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路徑思考
時間:2022-10-12 10:45:23
導語: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路徑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習故事是一套來自于新西蘭的學習評價體系,被廣泛用來幫助教師觀察、理解并支持幼兒的持續學習。通過學習故事的線上自學、學習故事的線下研討、學習故事的實踐應用將學習故事融入到學前兒童行為觀察的教學實踐中來發揮其價值。實施結果表明:學習故事能有效的促進幼兒教師的觀察、評價、反思及研究等方面的多元能力發展。
教師是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力量,要想實現幼兒教育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就要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在當代教育體系之下,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是多元化的,但是實踐證明學習故事便是其重要途徑之一。[1]本研究在“學前兒童行為觀察”課程中融入學習故事的相關內容,探究基于學習故事的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相關路徑。
一、學習故事:幼兒教師能力提升的利器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指出幼兒教師應以“能力為重,能把學前教育理論與保教實踐相結合,突出保教實踐能力;能研究幼兒,遵循幼兒成長規律,提升保教工作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盵2]但要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就必須借助一定的工具,那么學習故事則是一柄促進其能力提升的利器。學習故事是由新西蘭懷卡大學瑪格麗特•卡爾教授及他的研究團隊經過數年的研究發展而成的學前兒童評價體系,在新西蘭甚至是國內各類幼兒教育機構中,學習故事被廣泛用來幫助教師觀察、理解并支持兒童的持續學習,同時記錄每一個兒童成長的軌跡和旅程。[3]通過敘事方式的形成性評價,在促進兒童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同時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研究對象以寧波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學前教育專業3個畢業班的151位學生,也是即將踏入實習崗位的151名幼兒教師,在實施本研究之前,針對他們對學習故事的了解程度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發現有95%的幼兒教師表示從未聽說過學習故事,剩下5%的幼兒教師聽說過,但是并未有深入的了解。但當前很多幼兒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已經在運用學習故事這一評價體系來觀察、記錄及解讀幼兒的行為,實踐也證明學習故事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幼兒的發展都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很有必要讓幼兒教師在正式走上工作崗位時了解甚至學會運用學習故事。通過實踐,筆者分三個環節將學習故事融入到“學前兒童行為觀察”這門課程中,進而借助學習故事幫助幼兒教師提升其專業能力,這三個環節分別是:學習故事的線上自學、學習故事的線下研討、學習故事的實踐應用。(一)初步把握———學習故事的線上自學。1.線上學習平臺的搭建。幼兒教師對學習故事的初步把握主要以線上自學為主,采用線上自學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作為畢業班學生已經具備了不錯的自學能力;其次由于畢業班學生的實習時間較長,因此每門課的課時安排相比以往顯得緊湊,而幼兒教師對學習故事的了解甚少,采用傳統的“教”與“學”的形式效率低下,教學任務難以完成。那么如何讓幼兒教師在線上自學呢?合適的平臺非常關鍵,本研究借助微信和雨課堂來搭建這樣一個線上學習的平臺。微信基本是人人都必不可少的一款社交軟件,相比其它信息化學習平臺,雨課堂的優勢則在于它不是一款APP,而是一個微信公眾號,幼兒教師只需微信關注雨課堂公眾號,待教師建立好班課之后通過二維碼或班課號加入班課即可。此外,教師可以將學習資料通過雨課堂下發給每位同學,幼兒教師會在使用率最高的微信上收到提示,以便及時查看信息。這一線上學習平臺的搭建更好的幫助了幼兒教師初步把握學習故事。2.學習故事資源包。除了搭建線上學習平臺之外,這一環節還有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學習故事資源包整理及幼兒教師學習情況的管理。教師整理的資源包主要包括七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習故事的內涵。二是學習故事的現實意義,包含了對教師專業發展和幼兒發展兩方面的意義。三是如何撰寫學習故事,著重介紹“注意”“識別”“回應”三個環節的撰寫要點,各個環節的內容分別是發生了什么(觀察記錄)、評價討論(為什么會發生)、以及下一步怎么做(這個過程是支持策略)。四是如何使用學習故事。五是學習故事在中國的本土化實踐。六是學習故事的優秀案例。七是各年齡段幼兒學習品質的觀察要點和行為描述提示。教師將整理好的資料通過雨課堂提前下發給每位幼兒教師,要求每位成員進行為期兩周的線下自學,教師不定時登錄雨課堂查看幼兒教師的學習進度,并及時提醒進度較慢的幼兒教師,同時要求幼兒教師將自己的疑問整理好之后反饋在雨課堂上,教師結合大家學習的進度和存在的疑問準備下一環節的學習。(二)深入內化———學習故事的線下研討。1.學習故事重難點的梳理。在幼兒教師為期兩周的自學結束后,雖然對學習故事有了初步的把握,但是對于學習故事重難點的深入內化還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結合本次研究目的確定研究的重點,而難點的確立則主要來自于幼兒教師在自學期間提出的疑問。教師以班為單位為幼兒教師梳理學習故事的重難點,并采用面對面課堂的形式為幼兒教師講解,以期幼兒教師能夠更深入的內化學習故事的相關內容。2.疑問大探究。教師在為幼兒教師梳理學習故事的重難點之后,留出時間,讓幼兒教師再次回顧學習故事的相關內容,并允許幼兒教師進一步提出自己的疑問,并以組為單位進行問題的探究。首先,教師利用雨課堂將幼兒教師隨機分為6—7組;其次,要求每組選擇一名主持人和一名記錄員,組內所有成員都是發言人,主持人主要負責組織好組內成員討論,記錄員主要負責記錄,發言人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最終每組選擇一名代表上來闡述小組結論,教師針對幼兒教師討論結果做適當的回應。以組為單位進行問題的探究,是期望幼兒教師能夠有主動尋求答案的意識,針對在接下來學習故事的實踐應用中遇到的問題能夠通過自己查找資料或小組探究的形式解決。除此之外,教師會在雨課堂創建一個答疑窗口,若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記錄在此,通過教師的引領解除疑惑。(三)鞏固運用———學習故事的實踐應用。1.學習故事的撰寫。通過學習故事的線上自學和線下研討,幼兒教師基本已經明確了什么是學習故事?學習故事有哪些現實意義?以及如何撰寫學習故事等問題,對學習故事的理論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但理論只有運用于實踐才能體現其真正的價值。因此,本環節的重點就是學習故事的運用。幼兒教師有為期五周的實習時間,每天都和幼兒密切接觸,這正是一個運用學習故事的好機會,借助實習的契機,幼兒教師深入觀察幼兒在集體教育活動或區域活動中的學習品質,抓住幼兒的魔法時刻,并將其撰寫成文,要求每周至少撰寫一篇學習故事。2.小組分享與研討。小組分享與研討采取教師引領,幼兒教師主導的形式展開。小組的劃分是以實習幼兒園的年齡班為單位,組成學習小組,組內成員相互分享自己所撰寫的學習故事,同時一起識別幼兒的相關行為,并進一步探究應該采取哪些策略來回應幼兒的行為,要求組內成員之間的分享與研討不應該少于3次,在每次小組分享與研討之后需將研討記錄和存在的疑問一起反饋至雨課堂,教師及時查看幼兒教師對學習故事的應用情況。以期通過學習故事的小組分享和研討提升幼兒教師運用學習故事的能力,提高自身觀察、評價和回應幼兒行為的能力。
三、成果分析
(一)學習故事讓幼兒教師更會觀察。想要幼兒教師會觀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觀察的意識,二有是觀察的能力。根據前期的問卷調查和實地考察,幼兒教師在以往的見習或實習活動觀察時存在的最基本的問題是缺乏主動觀察的意識,不少教師只要幼兒在活動中是安全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是認真的就可以,不具備觀察的意識,就更不用說觀察的能力了。根據對幼兒教師的隨機訪談可以發現,想要撰寫好學習故事,幼兒教師必須時刻提醒自我注意觀察幼兒行為,注意記錄幼兒的成長故事。雖然這種觀察的意識是來源于完成學習故事這一外力的驅使,但久而久之活動觀察也會一種自然的理性行為。同時,學習故事要求教師捕捉孩子的閃光點,使得觀察更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在一次次有目的的觀察中教師觀察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觀察也就成為了幼兒教師實現自我發展的本源性力量。(二)學習故事讓幼兒教師更懂評價。在運用學習故事的過程中,幼兒教師習得了這種獨特的評價方法。對學習故事進行文本分析的過程中發現幼兒教師的評價呈現以下三點變化:第一,從評價的方式來看,在以往日常保教活動中,幼兒教師更注重為幼兒“糾錯”,而學習故事主張關注幼兒的閃光點,注重質性的評價,故在學習故事的運用之后,幼兒教師開始更注重關注孩子的優點;第二,從評價的內容上看,其評價更加具體化和細致化,依據全面而具體的觀察記錄來評價和解讀幼兒的行為,并能提出針對幼兒行為的有效支持性策略;第三,評價過程的動態化,因為學習故事要求真實的呈現整個學習場景,而由于處于此場景之下的社會環境、教師及幼兒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產物,因此幼兒教師的評價會不斷變化,而呈現動態化,而這種動態化的評價,能夠幫助其更好的把握幼兒對環境的選擇與適應的能力,也方便幼兒、幼兒教師及幼兒家長回憶整個學習環境和情節。(三)學習故事讓幼兒教師更勤反思?!敖涷灒此迹匠砷L”的公式已經成為被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然而,一項針對教師的大樣本調查研究卻發現,總體上看教師反思的總體質量偏低。[4]但通過學習故事的應用幼兒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首先,幼兒教師在每一次的觀察過后都會反思從幼兒的行為中識別到了什么?其次,幼兒教師在每一次識別幼兒行為之后都要進一步反思“我們可以選擇什么材料,選用什么方法來支持幼兒的行為的更好發展呢?”這一系列問題。因此,幼兒教師在一次次觀察分析幼兒行為的過程中,在一次次撰寫學習故事的過程中,勤于反思便成為了幼兒教師的一種習慣。(四)學習故事讓幼兒教師更善研究敘事研究本就在教師群體中廣為運用,教師們在實踐工作中也會遇到撰寫教育故事或者案例分析的情況,而學習故事本就是敘事評價體系,不僅僅包括了對活動的記錄,還包含了教師的分析與回應,幼兒教師通過學習故事來改進觀察行為,通過學習故事來探究運用自己的筆觸和方式記錄發生在自己周圍的故事,也正是在一次次撰寫學習故事的過程中敘事研究的能力得以提升。除此之外,教師每次在撰寫學習故事時會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分析并思考應該如何回應幼兒的行為才能更好的促進孩子的發展,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而教師對幼兒行為的一次次回應本就是一場行動研究。在不斷的實踐探究中,幼兒教師變得更善研究。
四、結語
實踐證明,通過學習故事的線上自學、學習故事的線下研討、學習故事的實踐應用這三條路徑引介和應用學習故事后,的確促進了幼兒教師多元能力的發展。首先,觀察的意識和能力得到提升;其次,實現了從關注幼兒缺點到優點的轉變,注重發掘幼兒的閃光點,充分體現了賞識教育的理念;此外,幼兒教師在成為一名善反思的研究者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但也有遺憾,比如對學習故事價值挖掘不夠,運用學習故事建立教師與幼兒家長、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聯系的優勢未發揮。因此,研究的腳步絕不會就此止步,筆者希望在后續研究中能夠幫助幼兒教師更全面的運用學習故事來促進其能力更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菁.運用“學習故事”促進幼兒教師觀察能力提升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1-3.
[2]教育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EB/OL].[2020-02-02].
[3]張棣.教師運用“學習故事”的現狀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7:1-2.
[4]魏寧.一項關于教師反思的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5(9):34-36.
作者:陳曦 單位:寧波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基于勝任力幼兒教師培訓體系的構建
- 下一篇:高職院校美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