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貸款風險控制策略探討

時間:2022-12-20 04:03:57

導語:小企業貸款風險控制策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企業貸款風險控制策略探討

摘要:在當代中國經濟體系中,小企業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銀行應強化對小企業的貸款管理工作,解決企業資金問題,化解貸款風險?;诖?,本文以企業貸款風險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小企業貸款風險類型及風險成因,分別從貸款風險管理、貸前評估風險控制、貸后監管風險控制等方面闡述小企業貸款風險的控制策略。

關鍵詞:小企業;貸款風險;風險控制;金融服務

小企業生產規模小,產品單一,服務簡單,小規模企業的存在為市場經濟增添了活力,現如今商業銀行將信貸業務拓展到小企業,但小企業貸款中存在信譽問題,容易引發貸款風險。如何對小企業實施有效的風險控制策略,是銀行等金融機構一致探討的話題,本文將結合企業貸款風險成因,探究企業規避貸款風險的有效途徑。

1小企業貸款的主要風險

1.1信用風險。小企業貸款中的信用風險也被稱為違約風險,具體指債務人未能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或信用質量下降影響產品價值,給債權人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小企業貸款時,面對的信用風險有著特殊性,企業貸款金額不高,評級資料不足,且企業自身容易受社會經濟的影響,違約行為無法確定。1.2市場風險。宏觀經濟影響下,金融產品更新換代日益頻繁,貨幣匯率波動影響了企業的銷售成本。小企業容易受市場經濟和政策的影響,部分企業面臨著經營困難的現狀,甚至因為資金鏈斷裂而暫停運營。面對市場風險帶來的沖擊,小企業需要根據市場經濟環境發生的變化而調整自身發展戰略,提升產品與服務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1]。1.3操作風險。小企業面對的操作風險與內部程序和外部事件有關,這種風險有著差異性、分散性以及復雜性的特點。與其他企業貸款相比,小企業貸款單筆金額小,但是貸款筆數很多,銀行工作人員為小企業辦理貸款時如果未按規章制度執行流程,貸后管理可能會存在管理內容相同的情況?;蛘邔π∑髽I貸后監管不到位,企業貸款信息不對稱等,這些行為都是引發操作風險的重要因素。

2小企業貸款風險成因分析

2.1從企業角度分析。從企業角度來看,小企業貸款風險成因主要如下:(1)企業缺乏完善的治理結構。很多小企業的管理者缺乏現代化經營管理理念,法人與管理者組織架構不完善,企業缺少內部控制制度,信用風險發生幾率較大。不僅如此,小企業對風險的抵抗能力較弱。由于小企業經營規模小,產量低,無法產生規模效益。無論是價格控制,還是市場占有率,小企業都不占據優勢。因此,企業面對金融危機或者政策波動時對風險的抵抗能力比較弱,容易給銀行機構帶來難以規避的風險。(2)企業財務制度缺乏規范性。一般情況下,小企業屬于私營企業,企業沒有按照中型和大型企業的管理方式制定財務制度,企業會計制度不夠規范,財務管理工作透明度較低,未發揮出成本核算與會計核算的作用。部分小企業為了達到避稅的目的,或者在融資過程中虛增經營利潤,導致銀行機構無法了解企業真實的經營情況,也不能對企業盈利現狀作出客觀判斷。(3)企業信用意識淺薄。貸款金額的償還與企業還款意愿密切相關,但當前很多小企業缺乏信用觀念,甚至企業有著惡意逃避債務的傾向。此外,小企業為了提升競爭實力,不愿意向銀行公布內部消息,企業內沒有信用記錄,導致銀行和企業信息不對稱,銀行無法對企業展開充分的信用調查,進而增加了信用風險。雖然銀行建設了征信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對小企業的貸款行為起到了約束作用,但由于違約成本低,企業管理者缺乏信用意識,銀行依然面臨著信用風險。(4)小企業在制定未來發展規劃時,沒有考慮產品在市場中的未來走勢,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擴大產品生產規模,這一過程中企業流動資金較大,企業將面臨著負債問題。一旦資金鏈發生斷裂,企業將會存在流動性風險,無法向銀行償還債務[2]。2.2從銀行角度分析。從銀行角度來看,小企業貸款風險的成因主要如下:(1)營銷與選擇目標客戶受到限制。銀行對小企業放貸時,面臨著風險高、數量多、工作量大、利潤回報低的問題。雖然國家頒布了關于拉動需求增長、推動經濟發展的財政與信貸政策,但當前經濟形勢并不明朗,銀行為小企業發放貸款依然面對著各類風險。優質小企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且企業信用良好,這些企業無需貸款。需求旺盛的小型企業大多處于創業階段和成長階段,這類企業在財務管理與經營管理方面存在著不規范特點,面對風險時難以抵抗。面對不同情況的小企業,銀行無法對目標客戶做出科學選擇。(2)小企業沒有抵質押品,缺少足夠的風險緩釋措施。小企業在貸款時,銀行會要求企業提供擔保方式,比如物質抵押、權利抵押以及第三方信用擔保。企業貸款時沒有足夠的可抵押資產,或可抵押資產難以變現,大企業不愿為小企業做第三方信用擔保。一旦小企業貸款后出現違約情況,銀行將無法通過第二還款來源保障債權,進而引發了信用風險。(3)小企業自身經營和銀行貸款期限間存在無法調和的矛盾。初步發展階段的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對著許多不確定因素,企業難以保證自身可持續經營。企業無法自主籌集過多資金,貸款需求期限比較長。銀行對小企業貸款以短期為主,面對小企業中長期的貸款需求,銀行不得不謹慎對待。

3小企業貸款風險的控制策略

3.1加強對企業貸款風險的管理。加強對小企業貸款行為的風險管控,針對小企業的經營特點,提出以下幾點風險管理策略:(1)小企業貸款時與銀行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銀行需要分辨小企業真實信息,從選擇目標客戶開始慎重對待小企業。貸前評估階段對小企業貸款行為的風險水平做出評估,通過建立貸款評級機制,確定對小企業的授信額度。詳細劃分行業風險,為小企業貸款風險管理提供參考依據。為小企業發放貸款之后,應加強對企業的跟蹤管理,當發現潛在風險時立即提出風險緩釋措施,在保證貸款按時收回的同時,保障銀行債權安全。(2)銀行應主動適應市場。及時調整信貸結構,改變自身經營與管理策略,創新對小企業的信貸品種,加強企業貸款風險的精細化管理,提升信貸業務人員工作能力,全方位提高銀行對企業貸款風險的控制水平。一方面,銀行應結合本地市場經濟發展情況和客戶分類,明確市場定位,對小企業制定合理的準入退出標準,把握信貸投向,這樣做可以有效避免信用差的企業向銀行貸款,銀行可以篩選出優質小企業。另一方面,加強定價管理,按照小企業風險水平和收益情況,對小企業實施差異化利率,為其制定符合小企業自身經營特點的貸款方案,落實擔保手續與第二還款的來源。銀行機構可以與保險公司合作,將小企業信貸風險分散出去[3]。為了解決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近日興業銀行小企業產品“年審貸”上線,這是興業銀行針對小企業客戶推出的中長期信貸產品。在授信合作期間內,銀行在授信每滿一年對小企業客戶進行財務、資信的評估,并按照評估結果對其調整授信方案。年審工作中,銀行重點關注客戶經營、財務、資信和擔保等10個要件是否發生重大變化,審查資料大幅減少;在審批流程上進行充分授權,允許初級審批官為年度審核終批人,審批時效快;此外,通過審核的項目,客戶無需與銀行簽訂新的合同,手續簡便。通過以上創新提高業務辦理效率,改善了客戶體驗?!皟蓵逼陂g,國家提出了鼓勵銀行機構增加中長期貸款產品,興業銀行又相繼推出了“工業廠房貸款”、“誠易貸”、“中期流動資金貸款等產品,對科創、制造業、高新技術等行業的小企業發放了2464億元中長期貸款。3.2目標客戶選擇的風險控制策略。建議銀行對小企業展開專業化管理。由于小企業數量多、經營狀況差異化,行業分布廣泛,如果銀行對小企業展開類似于大中型企業的職能化管理,這將限制小企業的行業發展。建議銀行按照企業產品特點,搜集與小企業相關的行業競爭動態,做好小企業信貸風險的識別與評價,為風險的控制奠定基礎。這一過程中強調行業與技術的專業性,通過建立專業化產品體系,幫助銀行機構規避企業貸款風險。行業上,應建立風險預判體系;技術上,應深入分析小企業核心技術,探究企業競爭實力,判斷企業債務償還能力。以分散風險為目標,創新產品設計和金融產品,合理控制企業信用風險。為企業制定準入標準,做好目標小企業客戶的篩選工作。結合小企業貸款償還情況,判斷其還貸能力,將存在信用風險的客戶排除,分析企業財務指標與經營信息,建立信用風險分析模型。積累企業歷史信貸數據,及時更新數據,建立數據庫,銀行機構可以從數據庫中了解企業相關信息。創新信貸技術能夠豐富目標客戶資源,立足于大數據理念,做好企業貸款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對此,建議如下:(1)強化銀行信貸業務人員的信息統計與分析能力,對目標客戶行業分布、貸款質量、信用情況等數據加以收集,量化其信用額度,判斷客戶風險水平。(2)挖掘銀行內部數據資源,分類整理企業信息,編制新目標客戶名單。對于信用等級較高的無貸客戶、對公結算客戶展開精細化管理,實現企業信貸客戶的高效轉化[4]。3.3貸前評估的風險控制策略。3.3.1建立小微企業打分卡,提升銀行信用風險分析。技術水平為小企業創建信用等級評分卡,使銀行機構在貸前階段掌握企業信用風險情況。根據不同行業分類與不同貸款金額設置企業權重指標,降低對企業財務指標的考核權重,以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合約履行能力、企業信用狀況、實際負債情況為主,了解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評定小企業的信用等級。這樣可以幫助銀行信貸業務人員快速評價目標客戶,提高工作效率。以風險信息共享和信用評級為基礎,建議銀行機構量化小企業風險管理標準,建立定價系統,確定對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使小企業貸款風險和銀行收益之間相互匹配。3.3.2多方收集企業信息,做好風險的防控。銀行與企業信息不對稱嚴重制約了企業信用風險評估。銀行機構應通過工商部門、征信管理部門、財稅部門了解企業實際經營信息,利用大數據聯網查詢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財務管理情況,分析企業面對的信用風險以及風險發生概率。銀行機構應加強對授信客戶的風險評估,查看企業是否存在非傳統融資行為,關注頻繁更換法人或高管的企業,監測企業整體負債情況,判斷對方是否有財務欺詐或過度授信等風險。銀行在貸前階段需要實地考察目標客戶,應調查企業主居住地是否固定,企業經營場所與辦公場所是否固定,企業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經營周轉情況是否正常,企業經營性現金流是否有過大波動。結合考察結果,對企業展開差異化信貸風險管理,提升風險控制水平[5]。3.4貸后監管的風險控制策略。3.4.1構建風險預警管理機制。結合目標企業財務數據、經營與融資情況、信貸信用情況建立風險監測指標,創建貸款風險預警模式,對潛在風險展開識別工作。設置差異化風險預警處理流程,強化貸后監管和事前預警的管理理念??刹捎眯刨J系統對企業展開規?;J款風險預警管理,為接下來制定企業業務指引和貸后管理提供幫助。在預警信號設置方面,應詳細劃分為“與小企業品質有關的信號”、“小企業業主和主要股東個人風險預警信息”、“小企業在銀行賬戶變化的信號”、“企業管理層與關鍵技術人員變化的信號”、“業務運營環境變化的信號”、“企業財務情況與擔保條件變化的信號”、“目標客戶履約能力的變化信號”等。3.4.2做好客戶分類管理。對于存量向企業客戶結構進行劃分,科學評估其風險狀況,掌握企業風險貸款底數,按照對方發展前景與信用情況分類客戶,并對不同層次的企業客戶展開差異化風險控制與管理。對于信用度較高、還款記錄良好且有著較一定市場發展前景的企業,可以將其劃分為優質客戶資源;對于負債能力較重、存在潛在信貸風險、市場發展前景不明朗的客戶,銀行需要為其制定貸后監管措施,編制退出計劃。對于不良貸款目標客戶,銀行應建立專項處置小組,編制處置方案,以訴訟為主創建處置機制,將該小企業有效資產快速查封。3.4.3加強現金流管理。加強對小企業的現金流管理,這是強化金融風險管理的關鍵手段。銀行機構可以在企業貸款合同中約定企業賬戶組合,實現對企業資金流的控制?,F金流管理內容如下:落實銀行貸款發放之后的流向,結合貸款前實地調查與審批,關注企業資金回籠情況,確保企業第一還款來源,科學防范企業貸款逾期風險。控制企業資金流向時,銀行機構應要求企業提交能夠證明自身真實貿易背景的合同與發票,確保此次貸款現金流向與企業實際用途相符合。3.5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改變信息不對稱現象。銀行機構應整合各渠道信息數據,拓寬數據來源,為小企業貸款風險管理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消除企業與銀行信息不對稱現象。銀行金融機構與政府機構應積累企業經營信息與交易數據,通過對數據的積累了解企業資產現狀??梢酝ㄟ^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積累企業相關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判斷小企業產品銷售情況,了解企業在同行業競爭中的競爭實力。多種方式整合小企業和行業數據,有利于實現對企業貸款風險的整體控制。百融云創貸款管理平臺與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助力銀行機構建設智能風險控制體系,提升銀行客戶精細化管理能力。平臺為保險公司提供云端技術與人工智能服務,為目標客戶提供風控服務。系統實現了貸前審核、貸中預警、準入及反欺詐規則、押品評估、額度利率模型、貸前信用模型、貸中預警模型以及貸后監控管理的全流程風險控制。平臺智能風險控制體系內包含以下內容:(1)借貸意向。平臺與多家金融機構搭建虛擬信貸聯盟,實現對小企業借款人多平臺借貸意向和借款行為的甄別。(2)信用評估?;谀繕丝蛻粜庞眯畔ⅲ袛嗥湫庞蔑L險,評估對方還款能力。平臺內擁有人工智能評審機器人,可以自動核實貸款申請人信息,并對申請人的回復做出判斷,實現對申請人的交互。(3)不良資產評估。平臺能夠對目標用戶不良資產作出評估,為銀行機構的放貸提供參考。

4結語

總而言之,小企業在為銀行機構調整信貸結構、豐富目標客戶資源的同時,也為銀行帶來了潛在的信用風險,如何對企業實施有效的貸款風險控制措施,是銀行機構一直關注的問題。隨著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銀行機構通過建立模型積累客戶歷史數據,以此作為風險控制的重要參考依據。在未來,銀行機構應進一步劃分目標客戶,對小企業展開精細化管理,優化風險控制策略,堅持以數據為支撐,以科學技術為手段,提升銀行機構對企業貸款業務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淑華.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與防范[J].中國市場,2019(25):43-44.

[2]鞏志強.企業貸款擔保圈潛在風險識別及化解對策分析[J].金融經濟,2019(16):34-36.

[3]姚楠.淺析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及防范對策[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9):189.

[4]李遠.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風險控制策略研究[D].東南大學,2017.

[5]劉紅霞.大連地區小微企業貸款風險管理策略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7.

作者:馬欣然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