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
時間:2022-12-12 03:58:40
導語: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應用生物科學專業是近十年建設和發展的注重“應用型和實踐型”人才培養的新興專業,制定科學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則是高校培養和輸送專業人才的關鍵。通過七年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構建符合林業院校要求的、適宜地方區域發展的“應用型”實踐教學平臺與公共課平臺和專業課平臺相結合的應用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得專業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能協調發展,為我國地方區域型、專業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應用生物科學;林業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應用型人才
1引言
應用生物科學專業是進入21世紀生命科學時代后國家批準的一個應用型專業,2009年吉林農業大學在全國高校中首次獲批招生應用生物科學(食藥用菌方向)專業[1],這也是全國第一個全日制培養食藥用菌高技能人才的本科專業[2]。之后,應用生物科學專業相繼在各高校獲批招生。筆者所在單位西南林業大學于2011年獲批招生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學生,開設有植物組織培養、發酵工程和食藥用菌等三個方向;洛陽師范學院于2013年獲批招生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學生,開設有水生生物和園藝花卉二個方向[3,4]。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培養人才、開展教育教學的主要依據[5],是教學管理的核心與主體[6],也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實踐化[7]。因此,人才培養方案充分體現了一所高校專業辦學的定位與目標、內涵與特色。關于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優化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們重視[8-11]。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就包括了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這也直接影響著高校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頂層設計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專業建設的關鍵。應用生物科學專業作為新發展的、以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為目標的朝陽專業,如何合理制定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則是高校培養新時代符合社會需求、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應用型合格專業人才的關鍵。陳萬光等[3]以洛陽師范學院應用生物科學專業為例開展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專業轉型奠定了基礎。冀瑞卿等[12]以吉林農業大學應用生物科學專業為例進行了以突出“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食藥用菌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西南林業大學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獨立設置的林業本科高校,肩負著培養“品德、知識、技能、個性”為一體,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校充分發揮區域、行業和學科優勢,在國內林業高等院校中率先于2010年申報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并成功獲批,于2011年開始招生,現已連續培養了四屆應用生物科學專業人才。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建設也得到了本校及專業所在二級學院的重視,我校云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生物學一級科學、發展和改革辦公室先后對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立項研究。我校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培養方案歷經七年的研究與修訂,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應用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我國地方區域型、專業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2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全面體現“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總體要求,貫徹“教為不教,學為創造”教學理念,堅持“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改革思路,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優化課程結構,強化實訓環節,以培養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3應用生物科學專業的基本情況與培養規格
3.1專業學制與授予學位。應用生物科學專業注重實踐性和應用性,是一個多學科、寬口徑的應用型專業,其發展向好、前途廣闊。分析不同高校建設應用生物科學專業情況,該專業按理學學位和農學學位二類進行招生和培養,其專業代碼為090109T[13]。我校應用生物科學專業是按照授予理學學士的植物生產類的學科門類建設,學制四年。3.2專業主干學科與主要課程。應用生物科學專業設置以現代生物科學和現代農業科學為主干學科[13]。根據實際,我校應用生物科學專業的主干學科為生物學,該專業主要開設植物學、微生物學、普通動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制藥、植物工廠化育苗、發酵工程、食用菌栽培與利用等主要課程。3.3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系統學習生物科學基礎理論知識,接受應用生物科學基本技能以及科學素養的訓練,較系統地掌握植物工廠化育苗、食藥用菌栽培與利用、生物制藥、發酵工程等領域的技能。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能在農業、林業、食品、醫藥、環境保護等領域從事技術應用與開發、經營與管理的應用型專門人才。3.4專業培養要求。要求本專業學生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艱苦奮斗、求實創新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具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受到本專業良好的生物學應用研究及技術開發等方面的科學訓練,具有良好的業務素養及基本的研究、開發與管理的獨立工作能力。畢業生應具備以下知識和能力:(1)掌握數學、化學、生物、外語、計算機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2)掌握植物學、微生物學、普通動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以及生物產品開發的基本技術和方法;(3)掌握生物制藥和植物工廠化育苗等基本技能,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較強的調查研究、產業化應用開發、組織與管理的基本能力;(4)熟悉國家生物產業和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了解應用生物科學和現代農業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5)具有初步從事生物科學研究的能力,掌握文獻檢索及應用現代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數據統計分析和獨立撰寫論文的能力。
4課程體系與平臺建設
4.1課程結構體系及學分比例。專業課程體系采用“2教學+2教育”模式設置,即由理論教學、實踐教學、雙創教育和素質教育這四個結構組成,學分比例分別占52.1%、35.1%、4.3%和8.5%。理論教學又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特色課四個理論教學模塊,共計85.5學分;實踐教學有57.5學分,由專業集中性實踐教學和配套理論課程的實驗教學組成;素質教育包括公共選修課、第二課堂和“永椿”教育三個模塊,共計8.5學分;雙創教育為7學分。要求該專業畢業生最低需修滿164學分。4.2公共課平臺。(1)通識類素質教育根據國家專業教育指導與規定,基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社會道德與法制素養、基礎科學與體育英語認知素養的培養,以及正確塑造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我校應用生物科學專業通識類素質教育平臺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要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英語、體育、大學計算機基礎與計算思維、高數、無機與有機化學等14門公共基礎課,共計968學時,其中理論720學時,實驗248學時,合計56.5學分。除形勢與政策課程要求是大學四年內累計參加16次外,其余課程按要求在第一至四學期修完。(2)雙創教育自2014年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后,創新創業教育已是高等教育的主題[14,15],也是當前高校培養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16]。我校應用生物科學專業雙創教育平臺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指導等四個課程,這是重視和落實創新創業教育和以就業為導向教育的雙重體現。(3)“永椿”教育“永椿”教育是筆者所在學校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治校戰略、打造綠色學校的一項教學創新,也是學校夯實林業底色、彰顯林業特色、形成獨特辦學理念和風格的重要舉措?!坝来弧苯逃饕獙嵤﹥热莅ㄒ粤謱W概論為主的林業理論知識教育與以“一人一樹”為主的林業實踐活動,共計2學分,旨在促進林業類大學生林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雙增長,培養大學生“識林、知林、愛林”素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4.3專業課平臺。(1)專業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是大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技能所必修的重要課程,能為大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奠定必要基礎。該專業基礎課平臺開設有:普通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6門課程,為必修課程,共計384學時,其中理論280學時,實驗104學時,合計24學分。專業基礎課分布設置在第一至五學期,并按上述課程列出順序依次開課,既反映了專業課程體系的層次性特征,又體現了專業基礎知識的遞進性和延續性。這為培養該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打下了堅厚的專業基礎。(2)專業核心課針對該專業建設的三個培養方向,核心課平臺開設有:免疫學基礎、生物制藥、生物統計學、植物工廠化育苗、食用菌栽培與利用和發酵工程6門必修核心課程,都設置在專業基礎課修完之后的第五、六學期內開課,共計320學時,其中理論208學時,實驗112學時,合計20學分。主要從植物組織培養、發酵工程和食藥用菌這三個方向加強學生對應用生物科學專業核心知識的學習,從而為培養植物組織培養、發酵工程和食藥用菌方向的專業技術人才奠定課程基礎。(3)專業特色課為了優化學生知識體系、拓展學生專業素養,我校應用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善了專業特色課平臺,開設課程有:天然產物提取與分離、生物多樣性、生物安全、植物基因工程、林下資源開發與利用、植物栽培技術、香精香料技術、釀酒工藝學和特種經濟動物生產學等14門選修課程,根據課程分布設置情況,要求學生在第四、五、六學期內選修完成專業特色課程不少于8個學分的學習,即該專業學生畢業最低選修學分要求。這也為學生廣泛的專業興趣與愛好的培養提供了學習空間和平臺。4.4突出“應用型”的實踐教育平臺。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具有較強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而有效的實踐實訓平臺建設在該專業人才培養中則具有重要的作用[17]。我校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實踐教育教學平臺學分占培養方案要求總學分的35.1%。實踐實訓平臺中的理論課程配套的實驗教學有25學分,占實踐教育平臺總學分的43.5%;集中性實踐教學有32.5學分,占實踐教育平臺總學分的56.5%。在專業集中性實踐教學中又以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尤為重要,學分所占比例最高,均占實踐教育平臺總學分的20.9%。生產實習教學任務在第七學期內開展,且該學期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只設置這一門必修的課程,強化該專業學生在三個主要方向得到較系統性的應用實踐鍛煉;在第八學期,該專業只設置畢業實習這一必修的教學任務,通過校內校外實習相結合、畢業課題研究設計與畢業實習實踐相結合的多維畢業實習模式開展。因此,構建的“應用型”實踐教學平臺與其它平臺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能使得該專業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協調發展。
5專業雙學位培養方案
為了適應對生物科學尤其是應用生物科學感興趣同學的學習需求,我校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專門制定了雙學位和雙專業指導性培養方案。要求修讀應用生物科學專業雙學位的學生完成最低56學分的課程學習,包括24學分的專業基礎課、20學分的專業核心課和12學分的畢業實習。
6結語
應用生物科學專業是一個突出“應用型、實踐型”的多學科、寬口徑專業。本課題研究制定的應用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既體現了專業內涵和專業特色,又符合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從而提高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增強了學生就業和發展的競爭力,保障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與輸送。
作者:丁勇 楊玲 王曙光 劉小燭 單位:西南林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上一篇:醫療設備管理系統開發項目思考
- 下一篇: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