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程市場開發危機管理研究

時間:2022-03-13 03:19:10

導語:海外工程市場開發危機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海外工程市場開發危機管理研究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的持續推進,海外工程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勵。海外工程市場開發作為駐在國機構參與競爭的第一環,尤其需要加大危機管理的力度。

關鍵詞:海外工程;市場開發;危機管理;參考標準;建議措施

2013年9月,某國商場遭遇襲擊,造成共72人死亡,約200人受傷。該國縮減當年基礎設施的投資計劃,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當時該國工程市場開發的難度。因此,對于任何海外工程的市場開發人員,遇到類似事件或其他如、武裝沖突、通貨膨脹、自然災害等影響到市場開發的重大危機后,如何有效地防范、應對、處置和消除危機,將損失降至最低,同時,因勢利導地把危機中蘊含的機遇挖掘出來,使開發工作少受或不受影響,甚至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1危機管理的定義

海外工程市場開發受市場信息更迭、外在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加之眾多利益相關方形成的繁雜的組織溝通界面和激烈的商業爭斗,導致市場開發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風險管理和危機管理。危機可以看作是風險的延續,因為海外工程市場開發過程中所有不被有效管理的風險和被人們忽視的風險都可能轉變為危機,換言之,危機是風險失控的結果。然而,危機爆發后的處理結果卻并不一定是負面的,這已被無數次例證過。也就是說,危機是危和機的共同體,一方面表示某種程度上的危險,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危機中孕育著機會,這也是任何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由此可知,危機管理是指為了避免危機爆發而采取的加強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或為了應對危機事件而采取的降低危機影響的有效措施,并化危為機,實現利益相關方的利益擴大化。因此,危機管理分為事前控制和事后應對兩方面,其中,事前控制是在危機出現前盡力消除潛在的危機因素,減小危機爆發的可能性,事后應對是在危機爆發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危機帶來的影響。

2危機管理的參考標準

風險管理、危機應對、利益相關方是危機管理的三個要素,因此,危機管理的參考標準應可表述為“以風險管理為基礎,減小危機爆發的可能性;以危機應對為平臺,降低危機爆發的負面影響力;以化危為機為契機,打造利益相關方共同體,實現利益擴大化?!保?)以風險管理為基礎,減小危機爆發的可能性。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量化是風險管理的關鍵所在,也將是減小危機爆發可能性的基礎條件。因此,在危機管理的事前控制階段,應通過科學的方法或手段獲取可靠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量化結果,并采取合理的風險管理策略、措施和技術手段,達到風險可控,從而減小危機爆發的可能性。目前,風險管理的發展已臻成熟,完整的理論和科學的方法已在普遍應用,本文不再贅述。(2)以危機應對為平臺,降低危機爆發的負面影響力。一般情況下,危機的爆發帶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和突發性。危機爆發后,人們能夠控制和管理的并非危機的結果,而是危機的態勢,所以說危機管理更多的是危機應對。對于危機應對的標準,簡單來說可以歸納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和四項基本原則?!逼渲校粋€中心是指以維護企業良好的品牌和形象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是指以維護公眾利益和真正解決問題為基本點;四項基本原則是指:①爭分奪秒,主動出擊處理危機的時效原則;②真誠坦率,不說假話的坦誠原則;③要認識到謠言止于及時公開的公開原則;④積極擔當,不推卸責任的擔當原則。因此,依據上述標準,制定合理的實施策略,借助下述利益相關方的協助,積極落實,用以達到降低危機爆發帶來的負面影響力的效果。(3)以化危為機為契機,打造利益相關方共同體,實現利益擴大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因此,危機爆發后,無論是自行應對,還是聯合第三方共同應對,都需將危機化整為零,找出其中的機會,化危為機,從而有效的轉化危機的態勢,轉危為安。作為海外工程市場上的外籍企業,孤軍奮戰最不可取,在有條件聯合信譽好、實力強、有公眾信服力的第三方共同應對危機的時候,一定要積極打造利益相關方共同體,讓未直接卷入危機的獨立第三方去協助應對危機,以此來分擔危機帶來的壓力,從而實現控制危機的態勢,平穩度過危機。當然,單從市場開發來說,打造利益相關方共同體,不僅可以起到安度危機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擴大市場人脈,為后續市場的拓展和所有相關方的共贏埋下伏筆。但是,危機爆發后,危機應對的過程勢必耗費大量的人財物力,因此,從市場開發的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看,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才是危機管理的良好狀態。

3海外工程市場開發危機管理的建議措施

政策導向,利益相關方,企業管理和個人防范是與海外工程市場開發危機管理密切相關的4個方面,就此建議如下。(1)順勢而為,減小市場風險出現的概率。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國內企業積極加快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等多種方式,謀求互利共贏,促進共同發展。因此,對于海外工程企業來說,“工商、共享、共建”的新絲路文化,無疑是海浪中的燈塔,為上述企業尋找海外工程市場的合作機會,指明了方向。(2)拓展人脈,打造利益相關方的航空母艦。從利益相關方理論來看,海外工程市場開發過程中,市場戰略的重大利益相關者數量越多,關系越融洽,對于市場戰略的實施越有利。尤其在有的欠發達國家和地區進行市場開發時,由于經濟條件差、醫療衛生設施匱乏等問題,此時利益相關方(如當地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公眾代表、咨詢機構等)的應急幫扶作用便更加凸顯。因此,海外工程市場開發的過程中,不斷拓展利益相關方的外圍邊界,會在企業在當地的危機管理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3)管理提升,不斷完善企業的危機管理機制。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雖然危機爆發很難提前預測,但是危機爆發后的處理卻更為艱難。因此,危機的防患未然尤為重要,但企業風險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制度和管理水平的約束,尤其是海外工程企業,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企業總部的制度很難適應所有海外市場的需求。因此,海外工程企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完善、系統的管理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并強化監督和落實,這應是海外工程企業發展的必經階段。(4)居安思危,把危機意識變成習慣。從個人防范的角度來看,海外工程市場開發人員周圍存在非常多的高風險不確定因素,如人身安全保障低、遭盜被搶概率高、疾病發生就醫難等。因此,海外工程的市場開發人員應重視日常風險因素的規避,針對不同的海外市場,尋找可行的應急渠道,把風險規避和危機應對變成個人的習慣,做到既要對自己負責,又要對企業負責,還要對國家負責。

4結語

雖然2014年前文所述某國調低了基礎設施的投入計劃,但我們仍在同年5月份順利完成某標準軌道鐵路建設項目的融資計劃,除了公司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有效的監管落實措施和良好的社會關系外,更與國家的“產能合作”和“一帶一路”密不可分。因此,危機管理的最佳狀態的標準應是在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的基礎上,順勢而為。

參考文獻:

[1]鄧慶陽.工程項目風險管理與危機管理的比較研究[J].水利建設與管理,2009,(5).

[2]荊兆暉.建筑施工項目危機管理的分析與研究[D].天津大學,2007.

作者:張勇 單位: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