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護理風險與危機管理研究
時間:2022-01-23 09:41:22
導語:急診護理風險與危機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研究急診護理風險和危機管理。方法選取2016年8月到2017年10月間我院急診科護士24名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根據護士入科的時間、年齡、工作經歷等可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護士(規培和剛剛輪轉到急診室的低年資護士)未來得及給予規范化的風險和危機管理;觀察組是工作經驗豐富、應變能力強,經過規范化培訓的??谱o士。另外再選取50例患者作為研究,再讓兩組護士對患者進行護理,觀察兩組患者出現風險和危機環節的發生率、風險和危機的情況及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結果觀察組護士發生風險和危機的情況要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護士的滿意程度要明顯優于對照組護士,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對急診護士實施風險和危機管理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不安全因素,而且還可以降低急診各環節風險和危機的發生率,同時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急診護理;風險;危機管理
急診室是醫院的重點科室,病情種類多,病情急、復雜多變且不可預測性,醫護人員的責任較重,因此是一個體現醫院真實水平的科室,因為急診護理的效果具有不確定性,使得極易發生醫患矛盾或護患矛盾,這對急診護理質量有著明顯的影響,稍有不慎,就會出現醫療糾紛,不僅給患者及社會帶來極大的影響[1-2],而且會大大打擊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本文就是研究對急診護理進行風險和危機管理的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8月到2017年10月間我院急診科護士24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另外再選取50例患者參與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診的標準并且都同意參與此次研究且已簽署相關同意書。50例患者中有男患者24例,女患者26例,年齡在28歲到79歲之間,平均為(51.3±1.6)歲。24名護士均為女護士,年齡在22歲到42歲之間,平均為(28.4±2.1)歲;有中專學歷3名,大專學歷10名,本科學歷11名,;根據護士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同可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12名。其中對照組護士年齡平均為(28.3±2.2)歲,有中專學歷2名,大專學歷6名,本科學歷5名,;觀察組護士年齡平均為(28.5±2.0)歲,有中專學歷1名,大專學歷4名,本科學歷6名。兩組護士的個人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2方法。觀察組護士已給予規范的風險和危機管理,具體為:(1)對護理人員進行宣傳教育,讓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以及法律意識,在工作中認真負責,慎獨意識強,用法律來約束自己。(2)讓護理人員進行系統性培訓,護理人員要不斷學習新理論、新知識,與時俱進,不能故步自封,定時定期外出學習和培訓等,來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性。(3)認真執行各項核心制度(4)護理人員要對急診儀器進行規范管理,并熟練使用,定期清潔及保養,確保所用設備儀器處于完好備用狀態。(5)急診護理工作需要較強的實踐能力,操作性強,因此護理人員之間學會相互協作和配合,提高臨床上的工作效率。(6)護理人員要做好文書工作,對護理文書要書寫要規范,做到內容客觀、真實、準確,(7)培養急診護理人員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應急應變能力。1.3評價指標。1.3.1患者發生風險和危機的環節。根據研究可得知,患者在急救過程中發生風險和危機的環節主要包括接診環節、問診環節、護理操作環節以及搶救環節。1.3.2患者發生風險和危機的具體情況。根據風險和危機管理的統一規定得知,急診患者風險和危機管理的具體情況包括投訴、差錯及事故三類。1.3.3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當研究結束后,研究人員向患者統一發放對護理滿意程度調查表,該項調查為匿名調查,待所有患者均填寫完畢后再統一收回,根據患者所填寫的實際情況,研究人員可將結果分成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類。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就是采用了SPSS20.5的統計學方法,研究人員用該方法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和分析,其中計量數據用t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士的風險和危機基本情況對比。結果可知,觀察組護士出現風險和危機環節的發生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護士,P<0.05;而且觀察組護士發生風險和危機的情況要明顯優于對照組護士,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下表。2.2患者對兩護理人員滿意程度對比?;颊邔τ^察組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要明顯優于對照組護士,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下表。
3討論
危機管理是近年來急診提出的一種新型護理方式,主要是通過對急診中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事件或危險情況進行提前決策和監控,從而使得急診臨床上發生危險狀況的概率降低或是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F在急診上已經開始普及這種方法,護理人員建立危機管理組,對急診潛在的風險和危機進行提前防范或是干預,來提高急診患者的臨床效果[3-4]。在急診中通常遇見的風險事件主要有這幾點[5]:(1))病人病情急重,家屬情緒急躁,期望值高(2)急診護理自身的問題,工作不認真,責任心不強。(2)年輕護士的專業技能不足,不能高質量完成搶救病人的工作。(3)急診室夜間、節假期等缺乏一定的監督管理。(4)護理人員自身對急診風險的認知不充分。本文就是探討急診患者應用風險和危機管理的具體情況,結果可知,觀察組護士出現風險和危機環節的發生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護士,P<0.05;觀察組護士發生風險和危機的情況要明顯優于對照組護士,P<0.05;另外還可以知道,患者對觀察組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要明顯優于對照組護士,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對急診護士實施風險和危機管理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危機情況,而且還可以降低急診各環節風險和危機的發生率,同時還可以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因此在臨床上可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周文世等.急診護理風險與危機管理[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7,4(11):2087-2088
[2]顧芯等.婦產科急診接診過程中的護理風險與對策研究[J].大家健康2017,11(6):172
[3]蘇水紅等.婦產科急診接診過程中的護理風險與危機管理[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2):147-149
[4]陳丹等.危機管理方案用于婦產科急診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8):159-161
[5]龐思卓等.風險危機管理在急診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5):107-108
作者:蔣純 單位:達州市中心醫院
- 上一篇:電網企業營銷管理線損措施
- 下一篇:企業危機管理新媒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