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高校實驗室安全建設論文

時間:2022-11-13 04:02:53

導語:新建高校實驗室安全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建高校實驗室安全建設論文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民族地區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重視,民族地區高校建設規模和水平日益提高,部分??圃盒=涍^幾十年的積累和提高成功升級為本科院校,在辦學規模、招生人數、教學水平等方面有了質的飛躍和提升。實驗教學作為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專業的重要課程形式,因其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逐漸得到民族地區高校的重視。目前,實驗教學存在安全可靠性不高、安全問題較突出等現狀,特別是近年來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給民族地區新建本科院校實驗室安全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實驗室特別是生物、化學實驗室的安全建設及管理成為新建本科院校建設及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民族地區高校實驗室建設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1質量內涵建設不足,實驗室文化欠缺。轉型發展時期,國家對民族地區高校投入的建設資金更多的用于實驗室基礎建設及儀器設備建設,對于實驗室的質量內涵建設重視不足,且在基礎建設方面,由于處在民族地區的特殊關系,對于建設規劃的定位和學科建設之間的銜接等方面還有待改進。實驗室文化建設和儀器設備建設是新型實驗室建設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兩者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統稱為軟件建設和硬件建設。硬件建設是基礎,軟環境建設是保障,縱觀國內外各知名高校,在其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實驗室用于基礎教學的儀器設備并不一定是最先進的,但其實驗室的文化氛圍一定是可以推動實驗室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1.2管理體制不完善,缺乏專業的實驗技術人員。目前高校負責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相關部門主要是保衛處及儀器設備管理部門如設備管理處等,很多從專科階段向本科階段轉型的學校甚至沒有實驗室管理處或者專門負責環保的部門,所以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發展階段對于實驗室安全管理存在專門負責的部門少,安全管理部門無專業實驗室技術人員,無法對實驗室安全進行具體的專業化管理。同時缺少負責校級安全工作的領導,目前負責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校級領導大多為兼任,實驗室安全工作只是其眾多工作職責范圍內的其中之一,處于從屬地位,與國外高校負責實驗室安全的工作人員相較,我國高校特別是處于發展中的新建高校,負責實驗室安全的人員數量極少,且普遍缺少專業訓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近年來實驗室安全事故的頻發。長期以來,由于專業安全管理人員的缺乏,實驗室設立的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普遍存在可操作性不高,很難落到實處等問題。實驗室的硬件設施建設再完備,沒有一套科學、可操作性強的實驗室安全及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實驗室的動態管理和靜態管理達不到和諧統一,就無法確保安全設備的可持續、高效運行。1.3安全教育不足,安全意識缺乏。自然界中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因果關系可循,對于近年來各高校實驗室頻發的實驗室安全事故同樣如此。根據李志紅對從2001年以來國內高校發生的100起實驗室安全事故的事故類型及原因等分析表明,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90%是人的因素。近年來國內各高校對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重視程度過高,但對科研人員的安全意識培養嚴重缺乏,導致進入實驗室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都存在安全意識淡薄,只注重實驗結果,忽視實驗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從而釀成慘劇,這種現象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同樣存在。實驗教師對進入實驗室的學生安全教育不足,安全教育內容所占比重太少,且教育形式較單一,使學生重視程度不夠,沒有讓學生在安全教育中獲得足夠的、切實有用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操作技能。同時,部分教師安全責任意識不強,對于實驗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未及時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對于學生的不安全行為未及時覺察并制止,對于環境的不安全狀態未及時消除,從而未能盡早阻斷并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及發展。1.4民族地區發展相對滯后,實驗室基礎安全設備建設不足。處在民族地區發展中的高校長期以來受到當地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影響,在實驗室儀器設備及安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存在不足,近年來雖然在國家對西部高校建設專項資金以及各種扶持政策下,實驗室基礎教學實驗設備得到了補充和提高,但安全建設本身在國內起步較晚,又處于實驗室建設的從屬地位,所以民族地區新建本科院校的實驗室基礎安全設備建設仍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2民族地區新建本科院校實驗室安全建設策略

2.1加強實驗室安全工作體制建設,明確實驗室安全責任。實驗室安全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機構五花八門,職責交叉劃分,多部門同時管理等問題不僅存在于民族地區新建的發展中高校,長期以來國內很多高校實驗室都存在此類問題。同時,民族地區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處在轉型發展時期,與其他高校一樣存在安全責任不明確,安全管理制度執行不力,可操作性不強,實驗室的各項安全制度很難落實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加強安全工作各項體制建設,完善切實可行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實驗室安全建設的順利進行。2.1.1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建立可操作性強的實驗室安全管理組織框架,對實驗室安全做到“全覆蓋、高深度、零容忍”管理,在實驗室安全建設及安全管理的每個方面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將人身安全置于實驗室安全建設的首要位置。建議民族地區新建本科院校在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建設方面以國外發達國家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設置為典范,建立專門的校級層面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管理機構成員應為接受實驗室安全管理培訓的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負責統籌規劃及科學引導實驗室安全建設和日常的安全管理,承擔有專項實驗教學任務特別是生物、化學等有危險性、有污染的實驗教學的院(系)應該設立“實驗安全與環境事務”管理小組,由院(系)主要領導擔任小組長,小組成員應具備專業的實驗室安全相關技能,具有應對實驗安全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該小組負責所在院(系)的實驗室日常安全及環保工作。生物、化學實驗室要以每個實驗室為基本單位,將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加強實驗教師的安全責任心和使命感??傊瑢嶒炇野踩芾頇C構應該從上到下,建立“校級—院(系)級—實驗室級”三層管理機制,層層落實安全責任人,學校與相應的院(系)、院(系)與各生物、化學實驗室,實驗室與進入該室的每個學生,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將安全責任落實到與實驗室有關的每個人,明確各個安全相關崗位的工作職責、范圍和內容。積極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和“誰主管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2.1.2施行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民族地區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所處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導致所招收學生的知識層次比經濟發達地區同類高校的學生相對低些。基本上學生在初、高中階段都未進過實驗室,所以進入高校初進實驗室既好奇又恐懼,這就要求學校在學生進入實驗室前進行必要的安全基礎知識教育及安全基本技能培訓。學校應該構建適合本校教學實際的切實可行、可操作性強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內容體系,對不同專業、知識層次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在每年九月份新生入學開始實驗課之前,相關院(系)應組織新生及新進教職工參加實驗室安全培訓及考核,未通過考核的學生不能如期進入實驗室,只有繼續培訓直至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實驗室。同時,為提高新進教職工的實驗室安全意識及安全技能,新進教職工只有通過考核后方可教授相應課程,否則不予通過試用期。2.2推動實驗室安全設施的規范化、科學化建設。新建本科院校實驗室安全建設要遵循“科學性、合理性、先進性、階段性、共享性”的基本宗旨,秉承“目的明確、合理規劃、切實可行、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原則,結合新建高校實驗室占地面積緊張,安全儀器設備不足,實驗安全師資隊伍短缺的現狀,最大限度的提高現有實驗室各類安全資源的使用率。對于之前在??齐A段建立的各學科實驗室,為滿足本科之后師生對實驗教學和科研創新的需求,將相同或相近學科實驗室進行合理規劃和整合,改進??齐A段實驗室分散、重復的特點,使本科后的實驗室更具有系統性。對于新建實驗室進行合理統籌安排,既要立足實際,又要滿足升本之后實驗室對于學科建設、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升本后學生科研積極性高、實驗類型多樣化情況下的實驗安全。根據不同實驗室的專業特點不同,進行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設計、建設和安全硬件設施的購置,并根據實際條件及需要,將現代化技術用于實驗室安全基礎建設和安全管理中。

3強化安全教育,培養安全意識

針對民族地區學生實驗室安全知識欠缺,安全意識不強的問題,應采取多種必要途徑加強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和培訓,實驗室安全知識傳播的途徑有很多,最為傳統的是學生進入實驗室前統一開展的安全知識講座或安全培訓。這種傳統方式的安全教育學生被動接受,積極性不高,教育效果不好。為了改變傳統安全教育枯燥乏味的形式,民族地區新建本科院校的實驗室安全教育應從軟環境建設著手,培育良好的校園安全文化氛圍,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室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結語實驗室安全是高校學生進入實驗室前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是民族地區新建高校在建設及發展中應置于首要地位的問題。實驗室安全建設及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長期工程,必須秉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體制,推行科學性、規范化、可操作性強的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安全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確保“安全建設無漏洞,安全管理重細節,安全教育有實效”。確保實驗室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學生實踐水平和創新能力穩步提高。

作者:王仕英 單位:阿壩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彩紅,許宏山,虞春生等.創新型人才培養視角下的高校實驗室發展路徑[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7):188-197

[2]李志紅.100起實驗室安全事故統計分析及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4):210-216

[3]賈賢龍.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現狀分析與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2):193-195

[4]劉照同.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2(4):112-114

[5]鮑敏秦,張原,張雙才.高?;瘜W實驗室安全問題及管理對策探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