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服務貿易發展路徑選擇探討
時間:2022-05-28 10:17:28
導語:自貿區服務貿易發展路徑選擇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陜西自貿區灃東園區是西北地區第一個為促進服務貿易發展設立的園區,總結園區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分析園區發展服務貿易時存在的障礙,提出園區打造數字服務貿易總部經濟,依托陜西主導產業輸出生產性服務貿易,提出“金融機構+園區+跨境電商企業”“高校+跨境電商企業+文化外貿企業”“園區+園區企業開放共享資源”等模式,以期推動陜西服務貿易的發展。
[關鍵詞]陜西自貿區;灃東園區;服務貿易;發展路
1.陜西自貿區灃東園區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1.1陜西自貿區灃東園區為“自貿+服貿”發展園區
灃東現代服務貿易創新示范園(以下簡稱灃東園區)2016年6月成立,成為西北地區首個以服務貿易為主導的產業園區。2017年4月,陜西自貿區成立,灃東自貿產業園位于灃東功能區內,2017年7月,西咸新區正式獲批陜西省數字經濟試點示范區,由灃東園區具體實施[1]。
1.2園區打造多平臺,為發展服務貿易增添動力
園區搭建“雙創”平臺,對設立雙創基金、平臺類企業、企業創新、創業人才等積極扶持;打造覆蓋“創客+初創企業+高成長企業”的全周期創業服務平臺,全面構建“基礎服務+增值服務+專業服務”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2],充分整合“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的創新創業全要素,實現全周期覆蓋、全方位服務、全要素整合的專業化創新創業3.0體系,形成“雙創示范+雙試聯動+互聯網平臺”的創新創業發展新機制,強化園區雙創企業的服務能力。園區設立“走出去”一站式服務平臺、服務貿易交易展示平臺、園區運營管理信息化平臺。其中,“走出去”一站式服務平臺通過提供精準信息將政府部門、國內企業、第三方服務機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府和企業有效連接,提高自貿區企業在對外經濟活動的競爭力和市場活躍度。同時搭建全國首個“互聯網+文物教育”平臺,推動陜西歷史文化傳播。
1.3園區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初步實現服貿企業聚集發展
2016年到2018年,灃東園區經過第一輪服務貿易試點,明確“5+1”產業體系發展方向,具體包括總部經濟、新興金融、跨境電商、平行進口車、專業服務以及服務貿易企業孵化器。為了促進園區服貿企業聚集發展,設立20億服務貿易企業成長基金,獲批專項資金610萬。2019年6月,西咸新區明確提出灃東新城的發展重點為科技研發、總部經濟、商貿服務,進一步推動灃東園區“5+1”產業體系的發展。圍繞上述產業體系園區引進了包括洲際假日、海航資本、中國銀行、億蜂網在內的百余家企業,形成了多元化、互補性的企業格局,奠定了園區服貿企業發展根基,初步實現服貿企業聚集發展。
1.4市場服務貿易主體有序增長,實際利用外資的增速較高
灃東園區設立至2018年6月,服務貿易示范平臺已注冊33家企業,促成40萬元的服務貿交易額。從服務貿易企業絕對數量來看,園區初步統計新注冊設立企業近300家,其中11家重點入園服貿企業納稅總額突破5000萬元,主要涉及建筑工程、商貿、科技、醫療、保險、設計、汽車領域。自貿區設立至2019年4月,灃東園區新增市場主體1558家,其中新增企業1464家(外資企業30家),個體工商戶94戶,新增注冊資本115.6億人民幣,過億元企業27家。從地區生產總值、實際利用外資來看,灃東園區所在的西咸新區發展水平偏低,但增速較快,地區生產總值、實際利用外資的增速分別高達63%和91%。
2.陜西自貿區灃東園區推動服務貿易發展存在的障礙
2.1服務貿易規模偏小,產業集群效應還未充分顯現
灃東園區的服務貿易發展起點雖然最高,但是由于建設時間較短,服務貿易的發展環境還不能充分滿足企業入駐的需求。從服務貿易企業絕對數量來看,至2019年4月園區市場主體1558家,而2016年高新區工商注冊工業型技術開發技術服務型企業高達15493家,規模差距顯而易見。從產業聚集來看,灃東將總部經濟列為重點發展方向,但是總部經濟的產業集群效應并沒有充分發揮。經過實際調研統計,從2017-2018年,總部經濟企業落戶西安的情況來看,灃東園區并不是企業最優目標選擇,總部經濟企業落戶西安入駐較多的區域為西安高新區、西安浐灞生態區、西安國際港務區等。
2.2發展跨境電商產業缺乏優勢
陜西在跨境電商領域形成了部分較有優勢的平臺或模式。例如西安跨境電商平臺(出口)、西安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推出絲路匯文化產品跨境電子商務平臺[2]、西安浐灞生態區推出“通絲路”跨境電商平臺、西安港務區的“長安號+跨境電商”模式等。早在2014年西安市依托西安綜合保稅區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西安國際港務區作為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陜西省唯一區域,灃東園區將跨境電商作為重點發展產業意味著和其他區域在跨境電商領域進行競爭,而灃東園區缺乏發展跨境電商的基礎,其較弱的競爭力不利于吸引跨境電商企業入駐。
2.3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第三產業發展緩慢
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是服務業的發展,灃東園區所處的西咸新區第三產業發展緩慢。2017年西咸新區試點的第三產業占比58%,這項指標排名前三位的是廣州70.94%、上海69%、杭州62.6%,西咸新區試點第三產業增速僅為6%,排名非??亢螅c排名第一的貴安新區相差二十個百分點。
3.陜西自貿區灃東園區推動服務貿易發展路徑
3.1打造數字服務貿易總部經濟,促進國際數字服貿合作交流一是充分利用西安的地理位置優勢,依托物流、技術、信息等優勢便利,打造數字貿易總部經濟。灃東園區位于西安,古新絲綢之路的起點,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貿易通道、物流樞紐。中國內地市場有強大貨物貿易資源,內地港口及供應商日漸完善,優越的地理位置為園區發展總部經濟提供便利,同時園區也是陜西省數字經濟試點示范區,可將數字經濟和總部經濟結合起來,打造數字貿易總部經濟。園區在政策上傾斜于數字貿易營運總部的建立,重點發展信息軟件、電子商務、文化創意、服務外包、云服務等產業,集聚國內外知名網絡經濟企業總部和區域總部,將園區競爭優勢定位于數字貿易的輸出上,建成網絡經濟產業集聚區,通過營運總部的輻射作用,確立“一帶一路”采購中心的地位。二是電商企業與園區對接數字貿易項目,推動民間雙邊數字貿易合作。目前電商企業的海外數字貿易中心發展迅速,敦煌網和阿里巴巴都在海外建立數字貿易中心。園區應吸引建立海外數字貿易中心的電商企業入園。重點發展信息軟件、電子商務、文化創意、服務外包、云服務等產業,這些產業一方面可以利用西安本地優質的教育文化資源,另一方面園內可打造海外數字貿易中心,提供平臺促使國內電商企業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雙邊數字貿易合作,國內企業通過數字貿易中心輸出教育文化信息資源,以促進教育文化信息服務貿易的發展。
3.2充分利用西安科研優勢,依托陜西主導產業輸出生產性服務貿易,發揮服務貿易集聚效應
生產性服務貿易是向生產者提供服務產品,進出口雙方通過生產性服務貿易可以實現雙贏,一國的生產性服務貿易或新興服務貿易出口對貨物貿易進口有拉動作用,因此服務貿易出口增加必然會帶來貨物貿易的增長。西安優質教育資源與研發機構較多,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業是陜西的主導產業,在東部產業轉移的契機下,更多企業會向陜西轉移,園區可和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進行合作,利用西安的科研優勢輸出生產性服務貿易,一是有利于帶動貨物貿易的發展,二是有利于形成服務貿易集聚效應。
3.3積極探索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模式和主導產業
一是“金融機構+園區+跨境電商企業”模式發展跨境電商產業。針對跨境電商企業融資渠道較為狹窄,園區可以以“金融機構+園區+跨境電商企業”為發展模式,在園區金融機構和跨境電商企業之間搭建平臺,引導金融機構向電商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園區可通過政府搭臺,將跨境電商企業的融資需求和銀行貸款要求進行對接。引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貸款具有利率低、期限長的特點,可更好地滿足融資需求較大、平臺押款期限較長的跨境電商企業的需求。賣方信貸的實施需要保險機構進行承保,園區可以此為契機,吸引各個保險機構入駐園區,最終推動園區保險機構總部經濟的發展。同時園區可調整優惠政策,設立專項扶持基金,在此基礎上由園區牽頭,幫助在園內龍頭企業與跨境電商企業之間設立互助基金,幫助跨境電商企業進行短期融資。同時園區可出臺政策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加大跨境電商企業融資力度。二是“高校+跨境電商企業+文化外貿企業”模式發展對外漢語教育服務產業。文化教育產業是環保、低耗能、高附加值的智力密集型產業,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客觀需要,文化教育交流成為雙方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園區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推動對外漢語教育服務貿易的創新發展。以跨境電商為平臺,以高校的教育資源為基礎,通過高校和文化外貿企業合作開發漢語教育貿易的線上視頻,開展面向“一帶一路”對外漢語教育服務的出口。陜西各大高??缇畴娚绦F蠛献鞣e極性較高,院校和園區通過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進行合作,院校派遣學生到灃東園區進行實習,園區對接企業,安排學生到園內企業進行實習,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企業成本,一方面有利于將線上和線下文化教育資源結合起來,對高校和文化企業的產品進行包裝輸出。三是“園區+園區企業開放共享資源”模式促創新創業。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各高校、企業、科研機構都積極利用各種資源進行創新創業,同時開放可共享的各種資源。園區可利用現有基礎設施通過“園區+園區企業開放共享資源”模式發展創新創業,一方面,引導和支持入駐利用園區現有商務樓宇、產業物業、物流設施、商業綜合體、商業街區等各類資源建設眾創空間;另一方面,鼓勵園區入駐企業提供各種開放資源進行共享,為創客培養、創業孵化提供全流程加速服務,獲取共贏。
4.結語
服務業的開放發展是我國順應國際貿易發展新趨勢下的一項戰略新興課題,其重大意義在于補齊我國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短板”,爭取國際貿易的主動權和話語權。西咸新區(灃東)現代服務貿易創新示范園,作為國家服務貿易發展戰略下放在西北地區的一顆“星位棋子”,其使命艱巨、意義重大,需要牢記定位,創新發展,充分發揮“以點帶面”輻射和引領作用,真正探索出一條服務貿易特色發展之路,打造成為世界一流服務貿易園區。
【參考文獻】
[1]張永軍,張靜,王薇.自貿試驗區建設一周年追趕超越再揚帆[J].西部大開發,2018(03):42-57.
[2]張永軍,張靜.創新成為最關鍵—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一年來創新案例分析[J].西部大開發,2018(03):34-41.
作者:楊靜 單位:西安翻譯學院商學院
- 上一篇: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房地產金融探討
- 下一篇:深度教學理念在旅游管理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