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要求下高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30 11:26:00
導語:招聘要求下高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就業導向;高職;學生;實踐能力;評價模式
[論文摘要]本文從就業導向的視角,對我國高職院?,F行學生實踐能力評價體系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社會需求的基本價值取向(就業需要)為出發點,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能力評價模式,并通過實例,從界定評價內容、模擬評價情境、確定評價要求、確定評價人員等幾個方面對評價模式進行了研究。
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是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方面,也是目前我國高職教育較為薄弱的環節。學生實踐能力評價是學力(通過學習獲得的能力)評價的重要二級指標,是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抓好實踐能力培養,是全面落實“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辦學思想的重要體現。
一、問題的提出
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是指職業實踐能力,即學生在未來從事職業崗位工作所需要的、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及適應職業發展的能力。它是一種復合能力,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兩大特點。從能力結構層面看,綜合性表現為認知、態度、操作動手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綜合:從內容來看,綜合性跨及專業、工種、技能的應用。高職院校要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就必須緊緊抓住學生職業實踐能力培養,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學生職業實踐能力評價體系。
發達國家職業教育非常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評價,稱之為操作或表現評價。而我國現行職業教育中,對學生職業實踐能力評價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1.重理論評價,輕操作評價?,F行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評價主要采用課程設計或畢業設計的方式進行,在課程(學業)結束后通過命題設計,以論文評價及答辯形式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模式缺少鮮明的職業性,對學生操作技能水平很少涉及,是一種認知測驗,只是判斷學生對某種實踐“知道”的情況,不能體現學生的綜合職業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在這種評價導向下,高職學生無法真正重視實際操作能力提高,造就了“能說不能做”“紙上開機器”“圖上造產品”等與高職學生應有就業能力不相適應的畢業生。
2.重終結評價,輕形成評價。現有高職學生職業實踐能力一般是在課程結束時,通過一次性筆試和操作考試進行評價,屬于終結性評價。由于職業能力尤其是職業技能的形成是需要過程的,需要在形成過程中不斷糾正偏差、反復感悟來完成,一次考試無法準確地判定出學生整體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質。形成性技能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培養過程中各個環節訓練和評價,逐步掌握職業崗位所必須具備的技術和能力。此種評價方式注重在這些技能形成過程中及時評價,及時針對學生的偏差和問題采取彌補措施,克服技能一旦形成很難糾正的弊端。
3、評價主體的單一化傾向。現有高職院校學生評價的主體是學校,雖然可方便學校管理,但由于評價維度比較單一,評價內容難于貼近就業崗位實際,很難契合社會和市場需求。德國職業院校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評價是由學校、行業協會、企業及學生等共同組織進行。這些不同的參與對象代表著各自不同利益的特定集團,具有不同的價值傾向和需求,對學生評價標準也有各自的角度,構成了一個對學生實踐能力評價的多元開放體系。特別是引入了企業參與,更能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想。
4.重單項評價,輕綜合評價?,F有學生實踐能力評價將課程成績和操作技能等成績分開,是單項評價,缺少對綜合職業能力的評價,而綜合職業能力正是學生職業實踐能力評價的核心所在。缺少核心就無法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對運用知識、技能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不能正確引導學生就業能力提高。
綜上所述,有必要對現行的學生評價體系進行改革。
二、就業導向視角下高職學生實踐能力評價模式研究
(一)理論依據
評價模式可參考的理論主要有:
1.CIPP評價模式。這是美國學者斯塔弗爾比姆提出的,主要包括: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成果評價,核心思想是評價為決策服務。
2.消費者導向(目的游離)評價模式。這在本質上是以需要為基礎的評價。
3.目標評價模式。美國現代教育評價之父泰勒認為,評價實際上是一個確定課程與教學計劃實際達到教育目標程度的過程。
4.項目(任務)教學法和表現性評價方法。通過觀察學生在實際工作和生產情境中解決問題、創作產品、完成作業過程和結果的表現來評價學生。
5.情境測驗。預先設置一種情境,觀察被試者在此情境中的行為表現,從而判定其人格。
(二)基本定位
社會需求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就業導向的學生職業實踐能力評價的基本出發點,社會對學生需求的基本價值取向直接體現在學生就業能力上,而職業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直接取決于職業實踐能力。通過對學生導向性的科學評價,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圍繞就業需要提高知識、技能及應用能力,促進學生職業情感、意志、個性和價值觀的養成,促進學生作為“職業人”的發展,實現社會對職業院校學生內在的價值需求。
就業導向的學生職業實踐能力評價,應定位于書面知識測驗和實際情境下真實操作之間,是一種項目(任務)評價。與書面知識測驗相比,實踐能力評價更重視實際的情境,重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實際職業情境中的操作相比,實踐能力評價又是一種在特定情境中模擬或簡化的操作實踐。
(三)評價實施
就業導向的學生職業實踐能力評價應依據不同職業(工種)對能力要求的特性,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既關注過程(如工具、設備、方法選用,操作動作正確與否等),又關注成果(制造合格產品或解決實際問題),二者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應有不同的側重。在學生技能學習早期階段,應更重視過程和程序的正確性,后期則應重視成果的質量。下面以高職院校機械類實訓教學考核為例,簡要闡述學生職業實踐能力評價的具體實施方法和步驟要點。
1.界定評價內容。通過走訪、調研等方式,了解就業市場、用人單位對學生職業崗位能力需求,得出對機械類高職畢業生職業能力要求為設計能力、任務及工藝分析能力、操作能力、裝配維修能力、領導協調能力,上述內容界定了機械專業學生職業實踐能力評價的基本內容。
2.模擬評價情境。職業實踐能力評價的特殊性決定了評價必須在一定的職業環境中進行,如果條件許可的話,最好在企業實地進行。但由于條件限制,一般在模擬實際工作環境中進行。真實工作環境的模擬要考慮的因素較多,重要的是實際生產條件的模擬。因此,評價場所應包括機加工車問、CAD制圖室、測繪測量室等,這些都應以實際生產應用方式布置和配置,以最大的可能讓學生獲得最真實的生產情境。
3.確定評價要求。依據評價內容和情境,確定評價任務要求。為使評價條件盡可能保持統一,應盡量列出標準化的評價指標,明確完成任務(項目)的質量要求、條件、操作基準(加工時問、質量要求、工藝編制合理性、合理使用材料、操作準確規范、安全操作等)。評價要求(指標)最好請有實際生產經驗的企業(工廠)工程技術人員參與制定或把關。
4.確定評價人員。參與考核評價人員最好由職業技能鑒定部門人員、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學校教師(最好是“雙師型”)等方面組成,也可請部分學生參加。
5.實際案例。評價對象:高職高專機械類專業學生。評價項目(任務):手動平口鉗制作。評價形式:論文、答辯、產品制作設備與材料:普通車、銑、刨、磨床,數控車、銑床等,各種工量具。(1)任務評價總體結構。包括測繪制圖、機械加工制造、面試答辯論文或技術分析報告撰寫。考核課題——手動平口鉗是一種機械綜合機構設備,它既是考核課題,又是真正意義上的產品。它的加工制作包含了測繪制圖、車、刨、銑、磨等加工,還涉及金屬熱處理、鉗工刮、鉆、攻、銼、測量、裝配等眾多機械加工內容,同時通過裝配圖設計、論文撰寫,又考查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功底和專業設計能力。學生考核過程是專業理論和技能綜合性應用過程,既是考核評價過程,又是產品生產和質量檢驗的過程,通過評價可以比較真實地反映出學生職業實踐能力。(2)機械加工制造操作評價項目包括零件加工、部件裝配、總裝配。(3)注意問題。一是評價標準盡量統一規范。由于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可能采取不同的加工程序和方法手段,可利用不同的工具設備,因此,必然會遇到評價標準怎樣相對統一和規范問題。把握的原則是:加工方法和手段可根據高效低耗原則進行定性評價,但對產品質量必須是標準化的定量評價;二是所提供的材料、工具、設備應當一致,這樣的評價才有可比性;三是由于評價持續時問較長,應盡力保持評價環境因素的一致性,保持設備完好率和精度,提高評價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四是注意機器設備的差異所產生的評價誤差。評價者應對所用的機械設備進行預測試,掌握不同機器設備的加工精度和誤差,在評價學生完成任務情況時予以考慮,使評價盡可能公正客觀;五是盡量爭取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部門的支持,將考核評價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使通過考評的學生能同時取得相應等級的職業技能證書,提高評價的含金量。
當然,此種評價存在一定的操作難度,如合適的項目任務確定、項目任務合理地分解為若干子項目等比較困難;實施評價的時問較長,觀察、記錄、判斷都存在一定誤差等。
(四)模式特點
1.評價目的的實用性。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能力需要為依據,更重視實際應用,重視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能力。評價體系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實踐教學改革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可有效地促進專業建設向就業需要發展,實踐課程教學向實用性的項目教學發展。
2.評價項目的特殊性。由于項目是以完成一項實際產品加工任務來設置的,評價項目具有真實性;學生完成項目,必須運用測繪、制圖、工藝、加工等若干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應用,因此具有能力評價的綜合性;由于任務沒有規定加工方法、程序和手段,學生要依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選擇,因此,項目完成具有靈活性和創造性。
3.評價結論的綜合性。此種評價的結論,既有結果性結論(產品屬優質品、合格品或不合格品的定論),又有過程性結論(操作能力、工藝分析能力、制圖能力等各種技能成績和部件加工精度成績):既有硬性結論(加工方式、工藝的正確性).又有軟性結論(操作規范、安全、團結、協作、創新等),綜合評價學生職業實踐能力,使評價更全面,更適應就業崗位對學生的要求。
- 上一篇:簡析戲曲舞蹈中古典舞的特征論文
- 下一篇:剖析現代高校學生憲政意識程度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