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英語新教材閱讀板塊教學解析
時間:2022-09-21 03:17:40
導語:盲校英語新教材閱讀板塊教學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盲校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6年版)》對小學中高年級英語閱讀語篇的長度和閱讀技巧的培養有了新要求,視障學生需要順利地從認讀單詞逐步過渡到閱讀小語段,最終閱讀100字左右的語篇。人教版盲校小學中高年級英語新教材的閱讀板塊針對學生讀寫能力的發展做出了專門的設計,教師的閱讀教學要在掃除詞匯障礙、追求信息理解、培養閱讀技能之間找到平衡點,采用“雙管齊下、平衡教學”的模式,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盲校;小學;新教材;英語閱讀;平衡教學
一、新課標對盲校小學中高年級英語閱讀能力
培養的目標要求《盲校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6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對小學階段英語讀的技能要求分為兩級。一級為“讀寫”,對應三至四年級,具體要求為:能在指認、觸摸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詞語;能在創設情境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二級為“讀”,具體要求為:小學畢業時應能認讀或摸讀所學詞語;能根據所學單詞感知拼讀規律;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能讀出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能借助提示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二、新教材關于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總體設計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盲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英語(三年級起點)》(以下簡稱人教版新教材)在三年級進行拼讀教學,通過發音規則拼讀單詞,實現“聽音能寫,見詞能拼”,避免學生死記硬背,減輕識記單詞的負擔。經過三年級一年的學習,學生逐步學會摸讀由1—2句重復單句構成的小故事。到了四五年級,學生開始接觸30—70字的小語段,文體除了更為復雜的故事、對話之外,也擴展到明信片、邀請函、郵件等應用文。小學中高年級要求學生提升摸讀單詞速度,學會利用一定的閱讀技巧去理解文本含義。在教學中,很多一線教師發現視障學生在英語聽說方面的問題不大,興趣也很高,可在英語閱讀方面,受摸讀單詞速度和效果的限制,教學內容顯著增加,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在閱讀中的主要難點表現為因需要對單詞逐一解碼導致無暇顧及閱讀技巧、口頭表達和書面寫作。因此,新教材在中高年級英語閱讀板塊中設計了豐富的內容。根據新課標二級標準對讀、寫能力的要求,新教材在讀、寫技能發展方面設計了階段性的內容。讀的方面,新教材從三年級到六年級的設計依次為:認讀字母、單詞;閱讀幾組句子或30―40詞左右的小文段,并完成讀后正誤判斷、問題回答、選圖匹配等活動;閱讀50―70詞左右的文段,文本形式包括便條、廣告、電子郵件、邀請函、日記、對話等;閱讀80―100詞左右的文段,文本形式包括詩歌、書信、寓言、童話故事、賓館意見反饋表、日記等。寫的方面,新教材從三年級到六年級的設計依次為:正確書寫字母Aa―Zz,描紅單詞;抄寫各單元所學的話題詞匯、重點功能句,在提示下填充句子以及仿寫完整句子;根據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3―5個簡單句,涉及便條、電子郵件、信件等文體;學寫投訴信、邀請函、故事概要、根據圖片提示描述某種流程、根據給定題目和語言支持完成寫作等綜合寫作活動。
三、盲校小學中高年級英語新教材閱讀板塊教學建議
英語閱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學生產生并保持閱讀的動機,具備足夠的背景知識和詞匯量以促成意義理解,具備語音知識(知道聲音和字母以及書本文字之間的關系)和語音拼讀技巧來解碼生詞,使用積極的策略建構意義、流暢閱讀。[1]視障學生英語閱讀過程還需要加上盲文解碼訓練??梢哉f,盲校英語閱讀教學既包括具體的有針對性的盲文教學,同時又融合了普通閱讀教學的關鍵元素:語音意識(phonemicawareness)、拼讀技巧(phonics)、流利度(fluency)、詞匯(vocabulary)以及對閱讀理解能力的特別關注。[2]因此,盲校英語教師應做到盲文教學和閱讀教學雙管齊下,建立一個“平衡”的教學模式,其有效教學策略包括:關注意義,激發并保持閱讀動機;融合聽、說、讀、寫;做好閱讀示范;讓學生沉浸在閱讀中,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3]為了完成視障學生在3—6年級不同階段的讀寫能力發展目標,教師心中需要有一個總體的布局,構思好如何幫助學生逐步搭建腳手架。筆者建議教師可充分利用平衡教學模式,雙管齊下地實施盲文教學和閱讀教學。(一)關注學生對意義的理解,注意激發并保持。學生的閱讀動機教師可將拼讀技巧和直觀教學有機融合,創設讀前導入的“magicwordbox”,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掃清詞匯和概念理解的障礙。例如,四年級衣物主題單元閱讀板塊的文段內容是“Sarah和Amy合宿結束準備收拾衣物”,文段中涉及衣帽類詞匯以及句型“Isthis/Arethese…’s?”。教師在開始教學前可以準備一個有關衣物鞋帽的“magicwordbox”。這個盒子既可以按照衣服種類放入實物,也可以按照發音特點放入單詞卡片,如以s開頭的衣物單詞skirt、shirt、sweater、sock、shorts。重點是把閱讀文段中即將出現的核心詞都放入這個寶物箱內,尤其是一些生詞或難點詞,從而利用以舊帶新的方式自然教學。學生拿出實物說出對應的單詞以及首字母發音,或者根據單詞卡片說出首字母對應發音,拼讀這個單詞并說出詞義。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生學習了文段中的重難點詞匯。教師可引導學生讀圖(低視生看圖,盲生看文字說明),說一說圖片里有什么,或講述發生了什么事情,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些活動鋪墊既是盲文教學的過程,同時也融入了普通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元素:語音意識、拼讀技巧和詞匯。五年級上冊開始學習描述人物特點的形容詞,該單元閱讀板塊內容是一篇日記,講述了吳一帆和智能機器人Robin的相識過程,詳細描述了Robin的特點。該文段除了文體極具特點、形容詞較多外,還有make、made、canspeak這幾個語法難點。教師可采用直觀教學,讓學生通過觸摸來描述特定動物或人偶,復習形容詞和句型“Be+adj.”。教師也可以將摸、聽、說融為一體,讓學生從“magicwordbox”里抽單詞卡片,進行描述后讓全班猜測。教師還可以事前安排學生帶來機器人(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用紙箱或橡皮泥自制的機器人),讓學生通過觸摸來對機器人進行描述。教師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可以自然引入make、made和canspeak語法的講解。上述活動融合了盲文教學和普通閱讀教學的基本元素,關注語篇中核心詞匯的意義,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此外,高年級閱讀應注意融合聽、說、讀、寫,充分發揮補償教學的作用。(二)融合多種技能,通過有效的閱讀策略建構。對語篇意義的深度理解在讀的環節,閱讀重點不是盲文的學習,而應該是學會抓取文章細節信息,理解應用文體的格式特點。例如,四年級下冊天氣單元的閱讀文段內容是John的父親從澳大利亞寄來的一張明信片,介紹了那里的天氣并詢問了John所在城市的天氣。語篇后有三個閱讀理解問題和兩個寫作任務(看圖描紅句子,根據實際情況就問題作答)。教師利用提問引導學生多次閱讀文段,訓練尋找關鍵詞(天氣詞)的能力,并在讀后活動中指導學生開展半開放和開放式寫作。雖然寫的都是簡單句子,但學生思維的過程可以在“說+寫”的過程中展示(即先說說自己想寫什么句子,然后寫出來),便于教師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說”,學生可以理清思路,教師可以關注語法和用詞;通過寫作點評,則可以關注拼寫和標點。教師也可以調整第二個寫作任務,改為鼓勵學生課下自制明信片,并在下節課上展示。(三)做好閱讀示范,逐步從領著學生讀變成學生自己決定怎么讀。教師在示范閱讀時不僅要示范如何解碼盲文,更重要的是要示范如何有趣地讀,如何從圖片或文字中獲取意義并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如何用手指摸讀有特定符號、格式的語篇等。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提示哪些閱讀技巧值得注意,哪些拼讀技巧可以幫助學生戰勝生詞帶來的恐懼感。教師在閱讀中可多提問題,讓學生思考自己可以用到哪些介紹過的方法。例如,四年級下冊農場單元閱讀文段是典型的圖配文故事。教師從如何讀圖開始進行示范,提示圖片與文字的關聯點在哪里(圖片與對應的單詞),讓學生嘗試自己尋找剩下的圖片和文字之間的關聯。讀文字時,教師可以故意表現出對某個句型如“Theseare”或某個詞匯如“garden”不知其意的樣子,然后示范如何根據拼讀規則讀出其發音,引導學生喚醒自己之前學過的知識,結合圖片猜測詞義或句意。教師還可以演示帶著問題去讀時應如何在文段中尋找關鍵詞,尤其是通過手指觸摸單詞中前幾個字母來判斷該詞是否為目標單詞的技巧,以及準確換行定位的技巧。從五年級起,閱讀語段加長,教師可以示范如何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還可以示范如何通過詢問同伴、查字典、查教材生詞表等多種手段獲取生詞意義。另外,對于應用文體的閱讀,教師應注意示范特殊格式、標點在盲文中的標注方式,并鼓勵學生運用這些文體知識進行寫作,再邀請同伴互評,完成挑錯、改錯、完善作品等寫作技巧訓練。(四)盡可能讓學生浸潤在閱讀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自己做決定。浸潤式閱讀通常指提供豐富的閱讀書籍,創造外部環境,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讀英語。但盲校受各種條件限制,只能在有限的空間里靠教師自己開發資源。筆者從國外研究和普校實踐中得到啟發,認為小學階段除了繪本、有聲讀物這些典型的圖書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和自己一起自制單詞書和故事書,給予學生自主決定的權利,讓他們選擇喜歡的話題,通過動手動腦,“浸潤”到英語的世界中。因此,小學四、五年級可以通過趣味識單詞,在課堂內外增加單詞的閱讀量,并逐步過渡到句子閱讀。教材都是按照話題編寫的,上完單詞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把所學單詞做成單詞卡,用有趣的材料進行裝飾(可以用不同質地的布料,也可以在單詞旁邊畫上盲文點圖或者讓學生自己找適合的裝飾物進行歸類),串成一串或做成活頁的小冊子。這樣,不同課型的熱身活動都可以利用小冊子自由組合,來開展認詞游戲,學生之間還可以在晨讀或午讀時交換小冊子來玩認詞游戲。學生在四年級接觸到不少有用的句型,逐步開始練習書寫句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拿到詞卡后用這些句型造句,圍繞主題每人寫一句,然后收集起來合訂成一本有關某個主題的故事書。例如,四年級學習農場作物單元時,可讓每個學生用“Theseare…”寫一個句子,加上教師寫的“Ilikemygarden.”,構成關于自己的種植園的小故事書。教師也可以把農作物的實物帶入課堂,引導學生表演故事,賣農產品,課上課下不分割,隨時讀起來、說起來、寫出來、演出來,從而充分調動視障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積極性,將英語閱讀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總之,閱讀不是只在上閱讀課時才進行的。相反,為了提高英語學習流暢性,教師應讓學生在任何可能的時間進行閱讀。詞匯是閱讀的基礎,學好拼讀技巧,提高拼讀能力,利用各種實物教學具幫助學生盡可能多地識記單詞,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非常有必要。教師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學生要知道怎么讀,才會形成自己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的重點應該放在示范如何獲取文段中的關鍵信息、構建文本意義、使用閱讀策略上,不要簡單地將英語閱讀課上成盲文單詞摸讀課。
參考文獻
[1]SantaCM,WilliamsCK,OgleD,etal.Excellentreadingteachers:ApositionstatementoftheInternationalReadingAssociation[J].JournalofAddescent&AdultLiteracy,2000,44(2):193-199.
[2]Koenig,AJ,&Holbrook,MC.Foundationsofeducation,Vol.II:Instructionalstrategiesforteachingchildrenandyouthswithvisualimpairments[M].secondedition.NewYork:AFBPress,2000.
[3]Cunningham,P,&Allington,R.Classroomsthatwork:Theycanallreadandwrite[M].4thed.Boston:Pearson,Allyn&Bacon,2007.
作者:周佳 單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 上一篇:高校英語思辨式閱讀教學研究
- 下一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