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人句摘抄范文

時間:2023-03-14 22:28: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擬人句摘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擬人句摘抄

篇1

1、蠟燭默默地哭泣著。

2、春天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我們身邊。

3、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澀地打著朵。

4、天是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5、真理它卻不會彎腰。

6、一個個紅石榴小姑娘綻放出可愛的笑臉,躲在樹枝間。

7、柳樹在風中扭擺著腰肢,盡情地跳舞。

8、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蟋們在這里彈琴。

9、風是調皮的,一會把那朵悠閑的云趕得滿天跑,還不斷變化她的面具,一會兒卷起地上的落葉,讓她們打著旋舞蹈。

10、秋天是美麗的,在曼妙的韻律中舞著她的裙擺。

11、大海是如此的變換末測,平靜卻又很兇猛,溫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鏡,像肆虐的猛獸,像母親的撫慰,像父親的鞭打。

12、小樹擺動著枝葉,向我們點頭笑。

13、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讓柔和的晚風輕撫著鬢角,吹去一切郁悶和煩惱。

14、微風柔和地我的面孔。

15、月亮一露面,滿天的星星驚散了。

16、鳴蟬在樹葉里吟唱。

17、星星就像俏皮的小毛孩,一般讓人喜愛。

18、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兒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19、綠油油的小草被風吹彎了腰。

20、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纏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21、小狗伸了一個懶腰。

22、春天就像健壯的青年,充滿朝氣。

23、一個個紅石榴就像一個個小姑娘可愛的笑臉,躲在樹枝間。

24、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

25、蠟燭上的火光歡快地舞蹈著。

26、向日葵不斷地面向太陽公公做運動。

27、這時,春風送來沁鼻的花香,滿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歡笑,仿佛對張老師那美好的想法給予肯定和鼓勵……

28、夜空中的星星眨著眼睛,似乎正在對著你微笑。

29、溪水唱著歌,歡快地向前奔跑。

30、春天就像活潑的兒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壯的青年,充滿朝氣;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31、興安嶺是多么會打扮自己?。呵嗨勺魃?,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32、落葉隨著風高低起舞。

33、女人坐在小院子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34、春天就像出生的嬰兒,嬌小可愛;春天就像活潑的兒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壯的青年,充滿朝氣;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另人回味。

35、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36、春姑娘來了,小草悄悄地從土里探出小腦袋,好奇地望著這個世界。

37、風雨能摧殘櫻花,但是沖風冒雨,櫻花不是也能舒開笑臉么?

38、一排排柳樹倒映在水中,欣賞著自己的容貌。

39、溪水中金魚悠閑地搖著尾巴游過來。

40、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41、風兒快活地唱著歌,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42、蝴蝶初翻簾繡,萬玉女、齊回舞袖。

43、秋天到了,樹上金紅的果子露出了笑臉,她在向著我們點頭微笑。

44、海棠果搖動著它那圓圓的小臉,沖著你點頭 微笑。

45、鳥兒將巢安放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46、每棵樹都是那么蔥翠,誰也不高傲,誰也不自卑。

47、行道樹筆直地站在路邊。

48、太陽出來月亮就回家了。

49、花兒隨風舞蹈。

50、每條嶺都是那么的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51、春尚淺,幾處山頂上的梅花卻掙扎著吐出紅苞來。

52、寧靜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竊竊私語。

53、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54、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55、蜘蛛把蒼蠅拖來拖去,等蒼蠅累得筋疲力盡,蜘蛛才高高興興地享用了這頓美餐。

56、收音機天天說個不停,令鄰居十分討厭!

57、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58、秋便以翩躚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59、春天像剛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60、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就像出生的嬰兒,嬌小可愛。

61、陽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銀梨樹被蒙蒙細雨淋醒。

62、寧靜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竊竊私語。

63、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家;家就像紅布條,永遠系著游子的心,家就像大衣一件,不會提高溫度,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替代的溫暖、

64、小樹擺動著枝葉,向我們點頭笑。

65、今天,太陽好害羞,躲在厚厚的云層后面,遲遲不肯露面。

66、落葉隨著風翩翩起舞。

67、微風柔和地吹,柔和地我的面孔。

68、春天像剛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69、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70、連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

71、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72、月亮姑娘升起來了,仿佛正悄悄地對身邊的小星星說話。

73、風兒唱著歌,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74、秋天邁著沉穩的腳步,緩緩地向我們走來,又悄無聲息地走開。

75、春天就像活潑的兒童,憧憬渴望。

76、它脫下破舊的外衣,又開始新的生活;它貪婪地吮吸著春天那清新、甜潤的露珠兒,慢慢地長出逗人喜愛的嫩枝綠葉。

77、巨浪伸出雙臂把我猛地托起。

78、春天是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嬰兒,嬌小可愛。

79、夜空中的小星星眨著眼睛,似乎對你微笑。

80、春天的腳步近了,小草輕輕地伸了個懶腰,從土里鉆出來。

81、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82、一排排柳樹倒映在水中,欣賞著自己的容貌。

83、在那天邊隱約閃亮的不就是黃河?那在山腳纏繞不斷的自然是汶河,那拱衛在泰山膝蓋下的無數小饅頭,卻是沮淶山等著名的山嶺。

84、翠綠欲滴的椰子從葉間探出了頭。

85、船頭飛濺起的浪花,吟唱著歡樂的歌兒。

86、風兒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87、街上非常熱鬧。電車不慌不忙地跑著,客客氣氣地響著鈴鐺棗,一點也不性急,好像在說:“借光。呃,借光?!?/p>

88、小草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仰望著慈眉善目的太陽。

89、沒有風的打擾,水面很平靜。

90、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91、夢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飄舞 想抓住他,他已經融化了。

92、仲夏夜,清風徐徐吹來,明月追趕 晚霞,早早爬過山頭,掛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帶著一股清涼,驅趕著酷日留下的余熱。

93、秋天又邁著沉穩的腳步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悄無聲息地走開。

94、風兒清唱著歌,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95、柳樹脫下破舊的外衣,又開始新的生活;它貪婪地吮吸著春天那清新、甜潤的露珠兒,慢慢地長出逗人喜愛的嫩枝綠葉。

96、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97、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纏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98、花兒在風中笑彎了腰。

99、頑皮的雨滴最愛在雨傘上盡情地跳舞。

100、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另人回味。

篇2

假設課外閱讀是展現大自然美景的,一方面,可以利用午休、課間活動時間引導學生觀察校園的美景:嫩綠的枝條、金燦燦的迎春花,潔白的玉蘭花、粉紅的桃花;利用外出活動等車的時間引導學生欣賞河邊拂堤的垂柳;班會課上帶領學生瀏覽街邊小公園,尋找春天的足跡。這樣邊觀察、邊欣賞、邊議論、邊想象,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并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為習作奠定初步的基礎。另一方面,利用閱讀課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描寫春天的詩歌、童話、散文等優秀文章,有的熟讀成誦,有的摘抄好詞佳句,有的借鑒修辭謀篇……

讀了大量文章后,可以用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對前一階段的閱讀進行復習鞏固,歸納總結。課上,舉行小小的比賽,讓學生說說積累的描寫春天的詞語,學生興趣很高,每個學生都會滔滔不絕,一口氣能說出很多描寫春天的詞語(這時教師給予及時鼓勵,發紅花,蓋紅旗,發小獎狀);然后讓學生從這些詞語中選自己喜歡的詞語說一兩句話,練習造句,重點表揚能說出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學生;接著重溫讀過的有代表性的詩歌美文,總結這些文章在寫法、修辭上的特點,如:總分或總分總的寫法,想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以及比喻句的不同形式等。最后指導學生做片斷練習:以“春姑娘是最勤快的”為總起句說一段話:春姑娘是最勤快的。她為大地( ),她給山坡( ),她幫小溪( )……

做了這樣一系列的準備,再以“春天的贊歌”為題目,進行一次習作,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大大減少,不愁沒的可寫了,也不愁寫不夠字數了。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話言簡意賅地向我們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

篇3

一、在閱讀中豐富學生寫作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蹦敲丛趯W生的寫作中沒有豐富的寫作素材能否寫出優秀的文章來呢?答案是否定的。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通過分析與思考來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寫作才不會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才能信手拈來,寫出內容豐富的作品來。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讓學生展開充分而主動的閱讀,在閱讀中思考,獲取更多的間接感受。

(一)大量閱讀

杜甫寫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敝挥卸嘧x書、讀好書,才能不斷增加閱讀面,開闊視野,提高閱讀水平與寫作水平。我們除了要利用好手中的教材,讓學生充分閱讀外,還要積極開拓課外閱讀空間,為學生指定書目或是學生自由選擇,讓學生接觸內容更豐富、題材更多樣的書籍。如科普知識、幽默故事、唐詩宋詞、名人傳記等。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來感受不同的文風、不同的寫作態度、不同的文化知識,這樣更能豐富學生的文化沉淀與素材積累。

(二)善于摘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想真正讓所閱讀過的書籍成為自己的營養品,就必須要讓學生來動筆摘抄,將那些好詞佳句、精彩片斷、優秀文章記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并時時翻閱,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將這些內容進行內化,才能形成對自己有用的寫作素材。同時可以在同學之間進行傳閱,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優秀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從豐富的閱讀中來汲取養分。

(三)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對閱讀的延伸、擴展與總結,是讀者與作者進行直接對話的途徑。這既是積累素材的主要手段,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寫讀書筆記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對知識的內化,是最佳的寫作時機。因此在教學中當學生閱讀完畢,不要急于收尾,而是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來寫讀后感,在思考中提高學生的認知,積累豐富的素材。

二、在閱讀中開展豐富寫作訓練

(一)補寫

留白是一種藝術,許多優秀作品正是運用這一藝術,來給讀者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留白,讓學生順著文章思路來進行補寫。如學習《將相和》時,關于廉頗負荊請罪這一細節并沒有詳細敘述,而給讀者以充分想象的空間。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空白來進行補寫,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負荊請罪這一千古流傳的故事,當時具體是什么樣的場景,他們都說了什么?這樣的寫作訓練基于文本,可以讓學生在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點,聯系時代背景的基礎上來想象當時所發生的情形,如臨其境。這對于學生來說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親身體驗與感受,這樣學生才能結合特定的背景與場合來進行描寫。

(二)續寫

續寫是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通過想象、構思細節、緊接原文的一種再創作。許多文章結尾“文盡而意無窮”,此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對原延伸,讓學生續寫相關細節。如《窮人》一文,“桑娜拉開了帳子……”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懸念。此時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接下來又會有什么樣的故事呢?這樣就可以順著文章的情感與特定的背景來展開文章的續寫。

(三)改寫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結晶,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古詩語句精煉、意境深邃,以最簡短凝練的文字或描繪美麗的畫卷、或展現生動的場景、或敘寫生動的故事。讓學生對古詩進行改寫,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加強學生的理解,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學習古詩時,我鼓勵學生將古詩改寫成現代白話文,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非常高,主動思考,寫出了許多富有新意與個性的作品。

(四)仿寫

寫作始于模仿。模仿為學生提供了更佳的范本,大大降低了寫作難度,更能激起學生寫作的動力,這正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如在學習時遇到巧妙的修辭運用,排比句、比喻句、擬人句等;描寫人物、抒感、描繪景色都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讓學生在仿寫中掌握基本的句型與寫作方法,感受作者構思的巧妙、用詞的精練,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表達水平、寫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篇4

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誰知道,火燒云指的是怎樣的云呢?

出示投影片,讓大家看一看。

二、熟悉課文內容。

1、按要求自讀課文。

要求:(1)、劃出生詞。

(2)讀通句子,不熟的地方多讀兩邊。

(3)思考:火燒云指的是什么樣的云?

2、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糾正錯誤。

(2)搶讀課文,看誰讀的最好,鼓勵學生讀好課文。

(3)說說思考題及自己讀出的知識,互相交流,提高對課文的認識。

3、在此基礎上再齊讀課文,加深印象。

三、作業:1、兩字一詞。

2、查字典,弄懂字、詞義。

第二課時

一、檢查朗讀情況,強調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理清順序。

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總結文章寫了火燒云的那些知識。讀得快的同學,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火燒云的?(劃出表示描寫順序的詞語)

如:上來了變化著下去了

小結:作者就是按照“上來了、變化著、下去了”這樣的順序來寫火燒云的。

三、學習課文

“上來了、變化著、下去了”分別講了哪些內容呢?全班分成三組,一組研究一部分內容。下面分組討論。內容少的小組,完成自己的任務后,再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討論。各組要求:

(一)、一組討論火燒云上來了這部分課文。

1、火燒云上來時是怎樣的情景呢?

2、課文中是寫什么時候的火燒云?

3、文章開篇就點題寫道“火燒云上來了,但緊接著寫的什么?(讀讀、劃劃)

4、為什么不直接寫火燒云,而要“節外生枝”地去寫霞光呢?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5、再想想看,這段課文讀的時候要讀出什么。

(火燒云上來了,滿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們要讀出新奇,讀出有趣)

(二)、二組討論火燒云變化著這部分課文??床欢膯栴}問老師。

1、課文是從哪兩方面來寫火燒云的變化的?

2、重點寫了火燒云的什么變化?(形狀)

3、火燒云的色彩有什么變化?在文章中劃出來。

4、火燒云的形狀有什么變化?寫了那些變化?(一匹馬一條大狗一頭大獅子什么也不像)

5、說說哪些是火燒云的靜態描寫?哪些是火燒云的動態描寫?(重點分析火燒云形狀變化里的動態靜態描寫。)體會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相結合的作用。

(三)、三組討論火燒云下去了這部分課文。

1、火燒云下去時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2、找出文中的擬人句、排比句,仿照原句各寫一個句子。

四、總結全文

1、想一想,課文是從哪兩方面來寫火燒云的變化的?又是怎樣把這些變化寫具體的呢?

2、火燒云五彩繽紛變化萬千,請同學們發揮想象力,仿照課文中的寫法,把想到的說給大家聽好嗎?(多找幾個同學說)

五、作業:

篇5

我們知道,語言文字的訓練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這一環節中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即加強字詞句段篇等語言基礎知識,聽說讀寫等語言基本能力的訓練。葉圣陶先生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訓練之?!庇终f:“語文是培養能力的課程,所以不能單純地傳授知識,一定要注意訓練……不斷發展聽說讀寫能力。”因此,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一、注重句子訓練,豐富語言

句子是語言的使用單位,離開了句子訓練,語言訓練就會落空。所以“大綱”強調:“各年級都要重視句子的教學?!毙W階段經常要抓的句子訓練有:用各種詞語造句、擴句縮句、修改病句、句型變換、邏輯、修辭的練習等。其中造句的訓練舉足輕重,而往往被一些老師忽視。他們沒有看到:造句不僅能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和獨立選材的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獨創能力。在訓練時,可以結合班上學生的實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分層指導。如:

(1)鼓勵學生造復句

請先看學生造的兩個句子:

①勤奮――我要勤奮學習。

②我只要堅持不懈地勤奮學習,就一定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

(2)激勵學生主干加枝葉

也請看學生造的兩個句子

①五顏六色――我學會五顏六色造句了。

②五顏六色――老師要我用五顏六色造句。

③五顏六色――春天,公園里那翠綠翠綠的草地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小花,有紅色的,有黃色的,有白色的,還有紫色的,多可愛呀!

(3)倡導學生一詞造多句

還是請先看學生造的句子

①清澈――一條清澈的小河奇跡般地出現在眼前。

②清澈――她那水晶般的藍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閃耀著歡樂的光。

一個詞語造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選材不一樣,可算一詞造多句。上面兩個句子,好象符合要求,其實是課文《可愛的草塘》和《心愿》中照搬下來的。不能算造句,只能算是摘錄句子,積累材料。教師應該告訴學生:一詞造一句,或一詞造多句,都要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獨立選材。理解書上句子的用法是可以的,但不能照抄。如果一詞造多句是造復句,教師可提出要求。

(4)引導學生用修辭

小學語文教材中,常見的修辭有:比喻、擬人、夸張、反問、設問、引用、雙關、摩聲、摹色等。使用修辭不僅能使文章筆下生輝,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表達能力。下邊舉兩個例子。摩聲、摹色這兩種修辭方法,就是把物體發出的聲音和物體的顏色寫出來,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覺。這些修辭在課文里有很多。如:

A、獵狗把鼻尖湊在地面上嗅來嗅去,突然汪汪地叫起來?!抖摺?/p>

B、大嬸聽了,撲哧一聲笑了?!杜]遞員的信》

C、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白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痘馃啤?/p>

這些修辭手法,只要教師略加指點,學生特別有興趣,就連低年級的小朋友一說就懂,一學就會,有兩個二年級的小朋友在學習“杜鵑”一詞的時候,造了這樣幾個句子:

A、杜鵑――春天到了,山上的杜鵑花開了,有紅的,有白的,還有紫色的。(摹色,還用了句式)

B、杜鵑――秋收季節到了,每天天還沒有亮,杜鵑鳥兒就叫個不停:“咕咕,咕咕……快黃,快割……”(摩聲)

C、杜鵑――映山紅也叫杜鵑花,它的花是紅色的,但是也有白色的,紫色的,好看得很。

D、杜鵑――布谷鳥也叫杜鵑花,它的叫聲很好聽:“咕咕,咕咕……”好象在叫大家早點起來,谷子黃了,快去收割。(摩聲)

(5)指導學生由分到合

所謂由分到合,就是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把各個單項訓練組合成兩項或兩項以上的綜合訓練。如:今天中午放學的時候,我走在油菜田邊,看見兩只金褐色的小蜜蜂,一會兒落在油菜花上,一會兒飛起來,一會兒在翩翩起舞,一會兒“嗡嗡嗡……”的好象在商量著什么。

這是一句話。就小學而言,這句話比一些自然段還長。句子中不但有“四素”句(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怎么樣),而且有修辭的套用(摩色、摹聲、比喻、擬人),還有句式(一會兒……一會兒……)這不僅充分體現了由分到合的綜合訓練,而且充分體現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觀察、思維、想象、表達,融會貫通的綜合能力。如果能按照這樣的類推和軌跡訓練下去,到了學生習作的時候,還愁他們用詞不準確,語句不通順,言之無物,言之無序,記流水帳,甚至沒有內容可寫的嗎?

二、加強朗讀,訓練語感

所謂語感,就是由感受語言文字而引起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過程,是一種通過對語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對語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覺的敏銳的感受能力。它雖是一種快速閃現的一種表現形式,但它卻是一種能力,是長期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的積累和結果。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倍首x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因此,語文教學中要加強朗讀訓練。大綱就明確規定: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崩首x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發展語言。如《海上日出》第三段具體描繪了日出時的情景,這是全文的重點。教學這部分除了運用直觀掛圖、投影外,還要靠學生的反復朗讀,通過讀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太陽上升的過程,把太陽的形狀、動態、顏色、亮光刻畫得真實,傳神的。讀第四段課文,學生通過語言的感受,在腦海中出現一幅水天一色,陽光燦爛的壯麗圖景。讀第五段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細細體味,在云層很厚的情況下,日出又有哪些特點?找出描寫它們的句子進行細讀品味,抓住關鍵詞語加深理解。例如課文為什么要用“鑲”字?對照圖說明“鑲”是在加邊,因為云層很厚,光線透不過氣來。黑云的邊上就鑲上了一道光亮的金邊,用詞很貼切。讀這段的最后一句,要讓學生體會陽光照亮一切,作者沐浴在陽光下感到特別溫暖,心情特別興奮,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光明世界的向往。

三、背誦、摘抄,積累語言

學習語言需要積累,而背誦是大量積累語言材料的最有效的辦法。許許多多老一輩專家學者之所以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就是因為他們在學生時代背誦了大量的名篇佳作。一代文豪巴金少年時代就把《古文觀止》上的兩百多篇文章背得很熟,后來寫出文章來就游刃有余。他深有感觸地說:“讀多了,讀熟了,常??梢皂樋诒吵鰜?,也就慢慢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摸到文章的調子……”因此,教材上要求背誦的段落或篇章,一定要嚴格要求,指導方法,讓學生熟讀成誦。但一定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囫圇吞棗。要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

積累語言除背誦外,還要指導學生摘抄,抄那些好詞佳句,課文精彩片段,新穎的句式,準確的措詞以及新出現的成語等等。另外,還可以抄比喻句、擬人句以及外貌描寫片段,景物描寫片段等等。然后反復細讀,比較欣賞,逐步消化。這樣,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然會有長進。

四、練習說寫,運用語言

篇6

1、結合預習提示:假如把課文內容比作一把鎖,那么“預習提示”便是這把鎖的鑰匙?!邦A習提示”中包含文體、文學、篇章、讀寫聽說知識,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閱讀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書理解或把握生字、詞?!邦A習提示”的文字學生幾乎都看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要害詞關系著學生能否真正地全面地領會“提示些什么”。例如《大自然的語言》的“預習提示”中,第一段只有兩句話,我讓學生默讀并思索它給我們提示些什么,引導他們明確第一句話中“比作”一詞,既提示了本文標題采用的是比擬的修辭手法,又回答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再讀第二句話,啟示他們回答句中的“詳細生動”、“條理分明”給我們提示了本文的寫作特點;而句中的“說明了”又給我們提示了本文的文體是說明文;末句的“特征、成因和意義”又提示了本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平時的反復練習后,我的學生幾乎都入了“讀懂預習提示”的門。這樣,講究了教法,也讓學生懂得了學法。

2、結合練習重點:語文教材中,“練習重點”往往提得很精簡,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須在老師充分備課的前提下,才能把練習重點在教學中落實下來。以第一冊《大自然的語言》一課為例,本課練習重點是:①生動的有條理的說明事物;②讀書摘要。

首先,要指導學生了解課文如何“生動”的說明事物。開頭一段用了“次第”、“翩然”等優美的詞語及擬人筆法,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說明于描寫之中,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的畫卷。第二段則用擬人手法,如布谷鳥唱“阿公阿婆,割麥插禾”更有特色,說得更加生動。

其次,要理解如何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知道頭三段說明的順序是什么。顯而易見,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時序來說明,第二段舉的三個例子是以“耕、種、割、插”的農事活動先后為序,第三段則是物候知識的起源和發展,是從古代到近代??梢姼鞫温淅锩娴木湫蛑v究條理性。

而“讀書摘要”,實質上就是對語言信息進行篩選,把文章的重點或主要內容摘錄在卡片或筆記本上。由于學生初學編寫讀書摘要,要求不要過高,指導學生圍繞課文“練習”的一、二小題,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在有關的句子下劃一條波浪線,然后這些句子分別摘抄在筆記本上。這種由淺入深的練習,學生就不會覺得“讀書摘要”茫無頭緒了,也逐漸培養成習慣。

3、結合課后練習:“課后練習”如何處理,是教學的一個技巧,卻往往被忽視。我在教學中,首先打破先講課文后處理練習的陳規,將課后練習分散于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中,靈活處理,有的則置于課前,結合在預習中,或納入布置給學生的自學提綱中。又如《大自然的語言》的練習一,這一題給出了段落大意,只要求劃分段落,理清層次,明確本文的條理性。我首先是要學生讀題,并回答從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說明該問題的,二是讓學生用課文原句回答問題。這樣也為做“讀書摘要”作過渡。練習五的第1小題,則是揣摩一個分號和一個句號的用法,這一練習有助于區分這兩種標點的不同用法,當堂揣摩解決。這種穿針引線的教法,既有利于對句子的理解,有益于培養學生仔細閱讀的習慣,也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

二、“三利用”,即利用工具書、板書和《中學生助學叢書》。

1、利用工具書:工具書是“自學的好幫手”。教師離不開工具書,何況學生。學生的主要工具書是字典和詞典。課文里的生字詞,要教會學生自己查閱工具書解決,而且必須養成習慣,這就是一種能力。在課文“預習提示”里有使用工具書的要求,在課后練習題里也有不少練習題。要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首先給學生作一些趣味性的介紹,提高學生對使用工具書重要性的認識,激發使用工具書的愛好,同時還要落實使用工具書的任務。

2、利用板書:板書的設計,要做到科學、規范、簡明、美觀,這是教師的共識,但實施卻很難。我在設計板書時,首先精心考慮內容的科學,文字的規范簡明,書寫的美觀。也以《大自然的語言》為例,教師板書“草木榮枯,候鳥去來”點明這種物候現象就是“大自然的語言”,而后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體現“草木榮枯”的“榮”的語言文字信息:“萌發”、“開放”、“孕育”和第二段擬人化的“暗示”、“傳語”;“枯”的表現則是“變黃”、“衰草”?!昂蝤B去來”的體現是“燕子歸”、“布谷鳥唱”、“大雁飛”。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本文標題的用法。

在突出“練習重點”的“生動的有條理的說明事物”教學時,則板書優美詞句以體現“生動”;“有條理”則板書第一段體現時間順序的“春、夏、秋、冬”四個字和第二段以農事活動為順序的“耕、種、割、插”四個字。

總之,精心的板書設計,要有科學性,要簡明而美觀,要體現教材作者的思路,也反映教材的特色,而且突出教學的重點。

3、利用《中學生助叢書,初中語文練習冊》。這本練習冊,是唯一的省編與現教材配套使用的中學生助讀讀物。其內容簡明扼要,練習部分按教材課文或選段精心編排適量的練習題,作為教材習題的補充和擴展,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理解或把握相關的知識。但是如何使用,則是一門藝術,也是教法和學法的問題。筆者在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利用助讀讀物的方法。這主要是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或課堂使用,或課外練習;或集中使用,或分散使用;或利用練習叢書處理教材,理解教材,或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使用,以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而且,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或間斷穿插利用“練習冊”進行課堂練習,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既可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又避免了課堂的單調、乏味的形式,克服學生疲憊或不耐煩而做小動作、開小差的現象。

篇7

一、強化初中生的預習能力的培養

在本人對所在地的各個中學的學生的預習水平分析發現,中學生們在預習上出現極大的偏差,只有相當少數的學生掌握了預習的方法,而這些少數的學生在語文學科上學的也相對輕松,成績都處在年段的中上水平,這充分說了預習方法的掌握,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對于大多數還未掌握語文預習的方法或是缺乏預習的意識的學生,老師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法入手。

第一,老師們要對初中生提出清晰的要求,讓學生完成,作業以紙張的方式?f交給老師,比如要對作者的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紙張上寫上作者的姓名,國籍,寫作背景,代表作品還有突出貢獻等等。摘抄文中二至三句優美或是富有哲理的句子在紙張上。對課后習題的解答也要逐一寫出,在要上交作業的壓力下,學生便會按要求養成預習的習慣。其次,老師們還要讓學生對課文想出一些問題,把不懂的地方寫在紙張上,教師進行問題的統計,幫助初中生們去解答,還可以強化他們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在閱讀理解的模塊取得好的成績。

二、通過對課文的解讀 強化學生的吸收能力

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無法為學生們解讀更多的課外書籍,那么日常的對課本的解讀就顯得尤為重要,教材中的課文可以作為教師們的解讀范例,教師們要幫助學生們掌握從名家們的作品中的借鑒吸收化用的能力。

在對課文的解讀過程中,教師要對文章的結構進行分析,向同學們介紹不同的結構的作用,以及寫作中最常見的“總―分―總”的結構的運用方法。然后讓學生根據課文的結構進行模范寫作。其次,對于課文中好的語句,靈活運用了各種各樣的豐富的表現手法,要讓學生進行摘抄,并在作文中靈活運用各種各樣的潤色方法,添加上比喻,擬人,排比等等手法,增加文章的色彩。同時還要讓學生關注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具有能夠升華主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習作上的深刻性,既能夠讓學生掌握課本的知識,還能夠對學生的習作起到示范作用。單純的課文解讀還不能足以滿足學生習作的要求,老師們要培養學生們細心觀察生活,同時還有讓學生愛上閱讀,教師可以在班級成立一個閱讀角,讓學生把推薦的書目擺放在閱讀角上,讓學生能夠想要閱讀的時候就能有書讀,在讀的過程中也能像教師對課文的解讀一樣,將優秀的作品中使用的寫作方法進行模仿創新,從而成為他們在考試的習作上的亮點,取得好成績。

三、成立學習小組,集中整體的智慧

單個人的思維模式難免會產生片面性的弊端,因此就需要集中整體的力量去解決問題。學習小組的成立能夠大大解決這種尷尬的局面。因此一線的語文教師們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幫助他們去組建學習小組。

在成立學習小組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到小組成員人數,為了讓小組成為每個人都能夠有參與討論,人數控制在4―6人。其次,成立小組的時候要避免小組成分不平等的情況出現,優等生居多或是學困生居多,都會大大打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筆者認為可以按照優等生百分之二十五,中等生百分之五十,學困生百分之二十五的比例進行安排,有利于整體學習小組的成績的提高。最后,為了防止出現優等生不斷答題的局面,老師要對小組有所要求,就是每個成員只能答題一次,這樣就能激勵小組中的學困生為了集體的榮譽和名次,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來,積極進行思考探索,從而讓他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產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最最重要的是,在小組討論的環節中,老師們要注意傾聽,適當的給予孩子們援助,輔導他們解決語文學科上的難處,從而讓孩子們減少在語文學科上的壓力。

篇8

關鍵詞:“三結合”;“三利用”;課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2-0033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教會學生自己能讀,培養語文能力,是語文教師都在研究、探索的一個重要問題。當前,九年義務教育的這套初中語文教材,有不少教師認為難教,教學時間不夠用,依然滿堂課都在講解,使學生很少有讀、寫、思和講的訓練機會。正如教育專家錢夢龍所說:“注入式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大敵,至今卻沒有絕跡?!彼?,尋求適應這套教材特點的教法,向課堂要質量,是筆者始終較為重視的一個問題。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探索并嘗試運用“三結合”與“三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師感到易教、課時輕松,而且使學生感到易學、容易接受。下面,筆者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三結合”的教法

即從備課到課堂,始終將課文的“訓練重點”、“預習提示”、“課后習題”相結合,充分把握新教材編寫的特點。

1. 結合訓練重點:在語文教材中,“訓練重點”往往提得很精簡,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須在教師充分備課的前提下,才能把訓練重點在教學中落實下來。以第一冊《大自然的語言》一課為例,本課訓練重點是:(1)生動的、有條理的說明事物;(2)讀書摘要。

首先,要指導學生了解課文如何“生動”的說明事物。開頭一段用了“次第”、“翩然”等優美的詞語及擬人筆法,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說明于描寫之中,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的畫卷。第二段則用擬人手法,如布谷鳥唱“阿公阿婆,割麥插禾”更有特色,說得更加生動。

其次,要理解如何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知道前三段說明的順序是什么。顯而易見,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時序來說明,第二段舉的三個例子是以“耕、種、割、插”的農事活動先后為序,第三段則是物候知識的起源和發展,是從古代到近代??梢姼鞫温淅锩娴木湫蛑v究條理性。

而“讀書摘要”,實質上就是對語言信息進行篩選,把文章的重點或主要內容摘錄在卡片或筆記本上。由于學生初學編寫讀書摘要,要求不要過高,指導學生圍繞課文“練習”的一、二小題,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在有關的句子下劃一條波浪線,然后這些句子分別摘抄在筆記本上。這種由淺入深的練習,學生就不會覺得“讀書摘要”茫無頭緒了,也逐漸培養成習慣。

2. 結合預習提示:如果把課文內容比作一把鎖,那么“預習提示”便是這把鎖的鑰匙?!邦A習提示”中包含文體、文學、篇章、讀寫聽說知識,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閱讀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書理解或掌握生字、詞。“預習提示”的文字學生幾乎都看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關鍵詞關系著學生能否真正地全面地領會“提示些什么”。例如《大自然的語言》的“預習提示”中,第一段只有兩句話,筆者讓學生默讀并思考它給我們提示些什么,引導他們明確第一句話中“比作”一詞,既提示了本文標題采用的是比擬的修辭手法,又回答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再讀第二句話,啟示他們回答句中的“具體生動”、“條理分明”給我們提示了本文的寫作特點;而句中的“說明了”又給我們提示了本文的文體是說明文;末句的“特征、成因和意義”又提示了本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平時的反復訓練后,我的學生幾乎都入了“讀懂預習提示”的門。這樣,講究了教法,也讓學生懂得了學法。

3. 結合課后練習:“課后練習”如何處理,是教學的一個技巧,卻往往被忽視。我在教學中,首先打破先講課文后處理練習的陳規,將課后練習分散于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中,靈活處理,有的則置于課前,結合在預習中,或納入布置給學生的自學提綱中。又如《大自然的語言》的練習一,這一題給出了段落大意,只要求劃分段落,理清層次,明確本文的條理性。筆者首先是讓學生讀題,并回答從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說明該問題的,二是讓學生用課文原句回答問題。這樣也為做“讀書摘要”作過渡。練習五的第1小題,則是揣摩一個分號和一個句號的用法,這一練習有助于區分這兩種標點的不同用法,當堂揣摩解決。這種穿針引線的教法,既有利于對句子的理解,有益于培養學生仔細閱讀的習慣,也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

二、“三利用”的教法

即利用工具書、多媒體和《中學生助學叢書》。

1. 利用工具書:工具書是“自學的好幫手”。教師都離不開工具書,何況學生。學生的主要工具書是字典和詞典。課文里的生字詞,要教會學生自己查閱工具書解決,而且必須養成習慣,這就是一種能力。在課文“預習提示”里有使用工具書的要求,在課后練習題里也有不少訓練題。要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首先給學生作一些趣味性的介紹,提高學生對使用工具書重要性的認識,激發使用工具書的興趣,同時還要落實使用工具書的任務。

2.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為學生創設“五彩繽紛”的課堂,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古語有:“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此,筆者經常利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為學生營造五彩繽紛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黃傳惕的《故宮博物院》這篇說明文時,主要要求學生掌握故宮的格局及其作用,對去過故宮的孩子學習這篇課文很簡單,但對沒去過故宮的孩子要讓他們想象故宮雄偉壯麗的外觀,布置精美的內景,和諧統一的布局是很難的,為此筆者在課文導入環節利用多媒體以“旅游”形式,讓學生看故宮的視頻,了解故宮的各個部分及功用,這樣就避免了學生空洞的想,積極性也極大地調動了起來,對所學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3. 利用《中學生助叢書,初中語文練習冊》。這本練習冊,是唯一的省編與現教材配套使用的中學生助讀讀物。其內容簡明扼要,練習部分按教材課文或選段精心編排適量的練習題,作為教材習題的補充和擴展,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理解或掌握相關的知識。但是如何使用,則是一門藝術,也是教法和學法的問題。筆者在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利用助讀讀物的方法。這主要是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或課堂使用,或課外練習;或集中使用,或分散使用;或利用訓練叢書處理教材,理解教材,或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使用,以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而且,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或間斷穿插利用“練習冊”進行課堂訓練,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既可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又避免了課堂的單調、乏味的形式,克服學生疲勞或不耐煩而做小動作、開小差的現象。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濱”等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會寫“濱”“躺”“踩”等13個生字;

2、初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理清課文脈絡;

3、通過具體詞句,體會海濱小城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4、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理解生字詞,會寫生字;

難點:理清課文脈絡,體會海濱小城景色特點,學習作者抓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1.師:孩子們,咱們初次見面,老師想先帶你們看一組圖片,好嗎?(多媒體播放一組動態圖片)

2.情感引語:孩子們,這里美嗎?想去看看嗎?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畫面導入,營造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學習情境。學生看似漫不經心的教學導入中,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內驅力?!?/p>

二、揭題導入,讀寫課題

導語: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海濱小城》

1.寫課題(板書)

①請同學們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②“濱”是本課的生字,前鼻音,左窄右寬,下橫稍長,最后撇點。

2.讀課題

要求:聲音清晰響亮(指名讀、齊讀)

3.質疑

海濱小城在哪里?有哪些美景?(預設)

4.師:同學們,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藏在課文里,請你們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全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設計意圖:師生一筆一劃地共同完成課題的書寫,既體現文眼的重要,又關注了生字的書寫指導?!?/p>

三、檢查自主學習單學習情況,掃除障礙

師:自主學習單完成了嗎?看看詞語能讀好嗎?

■出示生字:

濱??鷗??胳??臂??睬??載??亞??凳??榕??除??凰??栽1.指名讀生字,要求學生認真聽,互相正音。

2.正音:

①胳臂的“臂”多音字,還讀手臂的“臂”;

②“凳”后鼻音讀的準,獎勵你當小老師帶大家讀一遍;?③區分“栽”和“載”(長得相像,卻有區分。有木栽樹木,有車載東西)

■出示詞語:

海濱??海鷗??沙灘??浩瀚

漁民??胳臂??理睬??滿載?喧鬧

靠岸??鳳凰??石凳?除了??夏天??整潔??踩踏

1.指名讀詞語,要求學生認真聽,理解意思。

2.解釋:浩瀚(聯系上下文,是一種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出示句子:

(1)海天交界的水平線上,有棕色的機帆船和銀白色的軍艦來來往往。

(2)這里的孩子見得多了,都不去理睬這些貝殼,貝殼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3)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么熱烈,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

指名讀句子,開火車讀,齊讀。

【設計意圖: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預習學生可對新知識有初步的理解,也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帶著感悟走進課堂,從而實現在課堂上與老師平等的對話與交流?!?/p>

四、輪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學習單第四題)

1.師:詞語沒問題了,課文能讀好嗎?下面,我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課文,其他同學聽仔細了?。z查自學情況)

2.師:好,讀順了全文,接下來請默讀并思考: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3.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準了?。ǔ鍪荆哼@座海濱小城真是又美麗又整潔。)

4.板書:美麗??整潔

5.師:同學們,能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我們叫——中心句。那么,課文通過哪幾處景物來寫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出示:大海??沙灘??庭院??公園??街道)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朗讀,學生在邊讀邊聽邊思考中,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從而提高學生概括課文的能力。】

五、品讀課文,體驗情感

師:同學們,你們最想欣賞哪一處的美景??預設一:欣賞大海美景,學習第1-2自然段

1.默讀第1-2自然段,完成填空

(??????)的天????(??????)的海

(??????)的帆船?(??????)的軍艦

(??????)的海鷗??(??????)的云朵

2.根據填空,關注大海景物顏色變化,滲透寫法

師:大海給你怎樣的印象?(美),作者是怎么寫出大海的美?抓住景物的顏色,這就是景物的特點。

板書:抓景物特點

指名讀出大海的美。

師配樂范讀。

【設計意圖: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帶他們欣賞最向往的風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動腦動筆動口,讓學生在反復品讀中,體會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出了大海的美。】

過渡:接下來,你們還想去哪兒?

預設二:欣賞沙灘美景,學習第3自然段

1.

來到沙灘,你看到了什么?(貝殼)怎樣的貝殼?

2.通過“寂寞”了解擬人句,感受沙灘的安靜。

師:貝殼為什么“寂寞”?這是一個擬人句,把貝殼當作人來寫。你在什么情況下會“寂寞”?是的,因為安靜所以寂寞,這里通過貝殼的寂寞寫出了沙灘的安靜。

3.女生,讀出小貝殼的孤單寂寞。

4.通過捕魚船隊歸來,感受沙灘的熱鬧。

師:那沙灘上什么時候會熱鬧?(出海捕魚的船隊回來了),船上都帶回了什么?

5.想象:看到這些寶貝,他們會有什么神情,會說些什么,會做些什么?

生1:孩子們奔向自己的父親,尋找金黃色的海螺,高興的“哇哇”直叫;

生2:父親們的臉上滿是欣喜的神情,因為自己的滿載而歸……

師:聽了你們的描述,老師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一片“喧鬧”的景象。

6.男生,讀出沙灘的熱鬧。

【設計意圖: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具體的情境,抓重點短語,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沙灘的熱鬧與安靜。】

六、指導寫字

師:同學們,又到了咱們寫字的時候了!在這些生字中,你覺得哪些字最難寫呢?

1.重點指導“躺”“踩”

①“躺”:“身”高高瘦瘦站直了,撇的右邊不出頭,“尚”略寬一些。

②“踩”:“足”字旁短又瘦,給右邊的撇留點空。

2.師范寫

3.生在習字紙上描一個,寫一個。注意正確的寫字姿勢,做到“三個一”

4.師相機評價,生生互評。

【設計意圖:寫字教學在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教師要給予適時指導,使寫字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七、小結

師:海濱小城還有哪些美景,作者又是怎么寫的?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為下節課學習做鋪墊?!?/p>

八、課后作業:

1.抄寫生字詞三遍;

2.摘抄課文中最美的句子,并背下來。

九、板書設計:

19?海?濱?小?城

篇10

著名作家毛志成認為“中學生應寫大氣文章,必須注意三大:眼大、心大、手大”?!把鄞蟆笔侵搁喿x視野廣,涉獵信息量大;“手大”指寫出的文章有厚實的文化積淀、濃郁的文學素養;“心大”是指立意高遠,能夠站在歷史、時代的高度觀察生活,思考社會、人生,使文章充滿天地之氣。而“三大”如高樓,積累能為其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厚積方可薄發。積累是每個學生提高感悟能力和寫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但從目前情況看,學生寫作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無話可說時,干脆就亂說。究其原因:一是生活比較單一,學習幾乎成了他們生活的全部;二是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很難帶動他們對生活產生思考,從而去進一步剖析。教師一再給學生講,作文要言之有“物”,這“物”是從何而來?一個重要來源就是我們的語文課本。

語文書中有不少名句哲語、優美的詩詞,取其精華,為己所用,可把作文點綴出亮色,也可顯示作者的語言功底。當然,課文中能用的還有人物故事、歷史事件等,把它們作為素材充實到文章中去,可使之變得豐盈而厚實。當然,運用這些材料不能像螞蟻那樣只對知識作簡單的挪用,而要像蜜蜂那樣能夠采花釀蜜。這樣看來,平時的閱讀不能粗枝大葉、囫圇吞棗,否則,再好的材料也不會積淀在學生心里。作為教師,可指導學生做以下功夫:

多讀?!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闭b讀就是通過口與腦來積累素材,典范的語言材料使學生接受的不僅是語言形式,還有文字本身所傳達的思想。行文過程中,對作文有用的材料我們可以信手拈來,在無形中也培養了語感。

積累。對于課本資源,可從兩方面來積累:一是美句妙言、名句哲語、修辭寫法等的積累;二是閱讀啟示,即上完課文后有所觸動和啟發,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在積累中可以進行分類整理,比如:美句及哲理名言收集:如《滕王閣序》《歸去來兮辭》《赤壁賦》《故都的秋》《熱愛生命》中就有很多優美的句子值得積累。這是比較初級的積累方法,通過對優美句子的欣賞、對哲理名言的理解,充實自己,為提高作文語言質量打下基礎。

作文素材收集:學生在作文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材料貧乏,卻又忽視教材中存在著的巨大材料寶庫,以至對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料視而不見,就更不用說積累和運用了。司馬遷受宮刑,忍受身心的巨大痛苦,發憤著成《史記》,勾踐臥薪嘗膽,終于滅吳,都是忍辱負重、實現目標的材料;荀子的《勸學》,韓愈的《師說》就富含學習求師的生動材料;詩詞中的許多名句更洋溢著生命活力的撼人心魄的力量。曹雪芹面臨抄家、舉家食粥的困境,“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寫出了巨著《紅樓夢》;陶淵明不改變士節,《歸園田居》就是他心志和生活的反映;《赤壁賦》對于人生悲喜的思辨;面臨被追捕,而胸中卻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大氣……我們學習的不僅是課文,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反思,一種精神,一種人生的收獲。

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只要稍稍提醒同學們留意一下,摘抄一些,教材中很多的內容均可納入自己寫作的素材之中,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同學們的作文寫作就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汩汩清泉。另外,知道別人曾親歷過的事,別人親歷且由此而總結出的經驗,值得我們今天拿來借鑒,可作為寫作中的導引或材料,甚至可作為人生經驗的警戒。因此,應注意積累。

修辭、寫作方法的收集:如《荷塘月色》中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的運用以及情景交融的特點;《記念劉和珍君》敘議抒情相結合,不僅有完整的事件,還有作者的評論和悲憤的感情;《六國論》中議論的氣勢,開門見山的方法,整齊的論證結構,舉例、對比、引論、反面假設等多種論證方法的綜合運用……這些都是我們在寫作文時可學可仿可用的,加以收集歸納整理,那將會在自己的寫作中享用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