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12-24 09:18:47

導語: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教育的應用

[摘要]作為高校思政教育重中之重的紅色文化,一直具有溯本清源、固本強基、鑄魂育人的功能。在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實踐中應用紅色文化,不僅能將黨性教育的形式豐富化、多樣化。而且能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黨員的政治認同,深化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之情,從而踐行大學生黨員的報國之行。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年輕力量、高校優秀青年大學生的先進代表、青年大學生學習的模范典型,高等學校大學生黨員群體越來越受到重視。據《2019年中國共產黨黨內公報統計》數據顯示,在普通高等院校當中,學生黨員人數逐年增高。截至2019年底,大學生黨員人數達到了196萬人。其中,在2019年新發展的黨員群體中,學生黨員的人數達到了84.4萬名。數據從一方面表明了大學生的黨性得到了提高,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但是另一方面,學生黨員發展后的繼續培養教育方向,特別是在黨性教育方面的持續教育思路,將直接影響著未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2019年5月,《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正式實施,其中明確了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應當遵循的原則、基本任務和教育管理的主要方式。同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2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提出對青年黨員,“要進行系統理論教育和嚴格黨性鍛煉,引導他們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奮斗精神、練就過硬本領?!奔t色文化作為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理應在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一、紅色文化在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方面的作用

1.豐富黨性教育的內容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就是幫助他們在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時,從思想深處不斷筑牢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根基,圍繞黨史教育、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宣講、方針路線傳達等內容持續進行灌輸,將“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融入青年學生黨員思想和行動中。各高校應該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中的革命遺址、革命遺跡、紀念場館、歷史故事等紅色文化教育素材,合理有效地凝練為黨性教育紅色教學內容,并運用于實踐中,不僅可以豐富黨性教育理論體系而且能不斷充實黨性教育的內容。2.豐富黨性教育的形式對比以往高校黨性教育開展形式,多以集中培訓、講座報告等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的方式開展,黨性教育內容不能夠結合學生特點開展設計,導致黨性教育對學生而言吸引力和體驗感不足,所以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參與程度不強。而紅色文化資源形式多樣、種類豐富,教育方式也可以因種類不同而進行創新、變化。如:在校內課堂上,可以采用講演紅色故事、紅色影片經典片段、聽唱紅色歌曲等形式,以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方式感受紅色精神內涵;在校外實踐中,可以組織學生黨員以黨日活動、社會調研等方式,開展諸如參觀紅色場館、提供志愿服務、宣講紅色故事等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生動的體驗中接受紅色文化活動給學生黨員帶來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認同。

二、運用紅色文化開展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路徑

將紅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過程中,將“立德樹人”與“傳承紅色基因”相貫通,實現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相結合,可以通過構建四種模式、創新四種方法、融入四種渠道、抓好四種效果進行探索。

(一)構建四種模式

如何將紅色文化更深入有效地融入高校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各高??梢酝ㄟ^專題教學、思政融合、紅色游學和志愿服務四種模式進行實踐探索。一是,專題教學模式。運用紅色文化的具體實例,采用專題式講授法,提高學生黨員對于黨的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比如,講到黨的紀律建設方面問題時,可以設計《中國共產黨“趕考”之路》專題,采用講授中國共產黨在西柏坡發生的歷史故事,結合對“西柏坡精神”的深刻剖析,幫助學生黨員更全面地認識為什么黨在紀律建設方面會取得如此豐碩的成績,實現專題式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二是,思政融合模式。新時代“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高校必須要解決好的三個問題。而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可以借助紅色文化這一教育內容,一體化設計紅色文化教學素材,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堂,與思政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并進一步拓寬黨建課堂的渠道,從而提高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運用程度和效果。三是,紅色游學模式。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應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的平臺,拓寬教學形式,設計開展紅色游學線路,使學生在參觀調研中,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提高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實踐性和批判性。四是,志愿服務模式。各高校在運用紅色文化資源的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到紅色紀念場館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如提供場館指引、醫療救助、現場講解等志愿工作,學生在紅色紀念場館中既能夠近距離感受紅色文化的熏陶,還可以在實踐活動中踐行“傳承紅色基因”的責任與使命。

(二)創新四種方法

紅色文化在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運用,要立足于構建專題教學、思政融合、紅色游學和志愿服務四種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圍繞紅色文化,可以采用故事講授法、微電影情景劇法、虛擬體驗法和互動參與法等方式,提升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效果。故事講授法,可以采用啟發性故事導入、歷史性故事溯源、現實性故事共情、體驗性故事認同[4]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于某一時期紅色歷史故事、代表性人物的全面掌握;微電影情景劇法,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歷史、感悟歷史、融入歷史、掌握歷史;虛擬體驗法,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幫助學生模擬建立虛擬環境,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模擬幫助學生實現情景再現,凸顯黨建工作的與時俱進;互動參與法,可以邀請各地開設“流動博物館”的相關單位進入到校園,通過近距離、面對面的參觀交流,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

(三)融入四種渠道

要提高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除利用紅色文化創新教育模式、工作方法之外,還要將紅色文化融入到四種渠道中。一是,融入課堂。組織黨建工作專家、思政工作專家,將紅色文化中的教育資源轉化為黨建、思政課的教學素材。借助思政課、黨課平臺,為學生講好有深度、有高度、有廣度、有溫度的紅色歷史故事。二是,融入校園。在校園內要積極營造紅色校園文化,將紅色文化有機融入到黨、團、班級活動中。三是,融入實踐。將紅色文化與主題黨日活動、暑期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實踐、思政課教學實踐等形式相融合,實現黨性修養歷練和社會實踐鍛煉相契合。四是,融入網絡。高校要積極利用“兩微一端”、學校網站、抖音等新媒體方式,推動紅色文化的全面覆蓋,使紅色文化沁入學生的血脈中,深入學生的思想里,踐行在學生的行動上。

(四)抓好四種效果

應用紅色文化開展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還要從知識、能力、情感、作用發揮四個方面,對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效果進行監督考核。一是要從學生黨員知識層面進行考察,了解其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了哪些紅色文化內容;二是要從學生黨員能力層面進行考察,了解其在為人民服務的能力提升方面的效果;三是要從學生黨員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進行考察,了解紅色文化在黨性教育中的運用能否獲得學生黨員思想上的認同;四是要從學生黨員日常榜樣示范作用發揮情況進行考察,了解學生黨員是否能夠自覺地向老一輩革命家、奮斗者們學習黨的優良傳統,在行動上做踐行黨的優良傳統的模范,代代將紅色基因相傳。

作者:楊揚 韓東海 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