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治療成效思索

時間:2022-06-06 09:44:00

導語:急性胰腺炎治療成效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急性胰腺炎治療成效思索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內科常見急腹癥之一,由于多種病因造成的胰酶在胰腺內被激活引起的胰腺自身消化、水腫、出血甚至壞死的急性炎性反應。臨床程度輕重不等,輕者以胰腺水腫為主,數日后自行恢復。重者可并發有胰腺壞死出血、感染休克、多臟器衰竭和腹膜炎等,病死率高達50%。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飲食結構發生改變,使得胰腺炎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因此對內科治療急性胰腺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針對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行內科治療,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50例患者均于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內科治療急性胰腺炎,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發病年齡范圍26-68歲。50例患者的診斷全部符合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會胰腺疾病學組2004年制定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其中輕型急性胰腺炎21例,重癥急性胰腺炎29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上腹痛、腹脹等癥狀。50例患者均行CT或B超檢查,可見整個胰腺彌漫增大,邊緣模糊,胰周滲液或腹腔滲液24例,腹穿液淀粉酶增高者26例。

1.2治療方法

①入院后立即給予吸氧、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②禁食,持續胃腸減壓,生長抑素類抑制胰酶分泌,PPI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粘膜;③抗生素預防感染;④起病初給予全腸外營養,并逐步過渡至腸內營養。

1.3分析方法

數據均用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處理。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所有計數數據然后采用χ2進行檢驗,并且P<0.05為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50例患者都治愈出院,無一例死亡,住院時間12-65d,平均住院時間35天。47例經內科綜合治療好轉,占94%,1例入院時表現為“急腹癥”,懷疑“胃腸道穿孔”而行急診手術,2例完全梗阻型膽源性胰腺炎行急診ERCP取石術。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急性胰腺炎內科綜合對癥支持治療效果良好,內科綜合保守對癥支持治療47例,采用率達94%,外科手術3例,采用率為6%。其中出現肝功能損害18例,占36%;胰腺假性囊腫11例,占22%;胰腺壞死8例,占16%;腸梗阻6例,占12%;胰腺膿腫4例,占8%;胰腺腦病3例,占3%。膽源性急性胰腺炎和非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結果顯示,膽源性(81.6%)高于非膽源性(18.4%),統計無顯著差異性(P>0.05)。

3討論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內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通常認為是由于胰酶被激活并大量滲出管壁和胰泡壁外,導致胰腺自身消化而產生的化學性炎性反應。病因分類我國以膽源性最為常見,而西方國家則以酒精性最為常見。近年來,高脂血癥已逐漸成為急性胰腺炎的第三大病因,其他病因包括胰腺損傷、高鈣血癥、藥物性、ERCP術后、壺腹周圍癌等。本組患者病因分類以膽源性最常見,其次是高脂血癥性和酒精性。通常急性胰腺炎起病較急,主要表現為腹痛,多位于中上腹部,較劇烈,可放射至腰背部。其他常見癥狀有惡心、嘔吐、腹脹、發熱等,少數病人以休克為首發癥狀,急診醫生需仔細加以鑒別,防止貽誤病情。急性胰腺炎患者體征常不典型,以上腹部壓痛最常見,腹腔內炎癥明顯時可有反跳痛,當并發腸麻痹時腸鳴音多減弱或消失。因急性胰腺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多不典型,需要與以下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如胃腸道穿孔、急性膽囊炎/膽石癥、急性腸梗阻等。

本組資料中95%的患者采用內科綜合保守對癥支持治療,嚴格按照“個體化綜合治療”的原則,包括:禁食,持續胃腸減壓,生長抑素類抑制胰酶分泌,PPI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粘膜等胰腺休息療法;抗生素預防感染;營養支持(全腸外營養/腸內營養);胰周積液穿刺引流;急診ERCP術等,取得很好的療效。目前,隨著內科治療方法的規范化,大多數急性胰腺炎患者經積極的內科綜合治療而痊愈,少數適應證仍需手術治療。對于伴有胰周大量積液者,應早期行穿刺引流。對于CT提示胰腺壞死者,可以行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若提示無菌性壞死,則繼續保守治療;若為感染性壞死,則行外科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