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下混合式教學探析

時間:2022-06-24 04:44:00

導語:肺炎疫情下混合式教學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肺炎疫情下混合式教學探析

摘要:肺炎疫情下,“混合式”教學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促進了優質課程資源間的共享,實現了現代信息技術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機融合。文章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從肺炎疫情下基礎課“混合式”教學現狀出發,探索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實效性的路徑。

關鍵詞:肺炎疫情;“混合式”教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校

受肺炎疫情影響,全國高校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時間推遲后,按照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各高校紛紛啟動了網上教學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也面臨著現實挑戰,即如何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本研究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為例,探討“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教學評價問題,進一步探索肺炎疫情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的教學改革模式。

一、肺炎疫情下“基礎”課“混合式”教學現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MOOC的興起催生了“混合式”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目標,把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傳統課堂,采取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形式、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1]?!盎旌鲜健苯虒W模式為肺炎疫情期間“基礎”課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基礎”課教學中應用“混合式”教學具有重大意義。筆者于2019—2020學年春季學期在2019級生物類1—3班的“基礎”課教學中開展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這種教學方式同樣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完善。(一)教學過程。1.課前教學。(1)搭建師生學習平臺,建立QQ學習群,創設慕課堂,創立微助教課堂;(2)通過QQ學習群和微助教上傳學習資源,課程學習指南,引導學生明確教學流程和教學目標;(3)分別在QQ直播間、慕課堂及微助教進行教學測試和教學演練,掌握各個網絡平臺的優缺點,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和解決。2.課堂教學。(1)讓學生明確線上教學規范,提前10分鐘進入慕課堂或微助教打卡,并根據教學環節設計,及時發出精準的學習指令;(2)手機與電腦多種在線教學設備配合使用,MOOC視頻觀看+QQ直播+微助教討論+教師QQ點評;(3)運用QQ群和微助教相結合的討論方法,討論問題結合抗擊狀病毒斗爭及相關時事熱點,做好育人工作;(4)授課結束后,讓學生及時反饋教學效果,以便及時完善方案,提升教學質量。3.課后教學。(1)根據學生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進度;(2)安排學生預習下節課的相關學習資料;(3)針對部分學生在學習或思想上的問題,通過QQ學習群答疑解惑。(二)教學評價。1.學生評價。(1)學生總體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表示認可。調查問卷顯示,89.4%的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有濃厚的興趣;70.2%的學生對師生互動滿意,認為“混合式”教學有利于教學互動的開展,給學生帶來“參與感”;74.4%的學生認為“混合式”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全面;90.6%的學生認為QQ直播是其喜愛的網絡教學方式。以上數據說明,絕大多數學生認可“混合式”教學模式,肺炎疫情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2)部分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不予認可。調查顯示,10.6%的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感覺一般或不滿意;8.6%的學生對“混合式”教學討論和測試環節的時間安排不滿意;15.3%的學生認為“混合式”教學對網絡平臺的要求較高,在線人數過多會引起網絡擁堵;1.8%的學生認為“混合式”教學難以適應,更傾向于傳統教學模式。調查結果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中依然需要不斷的調整和改進[2]。2.教師評價。(1)“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滿足肺炎疫情下學生的學習需求。第一,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等方面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第二,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上引入國家大規模在線精品課程,上傳優質教學視頻和資源,線下組織、設計教學討論,教學測試,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學生“獲得感”更加充實。第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生的視頻觀看進度、主題討論過程、答題情況等均可視化,在教學平臺上可具體呈現,便于教師對教學的把控,進一步改進教學中的“短板”,提高教學實效性。(2)“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中出現的問題不容忽視。第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較大的挑戰,“混合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掌握較好的信息使用技術,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環節都要做好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準備。第二,線上教學中QQ直播很有必要,它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教學內容,彌補線上教學內容的系統性不強,與時事聯系不緊密等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但直播中網絡有時會出現異常,影響教學效果。第三,主題討論環節的問題需要精心設計,要結合教學重點,也要結合當前熱點和學生的實際。此外,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否則會產生負面效應,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第四,少數學生在家學習狀態不佳,在教師督促和引導的課堂環節還可以進行必要的學習,一旦脫離課堂的氛圍,在課下線下學習興趣明顯降低或弱化,學習參與度不高。

二、肺炎疫情下優化“基礎”課“混合式”教學的對策

(一)完善培訓體系,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于大多數教師而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信息技術的掌握和熟練運用。它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僅僅需要熟悉課本知識,有扎實的理論儲備,而且需要對電腦、手機等設備靈活轉換,各個教學平臺無縫切換。面對此次突發的肺炎疫情,部分教師并沒有做好“混合式”教學的準備,因此要使“基礎”課教學得到有效開展,就必須完善教師培訓體系,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能力。例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網絡與教育中心在開學前兩周就通過QQ學習群等網絡平臺組織多場在線教育培訓,幫助相關任課教師做好提高“混合式”教學水平,保障延遲開學期間教學質量,并請大學生MOOC網的相關技術人員在線答疑,及時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撐。(二)合理運用網絡平臺,聚焦教學重難點。如今,網絡平臺上各種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隨時隨地共享,知識的獲取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于“基礎”課“混合式”教學而言,應該以龐大的網絡資源作為基礎,提前做好選題和內容的規劃,凝練出教材體系的重難點問題,具體過程如下。(1)教學內容應努力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例如,教學視頻的選取和錄制在形式上盡管顯得分散但在內容上應該具有內在的邏輯性,以便學生在課后進行鞏固復習時能夠比較準確地掌握教材的核心,特別是重、難點問題。(2)課堂教學需要“去粗取精”。一般說來,人高度集中時的注意力不過十幾或二十幾分鐘,且與課程的吸引力密切相關,這就需要發揮線上課程短而精的特點,合理安排教學任務,提高教學實效性[3]。(三)強化過程性考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肺炎疫情下,學生都是在家上課,因為不是在正式的課堂環境,部分學生的惰性思維開始產生。對此,應進一步強化“基礎”課“混合式”教學的過程性考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例如本人在2019級生物類1—3班的“基礎”課教學中,規定總評成績由兩部分構成: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平時成績由慕課堂或微助教簽到、慕課平臺視頻觀看和測試、微助教和QQ群討論三部分組成,所占比例分別為20%、50%和30%。這一考核辦法在開課前就已向學生予以公布,強調過程性考核的比重,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還出現了由計算機提供支撐的一些評價系統。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研制的編程題考試自動評分系統,可以開展期中和期末的機上考試,不僅能夠考查學生的程序運行結果,還能對過程中的一些錯誤進行分析并給出合理的評分,非常接近教師人工的評分結果,這些評價系統的開發也將不斷推動“混合式”教學過程性考核的科學規范[4]。當前,高校“基礎”課“混合式”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肺炎疫情促使了“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各大高校的普及,而在肺炎疫情結束后,如何將這一模式繼續深化下去,還有待進一步探索。這也提醒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地去思考,打破傳統,才能使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在整體上獲得明顯提升,真正實現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和價值的正效引領。

參考文獻:

[1]李軍剛.高校思想政治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理論導刊,2019,(11).

[2]武春芳.翻轉課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9).

[3]宮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9).

[4]蘇小紅,趙玲玲,葉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5,(7).[

作者:冉瓏 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