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教學成果音樂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27 03:28:38

導語:流行音樂教學成果音樂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流行音樂教學成果音樂教育論文

一、流行音樂教學模式的創新

1、流行音樂演唱專業。結合我院師資和學生數量的對應狀況,同時參照歐美流行音樂教育的前沿方法。我院的流行音樂演唱專業采取“一對多”式輪換制教學模式。具體施教方案是:把演唱專業學生平均分成幾組,基本按照教師數量分成組數。風格指導課時每位教師帶一組學生上課,兩周八課時之后學生輪換到其他老師處上課。這樣的上課方式一方面刺激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教師提供了更加寬泛的施教平臺。使學生一直在充滿新奇感的刺激中完成作業,提高演唱水平,所有的學生平均分享了所有的老師的優勢和特長。同時我院積極推動師生原創作品的創作積極性,定期推出新作品用于演出和考試。教學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應用,教育的主導引領性和主體能動性都能夠得以激發,幾年下來收獲頗多。

2、薩克斯演奏專業。為使學生牢固地掌握薩克斯演奏的基本技術,并且能夠勝任多種音樂風格的演繹和詮釋,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主體學習積極性,能夠讓所有的學生汲取所有的教師身上的優點和特長,形成自己獨立且有特色的演奏風格。薩克斯教學組在學科帶頭人的帶領下,研發了集體授課和單獨授課相結合的薩克斯教學新模式。即所有教師針對薩克斯專業學生的演奏方法、技術、音樂風格、音樂表現力、舞臺狀態等問題,進行集體授課和單獨授課相結合的薩克斯教學新模式。

2.1集體授課:每周固定時間所有教師面對指定年級薩克斯專業學生,集體會診演奏方法、技術、音樂風格、音樂表現力、舞臺狀態等問題。集合所有有益于對該同學演奏水平提高的良性建議,形成教案。使學生有的放矢的面對自己的問題,并且尋找到改正的方向和方法。

2.2單獨授課:每周固定時間每位教師面對一位同學針對學生的特定演奏問題加以教學和認知提高。這種集體授課和單獨授課相結合的薩克斯教學新模式,要克服集中授課的形式弊端,真正的使所有的教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集思廣益診治學生的各種問題,克服了傳統教學的長期單一授課形式出現的各種問題。從2008年招收薩克斯專業開始至今,對在籍的四個年級薩克斯專業學生進行分年級的實施薩克斯教學新模式。面對目前已經畢業的第一屆薩克斯畢業生,集體與單獨授課相結合的薩克斯教學新模式以初見成效。在日趨完善的教學過程當中,無論從演奏方法、演奏技巧乃至音樂風格等方面,薩克斯教學新模式都將帶給教師和學生新的收獲。

二、流行音樂教學成果接軌文化藝術市場

流行音樂發展時至今日,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迅速發展與變遷,其時尚性和參與性、商品性等文化特征逐漸在人們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生活領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也就要求流行音樂教學成果更要與市場、乃至文化藝術市場結合起來,沒有市場,再好的音樂也無從談起,更不用說流行。我們作為音樂人,作為文化工作者,作為高校中流行音樂的教育者,必須重視市場,必須將流行音樂教學成果與文化藝術市場接軌。流行音樂要健康、持續發展,必須在創作、表演、市場運作、宣傳等方面下功夫,這也說明了流行音樂教學要與之相呼應,要從如何創作出能夠流行的音樂、如何創作好的音樂、如何去表現表演音樂,以及如何將好的音樂進行宣傳、包裝等一些列活動著手組織教學,從吉林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目前情況來看“以演促教”、“以演代考”是符合當今文化藝術市場需求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也是流行音樂教學成果接軌文化藝術市場的著手點。流行音樂教學成果要接軌文化藝術市場,藝術院校的流行音樂教育就要與社會接軌,既要保持高校特色,又要考慮市場需求,我院教學具體實施主要如下:

1、首先,教學模式回歸現場音樂。告別陳舊的以卡帶、伴奏碟等伴奏的方式,在教學、演出、乃至考試,只要有流行音樂存在的地方,哪怕是簡單的練習,都要回歸現場音樂,以現場樂隊的形式伴奏,無論從教師樂隊、到學生樂隊都要全力支持流行音樂的現場教學,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表演水平、現場掌控能力,符合當今流行音樂的發展趨勢。在此次此次“中國好聲音”中,我院學生梁博之所以能走到冠軍,拿到“年度好聲音”的殊榮,與平時的現場音樂的教學方式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他沉著大氣的臺風無疑是平時的大量積累而來。

2、其次,采用輪換制教學的模式,使學生共享師資力量,使每個學生可以接受到多個教師的指導,從而掌握不同的音樂風格和演唱特點,這樣雖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和壓力,但取得的效果遠比付出的大很多。

3、再有,優化創作、支持原創音樂。在如今藝術市場日新月異的更新狀態下,要使學生有獨特的個人魅力,才能使其在流行音樂市場中有一席不敗之地。教師從教學著手,結合學生實際優化創作,支持原創作品,使個多好的歌手和作品不斷呈現。此次“中國好聲音”中,我院師生權振東、梁博在原創作品上都有很好的展現。

4、加強包裝宣傳。面對如今文化藝術市場的現狀和需求,作為高校中流行音樂的教育者,需把眼光從單一的學院教學擴展到商業包裝和宣傳發展等層面,這樣無疑能給學生和流行教學成果以更好的實現平臺。既“中國好聲音”之后,我院對教師權振東、學生梁博的大力支持和宣傳,使其能積極的融入現如今的文化藝術市場,為其以后能在流行音樂道路上走的更遠奠定了基礎。流行音樂教學成果接軌文化藝術市場,首先要與自身建設接軌,這就要求流行音樂教學要重視文化藝術市場的動向和需求,這是以往傳統教學中所不被重視的,也是突出和創新的。它不僅僅局限于如“中國好聲音”此類某次節目的影響,也不僅僅是某位教師與學生的榮譽,它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在流行音樂教學中帶來的更多是廣大的發展平臺,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學院教學質量的保證,和包括吉林藝術學院、吉林地區文化藝術發展在內的東北地區文化藝術的發展前景。

三、結語

流行音樂發展至今,若要繼續健康、持續的發展,勢必要推陳出新,摒棄傳統音樂所固守的觀念和做法,流行音樂的存在是一種社會需要,一種社會必然,他改變了藝術單一化和模式化的傳統現實。但從我院流行音樂專業教育乃至全國普通高校流行音樂教育的發展前景看,高校流行音樂教育的發展有待于努力。順應時展,把握好包括專業化教師隊伍、流行音樂教育模式、流行音樂教學成果應用等方面在內的流行音樂教育的“三尺講臺”,是高校流行音樂教育的重中之重。也為更好地提高流行音樂教學質量和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作者:于丹丹單位:吉林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