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營養狀況分析
時間:2022-06-12 09:37:48
導語: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營養狀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流動兒童是指在本地居住時間超過半年但戶口在本地以外的未滿18周歲的兒童,留守兒童是指居住在戶籍所在地但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的未滿18周歲的兒童。選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我市乳泉小學學習的兒童共538名,所有兒童均無嚴重疾病且調查配合度較高。在所有兒童及其家屬均簽署實驗責任書后,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n=269)和對照組(n=269)兩個小組。實驗組均為留守兒童,其中有男生154名,女生115名;兒童年齡在8~12歲,平均(10.5±1.4)歲。對照組均為流動兒童,其中有男生163名,女生106名;兒童年齡在8~12歲,平均(10.4±1.1)歲。兩組兒童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測量身高和體重。由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的專業人員擔任測量,使用統一配置的學生體檢器材進行測量,測量身高時要求所有兒童脫鞋帽,立正姿勢站在底板上,兩手自然下垂,足跟靠攏,足尖分開約45°;足跟、臀、肩胛部三點靠立柱,軀干自然挺直;頭部保持眼耳水平位,兩眼平視前方;測試者立右側,輕移滑測板向下直到與頭頂點接觸,并記錄測量數據,以厘米為單位,精確到0.1cm。測量體重使用杠桿式體重秤,水平放置,使用前調節零點;被檢者穿單衣褲,赤足輕輕踏上秤臺,直立于正中或坐于板上,手不亂動或接觸其他物體;檢測人員面向受試者,調整砝碼至杠桿平衡,記下讀數,以公斤為單位,體重數據精確到0.1kg,同時根據身高和體重計算出每一名兒童的BMI指數。1.2.2評估營養狀況。根據《兒童青少年發育水平綜合評價》中的相關標準對所有兒童進行評估,若兒童的身高比對應年齡和性別的界值更低則表示兒童出現生長遲緩情況,若兒童的BMI指數比對應年齡和性別的界值更低則表示兒童為消瘦狀態,若兒童的BMI指數比對應年齡和性別的界值更高則表示兒童為超重或肥胖狀態。1.2.3質量控制。在實驗開始前對相關人員進行統一培訓,明確研究方法、研究器材等內容,同時組織專業人員維護實驗現場的秩序并進行質量監控。1.3統計學分析。將實驗獲得的數據輸入SPSS24.0軟件進行計算,對其中的計數資料采用(%)格式表述并通過χ2檢驗,對其中的計量資料采用(±s)格式表述并通過t檢驗,若數據對比結果為P<0.05則說明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兒童的身高和體重情況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兒童的身高與體重均隨年齡增長而增長,同時對照組兒童的增長幅度明顯高于實驗組且對照組兒童的整體身高、體重以及BMI水平均明顯好于實驗組。數據之間對比結果,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各項數據如表1所示。2.2兩組兒童的營養狀況對比。實驗組兒童的生長遲緩和消瘦檢出率遠高于對照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則遠低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對比結果,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各項數據如表2所示。
3討論
我國曾多次頒布《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其中明確強調在改善各類人群營養狀況的同時,要著重抓好兒童等弱勢人群的營養改善工作;同時近年來也不斷有報道指出兒童的生長發育情況不僅與遺傳因素有關,更與后天的營養支持密不可分,良好的營養供給可以有效促進兒童的身體發育,營養缺乏則會影響兒童的身體和智力水平,甚至引起各種疾病[2]。從實際情況來看,留守兒童出現生長遲緩和消瘦等發育問題的原因如下:①父母外出后,留守兒童往往缺乏良好的照料,日常飲食不容易保持規律性,飲食質量也會出現下降;②許多留守兒童都是由爺爺奶奶等長輩撫養,而老年人在飲食習慣上與兒童有較大差異,且老年人對發育、營養等概念的理解也不夠充足[3]。而流動兒童出現超重和肥胖等營養過剩問題的原因如下:①在工業發達的城市,快餐等高熱量的食物往往也比較常見,兒童過度食用則會導致脂肪堆積;②務工人員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對營養均衡等養育策略不夠重視;③打工子弟學校各項資源都比較缺乏,無法為學生提供合理搭配的營養餐[4]。在本次實驗中,對照組兒童的整體身高、體重以及BMI水平均明顯好于實驗組,同時實驗組兒童的生長遲緩和消瘦檢出率遠高于對照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則遠低于對照組,這說明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的身體發育均呈現出不平衡的特點,其中留守兒童的發育問題比較嚴重,主要表現為生長遲緩和消瘦,并且流動兒童也逐漸出現超重和肥胖等營養過剩問題。這一結果與國內其他專家的研究報道也是一致的[5]。
綜上所述,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需要引起家長和學校的重視并采取相應措施以保證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華銷嫣,李瑋瑋,張羽,等.流動兒童與留守兒童公正世界信念與抑郁和焦慮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8,29(42):142-147.
[2]沈玲玉,徐繼承,王鋒,等.徐州市農村留守兒童營養素養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24(31):112-114.
[3]談甜,楊柳,劉莉,等.農村留守與非留守兒童生長狀況及營養與食品安全KAP比較研究-基于對湖南、山西兩省農村地區小學生的實證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7,24(28):1012-1016.
[4]王巧靈,張春燕,唐裕,等.重慶市某貧困縣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營養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8,29(42):168-169.
[5]趙秀峰,孫濤.山東省農村3~7歲留守兒童生長發育與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41):145-148.
作者:管雁 單位:桂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上一篇:公共安全教育實訓基地質量控制研究
- 下一篇:民間游戲提高留守兒童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