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人口統計管理對策分析
時間:2022-01-25 03:24:43
導語:流動人口統計管理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區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速度的穩步提升,流動人口總量持續增長、流向和結構日益復雜,給統計與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本文首先闡釋了當前流動人口統計和管理工作的內涵、特點及意義,介紹了基本的數據統計和信息采集、分析方法,分析了由于不同主體實施流動人口統計管理的目的和指標體系、統計口徑不一致帶來的問題,進而探討了如何通過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機制、構建統一的指標體系和信息化管理平臺,動態更新相關數據并分析流動人口的數量、流動方向的變化,提高流動人口數據統計和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流動人口;統計管理;現狀與對策
工業化進程帶來了近現代人類社會的大規模遷移,造就了城市建設的繁榮。而國內在近四十年的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同樣經歷了流動人口規模的大幅增長人口流動性的持續增長在推動了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的同時,也給流入地帶來了治安管理困難、公共基礎設施不足等一系列問題,難以保障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基本權益和生活質量。因此,提升流動人口統計的準確性和時效性事關能否維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良好態勢,也是相關政府部門做好各項服務工作的必要條件。
一、流動人口統計管理概述
(一)流動人口統計的內涵。流動人口雖然沒有暫居地的戶籍,但其生活、工作或學習都對當地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有很大貢獻,所以,準確統計和分析流動人口的數量、流向等基礎信息是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傳統的流動人口統計主要通過人口普查和計生、公安部門完成,而隨著人口流動規模、頻率的增加,各地的民政、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教育等部門為了落實相關政策和優化資源配置,也根據各自的決策需要對流動人口的相關指標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1]。因此,不同級別和不同職能部門所掌握的流動人口數據存在交叉現象,而且針對同一統計對象的基礎信息采集范圍、歸類方法各異,但主要目標都是為了規范流動人口管理,并且在職權范圍內提供必要的服務。(二)新時期人口統計管理的特點。近年來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城鎮化建設等政策的調控下,流動人口的構成、流向等指標有了新的變化。因城鎮化進程和教育、醫療等制度改革帶來的流動人口逐漸增加,部分大城市的外來人口回流趨勢明顯,導致流動人口的流動方向、數量和結構更加復雜。原有的統計方法和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實需求,要求相關部門反思現行的管理機制,提升數據統計、信息采集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二、流動人口統計管理的意義
(一)為城市規劃和管理提供決策依據。流動人口在為流入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給當地的城市管理帶來了多方面的問題。為了科學規劃公共交通、住宅和商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必須準確了解流動人口的數量、工作狀況和分布規律,并且結合當地的資源配置、產業結構等特點,預測未來一個時期相關指標的變化趨勢。(二)提升流動人口管理服務質量。流動人口由于沒有暫住地的戶籍,在醫療保險、子女入學等方面大多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近年來各級政府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都非常重視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基本權益,探索完善養老、醫療等保險制度,提高各級政府職能部門針對流動人口的服務質量。而基礎數據的統計和分析是優化相關政策、為流動人口及其家庭成員提供全面的社會保障、規范各項管理制度的基礎。
三、流動人口統計管理工作現狀及問題
(一)沒有完善的統計指標體系。雖然流動人口的統計工作是人口普查和不同層級的各政府職能部門工作的重要內容,但對流動人口卻始終沒有明確的定義和規范化的統計指標,影響數據統計的精確度和實用性[2]。一方面,在歷次人口普查過程中,雖然有國家給出的指導意見和界定方法,但關于人口流動所跨越的時空范圍依然不夠明確和細致,統計數據不足以準確反映流動人口的構成、流向,無法給具體政府部門制定管理服務措施提供充分依據。另一方面,在不同層級的計生、公安等部門的流動人口統計管理工作中,個人基本信息、工作和生活狀況相關指標的調查和記錄沒有統一的規范,導致相關信息存在矛盾和有重疊、缺失問題,影響對流動人口的有效管理。(二)基礎數據不具準確性和可比性。由于指標體系不健全且統計口徑不一致,在現行流動人口統計管理機制下所獲得的基礎數據沒有橫向可比性,而且各項指標的統計結果可信度不高。體現為針對相同統計管理對象的基礎信息不準確,不同部門的記錄存在矛盾。在社會保障、公安等部門落實某項管理政策或制定相關制度時,既無法及時得到有效歷史數據支持,也難以通過查詢相關部門的記錄得到確切信息。因此,各政府職能部門與社區服務機構在配置公共服務資源、落實流動人口管理政策時,不得不進行重復的調查統計,不僅造成服務和管理資源的浪費,還無法為流動人口提供及時服務。(三)信息采集和數據處理方法不科學。具有主觀意志的人口的流動是非常復雜和難以預測的,以往的人口普查和相關部門的調查研究所獲得的數據和信息不僅不夠準確,而且往往不具時效性。即已記錄在案的流動人口信息大多無法反映相關人員目前的狀態[3]。因此,按照傳統的抽樣調查和入戶統計等方式所進行的流動人口統計,不僅效率極低、數據準確度不高,還無法及時更新和完善。(四)管理機制有待完善。目前大多數城鎮的流動人口管理都沒有成熟的機制和法規體系,部門間欠缺有效的溝通協作,難以讓不同工作背景、有不同層次服務需求的流動人口有滿意的服務體驗。例如在子女入學、住房等問題的解決方面,城建、教育和公安等系統間沒有目標一致的管理措施,給異地務工、經商的人員帶來諸多不便,不利于發揮流動人口在城市建設和當地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四、優化流動人口統計管理的對策
(一)構建統一的流動人口統計指標體系。在城鎮化進程不可逆轉的趨勢下,必須盡快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機制、提高統計分析工作的質量,為優化城市規劃與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提升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水平提供高質量的決策依據,而構建規范化的指標體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4]。一方面,關于流動人口的判別和分類,各地政府應有統一的界定標準,為調查人員提供規范化的參考依據,提高基礎信息的采集質量。另一方面,規范不同層級和有不同管理職能的部門、機構的流動人口統計指標,并且確定資料編寫、歸檔的技術規范,避免出現流動人口信息不一致的問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應發揮相關科研院所的專業優勢,由政府部門組織專家和各管理領域的人員共同制定相關標準,保障流動人口統計指標體系的科學性。(二)規范不同部門的數據統計口徑。針對不同政府部門流動人口統計口徑不一致的問題,要在完善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加以規范,確保部門間的數據可以進行橫向對比和共享[5]。一方面,不同職能部門應根據管理需要進行頂層設計,規范系統內部流動人口數據、信息的采集范圍和處理方法。統計項目既要符合指標體系的相關標準,又要滿足不同層級部門的流動人口管理需要,也為構建信息化的管理系統和實現流動人口統計信息共享創造條件。另一方面,鑒于不同政府職能部門就流動人口管理有不一樣的信息使用需求,為了確保部門間的統計數據具有可比性,應建立相同層級部門間的溝通協作機制,定期交流流動人口統計和相關信息的調查成果,以便更新各項數據。(三)構建信息化的管理平臺和數據庫。為了實現對流動人口流向、數量等指標的動態更新,應由各省市政府主導構建信息化的管理平臺,實時匯總不同部門的流動人口統計和管理數據,為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或科研等工作需要提供準確的基礎數據。此外,應依據規范化的流動人口統計指標體系和相關標準構建數據庫,結合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對流動人口信息進行分類管理,并且面向各級政府部門、公眾和科研機構提供信息查詢服務。(四)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機制。在擁有完善的統計指標體系并確保相關數據時效性的基礎上,政府部門必須完善現有的管理機制,強化流動人口管理工作中的服務意識[6]。通過跟蹤分析所屬區域流動人口的結構特點優化醫療保險、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的配置,合理規劃城市交通、居民住宅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國家和各省市的戶籍與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等政策,為流動人口就業、生活提供全面保障。
五、結語
流動人口統計管理涉及龐雜的信息采集和數據處理,在行政管理信息化和云計算等技術成熟應用的背景下,相關部門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現行的流動人口統計管理機制,通過構建統一的指標體系和規范信息采集、數據統計口徑,促使部門間可以實現信息共享,為城市規劃和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提供決策依據,為流動人口創造良好的就業和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謝志霞.流動人口統計管理的思考及對策[J].河北企業,2017(04):12-14.
[2]孫丹.新型城鎮化與流動人口管理[J].管理觀察,2016(18):62-63.
[3]王超.對流動人口統計和管理的分析與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5(13):280.
[4]劉權明.對流動人口統計和管理的分析與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6(34):43-46.
[5]劉鳳舞.關于流動人口統計管理及對策分析[J].社會科學(文摘版),2019(03):132-133.
[6]賀改芬.對流動人口統計和管理的分析與思考[J].今日財富,2018(05):145-146.
作者:陳蓮蓮 單位: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心
- 上一篇:高校教師學術選聘制度構建
- 下一篇:生態語言學下疫情熱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