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地區科學發展匯報

時間:2022-10-21 01:39:00

導語:發達地區科學發展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達地區科學發展匯報

發達地區相比,欠發達地區改革發展的任務更重。正視存在的差距,才能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充分認識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才能樹立加快發展的信心和志氣。作為欠發達地區的貴州省,應把加快發展作為富民興黔的第一要務,更新發展觀念,利用后發優勢;堅持統籌兼顧,促進科學發展;創新體制機制,保障科學發展。

與發達地區相比,欠發達地區改革發展的任務更重。深入分析欠發達地區落后的原因,既正視存在的差距,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又充分認識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樹立加快發展的信心和志氣,是欠發達地區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發展首先應當解決的問題。對于貴州省來說,應當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更新發展觀念利用后發優勢

認清資源優勢,樹立科學的資源觀念。貴州是能源大省,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儲量居全國第五位;是礦產資源大省,能源與礦產資源組合優勢突出;是生物資源大省,是我國重要的動植物種源地和中藥材四大產區之一;是旅游資源大省和文化資源大省,擁有神秘雄奇的自然風光、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悠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冬暖夏涼的宜人氣候。從資源角度看,貴州是富饒的。因此,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市場優勢和發展優勢,是實現貴州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關鍵。應合理有效地利用耕地、林地、山地、淡水、生物、植物、光熱、氣候等資源,依托生物多樣性,利用環境差異性,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新農村建設;合理有效地利用水、煤、鋁、磷等資源,繼續發展水電,優化發展火電,大力發展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鋁及鋁加工等產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延長產業鏈,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構建特色經濟體系;合理有效地利用生態旅游資源、紅色旅游資源、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培育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

認清生態環境優勢,樹立科學的生態觀念。構筑“兩江”生態屏障,不僅關系貴州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對保護長江、珠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發展資源型產業,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尤為重要。應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降低廢棄物排放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工業基地、工業園區、中心城市為重點,大力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進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增長方式。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建設節約型社會。強化生態安全意識,實施生態立省戰略,大力抓好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等工作,不斷推進生態建設。堅持發展經濟與控制人口一起抓,降低人口自然增長率,提高人口素質,變人口壓力為人力資源優勢。

認清區位優勢,樹立科學的市場觀念。貴州省位于西南地區聯結華南地區的前沿,處于大西南南下出海的交通樞紐位置,是西南的重要物資集散地,是“泛珠三角”和西南六省區市區域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貴州的區位優勢更加突出。然而,由于開發較晚,經濟欠發達,貴州市場發育程度仍然很低,省內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尚未真正啟動,省外市場特別是國外市場開發程度低,外貿依存度僅為6%。樹立科學的市場觀念,形成大開放格局,著力抓好消費和對外貿易,對于促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堅持統籌兼顧促進科學發展

貴州省要實現科學發展,任務更具有復雜性和艱巨性:既要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又要全面加快社會建設步伐;既要大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又要高度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和扶貧問題;既要加快省內優勢產業的發展,又要擴大對外開放;既要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又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再就業;既要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又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富民興黔的第一要務,努力提高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首要任務就是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同志指出:“像貴州這樣的西部省區,只要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有條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發展?!奔涌彀l展是貴州最大的政治,是廣大干部群眾的迫切愿望。加快發展,就要努力保持全省經濟增長速度快于全國的良好勢頭。為此,應改革和完善投融資體制,實施好西部大開發的各項重點工程,拉動經濟快速發展;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購買力,改善消費環境,增加即期消費,改善消費預期,為經濟快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積極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出口企業,切實推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擴大機電產品、特色農產品、高科技產品出口的比重,提高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力發展以能源、優勢原材料為主的新興支柱產業,以煙酒為主的傳統支柱產業,以民族制藥、特色食品為代表的特色優勢產業,以航空、電子信息和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以旅游業、生態畜牧業為重點的后續支柱產業,為加快發展提供產業支撐。

始終堅持統籌兼顧,注重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一是統籌城鄉發展。在努力加快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步伐的同時,更加注重解決“三農”問題。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支持力度。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加快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眼于減少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戶籍管理、義務教育等制度,形成有利于城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同時,集中力量抓好扶貧開發工作,穩步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二是統籌區域發展。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在推動重點地區發展的同時,加大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互助通道,鼓勵較發達地方通過對口支援、社會捐助等多種方式支持、帶動相對落后的地區加快發展。三是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優化教育結構和教育資源配置,特別是大力發展義務教育、農村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強基礎研究和先進適用技術研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盡快形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四是統籌省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努力優化發展環境,更好地吸引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加強與深圳、寧波、青島、大連四個對口幫扶城市的經濟技術合作,積極參與西南六省區市經濟協作,推動與泛珠三角、川黔渝、南貴昆經濟區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抓住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機遇,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東盟開拓市場,擴大出口。五是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正確處理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民生,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方面的需求。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發揮各類人才的聰明才智。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進一步做好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糾正各種不正之風等工作。

創新體制機制保障科學發展

體制機制建設帶有根本性。只有創新體制機制,才能為科學發展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科學的決策機制。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體制機制和方式,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問題的研究,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和領導科學發展的本領。對涉及經濟社會全局的重大事項,廣泛征求意見;對專業性、技術性強的重大事項,認真組織專家論證、技術咨詢、決策評估;對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認真實行公示、聽證制度,使各項決策更好地反映民情、集中民智、體現民意。同時,建立健全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

健全完善科學的政績考評機制。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對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政績考評應既看經濟指標,又看社會指標、人文指標和環境指標;既看城市變化,又看農村發展;既看當前發展,又看可持續發展;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既看主觀努力,又看客觀條件。通過健全完善科學的政績考評機制,鼓勵和引導各級干部重實干、辦實事、求實效,使各項政績經得起實踐、歷史和群眾的檢驗。

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將政府職能切實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更大程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深化投資、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市場引導投資、企業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融資方式多樣、中介服務規范、宏觀調控有效的新型投資體制,逐步健全省直接對縣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實行促進電力體制改革、煤炭生產集團化、煙草工業結構優化、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財稅政策措施,從體制上解決產業結構趨同、增長方式粗放、低水平擴張等問題。創新旅游投資體制,進一步加強政府的引導性投入,鼓勵各類投資者參與景區的開發、建設和經營,拓寬旅游投融資渠道,走多條腿發展旅游業的新路子。創新生態環境建設機制,促使生態環境建設與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建設新農村、發展旅游業更好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各方面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總結“多彩貴州風”等文化體制改革的經驗,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