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伐造林與生態恢復分析
時間:2022-10-20 09:00:54
導語:采伐造林與生態恢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合理的砍伐樹木對保持生態平衡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砍伐樹木中要確保生態環境不會受到任何的侵害下進行。通常來講森林包括限伐區、禁伐區、商品林區,限伐區是指可以合理的采伐樹木;禁伐區是指嚴禁在此區域砍伐樹木,商品林區是主要用于采伐而培養的樹木。在砍伐樹木時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保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1采伐技術分析
1.1伐區設計。伐區的設計對保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還對運輸成本有重要的影響,在設計伐區時要根據當地的林木特點、地形地勢、交通狀況、木材的需求情況等,合理的設計方案,并嚴格按照方案的要求采伐樹木。及時的補充新苗,更新生長量較小的成熟林木,保證林木需求的可持續。集中管理伐區的樹木,搭配采伐,避免過多采伐林木以及出現堆積、棄用等情況。對于不按照規定要求偷伐森林的,要有專門的懲戒措施加以處罰,形成約束力,更好的做好伐區的管控工作。1.2采伐技術采伐前要完全掌握樹木的形狀、間距,并采用科學的工藝進行。林木采伐人員要掌握相應的采伐技術,使用合理的工具,按照要求采伐樹木。在采伐的過程中要控制倒伐方向,盡可能避免砸傷其他樹木。降低伐根,按照要求打枝,提高木材采伐的質量以及運輸效率。站到樹干另一側打枝,枝干的表面要平,不能留茬,不能傷害到其他的樹木。1.3清理技術。采伐之后要及時的做好清理工作,將剩余的樹枝、樹葉等及時散鋪或堆放,減少對土壤的損害,同時還能保持住水土,涵養水源。剩余物經過一段時間的分解后能夠形成養料,代替肥料為其他林木的生長提供營養,還能夠為森林中其他生物提供棲息場所。
2造林技術分析
2.1植被調查和制圖。造林技術應用前需要先對當地的地形、氣候等有充分的了解,東北平原地區地形相對單一,調查起來也比較容易。調查植被狀況,包括現有的植被特點以及潛在的植被,科學的繪制出植被圖,為接下來的森林恢復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2.2確定優勢。植被調查和制圖工作完成之后,要及時的選擇優勢植被,保證植被能夠在當地有較好的生長環境,并在相應技術的應用下,實現快速生長。最少確定15種植被,再通過進一步的考察研究確定具體造林的樹木。這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和樹木生長的情況逐步篩選確定。2.3采種和育苗。要有專門的人員管理新造林地,并在果實成熟之后及時的采集種子,采集樹上的或者采集已經掉落在地上的種子,再對種子做出篩選和試驗,選好的種子在苗圃育苗,長到適當的高度并滿足大面積造林條件之后再移植到造林地上。2.4栽植。栽植樹木是造林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需要選整地,保證土壤的肥力和濕潤度。挖坑的大小要結合樹木根部的情況進行,一般是1.5倍左右大小的坑最為合適。小心栽植,避免苗木出現刮傷等情況,再填土壓實。栽植時要注意樹木密度的設置,按照最佳密度種植,使樹木的生長能夠在自然狀態下進行,不會因為其中一株影響到另外的樹木生長。覆蓋土壤之后再覆蓋少量的稻草,避免在風吹的條件下造成的干旱情況,同時還能夠減少雜草的生長,保證苗木的健康生長。2.5管理。造林完成之后要做好配套的管理工作,保證苗木的健康生長,增加經濟效益,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需要管理的階段通常是3年時間,管理人員適當的做好除草、施肥、澆水、除病蟲害等工作,盡量讓苗木能夠在自然淘汰下生長,如果出現死亡的苗木,就及時的替換下來,保證造林的整體質量。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們對木材的需求急劇增加,大量的砍伐樹木造成生態環境退化的問題,再加上自然環境因素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影響。因此,必須要重視對生態環境的恢復工作。及時分析生態系統退化的因素和如何恢復重建等,減少自然活動和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損壞,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首先需要研究生態環境退化、恢復全過程,其次需要研究生態環境恢復技術和重建生態環境系統的方式,使生態環境能夠在人為的干預下重新回到平衡狀態。這就需要人類擺正姿態,認識到人們對生態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并在科學、合理的技術指導下,建立能夠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服務人類需求和發展服務。森林的營造是最合適的方式,也是現今條件下通過人為的干預能夠最快恢復生態的方式。
4結語
綜上所述,森林資源是重要的資源,既能夠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生態平衡,又能夠提供較高的經濟效益,改善人們的生活。在采伐樹木時,要科學的規劃,采伐之后要及時的補充樹木,確保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要加強對已經損壞生態環境的修復工作,重建可持續的生態環境,造福人類社會和自然界。
參考文獻
[1]邵俊祥.皆伐天然林跡地采用天然更新好[J].國土綠化,2009(1):48.
[2]陳喜友,CHENXi-you.杉木采伐跡地造林更新樹種比較試驗[J].黃山學院學報,2007,9(5):67-68.
[3]商成輝,王景云,魯統梅.小議采伐跡地更新造林技術[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5):212.
[4]張春華,張祖華.淺議杉木采伐跡地更新造林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12(14):288.
作者:關健 單位:吉林省洮南市呼和車力蒙古族鄉農村經濟管理站
- 上一篇:土地制度改革對農村經濟的作用
- 下一篇:關于農業綠色發展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