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推進民族音樂進課堂的實踐與研究
時間:2022-02-22 09:08:13
導語:流行音樂推進民族音樂進課堂的實踐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民族音樂是中國幾千年來音樂文化的發展和傳承載體,也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民族音樂歷經幾千年的傳承和發展,這不僅僅是音樂本身的發展,更是文化和信仰的發展。在現階段,更應與流行音樂和音樂課堂相結合,體現其時代性和發展性。本文立足于中國民族音樂進課堂的發展現狀,并提出幾點建議,以增強民族音樂的時代性和創新性。
關鍵詞:流行音樂;中國民族音樂;課堂教學實踐
流行音樂是引導時展的重要標志,在流行音樂盛行的大背景下,將流行音樂、中國民族音樂以及音樂課堂相結合是中國音樂發展的必然趨勢。將三者相結合,不僅可體現傳統民族音樂的傳承和創新,同時,也可體現出民族音樂與現代音樂教學的融合,使民族音樂在新一代音樂人中生根、發芽,并不斷發展壯大,在流行音樂的推動下,實現民族音樂的創新、傳承和發展。
一、中國民族音樂進課堂的現狀
中國民族音樂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和發展,仍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首先,在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基礎知識方面。長期以來,音樂教育在課程設置上并未對民族音樂進行特定的設置,再加上流行音樂盛行,直接導致民族音樂難以融入到學生的音樂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長此以往,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只停留在現階段音樂基礎上,而在短期內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也存在較大困難。其次,民族音樂在各階段的音樂課堂教育中一直處于表面階段。音樂課堂中關于民族音樂只是存留了單一的教學形式,并未抓住民族音樂的精髓和重點。這就導致學生并不能從根本上接受民族音樂,此種音樂形式要想徹底融入到學生之間也存在一定困難。最后,民族音樂進課堂仍存于初級發展階段,其活動形式仍處于不斷摸索階段。將中國民族音樂引入課堂的活動形式尚且未受到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且無前車之鑒,因此,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進行主動探索和不斷嘗試。此外,大多數的民族音樂家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根據學生的鑒賞水平進行教學,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也極大的削弱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以往教學中,音樂課堂以自由教和自由學為主要標準,但若將民族音樂引入課堂,則需要學生按照教師指定的固定方向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當下發展較為迅速的流行音樂,在將中國民族音樂引進課堂的活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民族音樂進課堂活動可以流行音樂為載體,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鑒賞能力和水平,促進民族音樂不斷發展。首先,在發展和結合的過程中,體現民族音樂的時代性。民族音樂雖具有一定的傳統性色彩,但其文化形式的多樣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只有將更多形式、更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特征融入其中,方可帶動中國民族文化的良好傳承和發展。一方面,可吸收流行音樂中的流行性元素,將其融入到民族音樂的教學中,使課堂上的民族音樂體現出更多的時代性和發展性,提升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將現代多媒體技術引入到音樂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民族音樂的來源、發展、傳播過程,看到課堂教學外民族音樂的更多精彩,讓學生更多的了解民族音樂的多元化特征。其次,結合區域特征及本地區的音樂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中國民族音樂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這就意味著一些含有地域特征的民族音樂可在本地區的課堂中實踐和發展。例如,蒙古歌舞代表著當地的文化性和地域性,則在課堂教學中,可將蒙古歌舞的特征與辦學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對民族音樂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為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拓寬途徑。最后,將代表性民族音樂引入音樂課堂。將民族音樂與音樂課堂教育相結合,并不僅僅需要在當地傳承自身的音樂文化,更要將地域性的民族音樂傳播到其他地區,甚至是其他國家,這則需要結合流行音樂的特征。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流行音樂并不具有所謂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而民族音樂需要的更是這樣的發展特征。在大多數地區,流行音樂代表著時代的風向標,而將中國民族音樂融入到這風向標中則可實現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此外,在民族音樂進課堂的活動中,仍需要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為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政策支持,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平臺去了解屬于中華子孫的音樂文化。此外,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學不能要求學生杜絕對流行音樂的欣賞轉而只欣賞中國民族音樂,這種情況不現實。每個學生的個人喜好不同,但卻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逐漸接觸中國民族音樂,通過逐漸接觸的方式,慢慢改善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喜愛。因此,在推進中國民族音樂進課堂的教學中,可以從具有流行音樂特點與中國民族音樂內涵的“中國風”音樂著手,多放一些“中國風”類型的音樂,使學生逐漸喜愛上中國民族音樂。除了這種“中國風”曲目的引入以外,也可以引導學生接觸具有民族性的曲目,比如周杰倫演唱的《龍拳》,再比如他的《東風破》。一個是在歌詞與去掉上做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修改,另一個則是歌詞上改變了蘇軾的詞文。同時,周杰倫的歌曲中,很多都帶有中國民族樂器的參與,比如《雙節棍》中演奏中使用了中國傳統樂器二胡,而在《菊花臺》當中有引入了古箏與葫蘆絲。這些民族元素都使得他的音樂更具有中國民族特色。通過習得他的歌曲,引導學生充分解析民族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存在合理性與必要性,進而接觸中國民族音樂,體會民族音樂給人們帶來的不一樣的享受。
三、總結
綜上,民族音樂是幾千年來音樂發展的精髓,體現了較強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征,是中華民族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流行音樂的推動下,將民族音樂融入到現代的音樂課堂教育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造性,還可激發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學生將傳統的中國民族音樂不斷傳承、發展和創新,使中國民族音樂不斷延續,綻放光彩。
作者:底彥芝 王志玲 單位:鄭州市第九十四中學
參考文獻
[1]任華清.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在當前高校素質教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藝術百家,2014,(06):231-232.
[2]陳楠.利用學前教育聲樂課堂教學傳播內蒙古地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可行性研究[J].無線音樂•教育前沿,2015(2):115.
[3]翟劍生.傳承京劇文化弘揚國粹藝術——京劇進中小學音樂課堂實踐探究[J].畫刊:學校藝術教育,2013,(12):22-23.
- 上一篇:敘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作用
- 下一篇:音樂教育中對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