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與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研究
時間:2022-03-02 02:27:22
導語:低碳經濟與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全球變暖問題越來越突出,各個國家都開始推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以緩解突出的環境問題。尤其在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其中發展低碳經濟是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通過分析制約中國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的主要因素,探討了中國經濟實現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低碳經濟;中國經濟;經濟發展模式;經濟轉型;環境問題
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最開始是由西方發達國家提出來的,主要是針對現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各國為了保證經濟穩定可持續的發展,積極響應了低碳經濟發展的模式。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主要的特點是對環境的污染程度較低,資源的消耗量較小,所以我國積極推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以緩解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環境和資源的壓力?,F在我國環境因為經濟的發展呈現逐漸惡化的趨勢,對經濟水平持續的增長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所以我國要積極貫徹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模式的轉變。
1低碳經濟的概述
1.1低碳經濟的概念
中國當前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尤其在社會生產實踐的過程中高耗能、高污染、大量污染排放等現狀,迫切需要及時地發展低碳經濟,促使資源利用趨于合理化,經濟發展保持穩定可持續的狀態,最為重要的是為人類創造一個適宜生存的環境。進入21世紀以來,高度重視低碳發展的模式,不僅要利用低碳經濟模式對自然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還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注入更多新鮮的活力,為社會資源再分配,能源優化提供系統性的保障。
1.2低碳經濟的內涵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最終目的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所以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要實現社會資源的高效利用,積極開發各種新能源,初步建立綠色GDP模式。另外,要在能源創新的基礎上,優化中國經濟產業的結構,健全和完善我國經濟制度的建設,確保經濟發展模式中滲透人性化和人文化的思想理念。形成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理念。
1.3低碳經濟的特點
1.3.1戰略性。如今水資源問題、全球氣候問題、天氣變化問題已經成為人類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因素。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緩解這些問題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也是人類在進步和發展過程中探索出來的又一次文明的變革。從微觀角度分析,低碳經濟模式是對當前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模式和能源利用方式的一次重大調整,最大程度地降低人類生產生活實踐所面臨的風險,也為中國社會、生態的平衡做出了戰略性的發展策略。
1.3.2綜合性。我國要發展低碳經濟不是單純地應對溫室氣體的排放,而是涉及到了眾多因素,例如社會技術、經濟問題、環境壓力、人文發展等。低碳經濟的發展體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特征,因為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所以發展低碳經濟要以社會公正和人類文明作為發展的基礎,最后在滿足綜合性的條件下,制定低碳經濟發展的目標。
2中國低碳經濟轉型的困難
2.1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難度較大
我國地大物博,資源的存儲量非常龐大。我國在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沒有高度重視工業生產中對資源的浪費。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模式和理念逐漸走向現代化,傳統粗放型的經濟模式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弊端,資源的儲備量也在逐漸減少,對我國社會經濟長遠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但是我國長期處于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下,要實現轉變的難度非常大,阻礙了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轉型。
2.2低碳技術的發展比較落后
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緩慢主要的制約因素是低碳技術不夠成熟,現在我國大部分重工業生產依然是以加大資源消耗來實現產量的提高,沒有重視新的生產技術的開發。在這種生產背景下,導致我國在新能源技術開發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嚴重地阻礙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模式的轉變。
2.3產業結構的限制
產業結構的優化是促進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重要因素,我國產業要向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就必須對產業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但是由于我國傳統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根深蒂固的影響,要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對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3中國經濟實現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有效策略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國資源總量較大,但是我國人口基數也非常龐大,所以從資源的人均占有量上來看,與發達國家資源的人均占有量相比還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尤其現在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并且會長期處在這個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只有大力發展經濟,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但是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也伴隨著自然環境的破壞,所以我國要保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協調性,就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茖W合理地利用和開發自然資源,對社會產業結構進行升級和優化,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是社會的責任,更是每一個國人的責任,每一位參與社會生產實踐的個體,都應該樹立主人翁的意識,主動加入節約型社會的建設當中,為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貢獻力量。
3.1轉變經濟發展的模式及理念
實現傳統經濟模式向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首先要轉變經濟發展的理念:
3.1.1政府在宏觀掌控經濟命脈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基層人民在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的作用,積極鼓勵人們參與到低碳減排的行動中,為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奠定基礎。
3.1.2政府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制度的保障,并且為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3.1.3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地認識到低碳經濟的轉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防止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出現各種社會矛盾。
3.2貫徹落實引進來及走出去的經濟轉型戰略
推行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對協調人類生活、生產實踐活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現在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后果越來越嚴重,向低碳經濟模式轉型是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耙M來,走出去”是中國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所采取的積極措施,這種發展措施是對國內外的整個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科學的分析以及針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所制定的戰略性經濟發展策略。其實施的精髓是與其他國家展開經濟間的交流,以借鑒先進的轉型策略,對我國經濟的轉型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3.3發展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
具體落實到各地區的經濟轉型發展中,各個區域要對自己的人文、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進行分析,發掘自身的區域優勢,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低碳產業,并且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發展的產業體系,針對性地做好自己區域內的產業規劃,積極地引進先進高新技術,指導特色產業的發展。但是在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要高度地重視對環境和資源的保護,為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提供積極的因素,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新興產業是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總的趨勢,我國應該堅持低碳經濟發展理念,大力開發創新性產業,例如開發新能源、利用新材料、發展旅游業、服務業等。積極地利用新興產業來貫徹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帶動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
3.4對低碳經濟的轉型發展給予高度的重視
節能減排是低碳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措施,是實現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促進因素,所以我國在工業發展的過程中要高度地重視節能減排對低碳經濟轉型的促進作用,將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落到實處。過去我國因為經濟發展剛剛起步,一度秉持了“先發展,后治理”的經濟發展理念?,F在中國應該長遠的看待經濟發展,積極促進經濟發展模式與低碳經濟的理念相吻合,為我國社會經濟穩定可持續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4結語
綜上所述,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主要的特點是對環境的污染程度較低,資源的消耗量較小,所以我國積極推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以緩解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環境和資源的壓力。我國應該認識到低碳經濟轉型的困難,轉變傳統經濟發展的模式及理念,貫徹落實引進來及走出去的經濟轉型戰略,對低碳經濟的轉型發展給予高度的重視,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模式的轉變,保證社會經濟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作者:韓玉輝 單位:山西國術之光國際藝術交流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李紅翠.淺析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J].現代經濟信息,2015,(9).
[2]肖澤華.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探究[J].管理觀察,2016,(20).
[3]孫貴麗.試論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J].現代商業,2015,(4)
- 上一篇:金融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低碳經濟下電氣自動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