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雙重預防高質量建設研究
時間:2022-06-08 16:00:38
導語:對企業雙重預防高質量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質量現狀,科學做好頂層設計,研究編制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指南,把握吃透術語概念,創新雙重預防高質量建設方法,創立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模式,為精準指導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切實提升雙重預防機制建設質量提供支撐,切實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發生,實現了零傷害。
關鍵詞:安全生產;雙重預防;頂層設計;機制建設;零傷害
目前,雖然各地、各企業在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方面已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就整體情況而言,創建質量及效果仍不理想,主要存在3個方面問題。(1)缺乏理念引領。目前我國在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方面,尚缺乏國家層面或行業領域層面的頂層設計理念,致使各地、各企業在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過程中存在各自為政、發展不平衡以及創建效果不理想等問題。(2)缺乏頂層設計。各地、各行業普遍缺乏科學、精準的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指南及標準,尤其對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過程中涉及到的“危險源”、“危險因素”、“安全風險”等概念的關聯與區別界定不清,導致無法精準指導各地、各企業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創建質量與效果。(3)缺乏科學方法。近年來,雖然相關專家學者對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思路與方法、對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方法等都做了介紹,但其辨識與評價方法太過復雜,專業性與理論性也很強,對于政府安監與企業安監部門(包括第三方中介服機構)往往也吃不透、掌握不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創建質量及效果。
1把握重點概念提高雙重預防創建質量
把握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重點概念,深刻領悟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實質,系統掌握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方法,對高起點、高質量建設雙重預防機制會起到重要作用。
1.1“雙重預防與安全標準化”的關聯與區別
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是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兩方面的預防性工作。雙重預防機制建設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側重點不同,后者建設特點,事前有制度標準條款,核心是復合型對標,目的是達標;而前者建設特點則不同,事前沒有制度標準條款,核心是源頭上判研風險、化解防范風險,目的則是讓風險處于可控受控狀態。就兩者建設的實質而言也不同,雙重預防建設的實質就是讓風險管控挺在隱患產生之前,讓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發生之前,實現由以查改隱患為主,向以管控風險為主的目標轉變。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主要是基于源頭綜合安全風險而思考,基于事故后果、故障、異常和誤操作風險而考量,基于人機環管不匹配化風險和標準化后剩余風險而判研的源頭性預防性工作,側重研究源頭風險控制,管控的核心是風險管控;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實質就是讓制度標準落地、執行到位,讓人的行為符合制度標準,控制違章行為,它主要是基于單一危害因素風險或基于滿足安全生產最基本條件而思考的,側重研究的是如何對標,管控的核心是符合性管控。
1.2“安全風險與危險源”的關聯與區別
安全風險與危險源之間既有聯系又有本質區別,安全風險屬于危險源的屬性,危險源是安全風險的載體。危險源可分為根源類危險源、狀態類危險源和行為類危險源。根源類危險源(固有類危險源),亦稱第Ⅰ類危險源,是指產生、供給、存貯、擁有或意外釋放能量、危險物質(根源類危害因素)的物理實體。它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核心因素,是發生事故的內因,決定著事故發生的嚴重程度。對根源類危險源(能量/能量物質)的管控稱第一重預防。狀態類危險源,亦稱第Ⅱ類危險源,是指固有類危險源被控措施失控或弱化而產生的危險狀態或環境不良,它是誘發能量或危險物質釋放的外部因素,是發生事故的外因,決定著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對狀態類危險源(或事故隱患)的管控稱第二重預防。行為類危險源,亦稱第Ⅲ類危險源,是指觀念危險源被控措施失效或弱化而產生的不安全意識或危險行為或管理缺陷,其危險源的存在決定著第Ⅱ類危險源存在。安全風險,也稱為風險度或危險性,是指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的組合??赡苄允侵甘鹿剩ㄊ录┌l生的概率,由狀態類危險源決定,而狀態類危險源又由行為類危險源所決定;嚴重性是指事故(事件)發生的嚴重程度,由根源類危險源或能量(能量物質)及所處的環境和管理水平所決定。
1.3“危險源與危害因素”的關聯與區別
危險源與危害因素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危險源是危害因素的物理實體或載體,危害因素是危險源的本質特性。危害因素分為根源類危害因素、狀態類危害因素和行為類危害因素。根源類危害因素是指系統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能量物質)或危險物質。它是源頭類、固有類危害因素,屬于危險源的本質特性,是發生事故的內因。狀態類危害因素是指誘導能量或有害物質釋放的物的不安全狀態或環境不良,它是誘導類、觸發類危險有害因素,是根源類危害因素轉化事故的外因。行為類危害因素是指造成狀態類危害因素存在的不安全行為或管理上的缺陷,它是造成狀態類危害因素存在的必要或前提條件。
2創立“雙重預防”的五階段建設模式
按照“管安全,要管風險”的理念,本著“讓風險管控,挺在隱患產生之前;把隱患管控,挺在事故發生之前”的雙重預防建設實質,以控制“重大風險”、“致命性風險”、“非致命風險”和“低傷害風險”四大風險為目標,研究創立了“雙重預防”五階段建設模式,如圖1所示。
2.1危險源判研與風險評價階段
“危險源”判研與風險評價為第一階段。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科學確立風險點、辨識危險源、評價風險,研究編制“災難性、致命性、輕重傷性和低微傷性”四類安全風險。將“災難性”風險控制作為第二階段創建任務;將“致命性”風險控制作為第三階段創建任務;將“非致命性”風險控制作為第四階段創建任務;將“低微傷害”風險控制作為第五階段創建任務。以下重點介紹第二階段災難性風險控制和第三階段致命性風險控制模式。
2.2用“安全三區、安全紅區”化解防控“災難性”安全風險
為了有效化解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風險,研究創立了“安全三區”、“安全紅區”管控法。采用“安全三區”、“安全紅區”管控法管控“災難性”安全風險,并將其作為雙重預防第二階段創建任務,切實讓災難性風險處于可控受控狀態。(1)用“安全三區”化解防控“災難性”安全風險。按照工藝變量“安全三區”界定原則,研究創立并實施了高風險工藝變量安全三區管控法,對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工藝設備、裝置的關鍵工藝變量參數,按照其危險程度劃分為安全區(綠區)、警戒區(黃區)和危險區(紅區)三個區段而實施三色預警在線實時監控。“綠區”是指工藝變量參數在設計規范區域運行;“黃區”是指工藝變量參數在警戒狀態運行需要立即調整;“紅區”是禁止區域,工藝變量波動到該區域要自動切斷停車,保證工藝設備安全。圖2為冶金爐窯工藝關鍵變量參數“安全三區”。圖2關鍵工藝變量參數“安全三區”管控法(2)用“安全紅區”化解防控“災難性”安全風險。按照高風險區域“安全紅區”界定原則,研究創建了高風險區域安全紅區管控法,是對存在較大、重大、特別重大傷亡的燃爆物品存儲區、酸堿存儲區、毒害氣體存儲區、高風險生產作業區域,實施區域封閉、危險告知、條件準入、紅色警示的一項特色安全管控法,如圖3所示。圖3高風險生產作業區域“安全三區”管控重大危險源“安全紅區”是指對重大危險源區域實施區域封閉、危險告知、條件準入、安全警示的紅區管控;針對重大危險源區域內各分項危險源特點,研究實施配套安全管控措施,實現重特大事故為零。即對重大危險源實施危險告知+危險源紅區管控+紅區內危險源緊急切斷裝置+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紅區內高風險作業保命條款的配套管控模式。高風險生產作業區域“安全紅區”是指對具有高安全風險,存在多人傷亡風險的存儲區、作業區、檢修區等,研究實施區域封閉、危險告知、條件準入、安全警示的紅區管控,并通過紅區內分項危險源辨識評價,研究實施分項危險源配套管控措施。
2.3用“保命條款”化解防控“致命性”作業風險
為了有效防范“致命性”作業風險,研究創建致命性作業“保命條款”,用“保命條款”有效管控“致命性”作業風險應為雙重預防第三階段創建任務,切實讓“致命性”作業風險處于可控受控狀態。2.3.1保命條款編制原則研究編制“保命條款”四原則:一要遵循充分條件原則,按照“只要……就……”的邏輯關系研究制定保命條款;二要遵循切斷事故鏈原則,按照多米諾骨牌效應原理或切斷事故鏈,中止事故發生的原則研究制定保命條款;三要遵循復合作業細分原則,按照復合型作業細分單一型作業或超過兩條款就分開的原則研究制定保命條款;四要遵循保命條款必須保命原則,按照保命條款必須保命而非保不出故障或誤操作的原則研究制定保命條款。2.3.2研究采掘作業保命條款控制采掘作業致命性風險(1)研究創立采掘作業保命體系架構。根據礦山采掘工藝技術特點、采掘事故案例以及安全風險辨識,確定礦山采掘主要存在六大高致命性作業,即鑿巖作業、裝藥作業、施爆作業、人車交叉作業、充填準備作業、溜礦井作業。針對致命性高風險作業固有的危害因素及致命傷害路徑,研究創建了采掘區域紅區危險告知、條件準入和紅區高危作業保命條款,即采掘區域紅區管控+紅區危險源管控+紅區高危作業保命條款的管控模式。其礦山采掘作業保命體系架構如圖4所示。(2)采掘作業區域“安全紅區+保命條款”建設范例。按照礦山多年事故案例分析,因對采掘作業區域人車交叉作業致命性安全風險管控不到位,致使車輛傷害頻繁發生,嚴重影響著礦工的生命安全與健康。針對車輛事故案例風險分析認為,采掘區域車輛運行會產生三大安全風險:墜井風險、車輛傷害風險、誤入采場風險,為了科學控制其三大安全風險,研究創立了“安全紅區+保命條款”的綜合管控模式,如圖5所示。即:采掘作業區段應常態化執行安全紅區告知、風險告知和條件準入,高風險作業環節應常態化高壓態勢實施“零傷害”保命條款;采掘作業區域應常態化高壓執行誰動車誰設紅區、誰進行采場作業誰設紅區及設置擋車設施、誰停車解除紅區誰恢復溜井措施的剛性量化保命條款和紅區管控措施;致命性人車交叉作業紅區內應常態化執行“車動人不動、人動車不動”和非紅區內應執行“人見車避讓、車見人停讓”的“零傷害”保命條款。
3結論
科學做好頂層設計,研究編制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指南,創立雙重預防建設機制模式,把握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重點概念,深刻領悟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實質,系統掌握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方法,是助推雙重預防機制高質量建設的科學基礎,唯有如此,才能切實化解防控重特大安全風險,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實現零傷害。
作者:李梅 單位:金川集團工程建設公司礦山工程分公司
- 上一篇:智慧物流園區倉儲環境設計研究
- 下一篇:航空儲運衛生保健與急救課程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