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的文化功能解析
時間:2022-12-23 10:54:15
導語:音樂教學的文化功能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高華工作單位:云南省會澤縣茚旺高級中學
文化底蘊就是一個人的文化涵養、文化含量。它決定著我們對人類精神成就的分享程度,決定著我們對世界理解的廣度和深度,決定著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交往的層次和品味。而文化素養是指一個人具有的各類學科的知識水平及運用這些學科知識的能力。音樂教育實際是音樂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培養音樂興趣,豐富情感,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和技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審美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突出音樂教學的審美性、人文性和綜合性,尤其要關注學生對于音樂風格的把握和對音樂文化的理解。課程標準提出,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于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音樂傳統,總是與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形態緊密相關的。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學生可以體會到一個國家與一個時代的音樂流向文化導向,從而大大增強音樂欣賞能力,擴大知識面。在學校中,文化素質教育實際上是通過語文、歷史、地理、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來實現的,并且通過音樂教育與這些課程協助教學來提高學生文化素質。
我們都清楚,我們向來都希望通過政治教育來完成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晌覀兏宄?,政治教育是枯燥的,但也可以是生動活潑的。政治教育是單調的,但也可以和生活息息相關。如果以歌曲欣賞的方式實施政治教育,那么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美時完成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的提升。音樂教育把濃縮的道德理論轉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使人在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的同時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的境界中,人的道德修養得到提高、人格品質得到完善、達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在選擇歌曲時,主題要積極向上。愛好唱歌的學生很多,但能有意識地選擇好歌的學生不多;喜歡愛情歌曲的學生多,喜歡其他主題的學生少,懂得選擇高雅格調歌曲的學生就更少了。歌曲無處不在,學生需要學會選擇能引導自己向真、向善、向美的歌曲,學會識別歌曲的格調,追求高雅的品位。所以,在我們要對學生在欣賞歌曲時多加引導。比如,貝多芬的《歡樂頌》等作品表現出人類對苦難和憂患的同情,對自由和光明的渴望,對和平幸福的祈求,滲透著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良好的音樂教育以美妙的音樂作用于人的情感,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種道德情操、精神品質、意識觀念的滲透,乃至靈魂的陶醉,從而使人的修養提高,達到崇高的思想境。
音樂課堂薈萃了許多精華,字里行間、旋律音符中都洋溢著一種濃郁的人文精神,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從而使音樂學習變得更輕松,更活潑,在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中引導學生懂得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從而使學生成為熱愛生命的人。柏拉圖說:“音樂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比魏我徊亢玫囊魳纷髌范际撬囆g家們的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古往今來許多優秀的音樂家們總是用音樂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來歌唱美麗的家鄉、偉大的祖國、真摯的情感、崇高的精神、偉大的人格,而欣賞這些音樂作品則是聽眾與藝術家們的心靈溝通,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和強化欣賞者同樣的美好的感情。音樂就是一首優美的詩,歌詞就是那動聽的音符。音樂家在創作時,對自然、社會、人的心靈與情感世界中那些美的東西,進行審美創造和表現。欣賞者則對音樂家的審美創造進行欣賞、理解、感悟,美的心靈、美的情趣、審美的能力就在這種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并發展起來。所以說,音樂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多欣賞好的音樂作品,能培養人們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熱愛大自然、熱愛人間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感。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音樂教學不僅是音樂的學習,同時也是文化的學習,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相關文化的教學,應成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
- 上一篇:犯罪亞文化及整治
- 下一篇:小議公路文化的挖掘與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