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交運輸指揮人才機制建構論文

時間:2022-06-26 04:50:00

導語:軍交運輸指揮人才機制建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軍交運輸指揮人才機制建構論文

[論文摘要]胡主席在全軍軍事訓練會議上強調:要根據軍事人才成長規律和各類崗位需求,強化院校和部隊合力育人,努力形成院校教育與部隊訓練銜接、使軍隊人力資源得到開發和利用。充分利用部隊資源,構建區域化聯合培養信息化條件下軍交運輸指揮人才機制,是軍交運輸建設貫徹科學發展觀,適應新軍事變革的必然要求。

[論文關鍵詞]軍交運輸人才區域化聯合培養

軍委胡主席在全軍軍事訓練會議上強調:要根據軍事人才成長規律和各類崗位需求,強化院校和部隊合力育人,努力形成院校教育與部隊訓練銜接、使軍隊人力資源得到開發和利用。軍隊建設,人才為本,在新的形勢任務面前,探索建立更具專業特點、更為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構建區域化聯合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交運輸指揮人才機制,是軍交運輸建設貫徹科學發展觀,適應新軍事變革的必然要求。

一、軍交運輸指揮人才區域化聯合培養模式的基本內涵

區域化聯合培養軍事人才,是指以部隊保障區域或保障任務劃分,成立由專業院校指導的具有戰區任務特點和軍事地理特色的任職教育基地,實施“院校和部隊一體化培養”的教育機制。近年來,為了提高軍交運輸指揮人才的綜合素質,在任職教育專業院校中加大了對在職軍交運輸指揮人才的培養力度,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任職教育在院校教學中得到了加強,但與部隊崗位還沒有形成完美的對接;二是部隊系統內高素質人才培養得到了重視,但沒有形成整體效應;三是利用地方院校教育資源的優勢比較明顯,但這些優質教育資源向戰斗力轉化的過程偏長;四是人才的使用管理進一步規范,但非合理流動現象依然嚴重。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軍交運輸指揮人才生成鏈中,專業院校具有豐厚的智力資源,但任職教育的實踐教育功能發揮不明顯;部隊軍交運輸系統具有廣闊的實踐平臺,但缺乏有效的聯合訓練機制引導和理論支撐。因此,通過拓展院校任職教育的實踐空間,增強其對部隊軍交運輸實踐活動的指導功能,是培養高素質軍交運輸指揮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軍交運輸指揮人才區域化聯合培養的必要性

(一)實施區域化聯合培養,可以發揮整體優勢,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全面發展

當前,軍交運輸指揮人才隊伍主體還缺乏信息化條件下軍交運輸指揮實踐,高素質新型人才匱乏。專業院校作為人才生長的搖籃,教育資源豐富、師資力量雄厚,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基地;部隊作為人才成長的舞臺,應用理論豐富、實踐空間廣闊,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平臺。在實際訓練實踐中,部隊軍官、士官的戰術技術扎實、組訓方法靈活,而高科技含量不高、教學水平偏低。院校儲備了一批高科技人才,而裝備實際操作人才緊缺。專業院校與部隊聯合培養,可以取長補短,形成整體合力,盡快扭轉高素質新型軍交運輸指揮人才匱乏的不利局面。專業院校與部隊要樹立“合力育人才”的觀念,通過聯合,變“尾追式”培養為“跨越式”培養,合力造就一大批既能駕馭高技術軍交運輸保障裝備,又能保障信息化條件下作戰勝利的新型軍交運輸指揮和專業技術人才。

(二)實施聯合培養,能夠促進溝通協作。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協調發展

目前,專業院校與部隊在聯合培養人才上,整體發展還不夠平衡。近年來,專業院校通過整合教育資源,調整專業設置,提高培訓層次,在高素質新型軍交運輸指揮人才培養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相對而言,部隊受傳統思維、師資力量和基地設施的影響,在人才培養上步伐遲緩。院校和部隊要樹立軍交運輸人才“大教育、大培訓”的觀念,加強溝通協作,把軍事變革孕育的新理論,推進人才建設積累的新經驗,轉化為聯合培養新型軍交運輸指揮人才的新思路和新措施,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協調發展。

(三)實施聯合培養,要適應時代要求,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可持續發展

人才建設與保障力生成模式相適應、相協調,是發揮人才建設效能的根本要求。當今時代,信息技術以超常的速度推動著由知識創新和技術革命導致的信息化社會迅猛發展。在軍交運輸建設領域,新軍事變革引領軍交運輸保障力量向一體化、保障系統向智能化、保障指揮向高效化、保障環境向透明化方向發展,要求軍交運輸隊伍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因此,僅靠“一次性”院校教育,已遠遠不能滿足履行崗位職責和適應軍交運輸建設轉型的需要,必須走開專業院校與部隊聯合培養的新路子,才能把人才建設過程與保障力建設過程協調起來,進一步拓寬育才渠道,推進人才隊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軍交運輸指揮人才區域化聯合培養的可行性

(一)符合上級的精神。具有較好的思想基礎

軍交運輸指揮人才區域化聯合培養是我軍人才建設歷史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加強院校與部隊的合作交流,聶榮臻1940年7月在晉察冀軍區高級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要求:“學校中教職員工作過久的,可以抽調到部隊中去實際鍛煉,部隊中的干部也可以抽到學校中辦教育,整理經驗教訓,相互調劑”新中國成立后,為了適應軍事人才培養的需要,部隊和院校在共同育人的過程中進行了諸多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隨著現代教育理念對軍校建設和發展的影響不斷深入,各級領導對院校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認識不斷增強,許多部隊在依托院校培養人才方面也進行了各種努力。新形勢下,軍委胡主席又強調要強化院校和部隊合力育人才。所有這些,都為軍交運輸指揮人才區域化聯合培養提供了較好的思想基礎。

(二)立足現有條件實施,具備較好的保障條件

目前,專業院校已經儲備了豐富的教學人才資源和較完備的教育理論體系,部隊也建有較完善的訓練基地,任職教育實行區域化模式,可供選擇的教學基地數量較多,部隊不需要進行大規模建設,院校也不需要大幅度調整編制體制,立足現有條件可以實施。同時,將院校的訓練基地分散配置在部隊,還可避免院校重復建設“大而全”的訓練基地,能節省一定的人力和經費。

(三)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符合軍事指揮人才成長規律

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結合軍事指揮人才的自身特點和時限要求創新培養模式,盡量縮短成長周期,提高人才培養效率。軍交運輸指揮人才的院校教育屬于繼承期,畢業到部隊工作開始有真正的指揮實踐活動,但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繼承的東西,這就進入了繼承期的融合階段。融合階段的長短及效率決定了人才成長的質量和效益。實行區域化培養模式,實質上是本來屬于融合階段的任職教育的“回歸”,使其從純粹的院校繼承教育回到繼承與創造相結合的融合教育,這樣不僅縮短了成才周期,而且使繼承與創造、理論與實踐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更符合軍事指揮人才的成長規律。同時,院校定期到各教育基地巡回指導和教學,還能了解到第一手的訓練和保障資料,能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優勢互補的目的,促進教學人才的成長。另外,從外軍的經驗看,進行區域性的針對性訓練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如美軍針對未來可能遂行的特殊作戰任務,建立了寒區作戰訓練中心、熱帶叢林作戰訓練中心、沙漠地帶作戰訓練中心、山地作戰訓練中心、高原作戰訓練中心以及城市作戰訓練中心等許多具有特殊環境條件的訓練基地,定期對部隊和軍校學員、在職軍官進行培訓,以提高其在各種作戰環境下和各種作戰樣式中的作戰能力。

(四)對現行教育培訓體制不會造成沖擊.教育成本較低

實行區域化培養模式,不會出現因為制度和成本問題半途而廢的現象,因為區域化聯合培養實質是對院校和部隊各方面訓練資源的統籌運用,培養出適應未來作戰特點和部隊崗位需要的綜合型人才,符合部隊建設實際,符合總部關于院校體系建設和人才戰略工程的總體意圖,且不需要改變現行教育體制的基本模式,只是將任職教育納入部隊訓練體系之中。

四、軍交運輸指揮人才區域化聯合培養的途徑

(一)通過聯合開展科研活動,提升人才培養層次

部隊和院校通過聯合開展科研活動可以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既可以提高培養人才的質量,又可以促進成果的轉化。如在軍交運輸信息化建設中,院??蒲嘘犖槿鄙俦U蠈嵺`經驗,部隊缺乏信息化人才,科研成果與部隊需求脫節,科研成果不能如期形成保障力的問題比較突出,迫切需要建設一支專業院校和部隊專家相結合的科研隊伍。區域內部隊人員可以為院??蒲泄ぷ魈峁蚀_的建設需求分析,豐富專業院校專家的實踐經驗,從而有效提高科研成果的實效性和適用性。另一方面,專業院校專家作為科研隊伍的主體,可以促進部隊軍交運輸專家隊伍建設,牽引部隊技術革新和攻關活動,帶動部隊人才隊伍整體建設水平的提升,加速科研成果轉化過程,及時將最新研究成果應用于部隊實踐。

(二)通過聯合推廣新裝備運用,加快人才培養步伐

信息化條件下軍交運輸保障,要求加快軍交運輸保障新裝備的推廣和發展創新。目前,配發部隊的部分軍交運輸保障裝備,由于保障隊伍人員的信息化素質跟不上,致使新裝備的實際使用效益不高。單純依靠部隊訓練,無法在短時間內使新裝備形成戰斗力,必須建立專業院校和部隊聯合推廣裝備運用的模式。一方面,要發揮專業院校的主導作用,建設院校定期組織集訓和到部隊舉辦相關培訓班的人才培養機制,加快新裝備使用管理人才建設,提高新裝備形成保障力的實時性。另一方面,在新型軍交運輸保障裝備上要優先考慮專業院校,使理論教學與保障實際結合起來,避免發生學用“兩張皮”的現象。

(三)通過聯合組織訓練演習,改善人才培養結構

軍交運輸專業是一門以交通工程技術為基礎,以軍事指揮為主導的交叉性專業,具有技術保障和勤務指揮兼容的特點。而組織訓練軍交運輸保障演習是提高軍交運輸指揮人才綜合素質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在軍交運輸建設訓練轉型的過程中,必須通過專業院校與部隊聯合組織軍交運輸指揮訓練演習,培養既能勝任軍交運輸指揮管理崗位,又能勝任專業技術崗位的復合型人才。一方面,專業院校要依托部隊開展模擬信息化條件下軍交運輸保障綜合演習,使學員熟悉信息化條件下軍交運輸保障的組織指揮程序,提高指揮管理和運籌謀劃能力。另一方面,部隊要依托專業院校組織在職干部進行以更新知識、提高能力為主的訓練活動,改善人才培養結構,提高任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