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統解剖學論文

時間:2022-04-25 02:56:05

導語:心血管系統解剖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血管系統解剖學論文

1在心血管系統解剖學知識講授中合理運用CPM教學

在心血管系統知識點講授中,老師在傳統的以組成、結構、比鄰、功能為主線的基礎上要運用關鍵路徑法的思想來進行課程設計。首先讓學生明確心血管系統在人體的關鍵作用,心臟如同“發動機”,血管如同“運輸管道”。緊接著圍繞“運輸管道”應用關鍵路徑法讓學生理解大循環和小循環的概念,并對此管道通路上的關鍵點展開講述。比如“大循環管道”與“小循環管道”共同經過的器官“心臟”,就心臟的左右心室流入、流出道也同樣展開關鍵路徑的講授。接下來再運用關鍵路徑法將動脈和靜脈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自己來繪制身體肺循環和體循環的兩套“管道網絡”。最后同樣采用關鍵路徑法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突出重點和難點。

2設計問題并引導學生利用CPM自主學習

知識點講授結束后,為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靈活加以運用,我們采用PBL教學模式,圍繞心血管系統的解剖知識要點精選學生容易切入、知識涵蓋豐富的問題,每8個學生為一組進行小組討論,并在每組選取一名代表進行總結回答,其他學生踴躍補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

①緊扣本章節重點內容設計病例。某患者腿部外傷感染,需口服抗生素,請問藥物如何到達患處發揮療效?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回答問題中運用關鍵路徑法(CPM)抓住問題的重點,梳理要點,融會貫通。從藥物如何進入循環系統(消化道毛細血管)、藥物如何到達心臟(靜脈回流)、靜脈血如何換成動脈血(小循環管道)、藥物如何到達患處(大循環管道)這幾個環節引導學生用關鍵路徑法輕松作答,增加了解剖知識與臨床知識之間的聯系。

②針對本章節難點內容設計問題。血液是單向流動還是雙向流動?從而引導學生運用關鍵路徑法從本章節重點心臟的結構切入,深入理解三尖瓣、二尖瓣的結構特點和功能,以及其他三種瓣膜主動脈瓣、肺動脈瓣、靜脈瓣的結構和作用。

③結合之前所學章節設計知識點交叉貫通式問題。食物消化吸收后營養怎樣達到全身?呼入的氧氣如何到達全身,二氧化碳又是如何被呼出?尿液從哪里來?性激素和生殖細胞的運輸途徑相同嗎?引導學生抓住要點,前后照應地進行知識的融合和串聯。

④以科技發展和臨床應用的最新成果為背景設計擴展開放式問題。如何安放左冠狀動脈血管內支架?人工心臟瓣膜需要面對哪些挑戰?人工血管用于冠脈搭橋的展望?引導學員查閱課外書籍和相關網站進行回答,不設定標準答案,鼓勵大家積極思考、帶著問題和疑惑進行第二課堂相關研究學習。

3教學評價方式及效果

該章節教學結束后,采取標本考試、客觀題測試、問題回答三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與上屆學生本章節的考核成績進行比較。并進行教學滿意度調查,調查內容如下:

①是否掌握了重點和難點;

②是否逐漸建立了融會貫通的知識體系;

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有提高;

④是否提高了學習解剖的積極性;

⑤是否體會到學習解剖對臨床學習的重要意義;

⑥是否培養起科研的初步興趣。采用CPM結合PBL教學模式實施教學的學生在標本考試中平均成績較上一屆學生提高3分(滿分20分);客觀題測試成績較上一屆學生提高了6分(滿分100分);問題回答中較上一屆學生提高了11分(滿分100分)。滿意度調查中六項問題均回答“是”的學生達到95%。學生還反饋在獲取更多知識量、抓住關鍵點、啟發思維、多學科交叉、培養邏輯思維和總結表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和進步,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培養了活學活用的能力。

4討論

人體解剖學是對醫學院校臨床專業、醫學檢驗專業、護理專業等各個專業醫學生的重要基本功訓練。但是目前多數醫學院校解剖學課時壓縮,面對繁多的教學內容很多老師感到傳統的教學模式力不從心。而學生也普遍反映解剖學知識點多,學習抓不住重點,學習效率低,記憶困難,更不知道活學活用。針對教與學中的諸多難題,我們將CPM結合PBL教學模式運用到解剖教學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改良。面對解剖學這一特殊的形態學科,知識點紛繁復雜,需要記憶的內容繁多,單純依靠死記硬背收效甚少。而且教授對象為剛入學的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相關知識儲備不足。那么在貫徹PBL教學模式中學生如何自主學習,老師如何有效引導成為棘手問題。單純采用經典的PBL教學模式,學生感到無法抓住重點,對知識點模棱兩可。老師引導起來也覺得主線不明確,點和面的關系處理不到位,導致學生知識掌握不牢固。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引入了CPM關鍵路徑法教學模式。對于人體解剖學的教學來說,應用CPM教學模式無疑能夠克服教與學中的困難,是對PBL教學模式有益補充和加強。CPM教學模式貫穿于課程設計、知識精講、PBL教學模式下的問題設計、學生自主學習、老師科學引導的方方面面。采用CPM結合PBL教學模式來進行解剖教學,學生和老師都受益匪淺,主要體現在老師和學生都提高了效率、獲取了更加豐富的知識,并且做到了對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對前后知識及跨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加強了解剖知識運用于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積極性空前提高,作為一名醫學生的熱情高漲。而老師在關鍵路徑法指導下以問題為導向的講授、引導、提煉、總結中也更加自如和有效。因此,CPM結合PBL教學模式運用于解剖教學是教學方式改革和創新的有益探索,值得推廣并不斷優化。

作者:曾文李立陳衛軍朱楚洪單位:第三軍醫大學基礎部人體解剖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