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物理教學的手段

時間:2022-08-11 04:00:48

導語:豐富物理教學的手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豐富物理教學的手段

基礎物理教育的改革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改革往往僅局限于教材的刪繁就簡,及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升.在教學模式上還存在趨向單一,以書本為主,教師傾囊相授,學生兼收并蓄.總的來說,就是知識生搬硬套,物理教學仍是紙上談兵,不能提高學生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無法增強學生的科技意識.下面筆者就如何運用多種手段豐富物理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運用物理知識談點看法.

一、引入現代化電子設備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應嘗試運用現代化多媒體電子設備進行教學.電化教學就是利用電教設備進行課堂活動的教學模式,它能將物理概念化為模型呈現給學生,還能充分地展示物理現象、物理實驗中難以觀察到的微觀現象.例如,在講“布朗運動”時,在微觀上,不可能用肉眼觀察到水分子的運動狀況,花粉小顆粒在水面上的運動狀況也必須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觀測到,此時若運用電教設備,將這個實驗現象進行三維模擬制成課件,將水分子和花粉顆粒制成不同顏色、大小的彈性小球,讓花粉顆粒球浮在水分子小球上,當大量水分子顆粒做無規則運動時,花粉顆粒會與水分子小球發生彈性碰撞,花粉顆粒從而也開始做無規則運動,演示給學生,則學生可以通過此課件理解“花粉顆粒運動的無規則性是水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宏觀表現”,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二、啟發式、研究性教學

1.問題探究“問題是學問的老祖宗.古往今來一切知識的產生與積聚,都是因為要解答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布置學生自學,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生發現更多問題,自主提出問題,然后進行課堂討論,形成結論及評價.例如,在講“牛頓定律、動量及動量守恒定理”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自學,然后提出問題:動量守恒定律使用的條件是什么?動量是否始終守恒?等等.啟發學生思考,再深入引導學生探究課本上的理論與實際生活中是否有矛盾,矛盾造成的原因,讓學生自發討論、互相分析、作出總結,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入最新科技,將基礎物理知識深化,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

2.實驗研究楊振寧說:“我在中國學的方法是演繹法,我發現這完全不是費米、泰勒等人的研究方法,他們是從實際實驗的結果中歸納出原理,是歸納法.我很幸運這兩種研究方法的好處都吸收了,這對我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影響.”利用實驗,可建立一種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實驗,可以有效地促使學生發現及聯系實際問題,體驗科學發展和知識形成的思想和方法,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都得到鍛煉.

例如,在講“平拋運動的運動規律”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讓學生猜想平拋運動時,物體在平拋運動過程中豎直方向、水平方向各做什么樣的運動,然后準備平拋豎落儀、平拋運動實驗器、小球若干等,讓學生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可得出結論:平拋運動物體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地運動,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但僅僅得出結論是不夠的,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實驗過程及實驗誤差,思考為何多次實驗后,得到的結果近似相等,能否對實驗進行改善,減小誤差等.分析實驗誤差,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細致、認真的科學態度,使學生養成科學的研究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構建模型構建模型,教師要先教育學生留心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現象中發現物理規律、本質,然后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理論,還原物理現象,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將磁懸浮列車與電磁現象聯系起來,根據課本上的電磁學知識,引導學生思考磁懸浮的運動原理,設計制作一個小型磁懸浮模型.將導線繞在金屬棒或玻璃棒做成線圈,選一塊直徑小于線圈內徑的磁棒穿過線圈,將線圈接入電路中,接通電源,發現線圈跳起,并懸浮在磁棒的正上方.

模型做成后,繼續提問: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做出磁懸浮列車模型?學生發散思維,利用磁鐵同極相斥的原理,做出運動的磁懸浮模型.先用五夾板鋸一個直徑50cm圓盤,將塑料磁性條用黏合劑粘于圓盤四周作軌道.用木條、塑料磁性條、電動機等材料做成簡易機車模型.將長約25cm的木條,一端鉆孔插在圓心軸上,另一端粘牢磁懸浮車模型,使模型限位于圓盤軌道上方.由于同極相斥原理,使模型懸浮在軌道上.在小電動機上裝一只塑料螺旋槳,電動螺旋槳旋轉產生動力,推動列車前進.這兩個模型一個運用了電磁感應,一個利用了磁鐵同極相斥原理,有利于學生有效地獲取物理知識,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思考并解決實際問題.上述物理教學手段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動手能力都出現了積極變化,教師的教學狀況也得到了改善,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