文化創意產業

1.我國檔案文化產業的研究進程。從研究進程來看,在198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法律形式確定檔案館“文化事業機構”屬性的背景下,檔案界開始關注“檔案文化意識,即檔案學研究的主體意識”[2]。隨后,在1990年《檔案法實施辦法》中明確“檔案館采取各種形式開發檔案資源,為社會利用服務”[3]后,檔案界開始出現對“檔案文化”的專項探討,代表成果包括王英瑋主編的《檔案文化論》[4]、任漢中編著的《中國檔案文化概論》[5]。2003年,隨著“京津滬渝檔案學第四次研討會”的召開,有關“檔案文化產業”的系列探討以發表成文的形式正式進入學界。其中,《北京檔案》在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陸續發表的“眾說檔案文化產業”[6][7][8][9][10][11]系列文章較為集中地探討了檔案文化產業的概念、可行性、開發主體及檔案文化資源的收集和共享問題,并形成兩條主要的研討路徑:第一條研討路徑[12][13]從檔案機構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單位的機構性質出發,結合檔案館建設資源來源的國有化特征進行論證,認為檔案館并非文化產業發展主體,檔案文化產業化的可行性有待論證;第二條研討路徑[14][15][16][17][18][19]從檔案館需滿足公共文化需求的機構功能出發,結合檔案服務提供方式愈加多元化的趨勢論證,認為檔案館可以發展多種經營方式和服務形式,檔案文化產業化有一定的可行性。兩個路徑觀點的共性為:“認同檔案文化屬性;認同檔案館開展經營性活動;認同其具有更好地使檔案工作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市場經濟中推動檔案工作的穩定發展,推動檔案事業的繁榮進步的共同目的?!盵20]2.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2011年,隨著《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1]中“通過加強與有關宣傳媒體聯系與合作,拓寬檔案宣傳渠道,發揮檔案文獻片、檔案展覽、網絡視頻節目生動直觀、傳播迅速的宣傳優勢,服務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提出,“如何運用現代技術有效促進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開發”成為檔案文化產業領域的新熱點,鑒于技術自身所需的智力與人力資源條件,與檔案文化創意產業開發主體有關的探討也隨之重新回到研究者的視野之中,相關論述包括:《檔案文化產業開發實踐》[22]《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初探》[23]《如何發展檔案文化產業》[24]《論檔案文化產品及其開發策略》[25]《我國檔案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選擇及優化策略》[26]及《檔案文化產業研究》[27]等文章。2014年,在西班牙召開的國際檔案理事會年會以“檔案與文化產業(ArchivesandCultureIndustries)”[28]為核心議題,國外研究者們就檔案館與其他文化產業合作可能性及合作策略進行探討,檔案文化產業的發展逐漸進入被關注的視野。2015年12月,北京市的《文化創意及相關產業分類》地方標準將文化創意產業界定為“以創作、創造、創新為根本手段,以文化內容和創意成果為核心價值,以知識產權實現或消費為交易特征,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體驗的具有內在聯系的行業集群”[29],并將檔案館作為與博物館、紀念館和圖書館平行的行業機構列入文化創意產業中“文化藝術類”的“文化保護和文化設施服務”環節中,關于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探討也再次隨之展開,相關論述包括:《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30]和《談高校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31]。2016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指導目錄(2016年版)[32],將檔案館列入北京市44個鼓勵發展的業態之中,優先享受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優惠政策,期刊文獻中出現有關《檔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阻礙因素及策略》[33]的探討。同年9月,在首爾召開的以“檔案,和諧,友誼(Archives,Harmony&Friendship)”[34]為題的第十八屆國際檔案理事會年會中,對“檔案跨領域合作”的關注再次引起研究者們對將檔案館與其他文化主體間的各類合作關系的探討,發展檔案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國內外研究者關注的研究熱點之一。3.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1)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理論發展趨勢。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國內研究者最初的理論關注點是對“檔案與文化”間關系的探討,后逐步轉移到“檔案與文化產業”間關系的構建并最終指向對“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關注。這一過程中,國內的研究者們區分了檔案蘊含的文化價值和檔案文化的發展進程,伴隨時代的發展、政策的要求及現實的需要,國內的研究者們逐步將關注點轉移到檔案文化產業化的進程之上,對多元產業化策略的探討則進一步引出對未來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關注。國外研究者對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關注則更多地將重心放在檔案的跨領域合作之上,通過與不同的文化單位展開不同形式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出現檔案產業多元化、跨領域的合作型創意式發展。相較于國內研究而言,國外研究者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關注與實踐的結合更為緊密,更為關注文化產業的實踐進展。(2)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實踐發展趨勢。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實踐的創新往往走在理論研究的之前,國內外的檔案館、博物館及圖書館等公共文化部門的實踐成果為我國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帶來許多新的啟示。如美國國家檔案館建立的國家檔案在線商店[35]LANTAIWORLD蘭臺世界↑(NationalArchivesStore),用戶可通過網絡在線訂購各類靜止圖片的復制品,訂購其他藏品的復制品及微縮膠卷;英國國家檔案館設立的圖片館[36](TheNationalArchivesImagelibrary)可使用戶通過網上檢索的方式購買商業用途的圖片或圖書,并為教室和學生提供虛擬教室、視頻教學等服務;加拿大國家檔案館[37]則提供包括音頻、CD或DVD、縮微膠卷及打印照片等載體形式在內的復制品;北京故宮博物院在阿里聚劃算平臺推出“故宮淘寶”[38],出售“仿蜜蠟朝珠耳機”、“八旗勇士不倒翁娃娃”及“奉旨旅行/如朕親臨”時尚行李牌”等商品;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同樣在淘寶網上推出“國圖旺店”[39],出售“禮品書”、“《食物本草》復仿品”及“甲骨文生肖手工皂”等商品。此類實踐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公共文化部門的保守性認知,也通過信息技術應用改變了檔案文化價值傳統呈現及利用形式,詮釋了檔案文化產業的數字化、信息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總體而言,目前我國檔案領域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從數量和質量上而言都處于相對缺乏的階段,研究多停留在對文化產業的探討、分析與規劃,缺少對自身及其他公共文化服務部門實踐成果的反思和借鑒,缺乏對信息時代檔案文化資源信息化發展特征的重視,尚未能從提供符合信息時代實際需求的新型服務的角度看待檔案文化產業的建設與發展,亟需借助知識管理的視角重新審視基于檔案信息資源的文化創意產業的開發過程并建立基于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的知識服務體系,立足于公眾的未來需求,順應社會信息化知識化的發展趨勢,深入地探討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未來發展。

二、理論分析:知識管理視角下的我國檔案文化創意產業

筆者以“知識管理+檔案文化產業”、“知識管理+檔案文化產品”及“知識管理+檔案文化”作為主題詞再CNKI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中進行檢索,分別獲得文獻一篇、一篇和五篇,檢索結果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知識管理視角在文化產業領域的缺失。在相關文獻中,任越等人從知識管理的角度論述檔案價值的實現,他們認為:“檔案價值的顯性化是伴隨知識顯性化而實現的,知識管理將人腦中的隱性知識通過一定的方式轉化為顯性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檔案可以脫離客體而通過主體交流的渠道被廣泛利用,檔案的價值的實現也呈顯性化的特征”[40]。這種觀點強調檔案價值在知識價值鏈中作為“隱性知識”的特征并關注“主客體關系”中檔案價值的開發與實現。而以徐擁軍等人為代表的研究者辨析“后保管范式”組成內容中“新來源觀、宏觀鑒定論和知識服務”三者間有機統一關系,并指出“檔案后保管范式的核心和最終目的是知識服務,新來源觀和宏觀鑒定論是實現知識服務的基礎和保障”[41],而“檔案工作者除應做好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文件歸檔和檔案收集之外,還應注意收集隱性知識(借助于顯性化文件的過程)、非正式文件(以前被忽視的部分內源顯性知識)和外源顯性知識(即外部信息)”[42],并提出“傳統檔案服務應開展以用戶為中心,由專家團隊向用戶提供知識的主動化、智能化、個性化、超前化的全過程服務的知識服務”[43]。綜上所述,檔案的知識管理視角關注對檔案價值中蘊含的“顯性知識”的集成、“隱性知識”的提煉及“知識服務”體系的構建,以此視角重新審視檔案創意文化產品及產業的開發過程可發現:1.產品創意開發的核心是檔案文化價值的“隱性知識顯性化”。在實踐活動中,文化創意產品的生產和產業鏈的構建實際上都依賴著對“檔案文化價值”的識別、提煉和轉化,即產品創意的開發過程,而這一過程的發生通常又與檔案工作者的鑒定、識別及評估等日常管理工作有著時間上的重疊性。以故宮淘寶系列產品的創意[44]來源為例:相關工作人員是通過對歷史素材的改編、組合并在考慮公眾需求的基礎上,才提煉出“朕甚是想你”、“皇帝狩獵•便簽夾盆栽”及“冷宮系列冰箱貼”等文化產品的創意。由此可見,從過往社會實踐記錄中提煉出符合現代社會情境與實踐特征的知識的過程既是實踐工作人員日常工作的組成部分,又是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核心內容,流程見下圖1。在該流程中,檔案工作者同時擁有“檔案管理人員”和“檔案文化價值鑒定者”的雙重身份,在未經個體反思或外界力量干預的狀態下,很難有效描述其同時擁有的兩類隱性知識,即“檔案流程性管理知識”及“檔案文化價值”兩類知識間的組合方式,而這種知識組合的“外顯化”結果產生判定“過往社會實踐是否適合現代社會情境與實踐特征”的重要標準,也就是檔案文化創意,而檔案文化創意又會影響檔案文化價值的判定和檔案文化產品的生產。此外,新技術的引入為文化產品創意的開發提供了新的知識轉化途徑,任越等人的調研結果表明:以微博為主要平臺的檔案文化產品,其“開發主體主要由檔案信息資源豐富的團體機構承擔……擁有龐大館藏資源的各級檔案局的微博用戶占已通過認證用戶一半以上的比例”[45]。綜上所述,檔案文化創意的產生是檔案工作者掌握的隱性知識與日常工作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過程,重視該過程中檔案工作者的能動性作用及其與新技術的結合將有助于文化創意的產生及其產品的開發。2.創意產業開發的趨勢是提供文化信息資源的知識服務。隨著信息化水平提升而發展的實踐表明:無論是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為最終目標的公共檔案館、博物館,還是以“提供商業文化產品”為最終目標的中介機構,其對文化創意開發對象的認識已從簡單的實體逐漸轉向對實體數字化后形成的信息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提供文化信息資源知識服務是其產業發的趨勢。如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不僅建立了藏品數據庫,“還為中小學教育服務,設置了學校教育欄目,提供信息與資料服務,如各項教學資源介紹、教案、網上在線課堂、參觀活動單、線上學習游戲、信息和咨詢、在線互動服務”[46]等功能。而“數字博物館通過對文字、圖像、聲音等數字資源的整合、加工、提升和頻繁更換,運用多媒體手段營造出逼真、形象、生動的展示效果,拉近與觀眾的心理距離和理解距離,真正實現讓文物自己說話。在南京博物院藝術館,參觀者點擊鼠標,可以將東漢錯銀銅牛燈的燈座、燈盞、煙管三部分拆離,在燈盞腹部點擊一下,就能在燈盞的鏤空部分看到煙火和進入煙管的青煙,古人精妙的設計理念躍然而出”[47]。尚珊等人對21家檔案中介機構服務模式的調研結果也表明:“傳統的服務模式已不能滿足市場及客戶需求……實體產品銷售———在線交易模式;檔案信息產品開發模式及專家———知識庫模式是新的符合市場運作規律的商業模式?!盵48]綜上所述,文化創意產業開發的對象已逐漸從實體轉向信息資源,其產業開發活動已呈現知識服務轉向,相關主體機構不僅需要重視檔案文化價值的提取,也應注重檔案自身存儲形式的變化,為相應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知識服務。

三、發展方向:建立基于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的知識服務體系

結合上文,本文提出應將“基于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的知識服務體系”作為檔案文化創意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并指出: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要求檔案工作者樹立知識服務觀;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服務轉向要求開發主體提供資源保障;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服務轉向要求建立相應的知識共享與合作機制。1.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要求檔案工作者樹立知識服務觀。檔案文化創業產品開發的核心環節是“檔案文化價值”的提煉,該環節的本質是檔案工作者“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過程,該過程水平的提升要求檔案工作者提升自身知識素養和主觀能動性,要求檔案工作者“停止扮演保管員的角色,而成為概念、知識的提供者……把著眼點從信息轉移到知識上(探尋、傳播、理解),從建立數據庫到建立知識庫上”[49]。從實際的行動過程來看,“知識管理無論從其目的、管理活動還是其具體技術來看,都與檔案工作具有相似性,幾乎遍及每個組織的檔案部門就是知識管理中不該遺忘的中堅力量”[50]。當檔案工作人員真正意識到檔案文化價值的知識屬性,進一步明確自身與檔案間的主客體關系,關注檔案文化價值的隱性知識特征并通過日常工作的積淀、反思和創新重新審視檔案工作時,真正具有價值的文化創意理念才有可能實現“檔案———信息———知識”的轉化。2.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服務轉向要求開發主體提供資源保障。伴隨檔案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檔案文化創意產業開發的活動越來越多地呈現出知識服務特征,該特征要求從事檔案文化創意產業開發建設的各類主體充分意識到檔案由傳統管理方式向信息管理、知識管理轉向的發展趨勢,同時也需要各主體明確檔案信息資源知識管理所需的外部力量支撐,即“知識管理的過程……體現為檔案信息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環境資源的有機組合”[51]。實踐發展的現實情況要求檔案文化創意產業開發的各主體分別利用自身現有優勢,集成經濟、技術及人力等各項資源,“提供包括必要的、行之有效的檔案信息檢索系統和檢索手段;提供必要的網絡系統和必要的搜索引擎技術支持;建立健全必要的各種知識儲備的專題數據庫群”[52],努力建成學習型組織,集中力量進行檔案信息資源文化創意產業的開發。3.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服務轉向要求建立知識共享與合作機制。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服務轉向意味著對產品的開發涉及包括圖情檔在內的各類資源的綜合性利用,以及對檔案鑒定知識、信息技術及多媒體知識的跨學科應用,這就要求相應的知識共享與合作機制的建立。國務院辦公廳于2016年5月的《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將“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穩步推進試點工作;加強支撐平臺建設”[53]列為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支持文化文物單位與檔案館等單位聯手搭建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知識共性平臺。相關研究同樣表明:“實施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合作戰略,是新時期服務創新的一種模式……建立有效的開放機制,實現信息資源和研發力量的整合……實現項目管理,以團隊合作方式完成開發任務……建立戰略聯盟,形成合作優勢是實現資源共享,服務社會的有效途徑”[54]。如趙躍等人通過調查問卷獲得的統計數據,分析檔案界對知識管理與檔案信息資源合作開發的認知以及對該模式實現的各影響因素后提出的“知識管理視閾下的檔案信息資源合作開發模式”[55],便明確了“資源”在檔案館及各類商業機構產品開發中的根基地位,從知識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以系統嵌入式及流程重組式為主要內涵的合作服務方式。

綜上所述,本文從知識管理的視角重新審視檔案文化創意產業及產品的開發,指出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生產過程具有的“隱性知識顯性化”特征及文化創意產業開發對象呈現出的由傳統檔案向檔案信息資源的轉向,并提出“建立基于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的知識服務觀”有助于檔案文化創意產業的未來發展。

作者:宋懿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