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論文:體育愿服務體系與啟示芻議
時間:2022-02-04 04:04:58
導語:志愿服務論文:體育愿服務體系與啟示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張健王萍工作單位:銅仁學院
網絡助力志愿服務發展的結果是大大提高了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效能,使得志愿服務參與者能在便捷高效的網絡前提下,更快更迅捷地看到自己參與志愿服務的效果,體現出自己參與的價值,這將極大地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其中。盡管美國志愿者組織眾多,但無論是全國性還是地方性的志愿服務組織,在志愿服務的組織實施過程中都實現了高程度的信息化。通常在志愿服務組織網站,都有關于如何參與志愿服務的詳盡信息,從志愿服務的活動項目介紹、志愿者招募、監督到對志愿服務效果的評估等,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志愿服務組織之間也通過網絡平臺實現了信息聯網,組織之間可以隨時互相推介對方所需的志愿服務信息。全國各地的志愿人員還可通過志愿服務網絡平臺相互交流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經驗和體會?;ヂ摼W平臺拓展了美國志愿服務活動,超越了范圍和領域的局限,極大地提高了志愿服務的效能。例如美國志愿服務組織“國家和社區服務隊”為了便于讓更多的民眾參與志愿服務而特意建立了“服務美國網站”(VolunteeringInAmerica.gov),網站提供了2000年以來美國各個州以及大約200個大中型城市的志愿服務的相關數據,以便于志愿服務參與者獲得相關信息。[4]在體育志愿服務組織網站,體育志愿服務通常依據項目劃分,并依據體育志愿服務的特點和實際需要設置有體育活動指導、咨詢、活動組織、體育設施維護以及與體育相關的募捐和體育活動推廣等諸多方面內容,為體育志愿服務參與者提供廣泛的選擇和參與機會。登錄志愿服務組織的網站,志愿服務參與者只需輸入個人的服務具體條件,如提供州(城市)名,志愿服務的體育領域、體育項目以及服務時間、距離和對象等具體信息,體育志愿服務組織就能夠推薦和安排與其條件吻合或接近的志愿服務項目供其選擇。積極為志愿者提供參與志愿服務的機會。使每個志愿者能在紛繁復雜的體育服務項目中找到適合于自己興趣和特長的服務內容。網站甚至還開設了博客專區,為民眾講述志愿服務參與者在全國各地參與志愿服務的故事,獨具特色的志愿服務博客贏得了很多民眾的關注,吸引了很多潛在的志愿服務參與者從關注變為現實參與。志愿服務具有法律保障美國法律對志愿服務提供了綜合性的保障。政府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應是美國志愿服務蓬勃發展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美國政府早在1973年就頒布了《志愿服務法》。隨后,一系列與志愿服務相關的法律得以頒布或修訂,主要包括1989年頒布的《國內志愿服務修正法》,1990年頒布的《國家和社區服務法案》,1993年頒布的《全美服務信任法案》以及1997年頒布的《志愿者保護法》等,為志愿服務者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護,如《志愿者保護法》為保護志愿服務參與者的權益,明確表示必須保證志愿者的醫療保障、社會保險等基本權益。2009年3月底,旨在鼓勵更多民眾參與志愿服務的《服務美國法》(EdwardM.KennedyServeAmericaAct)在美國參眾兩院順利通過。該法案是在1990年頒布的《國家和社區服務法案》(TheNationalandCommunityServiceActof1990)的基礎上的進一步修訂完善,并依據社會發展對志愿服務的涵義、內容和志愿參與者權益所提出的要求而進行新的界定與明確,該法的頒布推動了美國參與志愿服務人數的持續增加。同時,美國在其他與志愿服務相關的各州等地方性立法上也都顯示出了對志愿服務參與者的保障態度。各個聯邦與州都設有專門機構,對志愿者績效進行評估,志愿者參與者在獎學金、升學和就業等方面的權利都可得到法律法規的明確保護,杰出的志愿者不僅能夠得到政府的表彰還可以依法得到物質獎勵。表彰肯定志愿服務價值形式多樣美國設立有國家“志愿者總統獎”,這一獎項的設置有明確的評價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四類志愿服務獎勵標準:對14歲以下(含14歲)每年完成50個小時或以上的志愿服務參加者;15歲以上(含15歲)每年完成志愿服務達到100個小時或以上;社會團體或者家庭每年完成志愿服務達到200個小時或以上;個人參與志愿服務累計超過4000小時以上者。[5]1993年頒布的《國家與社區服務法案》(NationalandunityserviceAct)規定“凡累計參與志愿服務達到1400小時的青少年,可享受政府提供的每年4725美元的獎學金”。[6]2006年美國教育部和校園契約組織等共同發起設立“高校社區服務總統榮譽榜”(President'sHigherEducationCommunityServiceHonorRoll),每年對在志愿服務方面表現杰出者給予獎勵,該獎項涵蓋全美3000余所高校。為了鼓勵高校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目前美國國內有一些志愿服務獎項是專門針對高校學生而設立,影響較大的志愿服務獎項有“為美國服務志愿獎”,須參加為期一年的國內志愿服務,志愿服務完成后,學生可以獲得兩學期共計9450美元的獎學金,且這一獎勵還將延續至就業,獲得獎項的學生在選擇聯邦職業時可獲得免除考試的資格。另一獎項是“美國民事社區服務隊活動獎”,該獎項要求參與者年齡在18歲至24歲之間,參加10個月的志愿服務即可獲得6000美元的服務津貼,同時還將獲得2362美元的一次性獎學金。[7]除了這些常設的志愿服務獎項以外,美國在學生升學和就業等方面也都將參與志愿服務列入評價范疇。許多大學把是否參與過志愿服務列為學生評價的標準之一,如社區服務是紐約大學社會工作院的學生必修課程,學生一年參與志愿服務達到600個小時是畢業的基本條件。而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等校,將是否參加過社區志愿服務作為錄取學生的參照標準之一。1988年,聯邦議會通過議案,明確將志愿服務的經歷認定為有效的工作經歷,并鼓勵地方政府和私人業主在聘用員工方面給予有志愿服務經歷者以優先的資格。稅收優惠等多政策支持志愿服務利用經濟杠桿間接調控支持公益活動是政府采取的鼓勵措施之一。從聯邦政府到州議會都制定有針對志愿服務的稅收優惠政策,通常,在非營利組織從事各種類型的志愿服務,都可以享受抵稅的優惠。20世紀80年代前后一系列關于鼓勵參與志愿服務的法案由聯邦和州議會通過,對參與志愿服務人員的返稅額度以及減輕法律義務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等。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受益者還包括企業,在美國,企業支持志愿服務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比較大的企業通常通過創辦基金會來支持志愿服務,如洛克菲勒基金會等。更多的中小企業則主要通過捐贈等形式為志愿服務提供多種支持,例如為志愿服務提供設施、提供資金以及人力等。捐助的范圍也十分廣泛,從青少年體育到環境保護等等。這些捐贈將依法享受抵稅或免稅等優惠政策。通常,企業在對志愿服務實施捐贈時都會明確其捐贈的意向和條件,而社區體育是許多企業的主要捐贈意愿之一,例如沃爾瑪基金會對其捐贈有明確的條件限制,捐贈主要用于教育、環境保護和健康促進。[8]重視第三部門的志愿服務作用美國的社會管理和服務主要包括政府部門、營利部門(企業公司)、非營利部門(Non-profitOrganization,即非營利性組織),有別于政府和營利部門,非營利部門又被稱為第三部門。美國的第三部門較為發達,定期或不定期為第三部門工作的人數約占美國人口的1/5。一些事務政府難以作為,但第三部門卻能夠更好的完成,在功能上彌補了政府的管理效能不足。在當前美國社會中,許多社會需要都是通過第三部門來協調實施的,美國目前擁有各類非營利性社會組織1200多萬個,非營利性組織在參與社會建設等公共事務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非營利組織在體育志愿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高校非常重視與NPO的合作與聯系。例如在體育志愿者的招募、培訓等方面,非營利組織承擔了重要的角色。美國把志愿者劃分為“賽會志愿者”和“社區體育志愿者”兩大類別?!百悤驹刚摺本唧w又分為“專業志愿者”和“非專業志愿者”,非營利組織在志愿者資格認證、招募培訓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如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所有志愿者都必須參加為期15個月的培訓,包括服務培訓、工種專業培訓和賽場專業培訓三大部分。培訓內容涉及到冬奧會更加專業、細節的知識,各國的風俗習慣以及文化差異、賽場服務、運動員異地參賽服務、醫療服務、交通情況、住宿、賽事售票等,這些培訓內容是分別根據志愿者的不同工作崗位而進行的專門分類培訓?!吧鐓^體育志愿者”又細化為各種具體志愿服務的崗位,如殘疾人體育志愿服務中又分為A、B、C三個級別,不同級別的志愿服務代表不同內容的志愿服務,A級志愿服務承擔教練員助理、看護員、運送員等。B級志愿服務者通常與殘疾人體育參加者有更多的接觸機會,主要負責殘疾人在運動前后以及運動過程中提出的具體要求。C級志愿服務者須負責殘疾人參加比賽期間的后勤服務工作。通過第三部門的參與,使美國體育志愿服務的效率得到顯著性提高,各部門協調性、機動性得到進一步完善。第三部門與政府、企業一起構成了現代社會,同時也為體育志愿服務者提供了較寬松的選擇空間,使體育志愿服務者可以通過第三部門提供的多種方式滿足自身多樣性和多層次的服務志愿,進而體驗服務社會、體現自我價值這一健全人生觀與高尚價值觀。
美國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對我國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的啟示
應對體育志愿服務加強法律保障當前,我國尚缺乏保護志愿者合法權益的完善法律法規體系,使得志愿服務難以得到有針對性、且有效的法律保障。思考如何加強對體育志愿服務在法律層面的保障,為體育志愿服務提供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是當前我國體育志愿服務急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之后,體育志愿服務的理念已經逐步為更多民眾所認同,而體育志愿服務實踐中遺憾地出現了許多讓志愿者流汗又流淚的事例。導致體育志愿服務實踐中難免產生糾紛、出現突發、意外等事件,如果有了完善的法律保護,可使體育志愿者得到明確的法律保護,可以有效地為志愿者減免參與志愿服務的后顧之憂。[9]為此,為體育志愿服務立法的呼聲一直不斷。北京市志愿者協會和北京共青團市委就曾經在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期間聯合向北京市人大提交為體育志愿者立法的議案。此外,我國其他地區如上海市、深圳市和山東省都先后出臺過與志愿服務相關的地方性法規,但這些地方性法規與迅速發展的志愿服務需求相比已經顯得十分滯后,即不適應時代對體育志愿服務提出的要求。從激勵的角度看,完善的法律法規對于志愿服務的參與者來說無疑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勵。從立法的角度而言,建立具有普適性的完善法律體系以保障志愿者的權益,將有利于志愿者全身心的投入到志愿服務之中。通過針對體育志愿服務進行立法不僅可以明確體育志愿者的權利義務,保障體育志愿者的合法權益,而且對于提高體育志愿服務的社會認可程度,從而激發更多的人參與到志愿服務之中都具有重要意義。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使得體育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務的同時享有與之相對應的各種法律保障,這是法律應當賦予體育志愿者的基本權利。此外,應從團體章程、部門政策和條例等多個途徑入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這對進一步推動我國體育志愿服務事業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基礎保障作用。充分發揮NPO在體育志愿服務中的作用非營利性組織(Non-profitOrganization,以下簡稱NPO)在社會發展中的價值體現在彌補政府在公共事務管理和市場調控中的不足,并在社會事務自治中有著明顯的不可替代性,志愿服務是NPO運作的一大特色,它為民眾參與公共事務提供了特殊的途徑與重要保障。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的逐步推進,NPO也將受到更多人的關注,我國非營利性體育組織(Non-profitSportsOrganization,以下簡稱NPSO)數量的持續增長便是有力證明。NPO自身的宗旨和特點決定了這些組織能夠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參與其中,為社會的良性發展奉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不具備這樣的優勢。NPSO形式多樣、運作靈活,活動的政策空間更大,因此在體育志愿服務中可以發揮其獨特的作用。無論是賽會志愿者為大型體育賽事提供系統的服務還是社區體育志愿者為社區體育提供的志愿服務,NPSO在對志愿者進行有計劃的招募、培訓,使志愿服務過程中以更高質量的服務達成服務目標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作用。通過NPO實施的崗位培訓可有效提高志愿者的專業知識技能以及相關法律政策水平,幫助他們解決志愿服務實踐中的疑難問題,NPO還可對志愿服務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充分發揮NPSO在體育志愿服務中的這些作用,對于促進志愿者不斷提高體育服務效能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功效。完善體育志愿服務表彰獎勵機制完善表彰獎勵機制是可持續開展體育志愿服務活動的重要保證。從大型賽事志愿服務的志愿者證書,到為志愿者發送服裝、鞋帽和紀念品。即便是簡單的表彰和獎勵,但對志愿服務參與者來說,卻意味著自身的服務得到了政府、賽事主辦方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和認可,是自身服務價值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相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對其志愿服務予以肯定的一種體現。所以,應建立從國家到地方多個層次和類型的表彰獎勵機制,通過政府、體育主管部門、高校、共青團等多個途徑共同進行實施,如設立“優秀體育志愿服務獎”、“高校優秀體育志愿者”、“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獎”、“體育志愿服務奉獻獎”、“大型賽事的專項志愿服務獎”等多種獎項用于表彰參與大型賽事志愿服務和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優秀者。同時,政府與民間組織也應協同設立多種獎項來表彰獎勵、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和社區體育志愿服務中來。在體育志愿服務獎勵中除了給予志愿者以必要的精神獎勵外,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強的物質獎勵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如對達到一定志愿服務表彰標準的志愿者給予相應的津貼補償或一定數額的獎學金補償。同時,對于有體育志愿服務參與經歷的,在獎學金評定、評優、評獎以及就業等諸多環節給予一定的優先權利,通過這一表彰獎勵對體育志愿者及社會中的潛在志愿者發揮積極的導向和鼓勵作用。充分發揮高校在體育志愿服務中的作用高校是志愿服務體系的重要參與對象和載體之一,高校應充分發揮其在校園網絡、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其在體育志愿服務中的作用。如高??梢劳行@網絡系統,為大學生在體育志愿服務組織注冊、與社區體育建立聯系紐帶,加強與政府、體育主管部門、NPSO協作聯系等方面提供幫助,為學生參與體育志愿服務提供多種形式的支持和實踐機會。大學生因長期接受體育教育,在體育知識、技能等方面有自身的優勢,也具有為社會奉獻他們的時間、精力和體育技能的意愿。參與體育志愿服務能使大學生在為別人提供所需服務的同時,有效地培養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同樣,我國高校應相應地在評獎評優、獎學金、社會實踐經歷以及就業等方面積極與體育志愿服務相結合,如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應被視為有效的社會實踐經歷,從而不斷激勵與引導我國高校體育志愿者以及體育志愿服務的良性發展。高校在協調學生參與體育志愿服務過程中具有其自身的獨特組織體系優勢,不僅可以依托學生體育社團、學生會、共青團等組織為志愿服務提供指導和保障,發揮其在體育志愿者招募、培養、志愿服務信息等多方面的組織和培養優勢,使其成為體育志愿服務提供信息與培養體育志愿者的主要渠道之一。隨著體育發展以及社會對志愿服務重視和認可程度的提高,高校學生參與體育志愿服務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普及,且數量龐大并具有較高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無疑是最具體育志愿服務參與者開發潛力的群體。因此,今后將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斷走向社會,深人社區,用自身體育知識、技能服務他人、服務社會,不斷為大學生體育志愿者這只生力軍注入新鮮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