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政策原理與體驗應用

時間:2022-05-17 11:32:00

導語:貿易政策原理與體驗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貿易政策原理與體驗應用

1.戰略性貿易理論的內涵與政策主張

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認為,在不完全競爭的現實社會中,在規模收益遞增的情況下,政府可以選擇有發展前途且外部效應大的產業加以保護和扶持,使其迅速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形成貿易優勢來提高產業或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戰略性貿易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以內部規模經濟為基礎的利潤轉移理論;另一個是以外部規模經濟為基礎的外部經濟理論。

1.1利潤轉移理論

利潤轉移是指政府通過政策來剝奪外國廠商的出口利潤,把它轉移到本國廠商身上,以促進本國廠商和笨狗產業的發展,從而為本國廠商贏得國際競爭力,打開國際市場。該理論的具體主張主要有以補貼促進進口、用關稅獲取國外廠商壟斷利潤、以進口保護促進出口三個方面。

1.2外部經濟理論

外部經濟理論認為,某些產業或廠商能夠產生巨大的外部經濟效應,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并帶動進口的擴張,但由于這些廠商不能占有外部經濟所帶來的全部利益,因此這些廠商或產業就不能發展到社會最佳狀態。如果政府能對這些廠商或相關產業提供適當的幫助、保護與支持,就能夠促進這些產業與相關產業的發展,加大國際競爭優勢,以獲得的長遠的戰略利益。

2.豐富的成功案例

2.1戰略性貿易政策在發達國家的運用

在研究戰略性貿易理論的基礎上,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地區)不約而同地運用戰略性貿易政策扶持產業發展,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1.1美國戰略性貿易政策實踐

隨著歐洲和日本的崛起,美國開始轉向應用戰略性貿易政策。美國在全面實施“國家出口戰略”的同時,還選擇了部分產業作為其扶持的重點。高新技術產業通過技術溢出效應,向相關產業擴散技術,推廣管理經驗,帶動了各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協調發展,推動了美國的經濟和就業的增長。同時,在傳統產業,美國政府積極引用“301條款”和“超級301條款”,迫使別國開放市場,并以反補貼、反傾銷、保障措施等形式,限制進口,保護了本國市場及相關產業發展。戰略性貿易政策措施的實施,有效地保護了美國國內市場,為其鋼鐵等吸收大量就業的夕陽產業得到調整的時間,并促進了其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及美國出口的增長。

2.1.2歐洲戰略性貿易政策實踐

歐洲則早在歐洲共同體時期,由于意識到自身與美國的技術差距和競爭關系,就曾運用產業政策試圖改變舊有分工格局,形成對本國有利的新的均衡。20世紀60年代,歐洲在飛機產業再次成功地實踐了戰略性貿易政策。飛機產業具備不完全競爭、規模經濟、外部經濟和學習曲線等特征,是非常“標準”的戰略性產業。此前,美國在飛機產業一枝獨秀。歐洲先是通過英法兩國政府提供財政支持共同開發協和型超音速飛機,實現了技術外溢;而后通過歐洲九國政府大量補貼“空中客車”的研發經費,提供出口信貸,并在制造過程的其他方面提供幫助。最終,空中客車公司在飛機產業成功地成為可與波音和麥道公司競爭的寡頭之一。

2.1.3日本戰略性貿易政策實踐

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根據本國經濟發展戰略,將鋼鐵、基礎化學,石油精煉等基礎原材料和電機、汽車、造船、電子機械等高附加值制造業等確定為戰略產業部門。80年代,日本將發展尖端技術部門為主的知識密集型產業作為其實施戰略性貿易政策的重點,旨在提高研究開發知識密集型產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例如在具有外部經濟的半導體產業,日本政府采取封閉政策和對通用研究項目進行金融資助等政策予以扶持,其結果是推動了產業發展,并由美國的追隨者轉變為領先者。總體而言,日本政府通過實施戰略性貿易政策,加快了電子、石油化工、原子能、汽車等新興工業部門的發展,并幫助這些產業保持了其在國際競爭中的相對優勢,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日本經濟的快速增長。

2.2戰略性貿易政策在發展中國家的應用

戰略性貿易政策不但在發達國家得到了較多應用,在韓國、印度等參與國際競爭程度較高、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較深的國家也有成功的案例。

2.2.1韓國戰略性貿易政策實踐

由于韓國產業多為面向出口,因此其實施戰略性貿易政策主要體現為對出口產品和出口產業的扶持與補貼。韓國在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產業為重點實施戰略性貿易政策。20世紀60年代韓國首先實施大規模發展輕紡工業的產業政策,形成了高就業、高增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70年代,韓國在特定產業實行扶持和補貼大企業的政策,在當時收效很大。隨著技術在國際貿易中逐漸成為決定性要素,韓國開始通過扶持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政策以實現“技術立國”,并在2005年8月,制定了《韓國2015年產業創新戰略》綱要。但是,由于韓國的幾乎所有大企業,涉足的行業領域特別龐雜,采取的是“百貨商店式”的經營方式,因此,韓國實施戰略性貿易政策形成規模經濟的效果并不明顯,且造成了“大而全”的弊病。

2.2.2印度戰略性貿易政實踐

印度實施戰略性貿易的成功實踐主要是在其軟件產業。印度政府為軟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財力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對軟件產業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局,重視對國際市場發展趨勢的研究,為有效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提供資金支持,幫助企業開辟軟件出口渠道。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實施直接導致印度軟件業的快速產業化和國際化,在世界銀行對各國軟件出口能力的調查中,印度軟件的出口規模、質量和成本三項綜合指數位居世界首位。為此,比爾•蓋茨曾感嘆:“除美國外,下一個軟件大國既不是歐洲國家,也不是日本,而是印度?!?/p>

各國的實踐表明,戰略性貿易政策在促進一國產業發展,進而帶動經濟總體獲得發展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韓國的實踐也同時證明,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實施應以確定戰略性產業為前提,并根據各國的經濟發展狀況、產業結構和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政策措施,否則將出現尋租行為,并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