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兒童教學問題的家庭原因

時間:2022-01-14 03:01:31

導語:流動兒童教學問題的家庭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流動兒童教學問題的家庭原因

1影響流動兒童發展的自身因素

影響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的自身因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第一,環境適應能力差。年齡越小的孩子對環境適應能力越弱。像剛開始去幼兒園的小朋友,每次去都會哭,因為他對陌生的環境內心有一種排斥。性格內向的孩子,不善于與人溝通,也會影響他對新環境的適應。第二,語言差異。有很多流動兒童在流出地上學的時候用的都是方言。所以,他們普通話不流利,有的同學不會講普通話,影響了孩子與外界環境進行正常的交流。第三,歸屬感。外來務工人員往往是根據工作地點來選擇生活地點,導致了流動兒童學習不穩定,使他們經常要面臨適應新的陌生環境的壓力,無法建立穩定的歸屬感。

2影響流動兒童發展的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影響兒童學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從流動人口家庭教育來看,家長的文化程度偏低,職業主要集中在商業和服務行業,這兩類職業總體上的特點就是:工作時間長、精力消耗大、經濟收入低。父母受教育程度低、職業類型或者等級相對較低,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就擁有教少的教育資本和資源,這對流動兒童的學習適應將產生消極影響。另一方面,家長從自身的觀念上就沒有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

3影響流動兒童發展的學校教育因素

民工子女學校是招收流動兒童最多的學校,也是最能說明流動兒童學校教育教學狀況的。流動兒童學校的特征:(1)學校經費投入不足。農民工子女學校,大多是私人出于盈利的目的創辦,學校建起來之后創辦者不會再對學校進行再投資,其投入的經費只要能維持學校的基本運轉即可。(2)教學設施不完善。多數民工子弟學校還是靠老師板書,全校都沒有一個多媒體室,學校教學條件簡陋,教學理念落后。學校生活條件都達不到相應的水平。(3)教師專業能力差并且工作任務重。民工子弟學校教職工流動性較大,大部分是中?;蛘吒咧袑W歷。教師按照分班制原則,一名教師帶一個班級的所有基礎課程。另外教師配備不全,大部分學校只有承擔語文、數學等基礎課程的教師。教育部門對教師的考核培養工作是空白的,沒有教師培訓或者進修。

4影響流動兒童發展的社會因素

第一,社會幫助方式不當。在當今社會我們大力倡導關心幫助流動兒童,但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應該用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去幫助他們,不恰當的方式會使效果適得其反。很多人對于流動兒童概念認識不正確,把他們想成貧困山區的孩子,這樣會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第二,戶籍制度不合理。戶籍制度是一種有顏色的眼睛,它讓你區分了農村孩子與城里孩子的身份。每個流動兒童到所在城市公辦學校讀書都要交“借讀費”。這就從根本上區分了他們身份地位。雖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也提出了“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但是政策的落實是長期的,過程是曲折的,所以更應該靠社會力量,彌補政策的不足,縮小他們之間的差距。根據國家統計局的2012年統計公報,全國流動人口已達36億人之多。這表明,伴隨城市化和人口流動,流動兒童數量還會持續增加,流動兒童面臨的問題可以說是現階段乃至相當長一個階段必須關注和著力解決的社會問題。

作者:劉偉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教師專業發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