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地區大學英語教師發展研究
時間:2022-09-02 11:17:57
導語:少數民族地區大學英語教師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教育工作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英語教師專業對于教育本身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對少數民族地區而言,教育工作更是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的發展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專業發展有其特定的規律,但少數民族地區情況較為特殊。文章主要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闡述了少數民族地區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策略,希望對提高教學質量發揮作用。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英語;教師
一、引言
教育學家認為情景化教學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針對少數民族地區本身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包括民族文化、語言、經濟等,共同構成了一個特殊的學習環境,受特殊環境的影響,高校英語教師必須提高教學質量,完善教學體系,提升教學效率。而現階段少數民族地區教學資源較少,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要遠遠落后于其他地區,正是由于這樣的情況,教師才更應該不斷關注自身專業,采用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彌補教育資源上的短板。
二、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
少數民族地區有一個明顯的特征是教學資源短缺,與其他地區相比,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較為薄弱,整體教學資源不容樂觀,受當地環境和政治因素的影響,與當地社會發展現狀有關。教師需要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改善教學方法,以審視的態度,重新構建教學方式,不斷地完善教學方法。教師專業化程度對教育事業的改革有著重要的作用[1]。教師專業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就職前專業階段,另一個是就職后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受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外界對教師專業要求較高,同時教師對自我要求越來越高,推動教師專業的發展。教師對自我要求較高,不斷的審視自我、分析問題所在,根據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促使教師不斷地提升,不論是專業技巧還是綜合素養,教師具備自我反思的意識,才能夠不斷突破自我[2]。
三、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資源緊缺。少數民族地區受歷史文化和地理環境的影響,教師資源較為緊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教師隊伍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教學資源匱乏,在實際工作分配時,教師需要承擔的工作量大,身兼數職,導致教學質量受到影響。繁重的教學工作使得教師工作壓力大,無法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放于自我反思、自我提升中,沒有時間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無暇涉及學術研究方面,以致限制教育事業的發展[3]。(二)專業技能有限,教學能力不足。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地學習,完善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方法在不斷地完善教育體系,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不斷地學習,在職培訓對教師教育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F階段,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情況不容樂觀,教師專業技術有效,教學能力不足。尤其是具有一定經驗的老教師,他們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少培訓的機會,不能緊跟時代潮流,教學理論和教學方式相對落后。此外,資源分配不合理,一些優秀的教師可以多次進行培訓,優秀的教師越來越好,其他的教師則沒有進修的機會,造成教師專業發展不均衡。少數民族地區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受到限制是由于缺乏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師專業技能有限,不能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求,教學能力不足,缺乏自我學習的意識[4]。(三)教學理論化,脫離實際。教育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高校教育過于理論化,忽略了在社會中的實際應用。教育目標與社會需求脫節,導致高校培養的學生不能滿足社會實際需求,企業沒有招到合適的工作人員,而學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也是造成社會學生就業率低的現象原因之一。學生就業率低,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高校教育的弊端,與社會脫節,缺少社會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學生的理論知識扎實,但缺乏靈活應用的能力,沒有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不能通過實踐檢驗自己理論知識學習情況,導致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大打折扣。(四)教學隊伍中出現職業倦怠的現象。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較為緩慢,很多教師從事工作時間較長,在重復的作業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懈怠的情況,每一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情,生活中缺乏挑戰,缺少激情會產生身心俱疲的現象。工作中最怕缺少激情和工作動力,習慣于依賴以往的經驗而缺乏不斷突破自我的決心,長時間下去教師教學質量會受到影響,這種情緒會傳遞給學生,導致學生學習狀態不佳。
四、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設立完善的教師培訓體系。少數民族地區特殊的環境,使得大學教師專業發展面臨很大的挑戰,需要結合少數民族地區的特征找到問題所在的原因,然后根據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改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設立完善的教師培訓體系,通過不斷地學習完善教育體系,教師有更多的機會與其他教師面對面的交流,根據教師的特點設立教師培訓模式,定期或者不定期展開教師培訓活動,一些專業相同的老師可以進行學術探討,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總結教學經驗,組織開展學習研討活動,定期組織教師參加職業技能比賽,比如組織形式可以分為筆試和口語部分,重點考查英語教師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二)提高教師自我發展意識。少數民族地區師資水平較低,受地域環境和經濟條件的影響,教師發展前景有限,很難吸引經驗水平高、學歷高的教師,而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受到限制最主要的原因是英語教師專業學歷不高,同時教師參加學術研討與知名高校教師進行交流機會較少,教師長時間處于安逸的環境會缺乏自我發展的意識,需要通過一些活動來激發教師的潛能,提升教師自我發展的意識,能夠主動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通過各種方式完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師的生活條件和工資待遇,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三)合理分配教學資源。教師身兼數任的現狀需要得到改善,優化教學任務分配,對教學工作和行政工作進行明顯的劃分,使得教師能夠有足夠的時間用于學術研究,讓教師有時間了解學生學習現狀,通過學生的反饋能夠實現教師自我反思,不斷改善教學方式。教師主動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是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模式,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并且能夠靈活的應用。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少數民族地區教學資源短缺,與其他地區相比,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較為薄弱,整體教學資源不容樂觀,受當地環境和政治因素的影響,與當地社會發展現狀有關。教師資源緊缺,教師專業技能有限,教學能力不足,教學隊伍中出現職業倦怠的現象,少數民族地區特殊的環境,使得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面臨很大的挑戰,設立完善的教師培訓體系,提高教師自我發展意識,合理分配教學資源,推動教育行業不斷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伍惠娟.滇西地區高校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與路徑建構—以大理大學為例[J].英語廣場,2017(8):72-74.
[2]代秀蘭.地方高校應用型轉型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探究[J].高教學刊,2017(8):140-141+143.
[3]張宜,姜毅超.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9(1):119-122.
[4]阿麗米娜•阿力瑪斯,魏琳珊,達娜•波拉提別克,古麗巴合提•卡里木.在雙語教育模式下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調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93-194.
作者:溫建蘭 肖勁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 上一篇:提升中學英語教師素質途徑
- 下一篇:鄉村幼兒園教師研修模式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