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的心理治療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19 04:16:00

導語:情志的心理治療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情志的心理治療分析論文

【關鍵詞】心理治療

【摘要】目的探討情志的心理治療,增強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減少病人在患病時的情緒變化,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早日康復。方法運用支持性心理治療、暗示療法、開導法。結果通過支持療法使病人增強安全感,減少焦慮和不安;灌輸觀念獲得治療效果;說理使病人了解病情發生、發展及治療護理情況,使其引起注意和重視。結論情志的心理治療慣穿護理全程,使病人消除焦慮情緒,增進社會適應能力,促進疾病向健康方向發展。

關鍵詞情志心理治療康復

《醫學正傳》指出:喜、怒、憂、思、悲、恐、驚,謂之七情。正常情況下,是人體精神活動的外在表現,隨著外界不同因素的刺激,而有不同的精神情志變化。若外界各種精神刺激程度過重或持續時間過長,造成情志的過度興奮或抑制,超過正常適應能力,則成為一種致病因素,導致人體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塞,臟腑功能紊亂而發病。所以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特點。

1情志致病損傷五臟

精神情志是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這種精神情志變化,是健康的象征,而失去這種特有機能,都是病態的表現。七情通于五臟: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憂思通脾,恐通腎,驚通心肝。故七情太過則傷五臟,其中首先是心,因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為精神之所舍。另外,不同的情志變化,對內臟又有不同影響,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喜傷心,憂傷肺,怒作肝,思傷脾,恐傷腎”,一般說,情志傷臟,常以心、肝、脾三臟的癥狀多見。

2情志變動影響氣機

《素問・舉痛論》云:“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驚則氣亂?!闭f明不同情志變化,對人體氣機活動的影響是不相同的,所以導致的癥狀亦各異[1]。這說明了正常的精神情志變化,能維持臟腑器官的功能,促進氣血運行,保持健康。反之,內臟變化也可引起精神情志的變化,如中醫名著《素問・宣明五氣篇》中說:“精氣并于心則喜,并于肺則悲,并于肝則怒,并于脾則思,并于腎則恐,是謂五并,虛而相并者也。”《靈樞・本神》中又說:“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薄靶臍馓搫t悲,實則笑不休?!彼裕敾疾『?,不論是急性病還是慢性病,都可能導致精神情志的變化,而情志變化反過來又導致臟腑功能進一步紊亂??梢姡衽c情緒因素對疾病的治療和預后有很大的關系。正如《素問・經脈別論》中說的:“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則則著而為也。”凡激怒、憂郁、焦慮,特別是對自己所患疾病的恐懼憂慮心理,往往能促使或加速病情向壞的方向發展。反之,保持開朗樂觀的思想情緒,對戰勝自己疾病充滿信心和意志頑強的人,將有利抗邪能力的提高,促進疾病向好的方向轉化。這就說明了情志的心理治療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3情志的心理治療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過去那種以疾病為對象,就事論事的護理已不能完成護理學的使命,護理工作的對象是人(包括患病的人和健康的人)。護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生命全過程―――生、老、病、死的護理需要,提高生命的質量。其任務是維護人的身心健康,預防疾病,參與診治、照護病人以及指導康復。

心理治療又稱精神治療,是利用心理學的原理及技巧,治療病人的認知、情緒、行為及個性等有關問題[2]。目的在于解決所面臨的心理困惑,減少焦慮、憂郁等癥狀,減輕病人痛苦,改善病人的非適應行為,包括對人事的看法及人際關系,并能較有效地采用適宜方式處理心理問題及適應生活。其實護理人員在與病人的整個交往過程中,總是在有意或無意地施加心理影響,并對病人的疾病起到一定的(有時甚至是主要的)治療作用。護理人員通過語言、表情、姿勢、態度、行為及氣質等來影響和改善病人的情緒,解除其顧慮和煩惱,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減輕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種不良情緒和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種種軀體癥狀,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和護理,達到早期康復的目的。人在患病時常有恐懼、緊張、苦悶、悲哀等不良情緒,迫切需要家人和醫護人員的關心和照顧。為此,護理人員可采取以下幾種心理治療方法,以減除患者在患病期間的情志變化。

3.1情志心理治療的原則人能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和護理,因此,醫護人員一定要以誠懇熱情的態度去關心體貼、安慰同情病人的病痛。除自己的語言、態度外,還應重視病室環境和病人周圍的人和事,全面進行照顧。如主動介紹醫院規章制度和同病室的病友;安置優雅舒適的病室等,使病員感到如同在家里一樣溫暖、親切和舒適,能很快安下心來接受治療和護理。病人來自社會各個方面,個人的性格、年齡、愛好、生活習慣、經濟情況和病證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在全面了解情況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的心理治療。

3.1.1新入院病人由于環境陌生和生活不習慣,心情多顯緊張或有憂慮,擔心自己的病、工作或學習,對治療有恐懼感。護理人員應主動介紹有關情況,幫助解決其疑慮和困難

3.1.2危重病人病情急、痛苦大,多缺乏思想準備,而產生悲觀和憂傷,尤須耐心安慰和開導。講清情志對疾病治療的影響和利弊,使其消除顧慮,積極配合治療。

3.1.3慢性病或生活失去自理的病人精神上壓力大,考慮生活、工作和預后。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地做好生活護理,實事求是地講解疾病治療的難易和規律,也可請治療效果好的病人進行現身說法。對住院時間長而思念親人的病人,盡可能請家人多來探視,以解思念之情。有條件亦可開展多種形式的娛樂活動,以豐富生活內容和怡情悅。

3.1.4對易發怒生氣的病人更應耐心,注意態度和語氣,待其情緒安定后再慢慢進行勸導和安慰。

4情志心理治療的方法

4.1支持性心理治療它具有支持和加強病人防御功能的特點,能使病人增強安全感,減少焦慮和不安,以解釋、鼓勵、保證和安慰為主要。病人患病后對自己的性質缺乏認識和了解,容易滋生不安全感,同時也不清楚如何主動配合治療。因此,幫助他們消除顧慮,樹立信心,配合治療是非常重要的。護理人員一定要以誠懇熱情的態度去關心、體貼、安慰,同情病人的病情。對于某些對治療缺乏信心而終日憂心重重的病人,可安置與性格開朗、對治療充滿信心的或治療效果理想的病員在一起,以相互開導、啟發和影響,可去憂解煩、增強其信心。一旦發現病人對自己的健康和前途疑慮不安時,應及時以充分的事實為依據,向病人作出保證,甚至承擔責任,以振作病人的精神,消除其緊張與焦慮情緒,喚起希望和信心。

4.2暗示療法病人不經過邏輯判斷,直覺地接受護理人員灌輸給他的觀念而取得治療效果的一種方法。其成功與否取決于醫護人員的權威性、學識和治療能力,也取決于病人的人格特點及情緒狀態對接受暗示的程度。病人對護理人員比較信任,感情好,便容易接受暗示。相反,則會無條件地拒絕暗示。但是,在實施暗示治療時,應事先向病人講清楚治療的目的和病人的要求,其語言要溫和、簡短、明確和有力。結束后,應向病人指出這次治療已取得的成效,同時叮囑病人要繼續照此鍛煉,促使功能恢復。

4.3開導法通過正面說理使病人了解自己病情的發生、發展以及治療護理情況,使其引起注意和重視。心理學認為人類的語言是一種非常實際而又十分廣泛的信號。語言的刺激比其他任何刺激要嚴重得多。尤其是醫護人員的語言對病人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的?!秲冉洝分械恼Z言開導法,包括解釋、鼓勵、安慰、保證等內容。《靈樞・師傳》云:“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待,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所謂告之以其敗,是指向病人指出產病逝危害,使病人重視疾病認真對待之,如不及時治療,就會貽誤病情;所謂語之以其善,是指要求病人與醫者很好配合,告訴其疾病的可愈性,只要遵照醫囑服藥,病是可以治愈的;所謂導之以其所便,則指告訴病人如何進行治療和調護的具體措施,懂得自我調養的方法;至于開之以其所苦,是解除病人消極的情緒,給以一定承諾、保證,以減輕病人心理上的壓力。

首先要教會病人制怒,《內經》指出“百病之生于氣也,即則氣上”,“怒傷肝”,說明怒可以致病。要保持健康,應念念克制發怒。銘刻:“長壽應止雷霆怒,求健須息霹靂火。”其二是教會病人怎樣解憂排愁,著名文學家冰心說:“人生在世,不為個人私利操勞所累,心胸就宏大起來,精神就會充實起來,心情自然就可以樂觀,情緒自然就會興奮?!碑敳∪顺霈F憂愁時,切不可讓其“閉門獨憂”,而應協助病人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到戶外活動,聽音樂等,以舒暢情懷。其三,教會病人擺脫悲傷,當病人處于疾病的磨難時,會產生悲感,護理人員應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自拔的精神,驅散悲傷情緒。通過開導法的運用,可解除病人的不良情緒,從而使病人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暢,氣機條達,氣血調和,臟腑氣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早愈。

中醫還有關于“五志過極”,“以其勝治之”的情志治療方法,即“恐勝喜”、“悲勝怒”、“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在護理上也可適當用之。

總之,情志的心理治療是在護理全過程中,護理人員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以其語言和行為,影響和改變病人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的行為,提高病人認知和戰勝疾病的信心和能力,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增進病人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疾病的康復或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佚名.情志護理.醫學頻道,2003,5:14.

2張樹森.護理心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