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第一促進工業大發展交流材料
時間:2022-02-26 04:22:00
導語:五個第一促進工業大發展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壯推進力。近年來,在市委、市縣政府的高度注重和大力支持下,該縣以招商引資為載體,以工業園區為平臺,以項目建立為抓手,大力施行工業強縣戰略,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獲得較好成效。年,全縣完成規劃以上工業添加值8.5億元,同比增進25%;工業對財務的奉獻率由年的不足20%提高到目前的49.6%。當前,以重晶石、鉻鐵、肉牛為主的集群產業發展初具規劃,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位置日益凸顯。圍繞推進工業大發展,我縣突出了“五個第一”。
一、突出把解放思想作為推進工業大發展的“第一動力”。
是傳統山區農業縣,要完成工業大發展,必需要有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改動,理念大更新。因而,縣委、縣縣政府把“工業強縣”作為全縣的首選發展戰略,把“工業要有大發展”作為將來一段期間的階段性目的任務。先后約請中共中心政策研討室經濟局副局長白津夫、全國知名經濟學家王林、萬事達集團大陸執行長駱毅等專家學者來晃,就縣域經濟發展舉行專題講座;組織全體縣級指導、100余名縣直單位及鄉鎮一把手,到與我縣縣情基本類似、工業基本相當、資源稟賦鄰近的“湘西工業第一縣”——縣學習調查。特別是在每年的“兩會”、經濟工作大會等主要大會時期,組織與會人員觀賞工業發展現場,讓各級指導和廣大干部群眾在聽、看、學中改變觀念,堅決決心。當前,“抓工業就是抓財務、抓工業就是抓發展”已成為全縣人民的共識,“人人工業著想、事事為工業讓路”的氣氛已初步構成。
二、突出把增強指導作為推進工業大發展的“第一保證”。
圍繞推進工業大發展,該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政委、縣長任主任、相關縣指導為成員的工業經濟發展委員會,抽調43名懂工業、才能強的干部,執行集中辦公,凡觸及工業經濟發展的嚴重事項,均由工業經濟發展委員會評論決定。依據發展需求,研討出臺《關于加速推進工業強縣的決定》,明確了我縣加速工業大發展的目的任務、工作辦法和獎勵方法。縣財務拿出近500萬元作為工業大發展的指導資金,用于支持產業集群和中心企業發展,鼓舞企業爭創名牌和開展技能創新。增強責任推進,將全縣工業劃分工業園區和面上零星工業兩大板塊,履行一個板塊、一個指導集團、一個牽頭單位、一月一調度的“四個一”工作運轉機制。執行“一張紙”治理法,每位縣級指導聯絡一個重點工業項目,工業項目審核分值占年度審核總分的40%。還,增強對各級黨政指導班子的工業績效審核,探究堅持科局級一把手“兩歲終位裁減制”。凡延續兩年支持工業不力、評斷處于末位的果斷進行組織調整。因為指導到位、政策到位、責任到位、鼓勵到位,全縣各級抓工業的責恣意識分明加強,謀工業的工作力度分明加大。
三、突出把園區建立作為推進工業大發展的“第一平臺”。
平臺是產業的載體,是基本設備的基本工作。近年來,該縣堅持“園區興工”的思緒,以主攻項目、決戰園區的氣概,努力把園區打形成經濟發展的示范區、產業開發的集中地、招商引資的主平臺和區域經濟的增進極。一是狠抓園區結構規劃。以打造省級生態工業園為目的,啟動了1.38萬畝的工業園區建立,初步構成以先鋒工業園、酒店塘化工小區、湖南黃牛肉食物加工園、湖南現代林業森工產業園為主導的工業發展格式。特別是先鋒工業園,規劃建立面積8600畝,交通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情況優勢非常分明,距貴州大龍省級工業開發區不足1.5公里。園區規劃建立礦產物加工、機械制造、農產物加工、生物醫藥、電子產業、新型資料等6個產業片區,規劃總投資15億元,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將園區打形成初具規劃的省級生態科技工業園。二是狠抓園區基本建立。先后投資1.6億元,施行了園區“四通一平”建立。當前,先鋒工業園4.5公里骨干道具體拉通,園區地盤求過于供,園區產業敏捷發展,和談入園企業達15家,個中總投資26億元的武漢凱迪生物質發電項目正式入園開工,合創新資料建成投產,年創稅收100多萬元。湖南黃牛肉食物加工園的小肥牛食物公司具體建成投產,年產值達3400萬元。年,園區完成產值17.5億元,同比增進23%,完成利稅2400萬元,同比增進17%。三是狠抓治理體系體例建立。成立了工業園管委會,管委會主任由一名縣級指導負責,并抽調18名干部構成工作班子,負責工業園區內的日常治理、協調服務等工作。還,為了明確縣政府、園區、企業的權、責、利關系,該縣還堅持完善了一套“圍墻內的事由企業處理,圍墻外的事由縣政府和管委會處理”的治理機制,優質高效的治理服務,獲得了廣大投資業主的統一承認。
四、突出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工業大發展的“第一抓手”。
作為欠發達地域,自我積聚、自我發展才能比較弱。在加速工業大發展的歷程中,該縣想方設法“借梯上樓”、“借雞下蛋”。一方面,增強項目包裝。成立了項目包裝專門辦公室,堅持了統一組織、規范規范、分頭施行、動態跟進的項目包裝工作機制。還,不時加大項目包裝的經費投入。每年安排40萬元專項經費,重點對一批嚴重項目進行包裝。年,縣財務又新增預算資金100萬元,保證了項目包裝工作順暢進行。另一方面,增強項目引進。在堅持國家產業政策,堅持投資強度,堅持環保底線的前提下,該縣緊盯珠三角、對準長三角、抓牢長株潭,從2008年6月開端,組建了三個專業招商團,辨別由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長,縣人大常務副主任和縣政協副主席任團長,每團抽調兩名科級干部和一名專職司機,財務每年每團預算30萬元工作經費,執行專人、專車、專款,常駐珠三角、長三角、長株潭地域開展專業招商。還,著力推進節會招商、全民招商、以商招商,延聘縣表里具有普遍人脈資源的社會各界人士,負責縣人民縣政府招商參謀。堅持以招商實績論英雄,對有突出招商奉獻的小我,屬于職務行為的,按項目實踐投資額的0.5%予以獎勵,并進行選拔重用;非職務行為的,按項目實踐投資額的1%予以獎勵;其他社會人士在重獎的還,還不時提高他們的政治待遇。比方,被聘為縣人民縣政府經濟參謀、在東莞從業的懷化籍人士鄭紹武,因對該縣招商引資奉獻突出,在2009年全縣“兩會”上,被推舉為縣十二屆政協常委。在各類政策的指導和鼓舞下,年全縣共簽約引進項目28個,合同引進縣外境內資金10.7億元,實踐到位資金7.2億元,同比增進13.5%。
五、突出把優化情況作為推進工業大發展的“第一品牌”。
體系體例也是情況。在努力于改善硬情況的還,該縣把優化情況作為推進工業大發展的著力點,做到服務優質高效。一是優惠的政策情況。先后制訂出臺了《加速經濟發展四十條》、《優化經濟發展情況十禁絕》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從用地、稅收、服務、引資獎勵等方面具體打造湘黔接邊地域“政策高地”。比方,對固定資產投資額到達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高新技能、農業以及城市基本設備建立等重點招商項目,依據實踐需求,除享用“四十條”優惠政策規則外,執行“一事一議、一企一策”準則;又比方,對投資新辦符合國家產業要求的生產性企業,經稅務機關同意,可享用“三免兩減半”的政策優惠。年,為兌現落實相關政策,縣財務和相關部分直接削減的收入達1000萬余元。二是高效的服務情況。在工業領域內,具體履行首問責任制、全程代辦制、限時辦結制、檢查報批制、一票收費制、責任追查制等六項準則。遴派優異干部駐廠聯企,履行優化情況財務專項補助,等等。先后共遴派18名科級以上干部(含一名副縣級干部)離崗駐廠聯企;兌現的優化經濟發展情況財務專項補助資金達120萬元。還,執行優化經濟發展情況“十禁絕”準則。對毀壞或障礙經濟發展的單位或小我,嚴厲責任追查。三是調和的治安情況。保證治安次序,建立安全當務之如果保證老百姓、企業主安身立命。該縣在加大打黑除惡力度,增強治安巡查,增強綜合管治的還,組建了“工業企業警員大隊”(即企業“110”),抽調7名干警專職為企業服務,做到對工業企業有求必應。一旦發生涉企糾紛與案件,縣城和工業園內的企業,必需在接警后10分鐘內趕到第一現場進行措置。還,執行外來車輛在境內普通違章只糾錯不罰款準則。四是優越的生態情況。嚴厲執行國家關于節能減排的各項規則,在園區建立、項目引進等方面嚴把環保“準入關”,嚴厲節制“三高”企業進入園區。還,大力開展“三邊”綠化工作,極力打造作為懷化“西大門”的生態門戶形象,為工業發展發明了優越的生態情況。
- 上一篇:標準廠房改建工作意見
- 下一篇:提速項目建設發展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