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時間:2022-01-19 09:16:46

導語:微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大數據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在當今這個社交網絡非常發達的時代,微博、微信、微小說等等越來越多的事物都和“微”聯系在了一起,微文化也應運而生。微文化在給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一些影響,文章對這些影響進行詳細探討,并對此如何應對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微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與應對

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大學生已經將互聯網作為了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方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微博、微信、微電影為主導的微文化正以雨后春筍之勢迅速發展,成為了我國國民信息傳播的主流方式。微文化的開放新和虛擬性對大學生三觀產生了很大沖擊,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為了滿足大學生的性格需求和學習方式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創新教學和教學方式,合理利用網絡資源,面對微文化帶來的沖擊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

一、大數據時代微文化的含義與特征分析

(一)微文化的含義。當今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通,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生活也越來越方便,大數據就是這個高科技時代的產物。大數據時代需要人們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來鑒別和處理海量、多樣化的信息。所謂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微文化,是指通過聊天工具信息互動以及信息傳遞的過程,聊天工具有微博、微信、QQ等。微文化不但是大眾的信息傳遞介質,很多新聞媒體也通過這些新型途徑來傳播新聞。人們可以對這些新聞時事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者意見,從這個角度來看,微文化也是一個大眾可以自由發聲的微平臺。(二)微文化的特征分析。h1.信息微小性。從字面上看,微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微小”,這里筆者要討論的是其信息微小性。現在的自媒體雖然人人都有言論自由權,人人都可以發表言論,但是卻有字數的限制。這就意味著,人們在發表信息的時候,長篇大論是發表不了,要對所發表的內容進行精簡、濃縮,概括其主要內容。因此我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看到的內容都不會太冗長,而是具有信息微小性。2.大眾性。由于自媒體對發表言論者的身份沒有限制,即使不是新聞工作者,注冊一個賬號也可以自由的發表信息,別人也可以自由地評論、轉發,因此,微文化具有傳播的大眾性。3.攜帶便利和互動性。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這些手機都可以下載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人們隨之就能通過手機信息,和外界進行及時的交流互動,因此,微文化具有隨身攜帶、互動性強的特點。

二、大數據時代微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微文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微文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了發展機遇,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改革和創新起到了促進作用。1.微文化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在微文化出現之前,教師的授課方式還比較單一,也缺乏趣味性,學生對參入老師的課堂教學熱情不高,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也不能及時的掌握和解決,最終導致了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微文化的出現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這些社交軟件及時交流學習問題,增加師生感情,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思想政治老師通過微博、朋友圈等也可以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和思維特點,根據不同學生的專業特點因材施教。2.微文化提升了教育的實效性。雖然微文化擴展了教育平臺,讓教育的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間打破了空間的限制,不僅局限在課堂進行灌輸式教育,利用微信、微博互動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但影響和制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質量的關鍵在于培養師生間的信任感。微文化的交流互動基于虛擬環境,在線上交流的雙方是互相看不到的,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人際交流的心理防備,縮小了心理距離,增加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學生更容易傾訴學習生活中的困惑。微文化互動還可以激發教師學習網絡語言,用流行語和網絡表情和學生交流,活用新潮詞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二)微文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微文化除了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發展機遇也給其帶來了各種挑戰,下面就三方面進行簡要分析。1.對高校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帶來了挑戰。大學生是祖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培養出來的具有高文化素質的人,是祖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推動者,是國家發展進程中的中流砥柱,因此,高校學生是否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對國家的未來發展方向十分重要。當今社會微文化打破了大學生和外界之間的空間距離,擴大了人際交往范圍,提高了大量的即時消息。但是微文化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良信息,比如,虛假廣告、傳銷、暴力等,這些不良信息會誤導大學生產生不正確的價值觀。2.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管理帶來了挑戰。提到這個問題有人可能會不解地問,微文化怎么和教育管理有關系呢?這主要是因為,之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般采用的是面授的形式進行授課,教師可以面對面地和學生交流,直接觀察他們的聽課狀態。相反,在微課堂教學中,學生具有分散性,教師不能顧及到每位學生的聽課狀態。因此,這對教師的管理工作是一項不小的挑戰。3.對建設良好學風帶來了挑戰。上面已經提到過,微媒體信息資源十分的豐富,動動手指就可以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這就導致了一些學生在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的時候,過于依賴微媒體,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現象對培育大學生優良學風和獨立創新的精神是很不利的。

三、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微文化現象的應對

(一)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加深對學生的了解。要想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教師應該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多和學生們談談心,和他們去交朋友,以便深入了解學生的本質需求是什么?對未來的期望是什么?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從而對癥下藥。教師要多關注沉迷于網絡的同學,找到網絡吸引他們的原因,幫助學生擺脫網絡困擾,讓他們重新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或者學習興趣,讓學生的身心能夠健康發展。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整個學校,甚至幾個學校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最后按專業對這些問卷進行歸類,從而統計出每個專業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程度、評價以及改革期望等。(二)充分利用好微文化,增加教學新思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項要與時俱進的工作。既然大數據時代引領的微文化已經成了主流信息傳播方式,我們就要學著接受它,在掌握自媒體的基本原理和價值的基礎上,對其加以利用,切實落實好“以人為本、育人為先”的理念。比如,大學生現在最離不開的就是微文化,作為學校就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創建學校自己的網絡媒體,促使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傳播正確的思想政治觀點和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鼓勵學生踴躍分析和發表評論。討論法一直都是深受廣大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通過討論的方式,可以碰撞出一些知識靈感和新的教學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老師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特點和專業知識特點,有選擇性的和學生討論一些和他們專業相關、生活相關的教學主題。采用這種方式,在加深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對思想政治相關課程的喜愛程度,培養學生養成勇于表現自我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語言組織能力,對他們今后步入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三)創新“微內容”。微文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以新形勢、新姿態出現在廣大學生面前,牢牢抓住學生的“微訴求”“微思想”“微行為”,加強素質育人的教育理念。高校要引進現代管理理念,開設微媒體應用相關的課程,實施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參與性和創新性,吸引凝聚學生。

四、結語

大學生是國之棟梁,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小覷。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微文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相當大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教師應該重視這些挑戰,利用好這些改革機遇,以變應變,做出及時準確的應對之策,為大學生人生中最后一段的受教育生涯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馬建青,顧青青.“微”時代創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4(08):77-80+107

[2]習璐.“微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應對[J].學理論,2016(03):231-233

[3]李小瑋,李瓊.微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分析[J].新校園(上旬),2017(12):168-169

[4]何輝強.微文化傳播下高校思政教學現狀探析[J].科技資訊,2016(10):140-141

作者:潘宏佳 單位:佳木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