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教育對創業意向的影響
時間:2022-02-28 09:13:24
導語:創業教育對創業意向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創業教育發展飛速。在正式的教育系統下,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比如大學,提供了各種創業教程和方案。雖然大多數的創業教育項目通過正式教育系統被提出,然而更多的創業計劃和倡議出現在非正式教育系統。借鑒社會學習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我們討論認知因素如何調節創業教育對創業意向的影響。社會學習理論表明,教育是以學習形式存在的,學習是一種在社會環境中發生的認知過程,其強調影響人際關系和改變個人行為的社會或環境因素。創業教育作為環境因素,通過影響個人認知來間接影響企業家的意向。在解釋個人行為的認知理論中,計劃行為理論很好地解釋了行為。然而,很少有學者運用這種理論來研究認知變量在創業教育與創業意向之間的關系中的作用。因此,我們選擇計劃行為理論的三個基本認知變量(即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控制)來解釋創業教育對創業意向影響的背后機制。
2理論背景
社會學習理論建議個人行為既不僅僅是由內在力量(例如認知,動機)驅動,也不僅僅受環境力量的影響。個人的行為源于他的認知功能,這可以由環境來解釋。在社會學習理論中,環境因素對行為的影響通過影響個人的認知實現。然而,這個理論只提供了影響的框架,但認知過程和認知因素沒有被確定。計劃行為理論是社會科學中廣泛使用的理論之一,很好地解釋了人類行為,并確定了行為決策的確切認知因素。因此,我們結合社會學習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來解釋環境因素對意向的影響的根本機制。基于社會學習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創業教育作為環境因素通過經歷特定的認知過程(例如,企業家態度,主觀規范和被感知的行為控制)來影響企業家意向。
3文學回顧
3.1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是指“旨在獲得企業家態度和技能的任何教學方案或教育過程”。創業教育作為創造社會和經濟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已經爆發式增長。雖然創業教育發展迅速,但其在學術領域對創業意向的影響仍然不一致。最近關于創業教育文獻的綜述顯示,雖然學者們廣泛嘗試探索創業教育與創業意向之間的關系,但他們還沒有達成關于創業教育特征的共識。另一方面,一些學者將正式和非正式教育機構等教育提供者的創業教育區分開來。學者們提出,正式教育,即通常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大學創業教育,教授了許多理論和其他抽象概念,主要采用課堂教學方法。非正式教育,即正式教育制度之外的創業培訓,采用更多的行動和實踐來提高參與者的技能。在這種觀點下,正式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企業意識,而非正式教育通常側重提高參與者的技能。3.2創業教育和計劃行為理論認知變量。正式創業教育是指由政府主辦的正式教育方式。因此,這種教育的重點是教授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而不是技能。雖然正式創業教育已經獲得了許多靈活的教學方法,但傳統的課堂機制依然占主導地位具體來說,正式創業教育傳達了更多的抽象知識,而不是實踐技能,這是通過“學習離開環境”來實現的。作為傳達強大價值觀和提供更理想主義作用的長期教育,正式創業教育可以改變企業家態度。此外,正式創業教育提供了一個社會環境,因為學生可以與其他可能成為重要關系的人取得聯系。非正式創業教育主要側重于正式教育制度以外的機構進行的教育。因此,非正式創業教育使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傳達企業家的價值觀和技能。具體來說,非正式創業教育可以為參與者提供更多的實踐知識。這些實踐知識揭示了成為企業家的素質,幫助學生有信心完成某項任務。3.3計劃行為理論認知變量和企業家意向。創業意向是個人在現有組織內部創建一個新業務的意識和信念,并計劃在未來這樣做,這是創業活動的第一步。根據計劃行為理論,個人態度,包括情緒因素和認知因素,被定義為行為意向的重要前提。因此,當一個人對創業持積極態度時,他很有可能擁有較高的創業意向。同時,主觀規范反映了個人認為的社會壓力以及社會支持執行或不執行行為。這種看法通常依賴于“參考人”,如家庭,朋友和同事,特別是他們是否同意創業的決定。同時,計劃行為理論認為,感知的行為控制是基于在新的風險發展過程中對自己的可控性和自我效能的評估。高度的感知行為控制使得個人認為他有能力進行創業行為,這加強了個人的創業意向。
4結語
首先,雖然創業教育發展迅速,學者對此進行了現實的定性評價和實證研究,但創業教育與創業意向之間的關系尚不清楚。學者們要求更多的實證研究來探索這些機制。我們的研究涉及從學習和認知角度探索機制的需要,并結合社會學習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來解釋機制。同時,研究人員認為,不同的創業教育類型可能會對創業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從而對創業教育進行更細致的分析其次,我們的結論有些重要的實際意義。第一,創業教育(無論是正式創業教育還是非正式創業教育)與創業意向之間的積極關系可以幫助政府和其他機構促進創業教育的發展。雖然更為嚴格的實證研究對于提出更有力的要求是必要的,但我們認為,投入創業教育的資金和精力是值得的。決策者和教育決策者可以更有信心支持創業教育。第二,正式創業教育對企業家精神有真正的影響,并且可以提供對高度模糊語境中的實現和決策等主題的廣泛的理論和概念理解。雖然正式創業教育不能在短時間內創造企業家,但由它引起的對企業家精神的態度不斷影響學生,從而使他們能夠長期成為企業家。因此,高校應堅持發展創業教育,應由政府和其他組織持續資助。第三,非正式創業教育與學生對企業家精神的信心之間的緊密聯系為這種創業教育提供了支持和合法性。雖然正式創業教育由于其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具體的進入壁壘而總是主宰著創業教育,但非正式創業教育補充了正式創業教育。由于合法性,非正式創業教育資源較少由政府和其他組織資助。我們認為,非正式創業教育的有效性和個人可以選擇它來獲得實踐技能。決策者和教育決策者可以分開一些資源來協助非正式創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BanduraA.,McClellandD.C.Sociallearningtheory.England:Prentice-Hall.1997.
[2]LiánF.Intention-basedmodelso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PiccollaImpresa/SmallBusiness.2004,3:11-35.
作者:胡曉雅 蘭 翔 單位: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高校創業教育體系建設
- 下一篇:產學研合作創業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