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作文素材范文

時間:2023-03-29 14:57: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資作文素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資作文素材

篇1

【關鍵詞】作文 素材資源 積累 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 -0101-02

量的積累引起質的改變。說的就是積累的重要性。對于語文作文教學來講,素材的積累就是基礎,而積累量的多少往往決定著作文時能否從容的旁征博引,避免搜索語言和素材時的捉襟見肘,避免言語的匱乏枯燥。就小學生而言,還處在寫作的初級階段,模仿性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啟發學生積累素材資源,學生自己的素材資源積累到何種程度,一定意義上便決定了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本文便試圖探究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資源的積累。

一.素材資源積累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及重要性

素材資源積累是寫作文的基礎。沒有一定的素材積累,作文就會顯得枯燥不堪,毫無豐滿的美感。同時,教師在對學生灌輸作文思想時,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素材積累作為依托,那么所講授的知識就會顯得生澀難懂,不易吸收。因此素材資源是作文和教學的基礎,同時作文和教學也會反過來提升資源積累的運用與拓展。二者是相互作用的關系。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素材資源積累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素材資源的積累可以提升小學生對作文教學的理解,加深他們對寫作文的及材料運用的理解,提升了作文教學的效率,方便了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

二.素材資源積累的途徑

(一)關注生活,培養從生活提取素材的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到:“要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生活的能力。”學生的生活多姿多彩的。教師以及家長往往以自己的眼光去評價和判斷孩子的世界,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學生孩子有他們自己眼中的世界,而他們的世界遠不止學校家庭這么簡單機械。在學生的眼中,一只螞蟻搬走了比他重幾倍的食物,這些大人們常常觀察不到的景象會讓孩子們蹲在地上觀察很久,最后得到自己都無法想象的震撼。這便是孩子眼中的生活,這便是孩子眼中的感動。如果大人先入為主打斷了孩子的觀察,也便讓孩子喪失了觀察生活的機會。一次郊游,一個家庭聚餐,第一次學習洗衣服,第一次給媽媽過生日,這些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孩子眼中的生活,而他們所觀察到的生活卻是與大人不一樣的。因此,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生活,養成記日記的好習慣,鼓勵學生有感受之后記錄下來,并運用到平時的作文當中。培養從生活提取素材的能力。

(二)讀書積累,培養從書本中提取材料的能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了書本知識的積累作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廣泛的積累,是拓展學生知識面,提升作文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徑。語文書本中的課文都是精挑細選的經典,同時課外的文章,名人名言,語言故事,童話等都可以是學生積累的素材資源。教師應該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積累記錄筆記的好習慣。教師應多向學生推薦優秀的文章刊物,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通過讀書積累材料。同時讓學生對所積累的材料加以分析歸類如寫景,寫人,狀物等分類,目的是讓學生在作文時有話可說,思維開闊,并能夠靈活的加以運用。閱讀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來講,既可以識字,又可以成文;讓學生知道什么樣的語言為美,什么樣的語言用在什么樣的環境中,通過書中的語境加以鞏固,培養從書本中提取材料的能力。

(三)其他資源,多種辦法共同培養素材資源積累

對于小學生來講,最常用的兩種素材資源積累的辦法莫過于生活與讀書。但同時,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一些其他的方法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例如,互相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往往有說不完的話題。如何能鼓勵學生相互說出自己所積累的素材資源,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你有一個素材,我有一個素材,那么我們兩人就有了兩個素材。推而廣之,整個班級里的學生就會有三十到四個個素材。這就是相互交流的重要性。此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已經開始從網上獲取素材。互聯網涵蓋量廣,知識范圍面大,如果可以合理利用,一定可以成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資源積累的一個重要途徑,而且是最受歡迎的一種途徑。但同時我們要注意的是,網上的素材資源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對網上的信息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挑出健康合理的為小學生所用。

總結:現在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更多的結合新課標來進行。而新課標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素材資源積累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引導學生做好作文方面素材資源積累的工作,建立學生自己的素材資源資料庫,培養積累的意識和態度,養成積累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提升藝術修養,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日常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每一個工作者都應該時刻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素材資源積累的能力,為每一個小學生打好作文學習的基礎,并把積累的習慣帶到日常的學習當中,最終讓給一個學生都成才。

參考文獻:

[1]周洪和. 試談小學語文作文素材的積累[J]. 華章,2014,12:323.

[2]代道舟. 引導學生開掘作文素材資源的基本策略[J].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2,01:96-97.

篇2

一、體驗學習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家創作離不開生活,學生寫作也離不開生活。因此,老師要想方設法去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讓他們學會體驗學習生活。

1.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

課堂是學校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陣地。要讓學生體驗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首先就要豐富課堂內容。

2.體驗學習生活的酸甜和苦辣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是值得用心去感受、用筆去記錄的。

二、感悟農村生活

1.親近大自然,歌詠家鄉

(1)風景名勝美。我們的家鄉風景名勝比較多,它就是寫景的一個很好的題材。比如,我們銅梁有全國第四大古鎮之稱的安居古鎮;著有“奇”“懸”“險”“高”之稱的巍巍巴岳,有夢幻般美麗的七彩夢園……這些美的資源,都應讓學生多去尋找、去感受。

(2)田野風光美。農村田野風光是美麗的。這也應成為學生的寫景素材。水稻、油菜、小麥、桑田、菜地……各具風韻,它們的形狀、色彩、生長過程又各有特點,隨著農時變化組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鬧春圖、青苗圖、豐收圖……引導學生就地取材,從平平常常的、熟視無睹的事物中去發掘事物的形式美與內在美,激發學生對家鄉熱愛之情。

(3)農家新居美。改革開放和小康社會建設給農村帶來了無限生機。反映家鄉發展變化,不能說大話、喊口號,而要“采集”實實在在的事物,以小見大,反映家鄉富了、家鄉變了,農家新居正是現代新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應該引導學生觀察農家新居,描繪農家之美,反映農村巨變,表達愛鄉之情。

(4)新農村建設美。現在,新農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我們的家鄉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樣,以前的泥濘小路變成了村村通的寬闊的柏油路,許多的村子還建起了圖書室、老年活動室,修起了小廣場、籃球場、乒乓臺,配置了豐富的健身器材,這些是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學生完全可以描繪這些,既有內容,又有真情實感。

2.問家史村史,豐富情感

“知之愈深,愛之愈切?!蓖ㄟ^調查、訪問,了解家史、個人成長史、村史,了解家人以及家鄉的過去,收集這些值得記敘的故事,從而激發對親人、對家鄉的愛。

3.學農藝農技,交流思想

農藝農技是農家的傳家寶。在開發作文題材時,我們通過讓學生拜師學藝,身體力行,領悟勞動的艱辛,豐富學生生活。在勞動中交流情感,獲取最有感受的寫作素材。這樣可以避免虛構故事、泛泛而談、虛情假意的作文現象。

4.尋農家之樂,陶冶個性

(1)感悟鄉情之濃。農家人純樸,他們勤勞、善良,與鄰里和睦相處的故事比比皆是:像你幫我助趕農時、互幫互助搶農活、鄉鄰之間辦茶會、修橋筑路出力出資等等。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觀察、采訪中收集這些題材,并通過班內、校內共享交流,比較出村與村、戶與戶間的大同小異,感受農家人的淳樸美、勤勞美、善良美。

(2)感受鄉俗之趣。千百年的農家文化、農家風情,有其獨特的風格,富有強勁的生命力。農家人自娛自樂,表現出農民祖祖輩輩的純真品格。農家的節日,不僅有“五一”節、國慶節、元旦和春節,還有更具農家特色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等等。

(3)體驗時尚之美。隨著時代的變遷,農家舊俗在悄然改變,許多風俗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這些反映當代農民新思想、新觀念、新習俗的題材,也是值得學生去捕捉的,如農民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風尚,他們捐資辦學校、修村道、幫助貧困戶等等。如今的農家有了錢,他們不僅買彩電、冰箱,還要買書、買電腦、上網等等,讓學生攝取這些時尚畫面,寫下來,留下美好的記憶,受到情感的陶冶。

篇3

一、從特色出發,寫農事其樂無窮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師應幫助學生認識生活,深入生活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興趣。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也是一個誘人的世界,農村作文教學有著獨特的優勢,那就是:永不枯竭的寫作源泉。

我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探究、好奇的目光去觀察充滿泥土氣息的、獨特的農村事物,搜集寫作素材,然后指導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所見所聞所感。如:春暖花開,讓學生利用雙休日跟隨父母在田間鋤草;麥收季節,讓學生幫助家里收割,做飯送水;金秋時節,讓學生去體驗摘棉花、刨花生、掰玉米的樂趣。節假日,喂牲口、養家禽、種蔬菜、賣瓜果……事后趁熱打鐵,指導學生寫簡短的敘事、狀物文章。因為寫作素材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密切相關,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有感情可抒發,既學到了農技知識,培養了勞動熱情,又擴大了寫作的范圍。

二、從內容出發,寫樂事比比皆是

我們要培養學生成為活生生的人,關心現實生活的人,具有良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人,有創新能力的人,我們就應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我們還要創設良好的情境,優化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農村學生的生活環境是個寫作資源豐富的“樂園”。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特征,引導學生體驗生活中的樂事,為學生設置某種需要,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

在鶯啼燕舞季節,我和學生們聊天時知道很多學生喜歡養小動物,種樹養花,因此,我指導學生寫一些觀察日記;在依山傍水的田地邊,和學生一同壘灶野炊;在美麗的夏夜,引導學生聆聽大自然的“歌唱家”們奏樂,觀察螢火蟲閃閃爍爍的舞姿;中秋月明,吟詩誦文,猜謎賞月;在粉妝玉砌的雪天,和他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看雪景、讀美文……在農村這個充滿生機、樂趣無窮的“天堂”里,作為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情境,優化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的樂事,深刻感知生動鮮明的形象,以“玩”為媒介,指導學生練筆,描述歡樂的場面,表達愉悅的心情,讓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成為他們永不枯竭的寫作源泉。

三、從現象出發,寫新事層出不窮

學生對新鮮事物容易感興趣,易被具體形象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教學中,可以設置與寫作內容相關的情景,讓學生參與生活,置身于特定的環境氛圍中。使他們的情感活動參與寫作過程,引起情感共鳴,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新農村改造的逐步深入,農村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變化,感受農業的現代化、農村的城鎮化。在學校里,利用網絡資源組織學生觀看改革開放以來新農村改造的有關紀錄片,讓學生了解到國家的富民政策,感受新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訪年長一些的哥哥、姐姐們,了解九年義務教育減免學雜費的情況,采訪班上家境貧困領取補助金的學生,感受國家對農村貧困生的關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詢問家長,家里的明白袋里裝的是什么?農村合作醫療究竟有什么優惠服務?年滿六十歲以上農村老人養老金發放了嗎?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深入農村社區,參觀社區文化建設,關注社區一年更比一年高的新型單元居住樓等。這樣學生融入日常生活,用慧眼去關注農村的新現象、新事物,捕捉鮮活的生活世界素材,寫作的興趣就會被激發。

四、從情感出發,寫美事凈化心靈

走向學生的生活世界,不是簡單的對接生活,更不是復制生活、克隆生活,它一定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世界中感悟人生,生活、生命的真諦,從而進行深體驗,寫出真感受。美的心靈、美的事物,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中無處不在,關鍵是要引導他們去發現、去認識。

作為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些大棚蔬菜種植水產養殖的地方,既調動學生寫農村素材作文的積極性,又使他們懂得“勞動創造美”的所在;想讓學生寫好寫人敘事的文章,事先有意識地開展“獻愛心”活動,引導學生到軍烈屬家送溫暖,去敬老院慰問,與留守學生結對子,為災區人民捐資捐物;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教師節,引導學生給長輩師長寫祝???,為長輩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給父母、爺爺、奶奶洗腳、梳頭、唱歌、捶背等,以此體驗盡孝感恩的快樂和真情的美好,這樣的參與、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們純真的心靈得到美的洗禮,也為他們創造美的氛圍;激發他們“比美”的情趣。由此,學生興趣濃厚,選材思路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創造美、鑒賞美的志趣和能力。

篇4

每天活動的人或演繹的事,每時每刻聳立在人們眼簾中的場景或畫面……都是寫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我們要有意識地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從一枝花、一棵草中看世界,從一滴雨、一個芽中去感受春天,擷取生活的珍珠,感知時代大潮的律動。

長江大學學生“人鏈”事件,彰顯了我國90后年輕一代的卓越人品與奉獻精神。

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接力趕在大年三十前給農民工發放工資,彰顯了新時代民營企業家對農民工的關愛與體貼。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高考作文,雖然出題者強調“主題不限”,但“文以載道”,文章是用來起宣傳教育作用的。高考作文的內容,如沒有鮮明的時代氣息,思想就會黯淡,文品就難以提高。

那些鼓舞人自主、協作、探究、創新的思想,這就是時代精神,應大寫、多寫、深寫;那些謳歌“享受孤獨”“在孤獨中讓生命升華”之類的思想,早已落伍,應少寫或不寫。孔子曾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备母镩_放的時代,如果人人都自我封閉,陷入“孤獨”的泥潭而不自拔,不思進取,對不合群的不良性格不反思、不改正,個人怎能融入集體?

思想的糟粕要摒棄,思想的珍珠要擷取。

那些鼓吹時尚,鼓吹“愛情至上主義”的思想,也應少寫或不寫。一味大談特談談戀愛的好處,易引誘學生荒廢學業,陷入成長的誤區而不能自拔;而那些為愛情而生,為愛情而死,置國家、人民的利益不顧,把信念撇于腦后的思想也顯得低級、平庸。

生活中的素材有丑陋的,有亮麗的。應舍丑求美,棄沙礫擇珍珠。

有些學生置生活的光明面于不顧,文章中經常出現乞丐、瘋婆的身影。試問:現實生活中有沒有乞丐、瘋婆?回答肯定是有的,但這只是極個別的現象。生活中那么多靠勤勞致富的人你不去寫,那么多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奮力拼搏的民營企業家你不去寫,那么多挑燈苦讀的求知學子你不去謳歌,那么多銳意攻關發明的科學家你不去贊美,偏偏把目光盯住乞丐、瘋婆,這不是有意為時代抹黑又是什么?

有些同學心胸狹窄,成天陷于與同學雞毛蒜皮的感情旋渦之中:今天她瞪了我一眼,導致我一夜失眠;明天我諷刺了她兩句,興奮得哈哈大笑……把這樣的材料寫出來,把生活的垃圾有意曝光,到底是歌頌友誼還是歌頌小心眼?是鼓勵人和諧還是鼓勵人內訌?

要在文中暢寫生活的珍珠,不要在文中充斥生活的污垢。

要在文中弘揚拼搏奮進的時代主旋律,不要在文中令人萎靡的哀歌。

這正如描寫美女,不能光寫她臉上的雀斑;摹寫一只鳥兒,豈可聚焦它身上的虱蟲?

看山,要看山的挺拔與巍峨,不要看山的荒蕪與丑陋;

看水,要看水的靈動與潤澤,不要看水底的雜草與污泥……

篇5

一、興趣是良師,生活是源泉,情感是升華

孩子們每天背著沉重的書包,在“兩點一線”的狹小空間里簡單而機械地進行直線運動,他們的目光聚焦于方形的黑板,聚焦于老師慈愛中透著嚴肅的面孔,他們有多少時間能將自己的視線拓展到外面的世界中?又有多少機會去感悟社會這個萬花筒的多面性呢?

社會是寫作的基石。文學作品一旦離開生活這片沃土,一旦缺少生活的真實,它只能是一張無字的白紙。同樣,孩子們缺少對生活的理解,他們又怎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呢?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模仿、編造;編造,模仿。

一次一次的掩卷沉思,激活了我教學的靈感。那是一堂以“成長”為話題的作文課上,我帶著多日的沉思與感悟在黑板上寫下我的第一個嘗試――讓記憶帶你去寫作。也許是出于新鮮,也許是有了興趣,學生們很快進入了思考的狀態。成長中的點點滴滴為孩子們開啟了記憶的閘門,寂靜的課堂很快為學生醞釀了回憶的美酒。一陣回憶之后,孩子們進行了最真實的交流。在這里,他們悟出了成長的真諦;在這里,他們覓見了寫作的靈感;在這里,他們發現了寫作的樂趣,初次體驗到了寫作的甜美。

有了這個開端,學生們寫作的興致也高了。緊接著,我大膽嘗試著我的第二個設想――到街頭巷尾中去發掘寫作的素材。讓曾經某個不期而遇的人成為你筆下的主人,讓曾經擦肩而過的面孔成為你筆下最熟悉的陌生人。于是,你會發現,那個賣菜的小商販那粗糙的大手中折射著人性最柔嫩的光環,那個賣臭豆腐的大叔渾身上下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那個補鞋的老人手中的一針一線都縫補著慈祥的愛……這些社會生活中所謂的“小人物”,他們在不起眼的街巷中,默默無聞地服務于社會。我們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可愛之處,這樣,我們習作中便處處流露著真情,處處散發著人性的光芒。隨后,在他們的文章里,雖然也出現或多或少的語病,但是我發現一種真實的情感在他們的文字間流淌。

寫作即生活,生活即寫作。漸漸地,孩子們發現寫作其實很簡單,只要你留意生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會成為你寫作的源泉。從這以后,每到周五,當我走進教室的瞬間,我總能發現學生眼里有一種期待――那是對寫作課的一種期待――這種期待源于寫作的興趣。。

二、用技巧去表現,用細節去點綴,用語言去澆灌

興趣讓寫作的課堂有了生機。我聽到了一種聲音,一種從孩子們的筆尖流淌出來的真實的哭聲、笑聲。這種聲音的名字真實。雖然,以他們目前的水平,他們手中的那支筆還很稚嫩,但是,從他們堅定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寫作的希望。

教材中選入的都是名家之作。只要語文教師勇于挖掘,其實每篇課文都有作家獨特的寫作技巧。所以,我把語文課堂變成學生提升技巧的最佳平臺。我帶著學生一起品讀作者情感,我讓學生自主挖掘作品中寫作的亮點,并在課堂中進行舉一反三,遷移運用。

生活即細節,寫作中更離不開細節的點綴??墒?,怎么讓學生明白細節在寫作中的妙處呢?細節是為了讓主題更加鮮亮的一種寫作技法。沒有細節的文章猶如沒有裝修的毛胚房――四周黑壓壓的,沒有光亮。細節是文中燃起的一團火,它可以照亮毛胚房漆黑的四壁,可以燃起作者的思想、文章的靈魂。我還舉出這樣的例子:寂靜的冬夜,你還在燈下寫作業,這時,母親給你端來飄香的酥油茶,這是一種簡單而少細節的敘述,敘述中表達了平平的母愛;同樣,還是在燈下,母親又端來了飄香酥油茶,借著燈光,你用細膩的筆法描寫了母親粗糙的大手,刻畫了母親眼角的皺紋,點染了母親黑發中閃爍的幾根銀絲,還融入了酥油茶蒸騰的熱氣,彌漫的香氣。這時,在飄香的酥油茶中,同樣是歌頌母愛,后者中母親的愛顯得更加鮮明,更加偉大。這,就是細節的魅力。

三、在自信中成長,在修改中提升

篇6

摘 要:寫作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對參加新疆自治區“2014年新任教師專業技能培訓”項目的高中語文老師進行了問卷調查,以高中語文老師的視角對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現狀做了調查和研究,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整理和分析。

關鍵詞 :中學 寫作教學 現狀 調查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寫作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而現在中學寫作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存在很大的問題,一是和閱讀教學相比,寫作教學的比重相對較低;二是學生寫作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語言啰嗦,不能做到思路清晰、正確地進行表達。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收效甚微,學生甚至連請假條、書信、報告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文章都表達不清楚,這將會對學生以后的日常生活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對初中寫作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本文就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和目的來探討初中寫作教學的現狀、原因以及應對策略。

二、研究理論依據

本次研究以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等語文大家對寫作教學方面提出的主張為理論依據。葉圣陶主張寫作要做到“準確、鮮明、生動”,做到“不晦澀,不含糊,不呆板,不滯鈍”,這樣才能夠將自己心里的意思說清楚,讓別人明白,進而對別人的思想和行動產生一定的影響;呂叔湘主張寫作要做到“有條有理,有頭有尾,不重復,不脫節,不顛倒,造句連貫,用詞恰當”;張志公提出培養學生寫的能力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生活的需要,強調了寫作教學的目的和重要性。

三、研究設計

本次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參加新疆自治區“2014年新任教師專業技能培訓”項目的高中語文新任老師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全部采取開放式題目,關于寫作的調查共11道題。這些語文教師來自新疆自治區的各個地州市,包括哈密地區、阿克蘇地區、吐魯番地區、博州、阿勒泰地區、巴州地區、昌吉州地區、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塔城地區、伊犁州地區和烏魯木齊本市等。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2份,回收有效問卷25份。下面是調查結果和問題分析。

1.對寫作教學經常關注的話題。因為是開放式問題,所以在32份問卷中,只有25份問卷能夠提取到有效話題,主要有“學生寫作素材積累的途經”“作文怎么教”“學生作文該如何立意”“學生作文假、大、空”“怎樣提高學生寫作語言水平”等。其中40%的老師關注“學生寫作素材積累的途經”這一話題,20%的老師關注“學生作文如何立意”方面的問題,12%的老師關注“怎樣提高學生寫作語言水平”等問題。由此可見,在寫作教學方面,教師存在困惑,學生也很迷茫,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

2.新任教師對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關注度不高,寫作教學方面的專業素養也不高。關于寫作教學,通過對“讀過哪些專業書,知道哪些在寫作上有影響力的教師以及他們的教學主張”的調查研究發現,共有23位老師(占有效問卷的92%)沒有讀過寫作教學方面的專業書,讀過專業書的僅2位。即使讀過專業書的老師,對于寫作教學方面的主張也沒有系統的掌握,只是憑借記憶模糊地寫出一部分教學主張。由此可以看出,新任高中語文老師在大學階段對中學寫作教學的關注度不高,乃至從教后也沒有對寫作教學進行專業的研究。寫作教學現狀讓人堪憂,不甚樂觀。

3.寫作教學的課時安排較少。經過統計分析,40%的教師將高一的寫作教學課時安排為“每兩周一節”,28%的教師將寫作教學課時安排為“每月一節”。由此可以看出超過60%的新任教師對寫作教學的課時安排都集中在“每月一節”或“每月兩節”(“每兩周一節”),寫作教學不受重視。

4.關于“高一新生寫作有多少比例的人能夠做到思路清晰,并對寫作內容有清晰的把握”問題:通過問卷分析發現,高一語文教師對于這個問題的反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比例分段上: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只有4位老師認為一半(50%)以上的學生可以在寫作時做到“思路清晰,并對要寫作的內容有清晰的把握”,剩下的21位老師都不同程度地認為高一新生的寫作存在思路不清、內容不明等問題。其中,認為班里僅有10%-15%左右的學生可以做到思路清晰的老師有9位,可以看出,高一新生的寫作存在很大的問題,班里能夠達到思路清晰這一寫作要求的學生人數不多。這個數據也側面反映出,初中學生升入高一以后,寫作能力的現狀不容樂觀。

5.關于“高一新生在寫作時不能準確、清晰、有條理地說明事物、事件、事理的人數所占比例”的問題調查:

根據調查發現,76%的老師認為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高一新生在寫作時不能準確、清晰、有條理地說明事物、事件、事理,只有3人認為這種比例不大。存在這種問題的學生比例主要占到60%-70%。從這個表格可以看出,高一新生的寫作語言還是不夠簡明、準確;思維也存在混亂現象,不能夠條理、清晰地進行表達和說明。這從側面反映出,他們在初中階段的寫作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以至于升入高一以后,寫作能力對高中的寫作教學造成制約。

綜上,經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和總結,可以發現高一學生的寫作能力仍舊存在不足,他們在初中階段的寫作存在的問題,對高中階段的寫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制約。這項調查報告收集了高中語文老師對初中寫作教學的建議,大部分的高中語文老師的建議是讓學生多讀書、多積累;對學生進行聽、說、想的基礎訓練;進行寫提綱的練習等等。這為初中學生的寫作提供了一些教學反思和借鑒。

(新疆師范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31113])

參考文獻:

[1]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M].敎育科學出版社,1980.

[2]張志公.張志公自選集[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呂叔湘.呂叔湘論語文教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

篇7

熱點話題一:興趣愛好

基本詞匯

favorite(最喜歡的)

taste(愛好,志趣)

read novels(讀小說)

surf the Internet(上網)

chat online(在線聊天)

collect stamps(集郵)

make e-friends(交網友)

climb mountains(爬山)

enjoy pop music(喜歡流行音樂)

亮點詞匯

develop an interest in(在……方面培養興趣)

be fond of(喜歡)

be keen on(對……著迷)

have a taste in(喜愛)

hobby(業余愛好)

be interested in(對……感興趣)

have a great love for(非常喜愛……)

熱點話題二:友誼

基本詞匯

make friends with sb.(和某人交朋友)

a strong personality(個性強)

personal matters(私事)

friendly(友好的)

a close friend(一個親密的朋友)

trust each other(互相信任)

share ... with sb.(與某人分享)

keep in touch with sb.(與某人保持聯系)

stay best friends with sb.(和某人保持很好的友誼)

a friend in need(患難之交)

亮點詞匯

get to know sb.(認識某人)

know sb. very well(熟知某人)

precious(珍貴的)

worthy(有價值的)

understanding(善解人意的)

be loyal to(對……忠誠)

keep sb. company(陪伴,做伴)

熱點話題三:求職招聘

基本詞匯

employ(雇用)

full-time(全職的)

part-time(兼職的)

well-paid(薪水高的)

be paid by the hour(按小時發工資)

subject(課程)

working experience(工作經驗)

health(健康狀況)

present address(目前的地址)

graduate from(畢業于)

degree(學位)

scholarship(獎學金)

good grades(良好的成績)

be good at(擅長)

experienced(有經驗的)

confident(自信的)

English and computer ability(英語和計算機能力)

亮點詞匯

requirement(要求)

resume(簡歷)

schooling(學校教育)

qualification(資格,學歷)

transcript(學生成績報告單)

apply for(申請)

be skilled in/at(在……方面熟練)

major in(主修)

minor in(輔修)

熱點話題四:健康

基本詞匯

physical and mental condition(身體與精神狀況)

strong(強壯的)

Healthy/unhealthy(健康的/不健康的)

fat(太胖的)

thin(瘦的)

nearsighted/short-sighted(近視的)

normal/abnormal(正常的/不正常的)

energetic(精力旺盛的)

eating habit(飲食習慣)

eat too much junk food(吃太多的垃圾食品)

stay/keep healthy/fit(保持健康)

enough sleep(充足的睡眠)

good living habit(良好的生活習慣)

lose weight(減肥)

nutrition(營養)

亮點詞匯

build up one's body/improve one's health(強身健體)

ease the burden(減輕負擔)

be/go on a diet(節食)

overweight(太胖的)

take regular exercise(進行有規律的運動)

proper diet(合理的飲食)

be good for/do good to(對……有益處)

熱點話題五:學校生活

基本詞匯

school rules and regulations(學校規章制度)

behave well(表現良好)

be neatly dressed(穿戴整潔)

respect one's teachers and parents(尊敬師長)

be on time(準時)

keep the environment clean(保持環境干凈)

break the rules(違反規定)

spit(吐痰)

cheat in the exam(考試作弊)

get in line(排隊)

fight with sb.(與某人打架)

punish sb. for(因……處罰某人)

亮點詞匯

observe discipline(遵守紀律)

civilized(文明的)

be expected to(被期望)

be of no good to(對……毫無益處)

熱點話題六:環境保護

基本詞匯

pollute(污染)

cut down trees(砍伐樹木)

waste water(廢水)

throw rubbish around(亂扔垃圾)

protect the surroundings(保護周邊環境)

protect rare animals(保護稀有動物)

improve the environment(改善環境)

save energy(節省能源)

亮點詞匯

do great harm to(給……帶來很大危害)

熱點話題七:和諧社會

基本詞匯

harmonious(和諧的)

honest(誠實的)

credible(可信的)

balanced(平衡的)

social order(社會秩序)

peaceful(和平的)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續發展)

help each other(互助)

care for each other(互相關心)

have a liking for (喜愛)

build(創建)

cherish(珍惜)

public morals(社會道德)

亮點詞匯

devote to(獻身)

be public-spirited(有公德心的)

篇8

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問題對策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實力的試金石,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是,我們的作文教學是低效能高付出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失敗的,因為大多數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直至高中畢業,依然說到寫文章就痛苦,寫不出符合作文教學要求的文章??陀^地說,若學生未能攻克作文難的堡壘,真正應承擔責任的是語文教師。

一、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堂作文訓練的各個環節弱化,難以真正發揮應有的效能

許多教師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去換位思考,作文訓練的各個環節體現出嚴重的成人化傾向。葉蒼岑教授講得很恰當正確:“作文教學存在的弊病,主要原因是出題不當”。我們的命題很多是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的,有時學習國外的作文教學思想,對小學生也大談人生的價值、責任,教師布置作文時,反復強調,要微言大義,以小見大,要選取有價值的重大題材,寫有積極意義的題材,要反映生活的本質等。很多條條框框,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與表達。教師對作文的評改標準是教師自己成人化的,所以,很多反映學生真實狀況和體驗的東西,往往被視為消極的東西,處于評價的盲點位置。如有的學生在文章中寫道:“我就是那么懶惰,懶得去學習,懶得去做作業。我就是要在上課時睡覺,在地上亂丟垃圾,你嫌我臟,不講衛生嗎?那你就別和我坐在一起。別告訴我這是錯的,別跟我講什么大道理,我就是這樣……”這樣的表白,文通字順,表意、中心明確。按常理與傳統,往往應該被否定。雖然看法不正確,但未必就不是一種真實的心態,學生寫出來了,即使不正確,我們教師可以正確引導,并衍生新的作文命題。

其實,學生的作文可以是稚嫩的、不成熟的,甚至是略有消極的、錯誤的,對學生作文的命題、指導、評價不應站在成人的角度,不應照搬文學作品的鑒賞標準,更不應把學生作文引向文學家的文學追求的道路上去。

2.作文教學缺乏一貫性和梯度,難以有效銜接

教師的作文教學缺少面向全局的考慮與安排,在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各自為陣,雜然無序,我們只要認真研究從小學到初中、高中的新課標,就會發現作文教學的要求不一樣的,是有明顯的梯度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要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薄墩Z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高中語文新課標“課程目標”,基本參照了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中“寫作”與“口語交際”的內容,強調了書面表達與口語表達并重的課程原則。在提法和要求上有了一些更高的要求,引領高中作文教學在差異中實現質的提升。三個階段各有側重,前一階段是后一階段的基礎,一環緊扣一環,指向更高階段作文教學的終極任務。但是,我們的語文教師也犯了一個所有家長都容易犯的通病,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超前拔高,急功近利,結果那就是到了小學畢業前80個人的學生班只有近20%的人能夠寫出符合要求的文章,80%的人根本就不會或者不愿意寫文章。在以后的學習中,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作文教學永遠的失敗者。

3.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思維過程的研究,沒有教會學生使思維明晰化的方法

前蘇聯作家法捷耶夫認為,創作過程有積累素材期、構思期和寫作期三個時期。而這三個時期中,最困難的是構思期,因為這是寫作思維由“模糊”趨向于“清晰”的關鍵。構思期,就是使作者思維明晰化的過程。這困惑著作家,更困惑著學生。學生作文,當然和文學創作不一樣,但是二者的關系確實密不可分,沒有寫好作文的基礎,就談不上什么文學創作。關鍵是我們不能按文學創作的要求來指導和評價學生的作文。因此,學生以及任何人寫任何文章的過程和創作過程是一樣的。我們只有把圍繞一個話題(或者命題)的所有問題想清楚了,把握住了,明白自己想要說些什么,把這些弄清楚了,思維明晰化了,最后才能把思維的過程,用語言記錄或表現出來。當然,思維結果并不需要都表達出來,我們總是根據需要有目的和有選擇地加以表達。而我們對如何促使學生的寫作思維趨向于“條理化”“清晰化”的問題,研究得還很不夠。學生的思維明晰化自然和學生的閱歷,思維的深廣度有關,但是語文教師在作文指導中長期堅持對學生進行圍繞話題進行思維細化和擴散的訓練,對學生思維明晰化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4.絕大多數語文教師是語言的“巨人”,寫作實踐的“矮子”

“凡屬于養成習慣的事項,光反復講未必管用。一句老話,要能游泳必須下水。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下水,練成游泳的本領。”語文教師本來應該是運用語言的楷范,引導學生下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師自己樂于“下水”。但是,很多教師卻認為作文是學生的事情,樂于做岸上的游泳教練和裁判員,不愿意親自“下水”。在以教學為中心的中小學里,教不好書的教師,或者學科分數不能出人頭地的老師難以見到出頭之日。如果教師能夠寫出高質量的范文,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進行習作指導,不僅學生的寫作活動將會更加有效,而且也能增加學生對寫作活動的濃厚興趣。

5.過于強調寫作技法與訣竅,忽視任何“法”都不能偏離中心,乃至影響表達

葉圣陶說過:“寫作系技能,不宜視作知識,宜于實踐中練習,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講知識?!濒斞笍牟幌嘈拧靶≌f作法”之類的說法,他說如果我們一味地相信技法,“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然而,在作文教學中,不少教師是非常相信寫作技法的。作文指導課上過于注重形式,講求捷徑:如何選材,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安排文章的結構等,歸類分析,很翔實。他們把這種技法看成是一成不變的公式,是解決學生寫作難題的惟一方法,可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正因為如此,靠教師的寫作技法的講解是絕對解決不了難題的。對學生講作文技巧,不是沒有用處,而是要適時進行。很多學生文章的語言非常華美,文學性很強,但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明白技巧是為表達服務的,任何技巧的運用都是為了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絕對不能以文害意,為了技巧而技巧。

在小學階段,只要學生能夠把自己真實世界里的生活,或者想象中的生活,用樸實的語言,準確、完整地表達出來,沒有技巧的點綴,也是非常成功的。中學階段,初中作文教學的進程中,逐漸增加技巧的教學內容,為高中階段嫻熟地運用技巧作好鋪墊。

二、作文教學難題的破解策略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只要在教學方法上打開‘創作的源泉’,就能使詩人的琴弦發出美妙的樂聲?!?/p>

1.作文教學要做到生活化和理想化的結合

葉老說:“訓練學生作文,必須注重于傾吐他們的生活積累”,作文訓練要與學生的生活接軌,力求生活化,讓學生有話好說,有話要說。學生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一個波瀾,一種表情,甚至一言一行、一字一語,都可作為我們命題的依據。學生的生活可以是家庭里的,可以是學校的,可以是課本上的,可以是社會人生的,涵蓋面非常廣。教師不要人為地設置和條條框框,要指導學生自由地表達。作文教學的視野很廣闊,可以關注現實的世界,也可以描繪超現實的理想化領域的東西。

2.作文教學要做到個性化和共性化的結合

個性通常是指一個人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作文教學要力求個性化,主要體現在學生思維活躍,不受俗套影響,有獨特新穎的構思及內容,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同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運用獨特的、個性化的方法指導學生,讓學生在寫文章中能充分展現自我。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教材范文的示范性作用,還要善于指導學生作好個性化語言的學習和積累,把從報上看到的,廣播、電視里聽到的,別人說話中零星的、散亂的有個性化的課外語言材料記錄下來,以備作文的不時之需。教師要善于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注入個性化的思考,運用個性化的手法,寫出自我獨特的個性化感受和真切的體驗。當然,共性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作文規律的把握以及主流價值取向等。

3.作文教學要做到實用化和文學化的結合

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學生都在語文老師的指導下練習。課堂作文教學,一是為了解決實際的“應需”,變不想寫為我愛寫,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將作文變成學校學習生活中展示自己、小試牛刀的利器。這就要求學生作文必須實用化。二是在不同的考試中能夠拿最好的分數,解決“應試”。這就講究文學功底,要求文學化。作文教學不應受考試指揮棒的干擾,應立足實用,追求文學化,分步走,不同階段有所側重。一般說來,先求其“通”,做到文從字順,結構完整,言為心聲,辭能達意。再求其“好”。做到見解深刻,形象豐富,文采飛揚,個性突出。其實,學生作文沒有必要承載太多的成人化的沉重話題,即使無聊心境的記錄宣泄,只要表達得酣暢清楚,一樣是美文佳作,值得肯定。

4.作文教學要做到課堂化和網絡化結合

作文課堂化,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得法”,教師的指導要少些花架子,多下真功夫。網絡化實際上就是課堂的補充和延伸,很多學生喜歡上網,教師可以和他們成為QQ好友,利用網絡的虛擬與非實名制,鼓勵他們寫作空間日志,要求寫真實情感,教師與他們展開競賽,并及時對他們的文章進行點評,好文章可以向外推出,消除他們的作文畏難情緒,讓他們認識到作文其實就這么簡單,激發他們的興趣,最終使作文成為生活的利器。

三、結語

學校作文教學的目的畢竟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作家,因此,更應著眼于應用功能,要求不能過高。尤其是在各種考試作文的評價上,高分文章適當降低文學性標準要求,不要過多看重技巧和形式,要以內容的表達是否流暢,是否有個性等為主,這對于增強學生作文的激情,無疑具有重大意義。當然,任何時候,文無定法,“條條道路通羅馬”,任何方法只要適合學情的,都是最好的和最有效的。

參考文獻:

\[1\]葉蒼岑.中學語文教學通論.

\[2\]葉圣陶語文教育文集.

\[3\]王慧芳,蒲毅斌.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有效性策略.課程教育研究,2013,(8).

篇9

[案例]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的作文是:做一項實驗,然后寫下來。旨在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并且指導學生寫清楚一個活動的過程或幾個步驟。作為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做什么實驗呢?和科學老師商量商量?老師對實驗不了解,能控制好實驗的過程,講清楚實驗的步驟嗎?每個學生都對這樣的實驗感興趣并且能做好、寫好嗎?

經過思考,我決定另辟蹊徑。翻翻報紙,滿篇幅都是關于劉謙的熱點新聞――對呀!魔術!現在的孩子都那么熱衷于看魔術,沉迷于學魔術,把劉謙當作了崇拜的偶像。如果能給他們一個魔術表演的時間,再共同將這個魔術的過程寫下來,不是既“有寫”,更“樂寫”了嗎?

作文課就是要解決寫什么、怎樣寫的問題。從學生的作文實際來看,作文難寫的癥結就在于不知寫什么,所以必須借助教師的引導,使之文思涌來。所謂題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題材如山珍海味能饞人,并誘人不吐不快。

好的題材從何而來呢?葉圣陶說:“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點綴和裝飾,而就是生活本身。”這也正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說的:“貼近學生生活,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寫出真情實感?!边@樣才不會“無米生炊”。

題目布置下去以后,學生歡呼雀躍。有的孩子甚至馬上就跑到講臺上來說:“老師,我現在就能表演一個魔術給大家看,我在家可是練了好久哦!”有的孩子說:“老師!我的U盤里有劉謙在日本表演的成名作《穿墻而過》,現在就放給大家看吧!絕對精彩!”更多的孩子用滿含期待和興奮的眼光看著我,恨不得馬上就走上一個魔術的大舞臺。

我擺了擺手,對大家說:“不要急哦!表演魔術和欣賞魔術都是有目的的,那就是仔細觀察,一定要看清楚魔術表演的幾個過程,每個過程中要注意魔術師的動作、表情,以及觀眾的反應。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大家齊聲歡呼。

寫作之前,帶領學生去“做”,使他們“做”得開心,“玩”得有味,可以從中積累寫作素材,不僅其過程生動活潑,而且接下來的“寫”也成了一種享受。

但這種“做”必須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不管對于做者還是觀者,都必須提出明確的要求,讓學生在活動前有所準備,活動中有所留心,活動后才能落實作文。

我首先請了一個學生播放了劉謙的一段精彩魔術表演錄像。學生一個個瞪大了眼睛,有的還一邊看一邊和同桌說著:“這是請觀眾作證,每個魔術表演都有這個過程?!惫澞糠磐炅?,我讓同學們在小組中討論,再集體匯報。最后大家總結出魔術表演的一般過程:展示道具―請觀眾觀察―開始表演(過程中突出“神秘”二字,在不經意間“風云突變”)―表演結束(觀眾驚嘆)。

接下來,我又邀請了一位同學表演了魔術《撲克牌》。雖然很簡單,但是孩子們興味盎然。我趁熱打鐵,進一步強化,要求做者需按照幾個步驟來表演,觀者仔細看清表殼過程中魔術師、觀眾的表現,并思考幾個過程的主次安排,要突出重點,抓住亮點。

要提高作文效率,教師必須對作文的全過程進行指導?!爸M量詳,識之盡量真,思之盡量明。”活動是一個個萬花筒,教師要教會學生在這一個個萬花筒中捕捉自己喜愛的鏡頭,將自己的所觀、所感躍然紙上,將習作變成一塊說心里話的樂園。他們在和諧、愉悅的環境中產生熱情向上的情感體驗,在動手、動腦、動口的同時掌握到作文的方法,拿起筆來也就有大量的內容可選擇、會選擇,改變了過去看到題目就皺眉頭、咬筆頭、無話可寫搖著頭的狀況。

當然,這種“做”應該適量,并適合學生年齡特點。所以,不要忘記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少吃多滋味的原則。

魔術表演完了,孩子們意猶未盡?!翱辞迥g的過程了嗎?看清魔術師的動作了嗎?看清觀眾的反應了嗎?”一連串的問題拋給了孩子們。他們踴躍舉手,說起話來滔滔不絕?!拔覀円黄饋磉x擇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魔術表演過程寫下來,好不好?”“好――!”我知道這是由衷的,因為他們對魔術充滿著喜愛甚至著迷,因為他們對魔術表演的幾個過程了然于心,因為魔術師的種種神秘表現已印在了他們的腦海里,也因為他們發出的驚嘆是實實在在的。

“沙沙沙”,教室里,筆和紙親密接觸的聲音是那么和諧、怡人??粗⒆觽儕^筆疾書的樣子和帶著笑意的表情,我為他們高興,為自己高興,也為這節課高興。

義務教育階段的作文教學目標,《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得十分明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寫作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由此可見,作文的目的應是:第一、滿足學生自我表達的需要;第二、滿足學生日常交際的需要。一句話:作文是為學生的生活服務的。而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教學一直被限制在“師授作文”的狹小天地中,面對作文,孩子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快樂――自由表達的快樂,而是焦慮――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的焦慮。

“魔術課堂”的下課鈴響了,這次的活動就隨著鈴聲結束了嗎?一次的嘗試給了我很多啟發。魔術與作文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但兩者頗有相似之處。

一、注重激趣――未成曲調先有情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這也正是俗話所說的“樂此不?!?。只有樂意做,才會用心做;只有自覺做,才能做得好。魔術表演之前,魔術師總是大肆渲染,充滿神秘,調足了觀眾的胃口,使觀眾滿含期待。而我們的作文課呢?我們經??吹接械陌嗉壱蛉绷艘还濗w育課,許多學生滿臉失望的表情;若是兩節作文課不上,大多學生的表現會截然不同。因為他們喜歡上體育課,而提起作文卻會頭痛。這種心理狀況不改變,作文怎能寫好呢?

因此我們作文的選擇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學生身邊一些熟悉的、感興趣的人和事作為作文的主題,讓學生“未成曲調先有情”,這樣才會期待課堂,期待作文,進而才能寫得具體生動,表達真情實感,才能達到不說假話空話,真正訓練學生習作的要求。

二、注重參與――也傍桑陰學種瓜

魔術表演總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觀眾參與”?;蚴钦堄^眾檢驗道具,或是邀觀眾共同表演。這就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實踐可以吸引觀眾的眼球,激發觀眾的認同,帶領觀眾共同感受魔術的魅力。

作文教學也是一樣。沒有堅硬翅膀的雄鷹是無法在廣闊天空翱翔的,沒有充沛精力的駿馬是無法在無垠土地上馳騁的,沒有親身實踐的學生又怎能在寫作天地間徜徉呢?“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边@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如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詩興大發”呢?我想,“體驗”必不可少,它強調人對事物、生活的親身經歷,強調感受的過程和結果。愛玩好動是學生的天性,只有讓學生身處其中,像古時的孩童“也傍桑陰學種瓜”,實現“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實的轉化”,從而獲取語言的直接經驗,才能有真情,寫真事。

三、注重指導――春城無處不飛花

寫作方法的傳授,是學生順利完成寫作的重要條件。這正如魔術表演中魔術師多種方法的巧妙而熟練的運用。雖說“文無定法”,但按一定要求使學生完成一個個訓練點的寫作,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會慢慢提高。因此,教師要將“導”貫穿于整個作文教學的全過程,正如“春城無處不飛花”,各個環節均應滲透作文方法的指導。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步驟指導,在審題立意、謀篇布局、語法修辭、自我修改等方面給學生方法的傳授等等,是至關重要的。

寫作前可以對學生進行作文主題的指導,讓學生明白目的,知道圍繞什么去想,圍繞什么去說,圍繞什么去寫;表達時進行體裁特點的指導,不同的體裁表達方式不同,側重點不同,如記敘文就要交待清楚六要素,說明文側重于說明,應用文講究實用。教者要做到心中有數,指導起來才有針對性;寫作時要進行練筆方法的指導,多教給學生一些作文的思考方法,扎實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但不必刻意追求文章章法,從而束縛學生的思維。所謂作文有法、作文無法就是這個道理。

四、注重欣賞――萬紫千紅總是春

任何一種表演都需要欣賞,何況孩子,何況作文?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差異,寫作方面同樣如此。教師評價作文時要以一顆童心進入,充分發掘學生作文中的成功點,小到詞句的形象生動,大到構思的新穎巧妙,還有見解的獨到精辟,感情的真摯清純……尋找亮點,培養個性?!翱蓯凵罴t愛淺紅”,“萬紫千紅總是春”!我們要讓每一個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擁有“豐收后的喜悅”。

其次,多進行“數易其稿”的訓練。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提出:“少改易之,以圈為主?!边@就告訴我們,讓學生自己多讀多改,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使學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寫好作文的信心。評改的方式有很多,如分組評改、同學互改、教師評改、家長評改等。多種方式的評改對學生均是一種促進,容易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寫作的積極性,甚至成為一種特長。

生態課堂是我們追求的理想課堂,也是一種全新的教育追求。讓我們的課堂還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還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還孩子心向自然的情愫,讓學生像愛魔術一樣愛上作文吧!在生活中去看、去想,在興趣中去做、去寫,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作文“自主、真實、創新”的基本內涵。沒有盆景工藝式的纏扎,沒有馴技強化般的鞭打,教師的話語詩意盎然,如春風化雨,滋潤孩子的心田;教師的笑容激情蕩漾,似陽光和煦,溫暖孩子的心房。

篇10

【關鍵詞】 童話教學 寫話 積累 習作

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認為:兒童不能把精神的東西和物質世界相區別,在成人看來無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兒童眼中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識的。兒童在活動中,常常不自覺地運用夸張、想象、幻想等方法形象地表現內心世界;對兒童來說,童話故事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門戶。他們會把自己天真的思想感情傾注于身邊那些沒有生命或者有生命的物體中,他們能讓小鳥說話,能陪小老鼠做游戲,還能乘著風,和白云捉迷藏……這時的兒童其實就成了一個“童話作家”。這為我們開展童話教學和童話習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如何通過童話教學,幫助孩子積累童話素材,提高他們的童話習作水平,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多策略激發童話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注意培養孩子濃厚的童話閱讀興趣,對于孩子來說童話習作就會是一件對未來充滿憧憬的樂事。在作文起步教學階段,教師可以根據兒童的特點選擇知識性、趣味性、形象性、針對性較強的童話故事讓他們閱讀,也可以通過開展編制“童話小報”“講童話故事”、演“童話劇”比賽等形式,激發他們對童話的興趣。

二、多角度積累童話素材

1.聽童話故事

聽故事是孩子們的天性。聽童話故事是寫好童話故事的基礎。教師可以通過給孩子讀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在不自覺間愛上這些富有想象力的童話故事。

2.讀童話故事

向孩子推薦適合兒童閱讀的童話故事書,在班中設立圖書角,安排孩子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通過閱讀,充實他們的文化底蘊。

3.講童話故事

講童話不僅能夠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口頭表達能力,還能培養孩子對童話的熱愛之情。經常開展“講童話故事活動”,可以激發他們對童話的興趣,豐富知識積累。

4.看童話故事

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要經??磧和澞?,對于比較好的動畫片故事,教師要指導學生回家完成“看電視”的作業,在此基礎上與學生一起交流、討論這些“動畫片故事”,感悟故事真諦,體會故事寫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演童話故事

可以定期組織開展童話劇演出活動,學生在訓練與演出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記憶童話的內容,感悟童話的內涵。

三、多方法指導童話習作

1.續編童話故事

童話就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每一位小朋友,語文課本中凡涉及想象的課文,孩子們便不乏奇思妙想。因此平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把閱讀和習作融為一體,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或對童話內容進行深加工,或對童話的情節進行延伸拓展。通過續編童話,不但讓學生對課文蘊涵的哲理有了更深刻的領會,又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1)補白式編童話

童話和童話教材中的文字雖然非常簡潔,但卻為孩子們提供了故事的脈絡,而童話本身留有的許多空白,又使孩子們可以充分展現其個性化的想象,適當補白是童話閱讀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用在引導學生編寫童話上,則可以成為啟發學生想象與表達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比如:學習《獅子和路》這篇童話時,讓學生補白:小鹿再次來到池塘邊,又會怎么說?學習《坐井觀天》這篇童話時,讓學生補白:青蛙聽了小鳥的勸說后,跳出了井,又發生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延伸式編童話

兒童文學作家王一梅的繪本《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充滿了想象,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給小男孩當風箏線,給鳥太太當晾衣繩,還綁在自己的眼鏡架上當眼鏡繩,用處可真大。當然了,除了繪本中講到的這幾樣用處外,只要我們老師稍加啟發,孩子們就會講出各種各樣的用途來,如給氣球當繩子,給愛跳繩的小女孩當跳繩,給裁縫當漂亮的絲線等等。在引導學生閱讀此類繪本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啟發學生進行延伸式的想象,讓閱讀與想象能比翼雙飛。

2.創編童話故事

兒童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來理解他們生活的世界的,抓住兒童以想象見長的優勢,設計多種訓練的形式,引導他們在作文天地里放飛創造和想象。

(1)以畫編童話

古代詩歌中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碑嬆芙o兒童提供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他們可以借助想象,大膽演繹圖畫情節,展現現實生活的豐富性和生命活力。在教學時,可以先從多幅圖下手,一幅接著一幅寫下來,并加以想象,就能寫出一個較完整的童話故事。當學生編寫熟練以后,可以提供單幅的圖畫,這時就可以讓學生發揮充分的想象,把圖畫內容以外的情節、故事串聯起來,就是學生的創新。比如在編《小蝌蚪找媽媽》的童話故事時,我要求學生先從整體上了解四幅圖畫的內容,然后根據圖畫進行想象,把每一幅圖畫的意思說清楚。最后請學生把三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編一編。學生編得頭頭是道。之后,我又出示了一幅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捉害蟲的圖片,請學生根據圖片,并加上自己的想象,學生也編出了不少有創意的童話故事。

(2)以物寫童話

玩是小孩的天性,那么如何利用玩來達到訓練思維的目的呢?可以從玩具、游戲入手。比如,學生喜歡跳繩,就可以讓學生用繩子拼出或畫出自己喜歡的一些小動物,而他們也能利用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拼湊出小貓、小兔……學生平時對這些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想象,《小兔拔蘿卜》、《小狗蓋房子》等一個個精彩的童話故事就出現了。

(3)以詞寫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