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經濟的城市設計淺析

時間:2022-01-11 10:53:51

導語:總部經濟的城市設計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總部經濟的城市設計淺析

一、總部經濟的空間對策針

對總部經濟的功能需求,在城市設計階段,可以從商務空間布局、公共空間設計、服務功能組織、地區文化塑造這4個方面作系統設計,使城市的物質空間能更好地承載這種經濟模式。

1商務空間布局商務空間是承載總部經濟最主要的載體,它涵蓋企業總部的各項基本功能(總部辦公、產品展示、設計研發和市場營銷)。城市設計并不是為特定的企業量身定做,而是要為各種不同的狀況提供各種可能??偛拷洕诋a業上種類繁多,在規模上也是大小不一,設計要營建一個有著高度靈活性的商務空間,來應對各類總部的空間需求。商務空間一方面要滿足企業總部的基本功能,同時還要考慮空間的交往性??偛拷洕歉鞣N經濟社會要素的大聚合,企業的集群化和多元化不斷地推動知識和技術的外溢,促使各主體間不斷地加強合作和交流,在空間上更需要體現企業間的交往和聯系,設計要提供更多有利于交往、協作的空間。

2公共空間設計城市公共空間是城市設計的主題,雖然它不是總部經濟的主角,但它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的主推手,是總部經濟區空間魅力的核心點。總部經濟區的公共空間具有多樣性、連續性和宜人性。多樣性是指區域內的公共空間可以滿足人們各種公共活動的需求。企業總部來自不同地域,總部經濟是一個多元的大熔爐,區域內公共活動的內容更為寬泛,形式也更加多樣,區域內公共空間要為這些多元背景的人們的各種交往行為提供各種適宜的空間。多樣性的公共空間有助于各經濟體間的文化融合。連續性是指區域內每一處的公共空間之間的有機聯系,空間在連貫的序列中開合收放,并有完整的步行系統將它們連接在一起。公共空間是聯結商務空間、居住空間和服務空間的“橋梁”,是城市空間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區域內公共空間的連續性有利于人們更好地熟悉自己生活的新環境。宜人性是指營建公共空間的元素對人的感官的愉悅體驗,主要通過一個連續的步移景異的城市景觀系統來表現。區域內公共空間的宜人性可以消除或減緩由陌生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讓城市的新主人在新的環境中感受到空間上的歸屬感。

3服務功能組織服務功能是總部經濟的業態中所占比例最小的部分,是作為配套的、輔助的角色出現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不重要,相反,在功能組織上它應該是城市設計者最需要重視的一環。城市良好的商務服務環境是吸引總部經濟的重要前提,也是總部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偛拷洕鷧^良好的服務功能組織需要具有集聚性、滲透性和均好性。集聚性是指總部經濟區內重要的公共服務在布局上相對集中,形成具有影響力的公共服務體系?,F代服務業是一個與總部經濟攜手共同成長的產業??偛拷洕枰諛I作為支撐,同時也推動服務業的發展和完善。滲透性是指一定數量的服務功能需要滲透到各種商務空間中??偛拷洕瞧髽I內部組織結構的空間分離,由距離而產生的成本,要由總部集聚而形成的更為發達的公共服務網絡來抵消。因此,總部經濟對公共服務具有更強的依賴。這種依賴表現在空間上,就是布局上的滲透。均好性是指入駐企業對公共服務資源在空間上的均享。企業總部的產業各異、類型繁多、規模不一,但是對公共服務功能的需求是共同的。無論是跨國公司的總部,還是本埠企業的總部,或是它們的地區總部,甚至是它們的某一個部門,這些各種形式的“總部”聚集在一起,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互利共贏,才會在這個地區形成外部規模經濟。外部規模經濟的形成取決于區域內總部或總部派出機構的聚集數量,而不是某一個總部的規模和實力。因此,城市設計的目標是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這一目標反映在服務功能的組織上,就是要為入駐企業提供具有均好性的服務資源。

4地區文化塑造文化是一種動態的傳承,一部分來自區域的傳統,另一部分來自不斷融入的新的意識形態。總部經濟的地區文化組成有3個來源:1)城市本土的文化;2)來自不同地域的多元文化;3)總部經濟本身催生的文化。城市本土的文化主要表現在對當地傳統文化的傳承、社區精神的延續,以及地方特色的保留。城市本土特有的文化也是吸引總部經濟的要素之一,城市必須首先維護好自己優秀的文化傳統,這是城市文化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孕育和滋養其他文化的土壤。企業來自不同地域,在總部經濟的大背景下,不同地域的文化快速地匯聚在一起,部分同質的文化會很快融入本土文化,而許多異質的文化會產生沖突,甚至導致各種社會問題,城市設計需要研究如何使城市擁有寬容多元的文化氛圍,如何求同存異,接納異質文化,使之成為城市文化的新內涵。總部經濟是一個高度集聚的經濟體,總部經濟能夠健康、持續地發展,需要塑造一種與之相匹配的文化氛圍,它既不同于本地文化,也不是源自于外來文化,它是總部經濟催生的新文化,它能創造一種精神財富,既能使人們感到愉快,又能激勵人們勤奮敬業,并且能夠帶來整個區域范圍內意識形態的良性發展。因此,文化創新業也是城市設計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設計實踐———以杭州仁和總部經濟中心城市設計為例

1項目概況項目位于杭州主城區西北部良渚組團,距離杭州市中心約20km,總用地面積為15hm2?;厮诘娜屎玩偅呛贾菔杏嗪紖^的三大“工業高地”之一,定位于“世界級新型裝備制造業拓展區”?;乇眰葹槿屎椭圃鞓I基地,具有一定工業基礎;西南側為余杭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南臨良渚組團中心區,規劃為居住和公共服務功能;西側是以文化遺址保護功能為主的良渚遺址保護區。組團南側的專業市場型服務業,發展較成熟,但中北部發展較弱,為企業服務的設施較為缺乏。本次規劃的目的是依托良好的工業基礎與完善的居住配套發展相關功能,從整體層面實現區塊功能結構的優化與整合。

2業態設置仁和制造業基地已形成了以裝備制造、五金建材、紡織服裝為主的工業體系??偛拷洕行膽源藶橐劳校垡a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形成完善的產業協作關系,最終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本項目業態設置以總部辦公和科研孵化為主,同時發展配套設施的建設,包括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內容,形成網絡化的公共服務體系。

3總體結構仁和總部經濟中心城市設計形成“雙心聯動、綠帶貫通、多區圍繞”的功能結構。雙心:東側由高密度的商務建筑圍合形成“總部中心”;西側由低密度的商務建筑和公共服務設施形成開敞的“景觀中心”;一東一西兩個中心節點,為園區提供良好的景觀環境和交往活動的場地。綠帶:東西銜接兩個中心的中央綠帶,是連接室內辦公空間與室外公共活動空間的紐帶,中央綠帶在兩側形成連續的東西向步行街,其間有高架天橋貫通南北區塊。規劃在東、西兩邊各設一條貫穿基地南北的綠軸,三條綠軸構成全區的景觀主骨架,形成基地內公共空間的景觀系統。多區:根據不同企業的規模及性質,布置不同類型的功能組團。根據區域的資源特點,將產業篩選為以裝備制造、五金建材、紡織服裝業為主導,不同規模的企業分別對應總部大廈、科研辦公、產業孵化等不同的空間載體。各區以組團為單位,各自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形成多區圍繞的布局。

4空間布局商務空間:本項目商務建筑以組團為單位,以單元組合的方式,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適應不同規模的企業;組團內部和建筑單體內部都設有公共空間,將工作、學習、交往的空間組合在商務空間里,豐富人們的空間體驗,為創造高效、健康的環境提供保障。公共空間:規劃結合景觀系統,在三條綠軸上設置了線型的景觀廊和步行街,在綠軸交匯處規劃了園區兩個最大的公共活動廣場,在濱水和組團的景觀節點處利用不同尺度的建筑圍合了小型的公共交往空間,整個園區形成了點、線、面結合的網絡型公共空間系統。公共空間內設置了完整的步行系統,步行系統由人行道、中央綠帶步行街、人行天橋、建筑連廊、濱水步道組成。步行系統貫穿了全區的公共活動空間,使園區具有較好的步行可達性,用設計的手段引導和鼓勵人們的綠色出行。服務功能組織:1)在西部的中心節點處規劃了區域的公共服務中心,使之成為區域重點地段的標志性建筑,形成區域內具有較強輻射力的核心公共服務中心。2)在空間布局上,采用多種功能豎向組織的方式,將服務功能滲透到商務空間里,形成網絡式的公共服務系統。3)以組團為單位,將每一個組團設計成為小型的綜合街區,使區域的服務功能具有較好的均好性。

5地區文化塑造項目所在的良渚地區,是良渚文化的發源地。良渚文化是杭州最為珍貴的原生地文化,是我國文明起源階段最重要的文明形態之一。良渚文化所表現出來的精神特質,是組成我國城市精神中極有價值的部分。然而在5000年歷史長河里,良渚文化的傳承卻經歷了無數的斷層,我們只能從良渚遺址的考古發現中感受到良渚文化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正是需要新杭州來傳承的文化財富。本項目將良渚精神所傳遞的創造性和理性的和諧發展作為塑造地區文化的目標。一方面致力于傳承良渚文化的精華,更重要的是針對總部經濟的需求,避開杭州文化中陰柔內斂的一面,倡導開放的、兼容的、共贏的人文精神。

三、結語

自2002年總部經濟理論的正式提出,至今只有很短的時間,對于城市設計如何應對總部經濟的發展,還缺乏理論的研究和實踐的經驗。本文希望通過對總部經濟空間形態的梳理和分析,及其在規劃實踐中的探索,尋找總部經濟和城市設計的內在聯系,探求適應這個經濟體系的城市設計對策。

作者:蔣紋單位:東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