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利弊及對策
時間:2022-02-08 08:04:37
導語: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利弊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伴隨30多年的改革開放,利率市場化已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商業銀行發展角度來看,利率市場化一方面加快了銀行朝著多元化價值增值方向發展的同時,另一方面也給我國銀行經營管理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文章針對利率市場化進程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利弊以及應對策略進行了深入探討,并給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以促進商業銀行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發展形勢穩步發展.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應對策略
1利率市場化的發展歷程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政府對利率市場化非常重視.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屆三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就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浮動問題表明了態度,允許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在一定幅度內進行自由浮動[1].1996年,我國銀行之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逐步形成,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一個統一的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中央銀行取消了對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管制,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拆借利率做出了明確規定,允許其可根據市場資金供求狀況確定拆借利率.2002年3月,央行統一了中外資金金融機構外幣利率管理政策.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屆三中全會在1993年《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基礎上進行了完善,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在利率市場化問題上要采取穩步推進的態度,充分結合市場供求狀況完善利率形成機制.2013年,十八大報告中就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問題進行了強調,報告中提出要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構建現代化金融體系.2014年11月到2015年5月,央行接連三次調整存款利率上限,最新至基準利率的1.5倍.我國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探索的過程,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利率市場化;第二階段為外幣存貸款利率市場化[2];第三階段為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市場化.
2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發展的現實意義
第一,有助于金融產品自主定價權的形成.利率市場化改革給予了商業銀行一定自主定價的權力,商業銀行可以按照自身的實際狀況并因時制宜合理地確定貸款的價格,有效引導商業銀行的資金流向.同時,商業銀行還可以自主選擇服務對象以更好地適應銀行發展需求,使得銀行能夠緊跟金融市場的發展步伐.根據商業銀行的發展行情分析,股份制改革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股份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商業銀行間的競爭,而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與價格密不可分,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了金融產品自主定價權的形成,間接地促進商業銀行不斷優化自身內部管理和經營成本,提高自身競爭力.第二,有助于商業銀行向多元化、全方位經營方向發展,促進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不斷更新.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在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社會融資將由以間接融資的方式向直接融資的方式轉變[3].同時伴隨全球經濟市場化的到來,我國商業銀行不僅需要面對國內的競爭對手賦予的壓力,而且還要承擔國際市場競爭對手給予的壓力,因此提高金融產品服務質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商業銀行贏得客戶的青睞.那么,商業銀行有必要為企業打造一個融資平臺,不斷創新和完善自身金融產品,更好地為客戶提供豐富的個性化服務,使其提高經濟利益,并能減少或防范金融資產風險的發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通過多元化的經營占據有利地位.第三,有助于良性競爭環境的形成.我國在沒有實現利率市場化的時期,一些商業銀行在存款的籌集方面經常通過“拉關系”的方式開展業務,這樣不僅對商業銀行健康穩定地發展造成負面影響,而且容易造成惡性競爭.利率市場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間接地抑制并減少“拉關系”現象的發生,商業銀行應通過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自身經營管理能力來吸引客戶.與此同時,利率市場化還提高了貸款價格的透明度,使企業和個人都能夠深入了解貸款的價格,為其營造一個理想的交易環境.
3利率市場化大環境下對商業銀行日常經營管理造成的困境
3.1不利于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提高
商業銀行是否能夠穩健發展關鍵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考核的重要標準是其在金融市場所占份額.伴隨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前進腳步,一些商業銀行為了達到吸引客戶購買金融產品服務的目的,不斷提高存款等金融產品服務的利率,降低貸款利率.而利差收入是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收入,商業銀行先是通過吸收存款的方式吸取社會上的一些閑散貨幣資金,然后通過放貸的方式貸款給企業和個人,兩者之間的利差就是銀行的利潤來源.利率市場化使得商業銀行利差收入減少,直接造成商業銀行盈利能力降低.表1為2015年我國商業銀行效益型指標.表1表明,我國商業銀行每個季度非利息收入占比很低,而凈息差只占2.5%左右.利差的縮小使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盈利能力減弱,利率定價能力弱,在存貸利率方面,規模較小的銀行為了吸引客戶,通常要為客戶提供比大銀行更有利的條件,這種情況下使得其生存條件難上加難[4].
3.2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加劇
在利率市場化大環境下,由于各個商業銀行都擁有了一定的金融商品服務自主定價,商業銀行間競爭的關鍵點就由客戶關系轉移到了金融產品的價格上,價格戰是商業銀行之間競爭的主要形式.一些商業銀行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不斷抬高存款理財利率,壓低貸款利率.這種方式雖然對提高商業銀行利潤非常有效,但是一些商業銀行的利率已經偏離了正常利率,使得其他商業銀行也不得不采取此種措施留住客戶,以保證貨幣資金不流失,最終導致我國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進入惡性循環的境地.
3.3加大了利率定價和風險管理難度
第一,加大了商業銀行利率定價難度.利率市場化大環境下商業銀行不再統一按照中央銀行所制定的利率標準執行,而是要結合當時的宏觀經濟形勢、其他商業銀行的定價水平、本行的綜合實力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定價,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無論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銀行的利潤,給銀行當期收益造成一定影響.第二,加大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難度.由于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不僅需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經營管理戰略,而且還要充分考慮資金頭寸等因素,在這些環節中都離不開對利率風險的分析.由于利率市場本身存在著一些不確定因素,在對低風險的優質資產項目進行管理時利率下浮,以及向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投放資金時利率上浮不當的話,就會加大形成不良資產的概率,影響商業銀行貨幣資金的周轉.
4對商業銀行發展的一些建議
4.1樹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意識
首先,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部門的決策者及管理人員應當自覺樹立正確的利率風險管理意識,可以通過講座和會議等形式加大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發展重要性的宣傳力度,積極向各個部門貫徹風險管理的相關內容,提高從業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培養他們風險管理和洞悉的能力;其次,商業銀行還應當對本行從業人員進行分類,充分結合從業人員的工作性質,邀請專業人士進行分層次培訓,通過專業化的培訓和鍛煉使其深入了解相關知識,以提高其風險管理意識,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控制和防范風險的發生.
4.2建立一套合理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
商業銀行應當設立風險管理部門,重點對如何防范利率風險進行學習和研究,根據實際需要對不同類型的業務進行分類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業務辦理流程,對各項業務所存在的利率風險進行識別、評估[5].評估結果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風險評估狀況,并根據上級部門的意見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盡可能控制和防范利率變動風險將給商業銀行帶來巨額的損失.
4.3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差異化定價體系
商業銀行應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差異化定價體系,在充分考慮銀行競爭力的情況下,對利率水平進行合理定價.對此,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運用差異化利率戰略,分析不同層次客戶的綜合能力,根據客戶分類制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對一些一般客戶可以給予其正常利率,對于一些存款金額大以及貸款優質客戶應當給予其一定的優惠,以吸引更多的優質客戶拓展其業務.
4.4加強與其他銀行和非銀行機構之間的合作
商業銀行應當重視合作,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劇銀行業間的競爭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所以商業銀行要取長補短,積極與其他銀行和非銀行機構合作,相互利用資源優勢,優化自身服務,積極面對利率市場化考驗,共同發展.
4.5積極研發新產品
商業銀行不應像以往那樣以利差作為其主營業務收入,因為隨著銀行業間競爭加劇,利差必然會呈現下降趨勢.表2為2010年至2015年中國5大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情況.從表2可以明顯看出,非利息收入占比在不斷上升.通過計算可知,這5大銀行6年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長率分別為:工商銀行34.27%、建設銀行9.43%、農業銀行12.27%、交通銀行38.85%、中國銀行2.61%,這5家銀行的平均增長率為17.70%,增長趨勢較為平穩.如果銀行仍然以利差作為其資金主要來源,在將來則很可能會被淘汰.對此,商業銀行應當加大對新型金融產品服務的投入力度,積極對不同客戶需要金融產品的種類進行調研,并對所得出的信息進行統計,研發新型金融產品來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5結論
總而言之,當一國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實現利率市場化是必然的結果.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利率市場化,它有利也有弊,其在為商業銀行提供更大機會的同時,也給商業銀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轉變.對此,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樹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意識、建立合理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完善差異化定價體系、加大對信用風險的管理力度,以及積極研發新產品[6]、重視中間業務的拓展等方式,更好地穩健向前發展.
作者:杜文好 江文娜 朱世友 張乾龍 劉小豐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何爭.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及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J].唐山經濟,2013(7):23-25.
[2]王詔惠.外幣大額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定價機制分析[J].時代金融旬刊,2012(11):164-165.
[3]劉向耘.利率市場化與中小企業融資[J].南方金融,2013(11):5-9.
[4]魏婧.利率市場化改革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4:24-25.
[5]馮建龍.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浙江金融,2013(11):4-7.
[6]耿甜甜.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5(1):60-61.
- 上一篇:沿海地區經濟貿易對商業地產經濟的影響
- 下一篇: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