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護理風險管理論文

時間:2022-04-24 09:05:18

導語:心血管護理風險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血管護理風險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對心血管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方法:選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2例,將其隨機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41例,參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護理基礎上再進行風險管理,對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觀察與比較。結果:在不同護理方法下,參照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幾率為24.39%,研究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幾率為9.76%,研究組患者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明顯要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進行風險管理能夠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降低了患者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鞏固了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了患者治療的安全性,值得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加以推廣。

關鍵詞:心血管;風險管理;護理效果

護理風險指的是在對臨床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有可能會發生的各種不良事件的總和,護理風險具有很大的難預測性與突發性,會使臨床患者的治療受到影響,嚴重時甚至還會威脅到臨床患者的生命安全[1]。護理風險管理是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保證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條件。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因此在對其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更要采取全面的風險管理措施,讓患者的治療質量與生命安全得到穩定的保障[2]。我院現對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護理的過程中采取了風險管理措施,取得的效果十分良好,現整理如下,以期能夠為今后相關的臨床工作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均為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8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取得患者的同意后將其納入本次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齡分布在49-81歲,平均年齡為(58.9±11.7)歲。按照數字隨機的方法將這82例患者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4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上的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統計學對比。

1.2方法

對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主要是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嚴格的監測,對患者的用藥、飲食、心理、并發癥等予以細致的護理[3]。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護理基礎之上再采取風險管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建立風險管理小組,組員均是具有豐富臨床經驗與專業知識的臨床護理人員,在經過充分的培訓后上崗;②對患者的家族史、病史、治療史、臨床癥狀以及本次治療的目的等基本資料進行詳細地詢問,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情況來判斷患者在住院治療過程中有可能會發生的不良事件,通過各種渠道的資料查閱來制定一份具有針對性的詳細護理風險管理方案:③為壓瘡高?;颊咛峁┩该鞣筚N、氣墊床等物品進行局部保護,定期為患者翻身,并對患者的受壓部位進行合適的按摩;④在患者床邊設立護欄,在病房走廊旁設立扶手,保持患者所在區域地面的干凈清潔,保證地面上沒有油漬、水漬等容易引起滑倒的異物,降低患者發生跌倒問題的幾率;⑤在患者下床進行活動的時候要有專人的看護,并在一旁對患者的活動予以協助;⑥對各類管路進行有效固定,對管路的移位情況、暢通情況等進行定期檢查,一旦患者出現了意識障礙的問題要對其體位運動加以適當地限制,防止患者發生管路脫落、跑針、管路受壓等情況;⑦由專人對風險管理小組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監督與檢查,及時糾正工作中存在的錯誤或不足,對獎懲機制加以完善,增強小組長成員工作的責任感與積極性[4]。最后對兩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所出現的不良事件進行記錄與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

1.3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在整個護理過程中發生的不良事件進行觀察與統計,不良事件主要有管路受壓、跌倒、壓瘡、管路脫落、針頭脫出、液體外滲、護患糾紛、墜床等。

1.4統計學方法

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用χ2來檢驗計數資料,P<0.05表示本次研究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參照組41例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發生墜床、針頭脫出、壓瘡、管路脫落等不良事件,參照組患者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為24.39%;研究組41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發生管路受壓、針頭脫出、墜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研究組患者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為9.76%,研究組患者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明顯要低于參照組,P<0.05,如表1所示:

3討論

護理風險是指在臨床護理過程中一切會危害到患者安全的不良事件,這類不安全事件會對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預后甚至是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影響[5]。心血管疾病患者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一些患者因為年齡、身體機能與疾病等的影響使得其自身表達能力、運動能力以及意識不斷下降,在整個護理過程中面臨著很大的風險,因此必須要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采取風險管理措施進行護理,降低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的時候所面臨的護理風險,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預后情況以及身心健康,這同時對于改善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而言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6.7]。在日常生活中,指引產婦適當運動,保持一個輕松、愉悅的心情。優質個性化的護理模式在改善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上也有著顯著的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宣傳教育,通過影音資料、宣傳手冊、溫馨提示小標語等,加強對患者的宣傳教育,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綜上所述,在臨床上對妊高癥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護患關系,提高產婦以及產婦家屬對治療的滿意度,使母嬰的生存質量達到最優,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推廣意義。

作者:莊曉婷 單位:吉林大學第二醫院

參考文獻

[1]吳新琦,盧翠榮.妊高征預測及干預結果分析[J].轉化醫學,2014,22(2):3942-3943.

[2]蔡敏.妊高征孕產婦圍生期的護理[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14(7):1045-1046.

[3]王國娟.妊高征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2015,29(6):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