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典音樂的鑒賞范文

時間:2023-10-24 17:38: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古典音樂的鑒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古典音樂的鑒賞

篇1

一、樹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由于中學生缺乏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導致學生缺乏對古典音樂審美的價值,他們更傾向于現代音樂歌曲的節奏、新奇、搖滾和流行,所以發現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解決中學生缺乏對古典音樂興趣這一問題。教學過程是一個認知的過程,這個主題是基于科學的認識論和辯證法唯物論作為其哲學基礎,理性的認識并且依賴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發展。用哲學的基本理論,探索古典音樂教學方法,這有助于中學生對古典音樂的理解,也是掌握古典音樂知識的有效途徑。根據注重理解和興趣喜好理論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的心理學理論,在教學中正確使用多媒體,將課堂教學呈現出立體化、生動形象的表現形式,可以很好的改善學生對古典音樂課的興趣,加強中學生對音樂的創新思維。音樂心理學的研究更注重人的聲音、音樂的記憶、想象的音樂和音樂的感知,根據人的聲音感覺的四個要素:音高、音色、強度,時值,利用這些物理特性來加強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的現狀。利用這些教學方法,來有效解決對古典音樂缺乏興趣的問題,從而樹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二、研究學習方法構建來和諧教學氣氛

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教師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增強初中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認知。古典音樂本身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可以增長自己的藝術素養,培養感請,有助于發展成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健康的人。怎樣在這個流行音樂肆虐的時代培養初中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興趣愛好,是一個非常考驗初中音樂教師教學水平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教師要不斷進行進修培訓,聯系自己的課堂教學,在培訓中進行思考。還可以尋求互聯網上正確有效的信息,在學習過程中,完成了對中學古典音樂課的反思,并對學生教學效果的情況進行自我評價。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重點需要研究中學生不喜歡古典音樂的重要原因,設計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來形成一個教學提案,通過基準教學的比較,表現出課程的有效性,鑒于具體的問題,可以積極研究具體方法并尋求更有效的對策。

從初中教師的角度出發,初中生學生因為什么不喜歡古典音樂、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興趣,我們需要對文獻的大量閱讀,找出培養中學生對古典音樂喜愛的方法,并能提供參考價值。而且在音樂教學課堂中要進行時效性的觀察,掌握教學的基本情況,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還需要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讓教師填寫問卷,找出教師認為初中學生不喜歡古典音樂的原因。最后根據以往教師的音樂教學經驗,總結和探討學生不喜歡古典音樂的真正原因,并研究設計一個可以突破的教學方法,再將設計的課程與之前進行對比,通過對比教學,研究課程的有效性。教師還要為學生建立個人檔案,通過觀察、調查、比較等方法,在學生藝術能力的認知和情感發展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記錄。最后,通過研究整個過程中進行深度的總結及反思,促使學生努力提高藝術欣賞能力和音樂評價的能力。

從初中學生的角度出發,做問卷調查時我們應該以座談會等形式對全體初中學生進行調查,探究學生對古典音樂的理解程度,并對學生不喜歡古典音樂的情況進行分析和歸納,使得研究和評價有重要數據支持。班長和學習委員協助教師精心設計和組織各類校園文藝活動,從而引導初中學生理解古典音樂,促進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三、注重教學與實際的相結合

目前,標準的初中音樂課程是提倡以音樂基礎教學為主,以教師的指導方針,提出課堂的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如果發現學生不理解古典音樂,不知道如何去鑒賞古典音樂,那么教師應該善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創設教學情境,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得每位學生都可以實現更好的學習。而且學生置身于教學學習情境中可以發現自己存在的新問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與發現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對古典音樂鑒賞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目的性。為了讓學生能對古典音樂感興趣,教師也應當做一些學習計劃,比如每周讓每個學生選擇一首古典音樂進行鑒賞,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隨時聯系教師,也可以推薦優秀的古典音樂作品,讓大家在課堂一起探討和解讀;在音樂課堂上仔細品鑒古典音樂,慢慢去感受和欣賞。通過使用這些方法,不僅可以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初中學生對古典音樂也會有質的飛躍和量的提高,對于流向音樂有所減弱,而在古典和民族音樂有很大的發展。從而擴大學生對古典音樂的喜愛,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四、結語

篇2

關鍵詞:大學生 音樂 鑒賞能力培養

音樂鑒賞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是體現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我校為提高大學生的音樂修養,開設了藝術、音樂鑒賞等方面的選修課程。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開展也使更多學生更多的了解了音樂。但是根據對我校大學生最喜歡的音樂類型抽樣調查顯示,喜歡西方古典音樂的占12%;喜歡中國古典音樂的占15%;喜歡流行音樂的占73%,之所以喜歡古典音樂的學生比例較小,大多數學生反映聽不懂古典音樂,不知道如何了解和理解古典音樂,還有少數學生覺得古典音樂聽起來“都一個樣子”。這個調查讓我感到若想真正提高大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需要采取一些更加新穎的途徑和方式,來普及大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加強音樂欣賞的常識教育。

1 音樂具備的基本特點

音樂是由客觀世界和人類審美活動創造出來的,不同時代、民族、國家、地區以及流派創造出的音樂都不相同,他們以各種形式、各種手段來表現不同內容、含義的音樂。音樂的主要特征分為:

1.1 抒情性

音樂是表現感情的藝術,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活動,是人對客觀事物認識過程產生的心理體驗。音樂最重要的內容是情感的表現,是作者對世界的認識、對社會的看法和對生活情感的體驗。如貝多芬就因為非常熱愛大自然而寫出了《田園交響曲》這一美麗的樂章。

音樂的抒情性在影視藝術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它能使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在音樂和畫面共同創造的氛圍中。如:電影《勇敢的心》插曲就是為表現幽靜的田園景色而配置的牧歌風格的音樂;電視劇《鄉村愛情》的樂曲,就是為喜慶場面配置的歡樂而活躍的音樂;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主題曲,就是為悲慘的場面配置的嗚咽而凄涼的音樂。

1.2 時代性

音樂的時代性是它又一重要特性。許多優秀音樂作品都是作曲家對當時社會現實生活的深刻體會、認識和描寫。不同的時代產生不同的音樂,每個時代的音樂作品無不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如,我國三四十年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欺凌,音樂發出了全國人民不屈的怒吼和抗日的呼聲,《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正是這一時代的代表作;目前我國正進入一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新時期,家喻戶曉的《春天的故事》和《走進新時代》正是反映這一時代特色最典型的音樂作品。

1.3 民族性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語言,音樂所表現的情感是人類共通的。但由于各國的地理環境、人文背景、審美標準不同,音樂語言的差異也就很大,這些差異就是民族性差異。音樂的民族性表現出一個民族千百年來逐步形成的審美習慣、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

1.4 概括性

音樂的概括性是由于音樂的不確定性決定的。音樂能抒發和表達一種情緒或感情以及外在環境的某些形象和狀態,但不能像文字或繪畫那樣具體精確地描繪。音樂的描繪是一種概括性的表達,它可以使人產生極為豐富的遐想和意境,這是任何文學語言所不能代替的。音樂對世間萬物描寫的高度概括力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是模仿,二是引起人們的遐想。

2 結合實際多渠道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幾年來,我校為提高大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主要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每年聘請音樂方面的名人、名家、名校進校園開設講座、演出數場,通過講解、演奏和現場互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了解音樂,同時產生共鳴,引起興趣。

(2)加強地方音樂的了解和宣傳,組織學生研究當地音樂。

因學校地處蘇州,為使學生學會欣賞本地區的音樂,學校經常聘請當地有名的昆曲、評彈表演藝術家來校講演。讓更多學生了解地方音樂,并學會如何欣賞這些音樂。

(3)組織有藝術特長的學生成立各類樂團,委派有經驗的指導教師,排演經典的中外優秀作品,如,室內樂團排練約翰·斯特勞斯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民樂團排練《春江花月夜》;合唱團排練《黃河大合唱》等。每次演出都將作品的詳細介紹提前公布,讓學生了解作品的作者、含義和所處的時代背景。這樣學生就不會盲目的去聽音樂會,以入門者的角度去欣賞音樂會。

(4)讓學生了解多元化的音樂,拓展視野提高欣賞能力。

學校還通過廣播等形式對不同風格的音樂進行播放,在播放前進行詳細介紹,目的是讓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作品,了解音樂風格。播放的音樂健康、廣泛,具有代表性,讓學生對各個時期的音樂作品有直觀的認識。如,中西方古典音樂,鄉村音樂,流行音樂,爵士音樂和戲曲等等。

(5)重視音樂藝術社團的建設。

在學校里音樂類學生社團也有很多,學校為這些社團成立了專門的音樂社團聯合會,加強社團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委派了長期固定的專業指導教師對社團活動進行指導,以提升活動的水平和質量;學校還結合質量工程和素質教育向這些社團下撥足夠的活動經費。這樣就使得音樂社團的層次和影響力大大提高,吸引了更多學生的參與。為他們搭建了了解和學習音樂的平臺。

(6)加強大學生的社區演出活動,讓大學生走出學校在一個更廣闊的平臺上表演,通過這樣的社區演出使大學生更能充分展示自我。也讓音樂藝術走進百姓的生活中,這些活動的參與使大學生對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大學生整體的音樂素質。

3 對非音樂專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的設想

音樂的鑒賞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加強對非音樂專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更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對此本人有如下設想:

首先應將音樂鑒賞課程納入學校的培養方案,開設必修課程,課程的學時至少應每學年34節課,每周兩節課。課程的內容可以包括初級基本樂理、簡單的中西音樂史、中國戲曲音樂作品結構及藝術風格分析等內容。同時開設更多內容的全院性選修課程,使學生全面了解音樂的歷史和演變過程,了解不同國家地區的音樂特點。如:開設古典音樂賞析和流行音樂賞析、戲曲賞析等課程,合格者獲得相應的學分。目前我校已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大學生選修這方面課程的熱情非常高漲,這個現象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渴求。當前我校正處在提高素質教育教學改革階段,針對如何提高大學生音樂素質,正在積極努力的進行嘗試和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其次,有條件的學校圖書館可開設古典音樂欣賞數字教室。因音樂會的門票價格比較高,大多數學生不能經常出入音樂廳。數字教室為學生提供資源,定期播放和下載一些影音資料。對音樂了解的越多,欣賞水平才會逐漸提高。

篇3

【關鍵詞】:流行音樂 欣賞 高中 音樂 課堂

高中生對于流行音樂的熱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觀現實,我們必須正視這一現象。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新《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就指出:“關注和重視學生音樂興趣,發展學生的興趣與愛好,既是音樂學習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動力,同時亦是學生在音樂上持續發展,終生熱愛音樂的根本保證。”《課標》中還提出:“應以開闊的視野,體驗、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于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面對這樣科學、包容的指導思想,廣大音樂教師所要做的,就是開動腦筋,選取健康、優秀、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作品與課堂教學有機的結合,對學生進行有益的引導,從而達到激活音樂課堂,提升審美情趣的教學目的。

一、結合學生興趣點,指導學生專題鑒賞

新課改教材中已經將大眾音樂、通俗音樂作為一個獨立的章節設置。這樣,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教師可以設計三到四個課時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專題鑒賞。而面對涉獵廣泛、緊跟流行腳步、并且對相關知識具有強烈求知欲的高中學生來說,只單純地聽幾首歌、幾段音樂顯然是不能滿足他們的鑒賞需求的。筆者認為,完全可以結合實際,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選取優秀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較深入地學習、欣賞。例如,下面是筆者的一個教學實例。這節課安排在爵士音樂欣賞之后,學生們已經對這種由美國黑人創造的、有獨特旋律節奏特點的通俗音樂類型有所了解。于是,筆者決定“趁熱打鐵”,使學生能夠繼續感受一下同樣源于美國的其它風格的流行音樂。

課程一開始,筆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倫的歌曲,此舉立即燃起學生們的興奮點,很多人跟著唱了起來。歌曲結束,筆者提問:“周杰倫的歌曲屬于那種風格?”“R&B”、“Hip-Hop”、“Rap”,學生們開口便說出了這些詞。筆者緊接著又問:“大家把這些詞說得都很熟,那它們究竟都是什么意思?”這個問題讓學生們一下子卡了殼。于是我將這些音樂術語一一進行解釋,并展示出它們的旋律節奏特點。然后再聽歌曲時,學生歸結出了周杰倫音樂中的R&B風格特點。隨后,我又選播了一首美國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讓學生對比欣賞,找出中美兩種R&B歌曲的異同點。通過討論分析,學生們總結出:因為R&B音樂源自美國,所以其歌曲風格更加濃郁、鮮明,而周杰倫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鑒了美國的R&B曲風,但并沒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國音樂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詞等等,更適合中國人的欣賞口味。因此,周杰倫等人的歌曲可以稱為“有中國特色”的R&B風格歌曲。

這節課以現今學生追捧的周杰倫歌曲為切入點,使學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國的R&B音樂風格。同時,希望引導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對音樂進行客觀的評價。

從實際來看,這樣的課是非常受高中生歡迎的。就像課后有些學生表示:“我終于明白了自己喜歡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歡,但什么也說不出來;現在了解了相關知識,我覺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庇纱丝梢姡餍幸魳返膶n}鑒賞是非常有必要的,這類課不僅使學生欣賞到喜聞樂見的作品,傳授相關的音樂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進行有益的鑒賞,培養他們健康積極的審美情趣,面對紛繁的流行音樂世界,能夠作出屬于自己的客觀理性的評價。

專家分析認為,在整個高中音樂鑒賞學習中,流行音樂的專題鑒賞可以與古典音樂、民族音樂、以及其它音樂類型的欣賞學習平行設置,大約占到1/4左右。部分課題內容可以根據流行實際隨時進行調整更新,這樣既吻合流行音樂的時代特性,同時也能夠滿足不同時期學生的興趣和關注點。

二、借助輔助鑒賞,拓寬學生欣賞視野

除了專題鑒賞以外,在其它內容的音樂欣賞教學中,也可以選擇符合課堂主題、優秀經典的流行音樂作品作為補充,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寬了他們的欣賞視野,使其從不同角度感受欣賞內容,同時調解了課堂氣氛。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課中,除了課內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的欣賞,還可以配合主題,給學生播放邁克爾.杰克遜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內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發人深省的畫面,會帶給學生另一種震撼,更加深化了保護生命、珍愛生命的德育目標。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鋼琴曲《鐘》,這是一首古典音樂作品,為了加強學生對于音樂的印象,在一系列聆聽、分析后,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會唱歌》,因為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編自《鐘》,學生在欣賞之余,不僅強化了對于古典鋼琴音樂主題的記憶,同時還了解到,音樂是沒有界限的,流行音樂也可以和古典音樂相互借鑒、相互融合。同樣,在鑒賞中國戲曲音樂的教學中,穿插欣賞劉歡演唱的《胡雪巖主題曲》,也會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和作用。

諸如此類的流行音樂輔助鑒賞,在很多的欣賞主題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流行音樂作品是作為補充、附加的內容出現的,目的是以另一種面貌呈現教學主題,豐富教學內容。筆者以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選擇與當堂教學聯系最緊密的作品,優中選優,寧缺毋濫,這樣才能達到錦上添花、升華主題的作用。

篇4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5B-0095-01

音樂能帶給人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欣賞音樂,人們能提高個人藝術修養,修身養性。音樂教師應該以高中音樂鑒賞課為平臺,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使學生學會多角度鑒賞音樂。那么,教師如何才能上好音樂鑒賞課呢?在此,筆者介紹一些自己的教學經驗。

一、課前準備

開設音樂鑒賞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更多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音樂,并學會如何欣賞音樂。上課前,教師應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樂器

大部分的高中學生對樂器的認識僅限于少量的在流行音樂中常出現的伴奏樂器,如吉他、MIDI鍵盤、爵士鼓、貝斯等。以樂器介紹為切入點,往往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筆者是這樣進行有關樂器方面的課前準備工作的:(1)收集最近較受學生歡迎的動漫配樂或大型交響樂,這些樂曲往往運用了數量眾多的樂器,它們是教師在課堂上介紹樂器的良好素材。(2)準備常見的樂器,以備在課堂上演奏,讓學生能直觀地感受樂器的音色。(3)剪輯樂器演奏視頻,包括單一樂器演奏、多種樂器合奏等。

2.流行音樂音頻、視頻文件

上課前,教師可以把不同風格的流行歌曲集合在一起,通過對其旋律、節奏、和聲的梳理,讓學生了解流行音樂的特點。這樣,能夠使流行音樂帶給學生的新奇感減弱。教師可順勢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轉移到中國傳統古典樂與西方古典樂上。例如,筆者為學生播放了周杰倫演唱的《臺》與容祖兒演唱的《揮著翅膀的女孩》,經過分析可以明顯看出,這兩首歌曲的和聲進行是一模一樣的。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意識到流行音樂往往只是在旋律方面變動,大多數流行音樂的和聲走向、節奏變動都有規律,將其與千變萬化的古典音樂相比,高下立現。

3.其他教學輔助資料

教師還應專門為音樂鑒賞課整理一些資料以輔助課堂教學,可將其制成課件在課堂上穿插講授。課件內容包括:(1)音樂基礎理論。(2)課中出現的樂器(附圖),該樂器的歷史源流,用該樂器演奏的著名樂曲。(3)關于配器的知識。

二、授課過程

高中生已經初具獨立分析事物的能力,他們希望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希望得到師長的肯定。因此,在音樂鑒賞課上,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灌輸式的授課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開展互動交流,使其學會如何欣賞音樂。

1.巧舉例子,培養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應精選例子,巧妙導入課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鑒賞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筆者選擇用SHE組合的《不想長大》MV引入課堂。SHE組合的《不想長大》借用了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的音樂,填新詞而成。充滿現代感的MV視頻片段與學生腦中古典音樂“嚴謹、典雅”的印象產生了激烈沖突,學生們感到非常震驚,他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此時,筆者介紹莫扎特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風格以及莫扎特的生平,然后再對《第40號交響曲》進行詳細分析。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還有很多學生主動舉手提問,筆者再一一作答,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顯著。

2.閉目聆聽,傳授學生技巧

音樂需要用心去聆聽。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聆聽音樂的技巧:在不了解樂曲背景的情況下,可以閉上眼睛用心聆聽,發揮想象力,邊感受音樂邊想象自己喜歡的畫面;在了解樂曲背景的情況下,要帶著“問題”去聽,感受音樂的魅力。例如,鑒賞音樂《天空之城》。該樂曲為日本動漫電影《天空之城》的配樂,很多學生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筆者在沒有介紹電影情節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第一次聆聽。音樂起初屬于小調,中途轉到大調,最后回到小調結束。由于小調的音樂帶有憂傷的情感,不少學生在聽音樂時聯想到了生活中不開心的事,而有的學生聯想到的是浪漫的畫面。接著,筆者向學生簡單介紹了電影劇情及該樂曲為哪些具體情節配樂,然后讓學生再一次聆聽樂曲。這一次,學生們是帶著“問題”去聆聽的(樂曲對烘托氣氛起到了什么作用?樂曲是怎樣用節奏和旋律表現電影畫面中的元素的?……),音樂給學生的感受與上一次聆聽時的感受有了很大的不同。這樣教學,能夠使學生掌握欣賞音樂的技巧,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3.發表聽后感,提高學生能力

在音樂鑒賞課上,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表達自己欣賞音樂后的感想的機會。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聽后感進行適當點評,與學生一起針對音樂情緒、音樂色彩等方面進行分析。在課堂上,師生之間有交流、有互動,既有教師的講解,也有學生的發言,課堂才能活躍起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對音樂的看法,可以激起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促使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提高。

篇5

關鍵詞:流行音樂欣賞 高中 音樂課堂

一、根據學生的興趣分析來指導學生專題鑒賞

新課程教育改革教材中已經將大眾音樂、通俗音樂作為一個獨立的章節設置。這樣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教師可以設計三到四個課時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專題鑒賞。而面對涉獵廣泛、緊跟流行腳步、并且對相關知識具有強烈求知欲的高中學生來說,只單純地聽幾首歌、幾段音樂顯然是不能滿足他們的鑒賞需求的。筆者認為,完全可以結合實際,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選取優秀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較深入地學習、欣賞。例如,下面一個教學實例。

這節課安排在爵士音樂欣賞之后,學生們已經對這種由美國黑人創造的、有獨特旋律節奏特點的通俗音樂類型有所了解。于是筆者決定“趁熱打鐵”,使學生能夠繼續感受一下同樣源于美國的其它風格的流行音樂。

課程一開始,筆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倫的歌曲,這下立即燃起學生們的興奮點,很多人跟著唱了起來。歌曲結束,筆者提問:“周杰倫的歌曲屬于那種風格?”“R&B”、“Hip―Hop”、“Rap”,學生們開口便說出了這些詞。筆者緊接著又問:“大家把這些詞說得都很熟,那它們究竟都是什么意思?”這個問題讓學生們一下子愣住了。于是我將這些音樂術語一一進行解釋,并展示它們的旋律節奏特點。然后再聽歌曲時,學生歸結出了周杰倫音樂中的R&B風格特點。隨后,我又選播了一首美國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讓學生對比欣賞,并找出中美兩種R&B歌曲的異同點。通過討論分析學生們總結出:因為R&B音樂源自美國,所以其歌曲風格更加濃郁、鮮明,而周杰倫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鑒了美國的R&B曲風,但并沒有全部照搬,還融入了一些中國音樂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詞等等,更符合中國人的欣賞口味。因此周杰倫等人的歌曲可以稱為“有中國特色”的R&B風格歌曲。

這節課以現今學生追捧的周杰倫歌曲為切入點,使學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國的R&B音樂風格。同時希望引導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對音樂進行客觀的評價。

從實際來看,這樣的課是非常受高中生歡迎的。就像課后有些學生表示:“我終于明白了自己喜歡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歡,但什么也說不出來;現在了解了相關知識,我覺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庇纱丝梢姡餍幸魳返膶n}鑒賞是非常有必要的,這類課不僅使學生欣賞到喜聞樂見的作品,傳授相關的音樂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進行有益的鑒賞,培養他們健康積極的審美情趣,面對紛繁的流行音樂世界,能夠作出屬于自己的客觀理性的評價。部分課題內容可以根據流行實際隨時進行調整更新,這樣既吻合流行音樂的時代特性,同時也能夠滿足不同時期學生的興趣和關注點。

二、借助輔助鑒賞 拓寬學生欣賞視野

除了專題鑒賞以外,在其它內容的音樂欣賞教學中,也可以選擇符合課堂主題、優秀經典的流行音樂作品作為補充,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寬了他們的欣賞視野,使其從不同角度感受欣賞內容,同時調解了課堂氣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課中,除了課內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的欣賞,還可以配合主題,給學生播放邁克爾.杰克遜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內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發人深省的畫面,會帶給學生另一種震撼,更加深化了保護生命、珍愛生命的德育目標。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鋼琴曲《鐘》,這是一首古典音樂作品,為了加強學生對于音樂的印象,在一系列聆聽、分析后,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會唱歌》,因為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編自《鐘》,學生在欣賞之余,不僅強化了對于古典鋼琴音樂主題的記憶,同時還了解到音樂沒有界限,流行音樂也可以和古典音樂相互借鑒、相互融合。

諸如此類的流行音樂輔助鑒賞,在很多的欣賞主題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流行音樂作品是作為補充、附加的內容出現的,目的是以另一種面貌呈現教學主題,豐富教學內容。筆者以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選擇與當堂教學聯系最緊密的作品,優中選優,寧缺毋濫,這樣才能達到錦上添花、升華主題的作用。

無論是主題鑒賞,還是輔助鑒賞,教師都應該以教材為基礎,以《新課標》為準繩,精心挑選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統一的流行音樂作品來豐富教學。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準確鑒別、理性對待流行音樂,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各種音樂類型,在音樂中感受真善美。

藝術需要百家齊放、百花爭鳴,不拘一格地將流行音樂引進課堂教學,拓寬教學資源,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和藝術審美能力,是高中音樂教學的必然趨勢。新課標為教師在音樂教育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建議,以新課標為指導,結合實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真正使學生做到:學習音樂、喜愛音樂、選擇音樂、享受音樂。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高中音樂;古典西方音樂;欣賞教學

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系中,音樂教學一直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始終,從小學階段的音樂啟蒙教育,到高中階段學生開始學習和鑒賞西方古典音樂,時間跨度長達十二年之久,盡管學生學習音樂的時間不像學習語文、數學那樣長,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于音樂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生進入高中以后,已經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音樂的學習能力和感知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升。西方古典音樂在人類音樂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古典音樂鑒賞能力,對于學生學習其他音樂知識也將會有極大的幫助。那么,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如何開展西方古典音樂教學呢?筆者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得出,可以從如下幾點入手,展開論述。

一、以西方音樂的發展史為主線,使學生熟悉西方古典音樂

西方古典音樂不同于中國的一些傳統音樂,由于文化差異的原因,許多學生對于西方古典音樂較為陌生,知之甚少,有些學生甚至連西方古典音樂有哪些種類都分不太清楚。學生對西方古典音樂的陌生,在無形中加大了教師教學的難度。因此,在進行西方古典音樂欣賞教學的時候,可以首先讓學生了解西方音樂的發展史,熟悉西方古典音樂,這樣教師在教學時就能更好地開展音樂欣賞教學。

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面對這樣龐大、浩瀚的古典音樂世界,難免會無所適從,不知該從何入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自身功夫要過硬,有選擇地選取適合學生學習的樂曲,因為在許多高中,學生通常每周只有一節音樂課,教師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西方古典音樂,教學時就會很盲目,學生也難以學到真正的知識。教師可以在教學時,根據西方古典音樂的發展史及其分類,先幫學生構建一個較為清晰的古典音樂發展史的大體框架,這樣,學生能夠對西方古典音樂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后期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音樂不是孤立的藝術,多學科交叉服務音樂欣賞教學

在教學時,教師可能會發現不少學科的知識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例如,物理和化學里的不少計算知識就會用到學生學過的數學知識。同樣的音樂也并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它與社會風尚、文學、政治、經濟和科學的發展密不可分,音樂的產生,并不是毫無根由的,它是時展的產物。例如,貝多芬所創作的《第九音樂交響曲》就是與文學結合的產物,它是為德國著詩人希勒的詩歌《歡樂頌》所譜的曲。

基于這樣的原因,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文學、歷史學科的知識遷移運用到學生的音樂學習上,使其他學科的知識能夠有效地為音樂欣賞教學服務。這樣學生也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西方古典音樂,有利于學生音樂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發展差異

因材施教的教學理論在我國流傳的時間很長。西方古典音樂學習也必須采用這一教學方式。音樂屬于藝術的類別,藝術不同于普通的文化知識學習,每個人對藝術的領悟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對于音樂藝術的領悟能力強,一點就通;反之,有些學生對于藝術的領悟能力較差,始終不得其法。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因材施教,要尊重每個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進行音樂教學。比如說有些學生喜歡聽輕松舒緩的抒情類音樂作品,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欣賞這個類型的音樂,并在課堂條件允許的基礎下,給學生播放這種類型的音樂,還有的學生喜歡肖邦的鋼琴曲,在教學時,教師也應該予以尊重。根據學生發展的差異不同,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欣賞一些難度大的音樂,取得更大的發展,而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適當地降低難度,鞏固好他們的基礎,循序漸進,使他們不至于失去學習的興趣。

總之,西方古典音樂是一門高雅的音樂藝術,學生在一開始接觸這個類型的音樂時難免會覺得陌生,但是音樂是不分民族、不分國界的,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只要找準方法,使學生對西方古典音樂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逐漸喜歡上了這種音樂,那么在教學時,教師遇到的障礙就會小很多。而且學生學好了這門課程,也會提高音樂感知能力。

參考文獻:

[1]黃華南.對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教學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5(81).

篇7

一、音樂鑒賞的重要性

音樂鑒賞是指聆聽者通過聽覺對音樂進行欣賞,并且能夠從中獲得精神愉悅和滿足的一種活動。高中音樂之所以重視鑒賞教學就是因為它是培養審美能力的最直接、最具體的活動。在鑒賞教學中,是以一定的音樂為審美對象,以學生為審美主體,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特殊的審美觀。音樂具有靈性,是一種表達內心豐富情感的藝術,學生靜心傾聽的時候能夠身臨其境,從而被音樂所感染。在音樂鑒賞中,學生通過聆聽中華民族音樂以及其他優秀作品,可以更加了解中國音樂,更加熱愛藝術,從而迸發強烈的民族精神。可以說,鑒賞教學是高中音樂教學中最難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3】。教師可以慢慢從感性到理性、從膚淺到深層教學,引導學生進入鑒賞佳境,主動消化知識。這有助于學生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提升,從真正意義上培養起審美能力。

二、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審美能力培養的措施

(一)轉換教學理念,重視音樂鑒賞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由于學校課程的設置,安排給音樂的時間并不多,一個星期只有一節課。而且,大部分音樂教師并不會認真上好音樂課,在課堂上隨意播放音樂,或者任由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其他活動。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高中教師沒有意識到音樂對學生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存在傳統守舊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育理念,順應新課程下的教育改革,轉變自己的位置,重新建立音樂課堂上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應該創設良好的學習音樂氛圍,在教學時緊緊圍繞音樂主題播放相關音頻。作為學生音樂引導者,教師本身要具備較強的音樂實力,為學生塑造一個音樂達人。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學會與學生互動,不能沉浸在自己的講課中,要走下講臺,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這樣一來,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也會不由自主地熱愛音樂,學習相關音樂知識,為審美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二)充分將生活與音樂相結合

高中音樂不同于小學、初中音樂,而且高中生生活閱歷豐富,學生在高中音樂課堂中能夠輕易地感受作者傳達的感情。如果教師能夠將主旨音樂結合學生生活中的事物,這會有助于學生加深對作者的理解,使得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比如,在欣賞《獻給愛麗絲》時,首先從整?w上講解作品的含義,幫助學生形成清楚的認知。其次,教師要從作者貝多芬著手,向學生講解貝多芬的平生,特別是要詳細講解此作品的創造背景,也就是貝多芬的戀情。學生在了解創造背景后,教師引導學生在欣賞時感受貝多芬當時的美好純真愛情,或是讓學生挖掘身邊是否有這樣純真的戀愛。通過學生在欣賞作品時的自我感受,學生能夠很快產生共鳴,從而得到自我情感升華。因此,教師在高中音樂鑒賞時,要注重音樂本身的生活性,在生活中挖掘音樂,使得學生在心靈上更加貼近音樂。這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在音樂上的通靈感應,從而培養正確的審美觀。

(三)充分激發學生音樂興趣

高中生由于繁重的作業、緊張的考試,在音樂上不敢沉迷,就算喜歡音樂,也因為緊張的學習而放棄。教師應該針對這一問題,立足于解開學生這一束縛,使他們大膽地學音樂、熱愛音樂,充分激發出學生音樂熱情。據調查,發現高中生普遍對流行音樂感興趣。教師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可以著手于古典音樂,再往音樂中注入流行音樂的元素,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通過流行音樂會重新認識古典音樂,這對學生接觸傳統音樂、民族音樂有很大的幫助。學生接觸不同類型的音樂對審美能力的培養也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篇8

關鍵詞:性別差異;音樂教學;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1)11-0033-04

人的差異有多種表現形式,性別差異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種。性別差異是否導致學生音樂學習上的相應差異?如果有差異,這些差異表現在哪些方面?怎樣面對差異、利用差異從而達到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教師深入研究的課題。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各地火熱進行,江蘇省無錫地區(包含無錫市、江陰市和宜興市)作為新課改的實驗區,已經完成了高中音樂教學的一個循環。為了了解新課程改革對本地區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影響,筆者對無錫地區的音樂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分別發放教師問卷70份,學生問卷500份,收回教師問卷54份,學生問卷500份。本次調查采用分層隨機叢集取樣,從無錫地區的38所星級高中當中隨機抽取7所學校,它們是:無錫市天一中學、無錫市蕩口中學、無錫市八士中學、江陰市第一中學、江陰市祝塘中學、宜興市丁蜀中學、宜興市匯文中學,按20%的比例,抽取了500名學生作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這些學生都是新課程改革的受益者,其中男生274名,女生226名;高三學生70人,高二學生430人。本文僅對學生的性別差異所產生的學習差異展開討論。

筆者對500份學生問卷用SPSS1.1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到如下數據。

一、男女生在主動表達上的差異

音樂鑒賞的過程,不但是享受音樂的過程,而且也是享受思想碰撞的過程。如果人人都能敞開心扉,講出自己的欣賞感受,那么,不僅能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良好的表達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品質。調查顯示,男生主動表達觀點的積極性,顯著高于女生(t=-2.132,p<0.05)(見下表)。

原因分析:

進入高中階段后,隨著心智的不斷成熟,學生的價值觀出現了多元化的傾向,回答教師問題的積極性明顯低于初中和小學階段。學生普遍認為,如果上課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會給大家留下“太積極”或“太幼稚”的印象。此外,現在的中學生音樂綜合素質普遍比較低,在音樂鑒賞過程中,對音樂的理解還停留在感官欣賞的水平上,不會對音樂進行較深入的評價,所以,輕易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擔心:萬一自己的觀點與老師的要求不一樣,會被大家笑話,尤其是女生,更愿意隨大流,不愿意在課堂上,在同學面前出這樣的風頭。而男生一般比較張揚,有的甚至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的勇敢,所以,相對來說,他們更喜歡表達自己的觀點。

應對策略:

針對女生主動表達觀點積極性不高的現象,教師要創設師生平等和男女生平等的學習氛圍,采取多樣化的交流形式,不斷鼓勵女生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

1.明確表達觀點的意義

幫助女生認識到主動表達自己觀點的重要性。教師可教育女生:學習是人與人交往互動的過程,如果不愿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同學們就不知道你的想法,教師也不知道你有無收獲,自己也感覺到是個局外人,這樣,就會少了交往的樂趣和提高的機會。長期下來,就會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甚至厭惡音樂課的學習,不利于自己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良好個性的形成。

2.體驗表達觀點的樂趣

如果教師的啟發引導還不能激勵女生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那么,教師就要利用智慧創造條件讓所有學生,尤其是女生自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女生表達觀點后,要善于修正、完善、提煉、總結她們的觀點,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讓同學們感覺到,原來她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達水平是那么地獨特和高明,使回答問題的同學體會到參與課堂學習的快樂和得到別人認可的快樂;使傾聽的同學感受到融入集體的快樂,而不愿意再做個局外人。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思維也會更活躍,興趣也會更濃厚。

3.豐富表達觀點的手段

鼓勵女生表達觀點不能一味地追著女生提問,要運用多種手段和技巧。利用異性相吸的心理規律激發女生表達觀點,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特別是異性的認可。男生相對來說比較勇敢,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男生也渴望了解女生對音樂本身、對音樂活動的看法,如果教師在提出要求時,能與男生結成統一戰線,讓男生邀請女生表達自己真實的、獨特的想法和觀點,那么她們就會更積極些。表達結束后,男生熱情的掌聲會使她們的自信心得到很大加強,對那些不愿意表達觀點的女生也會起到很好的鼓勵激發作用。

二、男女生對課本中古典音樂的喜愛程度差異

《音樂鑒賞》中的內容大體可以分成五個部分:中國民間音樂、歐洲古典音樂、各種通俗音樂、中國戲曲音樂、外國民間音樂。男女生對歐洲古典音樂的喜愛程度表現出明顯差異,在另外四個部分則無明顯差異,具體情況如下表:

可見,女生對歐洲古典音樂的喜愛程度極其顯著地高于男生(t=2.647,p<0.01)。

原因分析:

欣賞歐洲古典音樂不像欣賞通俗歌曲那樣,只需要對音樂的直接感受,而需要欣賞者具備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還需要了解作品相應的文化背景,涉及到的音樂專有名詞也比較多,如交響樂、奏鳴曲、夜曲、小夜曲、回旋曲等等,給人一種比較難的印象。不少學生自我感覺音樂基礎差,而古典音樂又長又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曲高和寡的局面。一般來說,女生比較聽話,教師補充的相關文化背景能聽得進,也愿意隨著教師的講解和音樂的進行而展開積極的想象,所以,她們能更多地從古典音樂當中得到樂趣;而不少男生在執行教師的要求時打了折扣,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注意力不夠集中,欣賞獲得的樂趣也就減少了。

應對策略: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暈輪效應”,幫助學生對歐洲古典音樂產生興趣。歐洲的古典音樂有大量劃時代的音樂名作,對整個人類音樂的發展產生過重大貢獻,有的作品至今仍然散發著強大的活力,如歐洲聯盟把貝多芬的《歡樂頌》確定為盟歌;S.H.E演唱的《我不想長大》來源于莫扎特的《第四十交響曲》;莫扎特效應在胎教方面的盛行,以及促進動植物生長的科學實驗等等事實。教師事先做一些相關介紹,會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愿望。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在欣賞音樂之前,教師把主要的旋律打印出來,帶領學生反復練唱,然后再把音樂作品按實際教學需要,剪輯成不同的段落或樂句。在聽賞過程中,在學生唱會旋律的基礎上,聆聽相應的音響效果,降低學生進入古典音樂的門檻,幫助他們把紙面上的音符與聽覺效果對應起來,豐富對古典音樂的積累;同時,通過對音樂要素的對比處理,如對同一旋律的快、慢、強、弱、連、跳的處理,幫助學生領會豐富的音樂表現手法,以及這些手法在表現音樂中所起到的作用;在主、副部主題以及段落明顯結構處向學生做出提示,以使他們的聽覺思維能夠跟隨音樂的發展順利進行。

3.了解學生真實感受

利用男生主動表達觀點積極性高的特點,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特別是男生的真實感受,以便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學生對古典音樂的情感和態度、對本節學習內容難易程度的感受、對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接受程度、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以及其他合理的建議和要求等等。了解了學生的真實感受后,教師就要認真全面地反思,進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努力發揚成功的經驗,盡量避免不足,逐漸地把所有學生引入到古典音樂的大花園里。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三、男女生對待音樂作業的態度差異

講到作業,不少人都認為是考試科目的專利,音樂學科不應該有作業。其實這是個誤區。任何一門學問,都應該有作業,沒有作業,學生就不會及時地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就無法檢測學生的掌握程度。長期以來,由于教學主管部門不進行音樂教學質量的檢測,因此,大家都忽視了音樂課堂作業的布置和檢查,以至于大家都默認了:音樂課不應該有作業。調查顯示,女生對音樂作業的積極性,極其顯著高于男生(t=4.218,p<0.001)(見下表):

原因分析:

高中學生的作業負擔確實很重,幾乎沒有業余時間了,考試學科的作業不做是不可能的,因為家長、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都不會同意;而音樂學科的作業不做是有理由的,因為高考不考音樂。有的男生就明確地告訴教師:上音樂課就是來放松的。另外,男生對劇烈的、對抗性強的活動更加感興趣,而女生更喜歡溫和的、優雅的、浪漫的、充滿想象力的活動,比如唱歌、跳舞、演奏樂器和戲劇表演等,在音樂作業中,女生更加能夠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應對策略:

音樂作業從練習的時間來說,一般包括隨堂練習和課外作業兩種形式,通常以隨堂練習為主,課外作業為輔;從練習的形式來說,一般包括音樂實踐活動和書面作業兩種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多數以音樂實踐為主,偶爾有書面表達。

1.明確完成作業是學生的份內之事

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是一個學生最起碼的職責,通過獨立的思考和專心的練習,不僅可以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可以幫助查漏補缺,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音樂界盛行一句話:“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老師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比绻谝幎ǖ淖鳂I時間里不做作業,一方面違反了課堂學習的要求,另一方面,與別人的差距也會逐漸擴大,在不知不覺中,音樂基礎和表現能力就會落后于那些專心練習的同學。無數的事實證明:那些考試科目學業優秀的學生,非考試科目也同樣優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在最短的時間里,掌握了最多的知識。

2.牢記音樂素養是人才素養的組成部分

現代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今天的高中生,就是未來各行各業的頂梁柱。如果從現在開始,不注重包括音樂素養在內的綜合素養的提升,那么,他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將會發現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已有的科技和政治以及生活常識告訴我們,在科學研究上,大到宇宙探秘,小到幼兒胎教;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大到他國首相來訪,小到每周的升旗儀式;在個人的生活歷程中,從出生、到結婚再到離世,音樂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想象出,一個沒有音樂素養的人,他創造的產品或者制定的政策,先天就有人文關懷不足的缺憾。

3.健全表揚優秀和懲戒懶惰的合理機制

高中階段是知識學習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關鍵期,在音樂課堂建立一種氛圍,讓勤奮的人有所收獲,讓懶惰的人無處藏身。

對高質量完成作業的同學要及時表揚。表揚要注意方式。不僅要有當眾及時的表揚,而且還要擅于利用課外交流時的鼓勵;同時,利用輿論的傳播也很重要,比如,在其他班級表揚作業完成好的同學,以及在??习l表優秀的學習心得,等等。對那些經常不完成作業的學生,教師課后要及時地、反復地與他們交流,了解不做作業的原因。在這里,抓反復是很重要的,只要教師能堅持與學生交流,一定能從思想上促使他們重視作業,從技術上幫助他們趕上同學。

重視學生性別的差異,不僅強調了所有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也有利于全體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豐富了學生音樂實踐的途徑,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重視學生性別差異而產生的不同學習傾向,不能矯枉過正,總的目的是為了面向全體學生,是強調以人為本,是弘揚人文精神。有了人文精神,學生才能得到應有的教育和健康的發展。

Strategy for Application of Sex Difference in Music Teaching

JIANG Yi-he & ZHU Hua-qin

(Jiangyin No. 1 Middle School, Jiangyin 214431, China)

Abstract: Sex difference is the most evident among people, which can cause learning psychological distinction, includ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contents, attitude to learning process, and habit of learning behavior. This essay makes a survey of music learning of students in the region of Wuxi by questionnaire, exploring the learning differences caused by sexes for better strategies in transforming sex difference into learning power.

篇9

一、流行音樂課的積極作用

流行音樂中不乏積極的音樂元素,開設流行音樂課,讓流行音樂的精華進入課堂,可以產生以下積極作用:

1.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通過流行音樂的鑒賞,學生的欣賞水平不僅僅是停留于聽幾個歌星的演唱曲目,而是對流行音樂的發展狀況,音樂的曲風、類型都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豐富了學生的音樂知識。

2.一些積極向上的、富有活力的曲風,能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引導。如《我的未來不是夢》就激勵了學生認真過每一分鐘,心跟隨著希望在動,鼓勵學生踏踏實實,有希望有理想。

3.一些聲譽好的歌手或樂手,他們積極從事慈善活動,勇敢面對生活困難,有愛心、有理想,也能對學生作出良好的榜樣。

二、提高流行音樂課的實效

1.首先讓學生正確地了解流行音樂的概念,以及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狀況

(1)流行音樂一般指結構短小、輕松活潑、通俗易懂的聲樂或器樂作品。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流行音樂更多的則是指爵士音樂、地方流行音樂、搖滾樂、迪斯科音樂、探戈、倫巴等歌舞音樂、通俗歌曲和以爵士搖滾音樂的節奏手法改變的古典音樂等。

(2)中國流行音樂發展是從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上海舞廳、酒吧發展起來的帶有爵士風格,以伴舞音樂風格為主,如《夜來香》、《夜上?!返?。由于政治原因,在改革開放前,流行音樂在中國基本是銷聲匿跡。直到改革開放后,流行音樂才開始在中國大陸風行,從模仿港臺歌星,慢慢發展到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現代流行音樂格局。

2.提高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審美情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流行音樂有不少是商業化的、格調低俗的庸俗作品,加上某些廣告音樂、生活音樂、工業音樂、醫療音樂的應用和擴廣,使家庭和社會的音樂生活,呈現出十分紛繁復雜的情況,良莠混雜、雅俗交織、美丑難辨。學生往往是“聽而不擇”,這在客觀上造成不良的聽覺習慣。所以老師必須在音樂教學中,積極加以糾正,引導學生聽些積極健康的流行音樂作品。如《讓世界充滿愛》、《感恩的心》、《臺》、《聽媽媽的話》等等,讓學生明辨是非,明白什么音樂適合聆聽、什么音樂應該抵制,理性對待流行音樂,而不是盲目追求流行,提高學生對流行音樂的辨別能力。

3.師生互動,讓流行音樂與高雅音樂有機結合起來,找出它們的音樂共同點

中學的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以欣賞民族音樂和古典音樂為主的教學,那么在教學中,能有效地把流行音樂元素融合起來,多進行對比性的教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以引用騰格爾的《天堂》作為教學內容,漸漸地引入到蒙古民歌的作品中去,韓紅的《天路》引出民歌,并告訴學生許多流行歌曲的創作,都借鑒民歌的元素,如《好漢歌》大量應用了民歌《王大娘釘缸》的旋律。再如從周杰倫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他所彈奏的肖邦曲目,引入古典音樂“鋼琴詩人”肖邦,主要是讓學生在喜歡的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古典音樂之間找出共同的音樂特點,拉近師生的距離,師生互動,共同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一句話“容納流行,走進高雅”。

4.積極挖掘流行音樂校本課程

流行音樂是二十世紀新興的音樂形式,到目前為止,相關的專業書籍并不多,主要是以介紹流派、歌手、樂手為主,而真正對流行音樂作品進行分析的書籍卻少之又少。所以教師必須認真開展流行音樂進入校本課程這一工作,這是解決當前這一問題的最佳途徑。

(1)重點是探究各流行音樂流派的發展狀況和藝術特征。流行音樂校本課程的重點內容應該是介紹各流行音樂流派的起源、歷程、風格特征,尤其對音樂特征包括節奏、旋律、曲式、樂器等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各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如《爵士樂》中,可以包括從藍調音樂、布魯斯音樂、迪克西蘭到搖擺樂直至爵士交響樂整個發展的過程。

(2)結合古典音樂、民族音樂進行對比性教學。流行音樂中有不少的作品結合了古典音樂、民間的元素,如周杰倫的《喬克叔叔》使用了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的音樂風格,s,H,E演唱的《不想長大》使用了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的主題作為副歌的旋律,所以在教學中進行對比性教學,更能夠了解古典與流行的辯證關系。

(3)組織流行音樂講座,開展流行音樂的研究性學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設幾個研究性的課題,如“中學生眼中的流行音樂”、“新民樂狀況調查”、“流行音樂和高雅音樂的不同之處”等等,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收集分析與流行音樂相關的信息,拓展學生對流行音樂的知識面。

5.開展課外興趣小組,給學生一個展示音樂才華的空間

(1)組織通俗唱法興趣小組。大多數學生在唱流行歌曲時,基本是聽會而不是識譜學會,而且一味地模仿歌星的唱法,明明可以咬字清晰卻故意含糊不清,沒有自己的特點,而且選擇不合適的作品。教師可以教他們一些聲樂技巧和樂理知識,包括臺風、表演、裝束等,使他們在唱歌的時候,能有自己的特點,并且有中學生的朝氣和模樣。

篇10

【關鍵詞】姜夔 詞調音樂 音樂鑒賞 文人音樂

“詞調音樂是配合著詞而歌唱的一種音樂體裁形式。此處之‘詞’,指的是唐宋時代的一種主要的文學形式,一種抒情詩體,是配合音樂可以歌唱的樂府詩?!雹?0世紀30年代朱謙之先生曾在《中國音樂文學史》一書中喟嘆云:“雖然戴長庚《律話》以不可識者為拍,但這話在陳蘭甫已疑其靠不住,所以我們現在想要按譜唱曲,而詞譜法既已亡佚,詞也畢竟不可唱了?!保ū本┐髮W出版社,1989年版,第207頁)1952年之后,楊蔭瀏通過現存的西安鼓樂宋人譜式,極具說服力地破譯了南宋詞人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17首作品,其中有姜夔的自度曲14首。1957年8月,楊蔭瀏與陰法魯兩位合著了《宋姜白石創作歌曲研究》一書(人民音樂出版社1957年出版),至此,雖然目前學界對姜夔詞調音樂的部分譯譜細節還有些修正意見,但姜夔詞調音樂的基本面貌已經大致確定下來了。近年來,學界人士仍在繼續努力補充新的詞調音樂文獻,如《碎金詞譜》《九宮大成》中的某些作品的譯譜等,但傅雪漪上個世紀80年代即撰文論證:“‘以歌曲之法歌詞',不是詞的音樂原貌。《九宮大成》中的唐、宋、元人詞,基本是清代藝人用昆曲唱法譜配的曲牌,特別是《碎金詞譜》更是清代人沿襲了《九宮大成》的作法,由昆曲樂工補配的一些‘詞調’,因而,不能依此來探討詞的音樂?!保ā对囌勗~調音樂》,載《音樂研究》1981年第2期52頁)所以我們現今提供給大學生開展詞調音樂鑒賞活動所用的詞調音樂文本,還主要集中于姜夔的這14首自度曲。姜夔的自度曲盡管并不能反映古代能入樂的所有詞調音樂的風格與氣度,“但這些詞調音樂抒情成分濃厚,風格上清空雅潔,并且和詞作的聲情高度融合,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姜夔所代表的騷雅派詞風”。②且姜夔作為南宋格律派詞人代表,其自度曲之工巧雋永、清雅淡愁的風格自可部分代表南宋詞調音樂的整體面貌。

一、姜夔詞調音樂的音樂本體分析與鑒賞

詞調音樂實為中國古典藝術歌曲,所以鑒賞姜夔自度曲的第一程序與一般歌曲的鑒賞進程相同,即首先對它的曲調部分進行音樂本體分析與鑒賞。

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有旋律、節奏、和聲、調式、調性、音區、音色、音強、速度、演奏(唱)法、織體(復調)等;音樂的整體表現手段還有音樂主題、主題的發展及整個作品的曲式結構等。

在鑒賞姜夔詞調音樂的時候,我們需引導學生判斷以下問題。第一,詞調音樂作品的曲調是使用了何種古代音階組成的?在中國古代三種七聲音階當中姜夔常使用雅樂音階,另“常用升高半音的徵、商或宮音作為調式外音”③,為其古雅的詞調音樂風格奠定了基本格調。同時創作者的藝術訴求似乎也值得我們深思。第二,姜夔詞調音樂的曲調是否有宮調問題?元代燕南芝庵曾在《唱論》當中詳細說明當時常用的十七宮調的音樂風格特點,曲樂的宮調體系沿襲自詞樂的宮調體系,所以詞調音樂的宮調意義應與此之后的南北曲的宮調意義大致相似。姜夔的自度曲《揚州慢》《長亭怨慢》曲譜原注為“中呂宮”,即夾鐘宮,合為現在的C調。陳應時曾撰文指出,姜白石的創作歌曲只有兩類宮調理論,其一是單一調式調性的歌曲,其二是同主音調式交替的歌曲④。第三,姜夔詞調音樂的曲調當中最具特點的旋法是什么?姜夔自度曲的旋律音程常用三度音程,同時穿插使用五度、六度的大跳,音樂風格清雅之中有料峭之意。第四,姜夔詞調音樂的起調畢曲的有機安排是怎樣的?等等。

大學生對一首中國古典歌曲的曲調音階、調式調性布局與其旋法、樂句結音規律等展開譜面分析應當是沒有問題的,雖然中國傳統樂學的專業術語的表述與今用的西方音樂理論術語表述不同,但教師一一解釋之后大學生也大都能夠明白這些術語的基本含義。在音樂本體分析鑒賞教學環節當中,教學重點其實應當是如何理解并審視中國詞調音樂的節奏布局的問題。

教學當中,我們展示給學生的詞調音樂曲譜的左上側一般都標有此曲的音樂拍號,姜夔詞調歌曲《揚州慢》今示譜拍號為4/4拍。但中國古代詞調音樂的節奏實非均分拍,即《揚州慢》曲譜所標示的4/4拍號并不意味著姜夔此曲音樂的節奏是固定的“強、弱、次強、弱”這樣交替著的均等節奏律動,詞調音樂的節拍其實是“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