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個性化教學探索與實踐

時間:2022-09-04 10:56:16

導語:翻轉課堂個性化教學探索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翻轉課堂個性化教學探索與實踐

一、當前計算機專業課教學的困境

基于翻轉課堂個性化教學計這一課題的提出源于當前計算機專業課教學的困境,主要表現為:計算機專業課作為現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是,當前計算機專業課教學主要以理論講授為主,學生只能作為被動的接收者,學生動能能力較差。課堂上教師占據了絕大部分時間講授自己預先準備好的內容,沒有充分照顧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問題和個性化問題。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上大量的時間用于闡述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對于重難點問題的講解時間往往比較有限。通過分析可以發現,當前計算機專業課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教師占據了課堂,學生習慣作為聽眾,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2)學生學習過程所面臨的個性化問題往往得不到及時的解答,課后沒有有效二次學習的機會或者平臺。(3)課程理論性較強,理論和實踐不能有效結合起來教學,如果學生基礎比較薄弱,自信心容易受到打擊,從而產生消極學習的心理。

二、擬解決的問題

本研究的主要目標是如何通過協同備課、仿真教學、翻轉課堂等多樣化教學手段,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在課堂內外的學習積極性,達到鍛煉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目的。擬解決的關鍵性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備課方式的轉變。傳統課堂是預設的,課堂程序基本上根據老師的教案走,跟著PPT走。翻轉課堂是生成性的,授課課件和課堂組織需要有機結合,需要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課件準備,形成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授課課件和方式。(2)授課形式的改變。主要解決傳統教學活動中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授課形式單一化的問題。通過虛擬仿真平臺教學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在一種體驗式教學的環境學習,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3)角色的改變。傳統教學主要是以教師傳授為主,“翻轉課堂”則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突破疑難、合作提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被顛覆。教師變成了導師,是學習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學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學生學習資源的選擇與提供者;學生變成了學習活動的主人、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三、教學改革主要思路

此處僅以《路由交換技術》這門課程作為教學改革案例進行分析,詳細說明實施教學改革步驟和思路。首先,為了充分保障教學改革能夠切實有效開展,需要調動所有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改革的幾個主要環節,通過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加大學生期末總成績中平時成績的比重,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而不僅僅是注重期末考試??己朔桨妇唧w計算方法如下:期末總成績=平時成績*60%+期末考試*40%;平時成績=協同備課*70%+課堂參與*30%;協同備課:主要考察標準為小組成員參與課堂課件制作的分工、完成、改進情況。課堂參與:主要考察翻轉課堂上作為課堂主體和客體參與課堂教學和互動的情況。本教學改革項目主要包含以下幾個主要環節:1.學期開始前,教師根據課程的大綱要求,整理出每一章節的知識點和重難點。根據每一章內容重難點提前擬定若干問題,在課堂上如果學生不主動提問,可以通過提前擬定問題開展課堂互動。2.學期第一次課,將上課班級的學生按照6人一小組(由學習委員按照班級實際情況分組,保證每一個小組內至少有一到兩名學習基礎較好的同學,充分保障小組成員有能力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進行分組,每個小組被分配一章的內容開展翻轉課堂相關工作。3.各小組領到任務后積極開展相關內容的梳理和仿真實驗。在充分理解了本章知識點以后,熟練使用ciscopackettracer仿真平臺開展教材規定的本章試驗內容,最后運用CamtasiaStudio屏幕錄制工具講試驗過程錄制下來,并且增加相應的講解和說明配音,按照老師整理的知識點,將每一個知識點錄制成不超過8分鐘的音視頻課件(包括理論講解和對應的仿真實驗)。4.課前,各小組將制作完成多媒體課件(視頻、圖片、PPT、仿真配置文件等)提前發送給老師檢查,老師確認知識點是否完整和講述準確,針對課件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并通知小組成員繼續修改課件,如果沒有大的問題就將多媒體課件到校內公共資源共享平臺,并提醒其他小組同學在上課之前登錄公共資源平臺學習。學習過程有問題可以將問題記錄下來,等到上課時進行提問。課堂上,首先充分給予學生提問時間,重點解決學生在課前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個性化問題。當有學生提問后,首先由本章內容的制作小組成員與同學進行互動,可以通過現場理論講解或者仿真實驗的方式對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如果全班同學都解決不了的問題,由教師在課堂上做解答并根據實際的掌握情況進行適度的拓展和延伸。如果班上沒有任何同學提問,那么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問題展開提問,確認學生是否已經掌握相關知識點。課后,根據課堂互動了解學生對本章內容掌握的情況,再次與小組成員展開討論,進一步改進和充實多媒體課件并更新之前的課件內容,為同學們課后再次自我學習提供充分條件保障。

四、教學改革的創新點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創新點在于備課和授課方法的創新。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授課形式,可以非常直觀地給學生提供形象化的學習方式。同時讓學生參與到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以學生的視覺來協助教師完成課程準備工作,這樣形成的教學課件更能貼近學生的學習思維和方式。翻轉課堂極大地提高學生參與教學各個環節的積極性,充分培養了學生課堂外自我學習的習慣。

五、教學改革效果分析

采用該教學改革方法在計算機學院2014級網絡工程專業1班開展《路由交換技術》這門課程實踐,希望能夠在課堂參與度、理論掌握度、動手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提升,特別是在實際動手能力方面具有較大的提高。根據教學改革方法所設定的預期效果,通過比較網絡工程專業在兩個不同班級之間在《路由交換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設定了每堂課提問數、理論平均成績、實踐平均成績、設計平均成績四個指標對比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通過比較兩個班級在四個方面的表現可以看出,教學改革對于學生每堂課提問數(為了顯示效果更直觀,將實際提問數進行了10倍放大)、實踐和設計成績等有了較明顯的提高,但是理論成績沒有明顯提升。通過數據分析可以說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課堂參與度明顯有了提升,教改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實際效果。

六、教學改革下一步計劃

通過實踐教學經驗總結發現,學生在協助教師開展課件制作過程中暴露出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知識整體性把握不好等問題。針對出現的以上問題,教學改革下一步改進思路是在學期開始的2周以內,教師首先通過4個課時的時間將整個教材的所有內容和知識點進行全面的梳理,讓所有學生對整個知識體系架構有一個全面認識基礎上再開展協同備課,從而提升學生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整體水平。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協同備課和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在考核方面也準備加大這兩個環節在整個期末考核成績中的比重,從制度保障教學改革方法的順利推進和實施。

參考文獻:

[1]朱秋明.計算機操作技術課教學改革研究[J].改革與開放,2009(9).

[2]吳霞.深化計算機教學改革,提升計算機教學成效[J].課程改革,2014-04-09.

[3]李娜.我國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困境及對策[J].大學教育,2015(1).

[4]余文森.關于教學改革的原點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5(5).

[5]劉曉慧.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新范式的探索[J].課程教學研究,2016(1).

[6]曾貞.反轉教學的特征、實踐及問題[J].中國電化教育,2012(7):34-35.

[7]譚姣連,徐曉東.用視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3(5):59-61.09

作者:林遠華 單位:長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