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11-23 10:33:00

導語:大學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思考

一、廉政文化建設與修身教育相結合

廉政文化在宏觀的政治學領域中,可以被理解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與法治、公平、監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但是,從大學校園中的廉政文化的微觀角度來看,廉政文化在師生的教育環境與教育議程中,應該被界定為“廉潔修身”更為科學,更為可行。過于專業的政治話語體系的說教,距離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較為久遠,形成不了真正的影響與震撼,同時,也容易導致學生興趣缺乏,心理抵觸,因此廉政文化需要與校園文化、與課堂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以春風化雨的形式,實施“以文化人”、潤物無聲的滋養與涵化。正如儒家經典培育出眾多的廉臣志士,才會有流傳后世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才會有剛正不阿的包拯,兩袖清風的海瑞。在以經典對青年學生進行教育的理念上,中西方的教育理念殊途同歸。中國傳統教育中蒙學部分,就包含《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等通俗易懂的文字,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說,在對幼童識字教育的過程中,傳達了一種積極的價值觀。如《聲韻啟蒙》中就有“興對廢,附對攀,露草對霜菅,歌廉對借寇,習孔對希顏?!逼渲械摹案枇笔侵笣h代著名的官吏廉范,他曾任蜀郡太守,引導百姓耕作務農,周濟窮困,深受百姓愛戴,百姓編成歌說:“廉叔度,來何墓?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绔。”而其中的“借寇”則是指漢朝官吏寇恂,所在任所,清正廉潔,政績顯赫,深為百姓愛戴。光武帝所經之處,百姓們紛紛遮道請求,說:“愿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這是中國蒙學教育中以經典故事傳播的方式,來實現儒家文化價值的傳承。不僅傳播經典歷史故事,而且對于經典著作和經典文章,中國傳統教育過程中,也會將這些作為主要的教育內容,為士子的成長提供豐富的養分,從修身養性,到道德規范,到社會規范,嚴謹地形成了修身齊家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價值體系。龍應臺在回憶她父親對他們的傳統教育中,要求他們背誦李密的《陳情表》和諸葛亮的《出師表》,“長大到有一天我們發現,背誦《陳情表》,他其實是在教我們對人心存仁愛;背誦《出師表》,他其實是在教我們對社會心存責任”。美國大學中的“通識教育”理念,以“人文經典”為主要內容,意在奠定美國的文化基礎,造就實現文化認同的“大熔爐”,使所有學生都能分享共同的知識和文化背景,建立相互理解和溝通的橋梁?!霸凇宋慕浀洹矫?,則從古代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一直讀到近代的牛頓、馬克思?!敶拿鳌瘋戎匚鞣轿拿鞯臍v史變革,‘人文經典’則重在研讀經典著作的永恒價值。變革與永恒融合為學,‘經’與‘史’相互滲透;史側重于文明的興衰浮沉,而經則重在汲取‘傳統形成的智慧’。面向美國精英的通識教育,是一種有效的意識形態建設和傳播機制——無論各大學表面差異有多大,但其通識教育課程均以西方文明經典閱讀為核心,這一原則不可動搖。一代又一代美國精英因此培育出強烈的文化認同感”。這種人文經典的教育思想,中西方的匯流,說明了在教育過程中,修身教育與價值教育決定了教育的基礎與導向,中國要培養浩然正氣的君子,西方則是強調擔當優雅的紳士。因此,廉政文化進校園要與大學生的修身教育緊密結合,通過人文經典的傳授實現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二、廉政文化建設與學生管理相結合

廉政文化建設,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必修課之一,但在大學校園中,除了修身立德教育可以讓學生們意識到廉潔的重要性以外,廉政行為往往無從說起。這就需要擴展廉政文化建設的意識,廉政文化對于公民來說,最主要的是公民的主體意識與參與意識,因此,大學生的廉政教育就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參與意識。比如大學入學教育中,應該突出行為規范教育與校規校紀教育,讓學生意識到在學校運行過程中,自己就是學校的主體成員,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清晰自己的責任與義務。比如,學生會的選舉與換屆,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制定相關規則,并按照制定的規則嚴格履行相關程序,充分發揮他們的參與積極性與監督積極性。通過學生會自主管理,培育大學生的組織意識與協調管理能力。同時,學校的重大事件,應該鼓勵學生參與進來,并發揮其重要的議事作用,小到宿舍的管理,大到學校的建設。如北京大學校方商議建設“燕京學堂”,以吸引外來留學生,由于地理位置選擇在北大校園人文薈萃的地方,在校方征求意見的過程中,廣大師生代表明確提出了反對,校方于是更改了該項目的實施,維護了北大校園的人文與歷史環境??梢姡髮W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參與能力的培養,廉政文化建設需與學生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減少灌輸式的教育,增加主體參與式的教育。

三、廉政文化建設與校園環境建設相結合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環境對青年大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高校中,也一直強調“環境育人”。這也是英美大學十分重視校園規劃與景觀設計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與環境相互映襯的人文故事,會對學生產生一種正能量的引導與示范作用。大學校園的建設不僅要美化,綠樹叢生,適合讀書思考,比如北大的未名湖與博雅塔,清華大學的荷塘月色,廣西民族大學的相思湖,都在青年學子的成長過程中幻化為一種文化印記,還要具備濃郁的人文氣息。四川大學新校區的設計過程中,就把四川大學的校史與發展歷程融入到雕塑之中,讓大學生們意識到一種厚重感與穿越感,前有古人,后有來者,求學求知成長成才,成為一種歷史使命感。因此,廉政文化建設需要與校園環境建設相結合。對于四川的高校來說,諸葛亮就是極為典范的廉政文化符號,他既是政治家、軍事家又是文學家,對四川的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奠定了關鍵性的歷史作用。陳壽在《三國志》中寫道,“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白洌缙渌??!边@說明,諸葛亮在履行依法治國,公平公正的過程中,是從自己做起的,主動公開自己的私人財產,到了他逝世,正如他所說的財產情況,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如果能夠將諸葛亮的雕像與事跡置入校園的環境建設中,師生們不僅能夠了解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草船借箭,還能更深層次地認識到諸葛亮的廉潔公正,坦蕩無私。

四、結語

大學校園的廉政文化建設,要與時俱進,尤其在教育形式與教育方法上,面對新形勢下的意識形態工作,要以大學生的信息接收習慣和特點為契入點,科學的傳播廉政價值、人文故事,鼓勵大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參與能力,方能夠培養出合格的社會公民。

作者:黨華 張學勤 盧葦 單位: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