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監管考究
時間:2022-11-12 02:57:00
導語: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監管考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一批省屬、市屬高等??茖W校經過合并、重組或擴建,升格為本科院校,由于這一類院校與其他辦學歷史悠久的本科院校相比,建校時間比較短,所以稱為“新建本科院校”。在這類新建的本科院校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院校在創建升格的過程中成為了多校區大學。多校區大學的形成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現象,是我國進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實施高等教育大發展戰略、擴大招生規模的必然產物。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辦學開拓了高等教育新的發展空間,彌補了教育資源的不足,增強了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優勢。但我們在看到優勢的同時,也應當看到多校區辦學給高校的管理帶了許多新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新問題,這是每一位高校管理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1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的形成
所謂多校區院校,是指具有一個獨立法人代表,有至少兩個在地理位置上不相連的校園所組成的辦學組織形式。一般來說,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合并式成因。主要是由幾所??茖W校合并升格而成,所合并的學校原本在地理位置上就不相連,因此,合并所成的本科院校自然就形成一校多區的辦學現象。二是擴建式成因。主要是由一所辦學條件較好的??茖W校升格而成,為了達到升本的目的,在老校區校園面積達不到升本要求,又無法向周圍擴建的情況下,只好另外開辟新校區而形成多校區院校。三是混合式成因。前面兩種情況兼而有之,即合并升格后的本科院校,由于發展空間不足或者自身建設的需要,在原有的校區之外建設一個或幾個校區。
2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2.1管理難度加大
管理難度加大是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辦學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其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表現:(1)從規模方面來看,學校從單一校區辦學發展到多校區辦學,學校的管理從由原來的學校---院---系三級管理變成學校---校區---院---系四級管理。管理層次由原來的三級增加到四級,由此給學校的管理增加了難度。如校區間人、財、物等資源的配置、各種信息資源的傳遞與處置、工作流程的規范等等都存在著不少困難。(2)校區之間的距離也使管理難度加大。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辦學,校區之間一般都有一定的距離,近的有幾公里,遠的也有幾十公里,甚至更遠。如何通過有效的管理使這些分散的校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一個學校,也是一個需要加以考慮的問題。
2.2辦學成本增加
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辦學,為確保各校區的正常運轉,學校的各種維持成本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是在水電、交通、通訊及安全保衛等方面表現尤為明顯。例如,為方便教師和學生在各校區的工作學習,學校在各個校區之間都開通有校車,每天定時在各校區之間來來往往,導致交通費用呈直線上升,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卻給學校增加了巨大的經費壓力。另外,有些校區地處偏遠,為鼓勵教職工在這些校區工作的積極性,很多學校都采用了給予教職工增加補貼的作法,這無疑又增加了學校的運行成本。由此可見,各項辦學成本大幅上升,已經成為影響和困擾多校區辦學的一個重要問題。
2.3信息溝通滯后
新建本科院校在多校區辦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有些由所在校區就可以解決,有些則需要各校區之間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解決,有些還需要學校領導直接出面協調才能解決。由于各個校區之間的空間距離以及專業上的不同,各自都按照本身要求開展工作,校區之間交流較少,互相了解不夠,以致于有些苗頭性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發現,往往有些事故發生了,問題暴露了,才反饋給學校領導,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
2.4資源共享困難
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辦學有其先天不足,就是各校區之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空間距離,使得各校區之間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物質資源,都難以建立合適的共享機制。對于物質資源來講,雖然各校區都建立有自己完整的基礎設施、校舍資源、公共服務資源等,但由于各校區功能定位不同,學科性質也不一樣,很多資源都具有各自的特性,如圖書情報資源、實驗設備資源等都有明顯的不同,而且各校區都在同時運轉,對這些資源進行合并或實現共享也不太現實。即使某一校區的專業或學生人數相對較少,有些設施的利用率很低,但由于校區之間存在的空間距離,其他校區的學生利用這些尚有余力資源的機會卻很少,客觀上會造成設備重復添置,資源不能共享。
3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管理的幾點思考
3.1科學規劃,合理定位,是做好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管理的前提和基礎
從傳統的單一校區辦學發展到多校區辦學,對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不僅僅是拓展了發展空間、擴大了辦學規模,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個跨越發展的機會。因此,對于整個學校來說,首要問題就是要根據學校的實際制定好長遠發展規劃,并在此基礎上合理定位各個校區的功能。
3.1.1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就是要在科學分析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準確把握時展潮流的基礎上,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對關系學校改革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做出系統的策劃。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辦學,在建校之初,各種情況十分復雜,尤其是思想方面尤為突出。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沒有干事創業的動力,人心渙散,客觀上急需根據現狀,制定學校的戰略發展規劃,讓全校師生員工明確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學校的發展目標和任務。制定學校戰略發展規劃一方面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另一方面能夠集中全校師生員工的聰明才智,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實現學校的戰略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制定學校戰略發展規劃要把握好兩個因素:一要正確分析和把握時代背景、社會環境和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二要找準“特色”。特色就是戰斗力,特色就是競爭力,只有找準“特色”,才能充分發揮優勢,以“特色”取勝。
3.1.2合理定位。校區的功能定位就是對各個校區的的用途或功用進行科學的規劃和有效的利用。學校的總體發展目標確定之后,應該及時地對各個校區的功能進行定位,充分利用校區促進學校的發展。各個校區作為學校的一個組成部分,應該發揮什么樣的功能作用,在學校的發展中處于什么地位,它的發展目標是什么,發展動力是什么,如何對學??傮w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等等,這些都是確定校區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必須在各校區發展之初就應得到充分的論證和明確。只有這樣,校區的建設和發展才有方向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校區功能定位有三種模式可供選擇:職能模式、學院模式和混合模式。其中:“職能模式”是指對不同的校區賦予不同的工作職能,以不同的工作職能來區分不同的校區,如新生校區、高年級校區、本科生校區、繼續教育校區、產業開發校區等。在職能模式下,各校區的發展目標是通過充分發揮本校區的職能作用,提高整個學校的發展水平?!皩W院模式”是指每個校區都有一個或多個以學科門類為基礎或者以一級與二級學科為基礎建立的、完整的學院。在學院模式下,各校區的發展目標是逐漸形成各校區的學科特色,以各校區的學科特色來增強學校的整體實力?!盎旌夏J健笔侵嘎毮苣J脚c學院模式的混合,即在同一個校區內既有若干工作職能,又有一個或若干個學院。如某校區既作為新生校區,又有若干個學院,甚至還發揮產業開發的功能。在混合模式下,校區的發展目標不僅是充分發揮本校區的職能作用,為學校整體發展服務,而且還要逐漸形成本校區的學科特色,以增強學校的整體實力。
3.2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管理模式,是做好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管理的關鍵
新建本科院校在解決各校區的功能定位問題之后,還必須確定對各校區采取什么樣的管理模式,以保證各校區相互協調正常運轉。目前,常用的校區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條式管理模式;二是塊式管理模式;三是條塊結合管理模式。由于不同的管理模式有不同的特點,新建本科院校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和特點大膽地實踐,探索適合本校實際的管理模式。
3.2.1條式管理模式。這一管理模式是選擇學校的某一校區作為主校區,即通常說的學校本部,其他校區為分校區,學校的行政管理中心設在主校區,對各校區實行統一管理。各分校區設有派出機構,管理人員由學校本部派出,具體負責處理校區的相關事務。這一管理模式的優點在于:人力資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組織機構相對精簡,校本部的管理人員可以來往于校區之間開展工作。這種管理模式結構簡單,權利集中,命令統一,聯系便捷,可以避免多頭領導和多頭指揮,使學校的管理工作高度統一,不因校區不同而錯綜復雜。這一管理模式嚴格遵守了管理學中的精干原則,避免了人力資源的浪費,學??梢杂行У膹暮暧^上統籌配置各校區的資源。缺點是:由于各校區之間空間距離的限制,容易造成在管理工作中一些責任主體的工作不到位。因此,這種管理模式使學校的管理工作難以達到理想的程度,不易在校區間形成良性競爭,并影響到學校的長遠發展。
3.2.2塊式管理模式?!皦K式管理模式”的特點是學校和校區在管理上有明確的分工,日常管理工作下放到校區,校區作為一個或多個學院,各自都設置有相對獨立的管理機構和管理隊伍,即同一所大學,同一性質的工作,有幾個校區就有幾套管理組織,學校只是在大政方針上給予指導。這一管理模式的優點是: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力資源豐富,組織機構完善,組織成員之間的職責范圍和相互關系明確。從管理學的角度看,這一管理模式遵循了統一指揮,權責對應的原則,即每個職位都有人負責,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向誰負責及哪些人應對他負責,每個職位的管理者,都有一定范圍的權利,同時負有相應的責任。因此,這一管理模式組織機構信息溝通快,工作滿意度高。其缺點就在于,各校區之間信息溝通少,管理相對封閉,容易引起各自為政;另外,從學校的整體來看,這一管理模式容量引起資源配置不合理,機構設置重疊,造成人、財、物等資源的浪費。
3.2.3條塊結合管理模式?!皸l塊結合管理模式”是指學校根據各校區功能、地理位置和客觀條件的不同,針對不同校區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其特點是管理模式靈活多樣,吸收條式管理和塊式管理的優點,減少管理體制上固有的弊端。例如,有些學校根據校區之間空間距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對于與主校區距離較近的校區,采用條式管理模式;對于與主校區距離較遠的校區,則采用塊式管理模式。這種在同一所大學,管理體制既有塊式管理又有條式管理的,叫做條塊結合管理模式。條塊結合的管理模式既有利于多校區高校實現宏觀管理,又能夠有效化解在多校區辦學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對全校的協調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這種條塊結合的管理模式比較復雜,不易操作。
3.3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化校園,是做好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管理的有效手段
新建本科院校多校區辦學,由于各校區的空間分布比較分散,傳統的管理手段,往往不能適應其管理的要求,不僅效率低,而且成本高。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新建本科院多校區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以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礎,通過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活動等各種辦學要素轉化為數據,在學校范圍內根據相應的授權實現傳遞和共享,這就是通常說的“數字化校園”。建設“數字化校園”,不僅能徹底打破地域和時空的限制,極大地提升管理效率,實現精確管理;而且能使因校區分散所帶來的信息溝通滯后、資源共享困難等管理問題簡單化。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重視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通過建立數字化校園,實現全校范圍內的辦公自動化、教育信息化、校園網絡化和資源數字化等,使得各校區間的公文流轉、學生選課、名師講座、跨校區開會等一些常規管理難題,通過數字化校園網絡就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 上一篇:小議完善高等教育質量外部保障體制
- 下一篇:普通高校田徑教育問題以及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