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詞范文
時間:2023-04-12 08:01: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辛棄疾的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辛棄疾;題壁詞;寫作動機;題材內容
從唐代開始,越來越多的文人將詩詞題寫在亭臺樓閣等各種建筑物墻壁上,或是驛站、渡口的柱石上,平時游覽勝跡,往往將一己之懷即興書寫在巖石粉壁上,供人賞玩評點或唱和。在辛棄疾生活的南宋孝宗至寧宗時期,題壁文學已經發展得相對較成熟,今鄧廣銘《辛棄疾詞編年箋注》一書中載辛棄疾的題壁詞有27闋之多,其中明確在題序中指出是書寫在粉壁巖石上的是8闋,另外的皆是為建筑物所題之詞,雖沒有材料確定其通過題壁這種形式進行傳播,但究其寫作因由與功用,仍可以將其歸入題壁詞的研究范圍之內。
辛棄疾所作題壁詞,寫作動機比照之前的文人題壁詞的書寫更顯復雜,不再是單純的“發乎情”之作,夾雜了一部分應酬之作與他人請求之作。在題材內容上,前期創作數量較少,側重于表達自己壯志難酬的無奈與歷史的興亡感;后期閑居田園時,題壁多關注個人際遇、家庭瑣屑和田園農事,貼近生活,饒有趣味。而辛棄疾的題壁詞創作,不僅秉承著唐宋題壁作品一貫的隨意性和真實性的風格,更在題壁時將眼前的景色進行虛化,使其作品往往超脫了本來要描寫的景致,而更多地傾向于抒發他的情感和表現想象力,以隨意的筆調對于真實性的突破成為辛棄疾題壁詞最重要的特點。
一、抒寫目的和動機
王兆鵬先生認為,題壁和觀看題壁就如同現代的人上網發帖,因此題壁詞具有開放性、自由性、即時性、無償性四大特點和發現人才、反映訴求、廣告促銷三大效應。(1)辛棄疾的題壁詞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情之所至不吐不快的率性表達,這一部分作品才思靈動,情感豐沛,具有相當的藝術感染力。
完全敞開懷抱寫一己思緒的作品以《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最為著名,這首詞寫于辛棄疾閑居信州、往博山去的途中,少年之時“為賦新詞強說愁”(2)的情懷在如今識盡愁滋味之后,反而顯得說不出道不明,無法用語言來確切表達,便只能欲說還休,很有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意。這首詞之所以為后世稱道,便在于辛棄疾采用淺顯通俗的口語,道出了人生的況味。有別于辛詞中其他以文為詞的大段鋪敘,這首小詞顯得情意直白,更見辛棄疾對少年時的自己無奈而又悔恨的復雜感受。而這種不加掩飾的情感流露,正是題壁發生的直接原因。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一詞,辛棄疾在酒精的催化作用下,將“弦斷知音少”(3)的幽怨之情奮筆疾書在雨巖,借用了楚辭中娥眉遭妒的典故,自悲年華漸老而無用武之地,字字句句無不是酒后真言,醉酒之后情不能自已,因而感人至深。
作為一種自由開放地抒發自己真情實感的作品,題壁詞確實以表達自身情感的主動創作為主,但是當題壁詞慢慢開始承擔發現人才、廣告促銷等多樣化的社會功能之后,就不再簡單地用于文人抒感,應酬客套之作和他人請而作也就出現,這類作品在辛棄疾的題壁詞中也出現得比較多。相對于率性自然地抒發性情,這類作品顯得迂回深婉得多,真情實感也相對較少。
辛棄疾應他人所請而創作題壁詞的時候,就需要滿足求詞者的意愿?!赌咎m花慢?題上饒郡圃翠微樓》作于慶元年間,是信州地方官趙伯瓚請辛棄疾為其所建的翠微樓所題之詞,辛棄疾在詞中對趙伯瓚建樓大加贊譽,“父老愿公歡。甚拄笏悠然,朝來爽氣,正爾相關。難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報平安”(4)之句對于地方官受到百姓的愛戴有直接的描述,這也就肯定了趙伯瓚的政績,以及趙在任期間民心所向的和諧景象,不難想象,趙伯瓚拿到辛棄疾這樣一闋題詞,必認為辛棄疾不負其所望。
另外,辛棄疾在應酬客套而題詞的時候,也理所當然地把應酬的效果放在第一位。作于開禧二年(1206)的《歸朝歡?丁卯歲寄眉山李參政石林》一詞,所題的建筑是辛棄疾并不熟悉的李參政李壁家鄉故宅石林,遠在四川眉山,辛棄疾于開禧二年(1206)差知紹興府、進寶文閣待制,又進龍圖閣待制、知江陵府,令赴行在奏事(5),免不了與當時朝廷大員有所應和,因此在此詞中,以蘇洵父子比李燾、李壁父子皆才俊,又多次使用嵇康等人之典,以題石林故宅而贊美李壁,溢美之辭中似有阿諛之意,精致典雅但并無情意,純乎應酬之作。
辛棄疾作題壁詞明顯出于以上三個不同的目的,這也就決定了作品的風格和質量有所區別。以己之手寫己之心的作品,在情感醞釀和表現等方面都有動人之處,畢竟是情之所至,或與讀者心有戚戚;應他人之請而作題壁詞,雖然也可以抒寫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卻不得不考慮請詞者之意,所以難免受到束縛;而應酬客套的場合,題詞助興往往更多的是敷衍,用典故填充其詞,并無真情可言。當然,在考察辛棄疾題壁詞創作動機的時候,應當分別對待這三種動機下產生的作品,這樣才能理解辛棄疾在創作時的恰當處理。
二、題材內容多樣性
從北宋開始,題壁詞就開始迅猛發展。到辛棄疾所處的這一時期,題壁詞的題材內容已經擴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人雅士每到驛站津渡、名勝古跡,必定會尋找前人的題壁,或追和,或若有所感,化入自己作品之中。辛棄疾就曾在長沙道中看到一處題壁,乃一婦人所書自己心中悵恨,辛棄疾觀之心中有感,遂作《減字木蘭花》一闋:
盈盈淚眼。往日青樓天樣遠。秋月春花。輸與尋常姊妹家。水村山驛。日幕行云無氣力。錦字偷裁。立盡西風雁不來。(6)
這首小詞從題壁中的思想感情衍化而來,辛棄疾以女性的角度來表達情感,上闋寫遠離故鄉閨閣又所嫁非人的哀愁,下闋寫遙寄錦書、等候歸人的悵恨之情。由此可見,通過題壁表達自身情感的作品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與當時文人創作的關系十分密切。
辛棄疾自己創作的題壁詞題材和內容更趨多樣化,既有繼承當時書寫所見所聞、傾吐一己悵恨的主流內容,更無限拓展了題壁詞的題材和內容。在辛棄疾的筆下,細如塵埃的瑣碎家事可以成為題壁的中心,而千鈞之重的歷史興亡也可以題于粉壁供后人慨嘆。
(一)個人情感
行經驛站,或游覽名勝,興之所至而題詞壁上,個人情感噴薄而出,一直以來是題壁作品吸引后來者佇足賞讀的重要原因。辛棄疾的題壁詞,也有大量通過眼前之景抒發一己情感之作。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一詞作于淳熙五年清明前后,東流一地為江行泊駐之所,風景名勝讓往來士人流連,趙蕃、韓都有詩記之。辛棄疾于落花時節駐留東流,免不了傷感一番,借傷春惜別表達年華老去的惆悵,嘆一聲“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云山千疊”,一時間新愁舊恨纏繞糾葛,個人情感的抒發到達頂峰。
后來辛棄疾兩度閑居江西,飽嘗了田園生活的滋味,再題壁也更多地是通過農耕生活的描繪表達自己知足閑適之情。《江神子?博山道中書王氏壁》題在王氏酒家壁上,坦言“風景好,不爭多”(7),以一個白發蒼顏的老翁形象,傾訴自己以田園閑居了此一生的愿望?!赌咎m花慢?寄題吳克明廣文菊隱》一詞從菊的角度切入,借陶淵明、堯舜、巢由等賢人名士表達對“朝吟暮醉”(8)生活的欣然自足之情。
(二)家庭瑣屑
題壁詞一般具有隨意性,內容多就地取材信手拈來,辛棄疾《定風波》中有一首就是書寫在自家墻壁,描述自己大醉之后歸來,家人要求其戒痛飲之事。完全著眼于家事,既富有居家之樂,又能見辛棄疾酒醉之后憨態可掬。
昨夜山公倒載歸。兒童應笑醉如泥。試與扶頭渾未醒。休問。夢魂猶在葛家溪。千古醉鄉來往路。知處。溫柔東畔白云西。起向綠窗高處看。題遍。劉伶元自有賢妻。(9)
對于自己大醉歸來,辛棄疾是不以為然的,雖身已歸家,夢魂卻仍然留在痛飲席上。而對于家人要求自己戒酒之事,辛棄疾更加不放在心上,以劉伶之妻勸戒的典故,自比劉伶,坦言自己不醉不歡。這種將生活瑣事隨意書寫于壁的情懷,不失為辛棄疾題壁詞題材內容的一大拓展。
(三)田園農事
辛棄疾兩度閑居江西,飽嘗了鄉村生活的酸甜苦辣,由心有不甘到屬意淵明,創作了大量詞作表達自己對于村居生活的喜愛,雖然許多朋友都認為,辛棄疾的英雄之氣不該被村居之寧靜磨滅,但辛棄疾確實最終將自己一顆英雄之心安放在了寧靜的山水之間。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辛棄疾的題壁詞中,對于田園生活的實景描繪作為其抒情的載體,確實有令人稱道之處。
《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即興題在游鵝湖途中酒家的墻壁上,鵝湖當地的自然風光和淳樸民風給了辛棄疾很深的觸動,因此這首題壁詞著眼于素樸的鄉村之景,描繪薺菜花、群鴉、桑麻等自然景物,閑適清新。最是“青裙縞袂誰家女”(10),在這自然景色之中更添了幾許多情與嫵媚。
《鷓鴣天?戲題村舍》一詞中,寫雞鴨成群、桑麻繁茂、柳樹沙洲和溪流潺潺,無一不是對田園風光的實景描繪,以“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余家即聘周”11作結,在純粹的自然景物之外更添了淳樸的人情之美,從自然景色和風土人情兩個維度來表達村居生活之樂,更將這種自然與人情的結合作為題壁詞題材內容方面的突破,不啻為辛棄疾匠心獨運之處。
(四)歷史興亡
辛棄疾二十歲時便曾于千軍萬馬之間斬賊首級,萬里南來,哪怕在南宋窮其一生都沒有機會實現其北伐之志,但他胸中的英雄之氣,并沒有在時間的磨礪中消失殆盡,反而歷久彌堅,在其題壁詞中也常常出現歷史興亡之感與豪邁悲壯的英雄之氣。
早在淳熙二年至三年辛棄疾任江西提刑時,曾游于江西皂口,由皂口北望故土,寫下《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詞從眼前的清江水放眼開去,聯想到北望家國失地,卻被無數重青山所遮,回不去,望不見,空留下“畢竟東流去”(12)的無限悵恨。
長期的閑居生活沒有磨平辛棄疾的雄心壯志,到嘉泰四年(1204),垂垂老矣的辛棄疾在京口塵表亭題《生查子》一首,仍顯英雄之氣。其中描繪了“紅日又西沉,白浪東流去”(13)的開闊雄渾之景,辛棄疾追慕萬世之功的壯心猶在,一聲“我自思量禹”的吟嘆將他畢生建功立業的鯤鵬之志表現得淋漓盡致。
辛棄疾所作題壁詞,在題材內容方面,不僅沿襲了北宋以來書寫實景、直抒胸臆的傳統,更將所感所遇事無巨細都匯入詞中,細碎如家人叮嚀之語,宏偉若歷史興亡之辭統統入辛棄疾題壁詞中來,這些題材多樣的題壁詞是辛棄疾才情的彰顯,也是他對題壁文學內容的重要開拓。
三、由實入虛的隨意筆法
題壁詞多即興之作,往往一揮而就,寫法具有隨意性,有研究者認為題壁詞中多用的物象一般是詞人親眼目睹,并成為詞人情之所發的導火索,因而題壁詞的物象更具有真實性。14這種帶有明顯隨意性的真實寫作,是辛棄疾所處的時代題壁詞的主要寫作手法,辛棄疾能熟練地掌握。在《新荷葉?再題傅嚴叟悠然閣》一詞中,辛棄疾就用傳統的題壁詞寫法,從實際景物著手,描繪所題之悠然閣,從眼前的南山耕種、采菊題詩、小閣橫空、白云孤飛等景象切入,表現傅嚴叟的悠然閣所寄寓的歸隱之樂,真實生動的景色具有較直觀的視覺沖擊。
但辛棄疾的題壁詞沒有停留在實寫景物這個維度,而是由實入虛,運用神話、想象等方式,用隨意性的筆法避實就虛,創造一種夢幻般的題壁詞詞境。
由實入虛的第一步是開始由實物描寫轉入自身志向的表達。同樣是為傅嚴叟悠然閣題詞,比起前文中提到的《新荷葉》,辛棄疾的另一首詞《賀新郎?題傅嚴叟悠然閣》則隱去了悠然閣周邊景色的描寫,而將全部精力放在抒發自己的慕陶之情上面?!暗骄矣迫患氄f,淵明重九”就借悠然亭之魂,引出慕陶的話題,之后化用陶淵明“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和“欲辨已忘言”等句,表明自己與淵明心志相通,只愿把酒歸田了此生。整首詞似乎與所題之悠然亭完全無關,而只是反反復復在吟詠一己之志,這就已經超脫了傳統的題壁詞寫法,開始由實景描寫轉向情感虛化。
辛棄疾《水龍吟?題瓢泉》未寫景而以議論統領全篇,瓢泉乃辛棄疾之發現,瓢泉之名也為辛棄疾所賜,但這首題瓢泉的詞卻并沒有寫瓢泉的景色,而用顏回、公西華、許由等人的典故來自勸,勿為行藏用舍、貧賤富貴這些事情而心懷憂愁,而表達一種樂天知命的自我期許。
最能體現辛棄疾非凡才思的是不寫景而用想象營造意境的題壁詞,這些作品完全脫離了題壁詞原有的真實性,而隨心所欲地通過神話傳說和想象、聯想等手法,將景物完全虛化,以取得光怪詭譎的藝術效果。
《歸朝歡?題趙晉臣敷文積翠巖》一詞就完全沒有對積翠巖的形狀、位置、周邊情況進行介紹,而共工觸怒不周山的神話故事寫起,想象積翠巖是女媧補天時“卻把此石投閑處”,充滿了奇幻的色彩。緊接著以兒童敲火、牛羊磨角來側面襯托積翠巖之堅礪,而結語卻以“古來寒士,不遇有時遇”(15)抒懷,隱隱有哀怨之情卻并未放棄希望,其堅如磐石之心或與積翠巖相類。全詞中積翠巖并不是詞人著重描摹的景物,雖然是為其題詞,卻超脫其外,因此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可以吟詠性情,馳騁懷抱。另一首《賀新郎》也是為積翠巖而題,同樣避開了積翠巖的細致描寫,而運用想象,造開闊雄渾之境,形成排山倒海之勢。
拄杖重來約。對東風洞庭張樂,滿空簫勺。巨海拔犀頭角出,來向此山高閣。尚依舊爭前又卻。老我傷懷登臨際。問何方可以平哀樂。唯酒是,萬金藥。勸君且作橫空鶚。便休論人間腥腐,紛紛烏攫。九萬里風斯在下,翻覆云頭雨腳。更直上昆侖濯發。好臥長虹陂十里,是誰言聽取雙黃鶴。推翠影,浸云壑。(16)
上闋還掙扎在人間哀樂之中不可自拔,下闋就轉為甘愿化作橫空鶚,不管人間污濁之物而馳騁九萬里長空,翻手為云覆為雨,筆法隨意但一氣呵成,這樣的雄心壯志也只有辛棄疾這樣的英雄才不吐不快,這樣的題壁詞既成全了詞人的情感流露,又超越了所題之物,有了更加豐富的意蘊。
辛棄疾的題壁詞在南宋題壁文學發展歷史中并不引人矚目,但其題壁詞既有情之所至的真實,也有應他人之請、應酬客套的便宜之處;在題材方面,辛棄疾能將瑣碎的家庭之事和恢宏的時代、歷史興亡感融入詞中,使其所作題壁詞上天入地無處不可達,極大地拓展了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在對傳統題壁詞真實性的突破這一方面,辛棄疾用隨意輕松的筆法,將其擅長的歷史典故匯入其中,是其題壁詞高于一般的實景與情感的融合,而信步上升到完全虛化創造意境的狀態,因而其題壁詞有著由實入虛的突出特征,不得不說這是辛棄疾對于題壁詞的一大創新性貢獻。
參考文獻:
[1]鄧廣銘.辛棄疾詞編年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鄧廣銘.辛棄疾年譜[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3]耿本棟.辛棄疾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4]辛更儒.辛棄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黎修良,譚小琴.試論辛棄疾的題詠詞[J].名作欣賞,106-117.
[6]譚新紅.宋詞的題壁傳播[J].浙江大學學報,2010(5):192-199.
[7]王兆鵬.宋代的“互聯網”――從題壁詩詞看宋代題壁傳播的特點[J].文學遺產,2010(1):56-67.
[8]祝云珠.壁間奇葩――論宋代題壁詞的藝術特征[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2(4):28-30.
注釋:
(1)王兆鵬:《宋代的“互聯網”――從題壁詩詞看宋代題壁傳播的特點》,《文學遺產》,2010年第1期,第56-67頁。
(2)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74頁。
(3)同上,第182頁。
(4)同上,第420頁。
(5)鄧廣銘:《辛棄疾年譜》,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第1版,第134頁。
(6)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78頁。
(7)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73頁。
(8)同上,第421頁。
(9)同上,第190頁。
(10)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93頁。
(11)同上,第199頁。
(12)同上,第43頁。
(13)同上,第568頁。
(14)祝云珠:《壁間奇葩――論宋代題壁詞的藝術特征》,《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2年4月,第28-30頁。
篇2
辛棄疾詞作豐碩,各個階段的經典作品也比比皆是,然而翻閱辛棄疾的詞,可以發現諸如“刀、槍、劍、戟、弓、箭、戈、甲、鐵馬、旌旗、將軍、奇兵等”[1],是辛詞的??停兄娛乱庀蟮淖髌氛剂诵翖壖苍~作的一大部分,因為辛棄疾的身份首先是一位軍人,他有著深刻的戎馬經歷,同時濃烈的愛國情懷時刻促使他重上沙場,再建功業。軍事意象繁多成為辛詞的特征之一,本文將著力探索辛棄疾詞中軍事意象的階段性特征。
一、辛棄疾詞中軍事意象的出現及軍事詞創作
(一)辛棄疾詞中軍事意象的出現
詞本產生于閨房之中,描寫對象最初不外乎男女之間的愛恨情仇,以纏綿、溫柔的特點見長。唐五代時,詞多用于遣興娛賓;到柳永、蘇軾時,詞的意象發展到文士的日常生活;南渡時期,詞的意象轉為民族苦難、社會現實生活;到了辛棄疾時,詞的意象又發生了一次大的轉換,戰爭、軍事意象成為了辛詞獨特的藝術風景線。
“腰間劍,聊彈鋏。尊中酒,堪為別”(《滿江紅》)中的“劍”、“ 鋏”,都是辛棄疾作戰時常用到的兵器,因此也自然成為了辛棄疾抒發壯志的媒介;辛棄疾詞中還常常出現古代歷史人物,其中較多的是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諸如劉備、曹操、諸葛亮、孫權等,《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描寫的就是胸懷抱負的劉備,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描寫的是英雄才俊孫權,辛棄疾將他們作為學習的榜樣,提醒自己要積極進取,建功立業。
辛棄疾顛沛流離的仕途經歷,使他留下了很多懷古詠史的詞作,其中描寫了大量的軍事地點,如《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中“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陌上三更月”的赤壁,《浪淘沙?賦得美人草》中“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的江東,都是古時有名的戰爭之地,辛棄疾不僅是文士而且還是一代武將,在他失意難當之時,這些便成了他與夢想交流的平臺。
辛棄疾詞抒情意象的軍事化不僅拓展了詞的境界,擴大了詞的抒情范圍,同時還把男人的壯志豪情引入詞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表現的都是蕩氣回腸的男子風范,從而使豪放詞得以真正興盛起來,成為文學史上寶貴的財富。
(二)辛棄疾的軍事詞創作
辛棄疾仕途上的“失意”沒有實現他成為挽救民族危機的英雄人物,卻成就了他將一腔熱血化為文學上的“英雄感愴”。
1140年至1162年是辛棄疾揭竿而起的少帥時期,辛棄疾與軍事結緣,跟他祖父辛贊有著莫大的關系,其祖父辛贊是金朝的地方官,但常常“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思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祖父的兵法韜略對辛棄疾的影響很大,由此種下了恢復中原的偉大抱負。
1163年到1181年,辛棄疾官職卑微,但他對政治事業充滿希望和信心。代表作品《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中抒發難以遣懷的不遇之感;《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望飛來、半空鷗鷺,須臾動地鼙鼓。截江組練驅山去,鏖戰未收貔虎”充滿報國心切而現實殘酷的矛盾之情;《滿江紅》“馬革裹尸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以此來鼓勵友人和自己要英勇作戰,不貪戀兒女情長。
1181年辛棄疾被彈劾,曾過了長達十年之久的罷職閑居生活,因此期間多有描寫山野風情之作,但看似閑適自得的田園生活事實上并沒有使他放棄恢復中原的夢想,其詞不時流露出功名未就悲憤和辛酸?!冻笈珒?書博山道中壁》、《八聲甘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等皆是例證。
1203年至1207年重振雄風的老將辛棄疾再次被彈劾。復國之志破滅,無緣籌措抗金大計的苦悶與痛心是辛棄疾詞此刻最明顯的情感基調,如《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喟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人雖老壯心猶在。
二、辛棄疾詞中軍事意象的特征
辛棄疾因其特殊的人生經歷而創作了眾多的軍事戰爭詞作,其軍事詞意象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
辛棄疾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軍人,擁有一腔愛國熱情,然而卻無端地遭遇貶謫和冷落,在報國無門的情況下,辛棄疾不遺余力地將個人的英雄氣質、戰斗精神滲透到詞的每個角落,其傳奇坎坷的經歷豐富了詞的題材并直接反映到詞的創作里,使辛棄疾詞的創作充滿了現實主義精神,辛棄疾詞描寫的悲憤難當的失意英雄并非文學虛構,恰恰是對自己空有報國之志卻無盡忠之路的真實寫照。
辛棄疾詞不是為了簡單地表現某種情緒而任意構造文學之虛,而是運用比興手法,或委婉或直接地表達壯志未酬的悲憤和痛苦,如《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辏瑧n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
辛棄疾時任建康江東安撫司參議官,輾轉于小官小職的他,滿腔才略卻無施展之地,進而看“吳鉤”、拍“欄桿”,卻空有抱負。下闋蘊含了三個典故:張翰因思鄉之鱸而棄官南歸、劉備唾棄求田問舍的許汜、晉朝桓溫望樹嘆流年。作者通過這些典故表達出自己進不能、退又不忍的復雜心境。
辛棄疾緬懷歷史英雄人物,是因為現實中的南宋朝廷偷安息武,懦弱無能,與歷史上的那些明主英才形成鮮明的對比,現實中需要這樣的烈士英雄,詞人用古人喚今人,希望朝廷能像歷史英雄那樣戰于城南、復國統一。
(二)雄奇闊大的美學特征
縱觀辛棄疾的軍事詞,不難發現辛詞風格豪邁、雄壯的特點,詞中審美意象多為高聳的山嶺、洶涌的江水,或者杰出的歷史英雄,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氣勢雄偉、奔放,如《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
“望飛來、半空鷗鷺,須臾動地鼙鼓。截江組練驅山去,鏖戰未收貔虎。朝又暮。悄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風波平步。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
憑誰問,萬里長鯨吞吐,人間兒戲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昂尢帲喝说朗?、屬鏤怨憤終千古,功名自誤。漫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p>
這是一首錢塘觀潮詞,作者通過“鼙鼓”、“鏖戰”、“貔虎”、“紅旆”,描寫出潮起時氣吞萬里、驚天動地的景象。辛棄疾以其浩邈的情思,深沉博大的審美視野向我們展示了辛詞宏遠的境界和開朗的胸襟,使辛棄疾詞富有雄奇闊大的美學特質。
(三)人物形象的階段性特征
辛棄疾軍事詞中的英雄形象是具有階段性、富于變化性的。
1.少年將帥
辛棄疾二十一歲時就參加了抗金義軍,有著年輕人獨有的膽識與豪情,如《滿江紅?賀王宣子產湖南寇》中“早紅塵、一騎落平岡,捷書急”、“把詩書馬上,笑驅鋒鏑”的才氣和抱負,希望自己能一展宏圖驅逐金兵,此時期的創作盡顯豁達與熱情。
2.勇猛斗士
辛棄疾文武俱全,卻得不到重用,憤懣之情可想而知,但是此時的辛棄疾并沒有因此悲觀,也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如名篇《滿江紅》,是辛棄疾送給好友的勉勵詞。借好友家族英烈勉勵奔赴前線的朋友奮勇殺敵,為抗金事業做出大貢獻,下闋雖寫自己已無用武之地所以只能借酒澆愁,但是詞人并沒有由此消沉下去反而筆鋒一轉,以“馬革裹尸當自誓”來鼓勵友人要英勇作戰,這不僅是對友人的殷切勸勉,同時也是對自己的鼓舞和鞭策。此時的辛棄疾,雖然位卑言微,但是艱難和險阻并沒有打倒這個熱血沸騰、激情昂揚的愛國青年。
3.落寞英雄
辛棄疾42歲時被迫退隱,正是壯年卻閑居山野,失落難當的他對宦海浮沉充滿無奈,對軟弱的朝廷憂慮萬千,雖然自己不在官位,但報國之心仍在,此時辛棄疾詞中的抒情形象由勇猛的斗士轉換為落寞的英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中“劍”、“吹角”、“連營”、“麾”、“沙場”、“弓”等豐富的軍事意象將詞人渴望戰于沙場、建功立業的心情展露無遺,然而如今的作者只能在夢里盼望馳騁疆場,只能醉眼看劍,心中期待的軍戎生活卻只換來了“可憐白發生”的無限悲哀,詞人想抗金復土,然而此路多艱,幾經波折的宦海生涯,使辛棄疾深感才高遭嫉,惟有全身而退,才能自我保全,詞中不免流露出退隱山林之意,然而抗金統一的夙志仍在他的內心深處回蕩。
4.暮年衰翁
辛棄疾一生都在執著地爭取機會收復失地,然而失望重重。朝廷的棄置不用和怯懦,激發了辛棄疾內心的悲憤,此時的辛棄疾詞成了辛棄疾英雄失路、一生不得志的悲壯凱歌,辛詞中曾經的意氣少年變成了如今的暮年衰翁,作《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時,辛棄疾已是六十六歲的老人,一心報國卻無門。
浩邈深沉的家國憂思以及對山河與百姓的眷戀,是辛詞重要的情感基調,詞中的抒情形象隨著詞人的際遇而變化,但是詞人對于民族前途的深沉憂慮卻不曾因處境的變化而改變。
辛棄疾詞中的抒情形象雖然從少年、青年、壯年到暮年有著不同的坎坷經歷和人生際遇,但是濃烈的愛國熱情和抗金統一的夙愿卻貫穿人物形象的始終。
辛棄疾以一代愛國詞人的高度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文學印跡,從揭竿而起的年輕少帥,到奔走呼號的勇猛斗士,再到賦閑家居的落寞志士,再到重振雄風的暮年老將,坎坷的人生境遇和多艱的仕途使其詞作中的軍事意象也呈現出鮮明的階段性特征,成功地將濃烈的愛國情懷和悲壯沉郁的人格氣質融解于詞的字里行間。
篇3
韓愈認為,閱讀鑒賞文學作品不僅要“口不絕吟”,還要反復品味。朱熹認為,讀書須把書讀得滾瓜爛熟,要讀到書中之言都像出于自己之口;然后細細品鑒書中的內涵,要品鑒到書中所表達的意思好像都是自己要表達的內容,才有收獲。學生學習古典詩詞也是一樣。那么,教學時,我們如何通過抑揚頓挫的誦讀、吟詠之聲將學生帶進古典詩詞悠遠的意境、豐富的意蘊之中,感受古典詩詞和諧的節奏與韻味呢?
一、切忌揠苗助長,應循序漸進
中國古典詩詞具有鮮明的節奏、優美的韻律等美學特質,但是這種美學特質是需要讀者通過反復誦讀、潛心品鑒方可感受得到的。所以教學時,教師都會把引導學生誦讀、吟詠、背誦古典詩詞作為課堂閱讀教學的重頭戲而嚴抓不放。然而,誦讀古典詩詞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能的,比如:字正腔圓地讀通、讀順、讀懂文本;把握七言詩、五言詩、詞的誦讀節奏;根據文本大意有效把握聲音的高低和語速的疾徐等。上課伊始,教師切不可立即要求學生高聲誦讀課文、背誦和默寫課文,應該首先引導學生瀏覽課文一遍,找出生字新詞后借助文末注釋與字典、詞典等掃除“攔路虎”;然后引導學生根據知識儲備誦讀七言詩、五言詩,劃分節奏;最后引導學生把握誦讀的語調與語速。誦讀蘊含快樂喜悅之情的古典詩詞時語調應活潑輕快,語速稍快,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等;誦讀有凄涼悲哀、痛苦憂郁之情的古典詩詞則應語調低沉哀婉,語速稍慢,有時候甚至要一字一頓,如陸游的《示兒》等。
教學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時,我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取得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1)請瀏覽課文一遍,給“翁”“鋤”“蓮”等字詞注音釋義。
(2)聽老師范讀,揣摩朗讀節奏的劃分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大意,背誦默寫。
二、少用名家朗誦,多用教師示范朗讀
雖然網絡中的名家配樂朗誦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極大的藝術感染力,但是這種借助聲、色、光、形等諸多美學元素整合而成的名家朗誦,一方面會讓學生長時間停留在欣賞狀態之中,覺得自己的朗誦水平可望而不可即,不敢開口吟誦;另一方面,由于音畫視頻中的名家朗誦是面對攝像機的表演性朗誦,朗誦者與學生缺乏最起碼的情感交流與朗讀互動。教學藝術本身就是情感交流的藝術,古典詩詞本身就是遠古詩人情感與智慧的載體。教師字正腔圓、融情入景的朗誦,具有極好的示范性和極大的影響力。教師面對學生的示范誦讀是一種口、耳、眼、腦、心并用的操作性極強的藝術鑒賞活動,也是教師對古典詩詞思想情感的有效把握,是與學生進行互動的良好時機。
比如,教學表現和平寧靜的家居生活的《清平樂·村居》時,我一邊面帶笑容、疾徐有致地范讀課文,一邊用充滿溫情、慈愛的眼神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產生了非常好的范讀效果。我在范讀完詞的上片“白發誰家翁媼”后稍作停頓,全班學生不約而同地接著我的朗誦聲情并茂地朗誦起詞的下片:“大兒鋤豆溪東……”欣喜之余,我更加堅信教師示范朗讀所產生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三、少用大聲朗讀,多用淺唱低吟
古代文人在吟詠、鑒賞古典詩詞時,早已發現了淺唱低吟的妙處。比如,明代鐘惺在評論漢樂府《古歌》時曾言:“此歌態生于情,情生于調,微吟自知之,其故難言?!鼻宕虻聺撘差H有感觸地說:“詩以聲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揚抗墜之間。讀者靜氣按節,密詠恬吟,覺前人聲中難寫、響外別傳之妙,一齊俱出?!蓖砬逡差H有吟賞古典詩詞之心得:“先之以高聲朗讀,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進。”上述學者均從自己的吟誦賞鑒實踐中體味到“抑揚抗墜”“密詠恬吟”“以玩其味”式的淺唱低吟。幫助讀者深入細致地品鑒古典詩詞,是誦讀、品味古典詩詞的境界。
相對于高聲朗誦,淺吟低唱更能使學生的心境長時間地保持在相對寧靜的狀態之中,而這種相對寧靜的心理狀態有助于學生集中精力和啟動積極的多向思維活動:聯系自身的情感體驗和平日積累的古典詩詞知識儲備,充分感知、品鑒文本中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深入理解文本的豐富意蘊,創造性地再現文本的藝術境界,從而達到“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蘇軾《送參寥(禪)師》)之吟詠、品鑒古典詩詞之佳境。我在教學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等古典詩詞時,從不要求學生扯著嗓子大聲朗讀,而是先給學生做淺唱低吟的示范性詠誦,再授予學生“抑揚抗墜”“靜氣按節,密詠恬吟,以玩其味”之法,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微吟自知”之妙。
篇4
關鍵詞:網絡詞匯建筑物水概念隱喻新詞構建
一、引言
自1994年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通過美國Sprint公司接入國際互聯網(Internet)以來,中國的互聯網事業迅速發展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普及。隨著以網絡為媒介的交際的發展,大量的網絡詞匯也應運而生。網絡詞匯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網絡詞匯可分為三類:一是與網絡有關的專業術語,如鼠標、防火墻、主頁等;二是與網絡有關的特別用語,如網民、網蟲、黑客等;三是網民在聊天室和論壇上的常用詞語,如美眉、菜鳥、板斧等。狹義的網絡詞匯僅指第三類(戚曉杰,2001)。本文討論的網絡詞匯指狹義的網絡詞匯。文章列舉了網絡詞匯中的兩類常見的隱喻――建筑物和水,分析人們通過隱喻將抽象、陌生的概念映射到具體的、熟悉的概念的過程,揭示人們對網絡的認識和理解源于現實經驗,從而進一步印證了認知語言學的觀點: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象,還是一種人類的思維方式,一種探索、描述、理解和解釋新事物的有利工具。本文同樣能夠印證,隱喻跟轉喻一樣,是新詞構建的重要手段。
二、隱喻理論
傳統修辭學認為,隱喻是位于詞匯層次上的一種對比和意義替換的修辭現象,是對正常語言使用規則的一種偏離。隱喻使用是一種特殊的才能,需要天才般的對事物相似性的洞察能力。然而,美國學者萊考夫和約翰遜在1980年發表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一反傳統隱喻理論將隱喻看作是語言的修辭的觀點,提出隱喻不僅僅是指隱喻的語言形式,而且指人們思維和行為的方式,即概念隱喻。萊考夫和約翰遜認為,我們在一般情況下傾向于用物理的經驗來組織非物理經驗,這就使得我們能把經歷作為一種同類的、可分離的實體和物質來對待,并對它們進行指稱和量化。隱喻在這種情況下成為了真正的“移譯”或“翻譯”,而這樣的隱喻對于理解我們的經驗世界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參照他們熟知的、有形的、具體的概念來認識、經歷、對待無形的難以定義的概念,形成了一個不同概念之間相互關聯的認知方式。概念隱喻在一定文化中又成為一個系統的、一致的整體,即概念隱喻體系,在人們認識客觀世界中起著重要的和決定性的作用。之后,國內外的許多學者開始從認知角度對隱喻進行大量的研究和著述。他們也認為,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更是一種認知現象,是人類思想和行為的派生物。這意味著它不再只是一種藉由語言表達之方式,而是一種人類思維現象,一種行為方式,一種文化反映,一種探索、描述、理解和解釋新事物的有利工具。(趙艷芳,1995)
隱喻的基本作用是從始源域將推理類型影射到目的域,通過某一領域的經驗來談論另一領域的經驗。這樣,人們就可以利用相對熟悉或相對容易把握的經驗領域,來組織相對不熟悉或較難把握的經驗領域,并形成某種態度和采取相應的行動。但是,這種從始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不是任意的,而是成體系的,即在同一個概念隱喻下構成以一個概念談論另一概念的系統方式。舉例來說,以下比喻都屬于“LOVE IS A JOURNEY”這一概念隱喻:
(1)Look how far we come.
(2)We’re at a crossroads.
(3)We’re spinning our wheel.
(4)Ou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
理解這些隱喻的涵義,我們首先需要理解始源域到目的域的成體系的映射:
The travelers lovers
The vehicle the love relationship itself
The journey events in the relationship
The distance coveredthe progress made
The obstacle encounteredthe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通過這一系列的成體系的映射,我們就可以通過具體的JOURNEY概念來理解抽象的LOVE概念了:愛情就像兩個人共同的旅程,途中可能會遭遇到坎坷,車子可能會出現故障,等等。
三、網絡詞匯中的隱喻
網絡作為虛擬的空間,在產生之初,人們對它是陌生的,因此人們對它的認識需要借助他們比較熟悉的事物,這樣,他們就可以利用熟悉的、相對容易把握的經驗領域,來組織相對不陌生的、比較難以把握的網絡世界了。因此,在給與之相關的事物命名時,人們需要參考現實生活中的經歷,發現網絡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間的相似性。以電子郵件為例,電子郵件被稱為郵件,因為它能履行我們普通意義上的郵件的信息傳遞功能,也就是說,我們對電子郵件的命名是基于網絡與現實事物間的功能相似。在描述發生在論壇中的事件和各種行為時,人們經常借用現實中的兩個常用概念:建筑物和水。而這種建立在相似性基礎上的隱喻一旦被廣泛接受,便會成為一種思維方式,圍繞這些隱喻,會衍生出很多網絡詞匯。
(一)建筑物
人們使用的網絡終端――計算機經常被比喻成建筑物,因此電腦上就有了控制面板、回收站、數據庫、鍵盤、硬/軟盤、顯示屏、集成線路,我們還可以像鎖門一樣鎖定鍵盤或者顯示屏,可以在計算機里安裝軟件,存儲文件。與我們連接在一起的電腦就成了網上鄰居,登陸其他電腦被稱為訪問。當然了,安全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都會使用防火墻防止黑客的攻擊。
此外,論壇中的帖子及其針對該帖子的回復因呈層狀結構(見圖1),因此被形象地比作建筑物――樓。而在“帖子與回復是樓”這一概念隱喻深入人心之后,會衍生出更多的用于描述論壇的詞匯:
(5)射手座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蓋樓吧。
(6)14樓的兄弟顯然不太高興嘛,莫非說到了你的痛處?
(7)我先占個座。
(8)天哪,老大你太棒了,親一個先。我去拿個靠墊來慢慢等……
(9)哈。被小龍女坐上沙發了。舒服吧。嘿嘿。
(10)那我只能坐地板啦……
(11)好長時間沒有照照片了,今天來一張,大家慢砸磚頭哦!
通過這些隱喻,我們不難發現始源域(樓)與目的域(帖子及其回復)間的映射是成體系的:
樓帖子及其回復
座位回復在論壇帖子的結構中的位置
磚頭不同意見
讓我們看一下在“帖子與回復是樓”這一概念隱喻深入人心之后,新詞不斷被創造出來的過程。既然“帖子與回復是樓”,那么,發主題貼的人自然而然地成了該樓的樓主,第一個回帖的人是二樓,第二個回帖的人是三樓,依此類推。比你先一步回復同一個主題帖的人是你樓上的,與之相對的是樓下的,總是回復一個主題貼的便是蓋樓,如果所有的題帖的最后一個回復都是同一個ID的,會被稱為掃樓 。第一個回帖的人有時也被稱為沙發,由“SF”而來,樓主發的帖子,第一個跟貼的人自然就是“二樓”,即“second floor”簡寫就是“SF”。雖為誤傳,但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帖子是樓房”這個比喻已經根深蒂固,成為人們理解論壇的一種方式。由這個比喻衍生出的類似的說法還有:椅子(第二個回帖的人),板凳(第三個回帖的人),地板(因回復的晚,連板凳都沒得坐的人),拍磚(對某人某帖發表與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路過(不想認真回帖,但又想拿回帖的分數或經驗值)等。
1 【C 語言吧?灌水貼 】
呵呵,專貼灌水,有能耐大家把這個貼子灌的超過失重貼!嘿嘿
2 回復:【C 語言吧?灌水貼 】
嘿嘿。。。搶個2樓。。
3 回復:【C 語言吧?灌水貼 】
對阿對啊,呵呵,風光無限在險峰,
大沙發坐下,看看這個樓能多高:)
……
25975 回復:【C語言吧?灌水貼 】
我來罐水, windaoo挺住~~~~~~~~~~~~~~
圖1:論壇帖子的結構圖
(二)水
網絡詞匯中另外一個經常出現的喻體是“水”。這個比喻始于“灌水”一詞,原指在論壇上發泄心中的一些苦悶和感慨。這個說法源于娥皇和女英的傳說,她們在舜去世后,到洞庭邊揮淚訴衷情,淚染瀟湘竹(此傳說也影響到了“版主”一詞被訛傳為“斑竹”)。人們就用這個典故指在論壇上大吐苦水的人。由于此類發言通??梢詵|拉西扯,甚至跟主題完全不相干,久而久之,凡是發表和主題無關,以及內容比較空洞的帖子和回復就被稱之為灌水。但現在習慣上會把絕大多數發帖、回帖統稱為“灌水”。請看下面的例子:
(12)快樂灌水
(13)不要以為我被封了,就沒有人灌水了……
(14)一直潛水,今天VIVI冒泡泡啦。
(15)猛然發現這里快了……
(16)哎呀,帖子怎么沉了?
(17)大家趕緊來頂啊,別讓帖子沉了。
通過這些隱喻,我們同樣會發現始源域(水)與目的域(論壇)間的映射也是成體系的:
讓我們看一下在“論壇是水體”這一概念隱喻深入人心之后,新詞不斷被創造出來的過程。根據“論壇是水體”的隱喻,又衍生出諸如,純凈水(無任何實質內容的灌水,也說水蒸氣),喜歡灌水的人因此被成為“水手”,級別再高一點的灌水者也可以稱作“水車”“龍王”“水桶”“水鬼”“水仙”等。如果論壇里面很久沒人發言,論壇便會因為缺“水”而“干涸”。如果天天在論壇里呆著,但是不發帖,只看帖子,只注意論壇日常事務,那就是“潛水”,而“潛水”的瀏覽者便成了“潛水員”,而不再潛水,而是在論壇上發貼或者回復便是“冒泡”。帖子因為得到的回復多,人氣旺,就會“浮”,如果回復的人少,人氣不旺則要“沉”了。
四、結語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首先,隱喻是人們認識和描述世界的主要手段。人們對新鮮事物的認識,總是依賴他們以前的生活經驗。網絡作為新興事物,雖然它看似已經非常普及,但是自它誕生到現在也不過幾十年,人們對它的認識以及描述,完全依靠人們原有的熟悉的、相對容易把握的經驗知識。此外,隱喻同樣是構建新詞匯的重要手段。系統性的概念間的映射為新詞的構成鋪平了道路。因為人們可以將熟悉的生活經驗系統的移植到陌生的事物上,人們利用隱喻,使得可以構成詞地各部分喚起人們頭腦中熟悉的意象,新衍生的用來描繪陌生事物的詞匯便由此產生。
參考文獻:
[1]戚曉杰.網絡語言探微[J].語文建設,2001,(8).
[2]趙艷芳.語言的隱喻認知結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
[3]Lakoff,George.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Chicago
篇5
[關鍵詞] 層次分析法 信用管理
用戶信用管理是通信企業經營過程中識別和評估風險、管理和解決風險的一種管理手段,建立用戶信用管理策略和對客戶信用的評價并控制風險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國移動通信企業信用管理尚處于初級階段,采取的手段非常薄弱,多采取的是單一的信用管理政策、方法和措施,缺乏靈活性、并以轉嫁信用風險為主要特征。與當前單一的、被動的管理政策相比,移動通信企業實現全面信用管理是一項緊迫的任務,是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手段和必然趨勢。
由于層次分析法應用專家經驗知識設置指標體系,用一致性檢驗判斷專家意見的一致性,有效地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在一起,因此為解決特定條件下通信企業進行用戶信用評價及管理提供了科學、可行的思路。
一、通信企業用戶信用管理現狀
信用管理是指企業為了增強信用能力、控制交易中的信用風險而實施的一套業務方案、政策,以及為此建立的一系列組織制度。企業設立信用管理部門的目的,是利用信用管理的手段,最大限度地發展用戶和降低企業信用風險,使企業在買方市場條件下贏得用戶、贏得競爭,幫助企業達到同行的平均管理和盈利水平。通信企業與廣大通信用戶之間是一種典型的信用消費關系。通常情況下,用戶是在月費用期間結束之后支付通信及服務費用。由于用戶是通信企業的收入的主要來源,并且具有流動性大和應收話費金額較高的特點,話費收繳控制比較困難,因此,通信企業對用戶信用的管理一般都非常重視。當前采用的信用度管理制度和內容如下:信用度、用戶信用度等級制度、信用度控制方法、黑名單制度。這些制度和規范的建立對移動用戶的信用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缺陷與不足:只是采用簡單的、統一的欠費額度管理,同時也缺乏系統的信用度評價體系。在用戶信用度管理不力的情況下,通信企業為避免欠費,往往采用推廣預付費卡業務和繳納保證金等手段逃避風險。我國通信企業的用戶信用管理目前就是處于信用度管理的初級階段,雖具有一定的內容和規范,但總體上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
二、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層次分析法(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由美國學者A.L.Saaty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多指標、多方案的綜合比較方法。在經營決策中經常會遇到多指標、多方案的綜合比較、評價的決策問題,因此要從成百上千個指標、方案中選擇最佳的組合方案就顯得非常重要。決策人通過將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層次,每一層次又由若干要素組成,然后對同一層次各要素以上一層次的要素為準則進行兩兩比較、判斷和計算,以獲得各要素的權重,從而為選擇最優方案提供決策依據。
層次分析法將決策人的思維過程數學化、系統化,以便使決策依據易于被人接受;同時,應用層次分析法時所需的定量信息要求不多,但決策人對決策問題本質、所包含的系統要素及其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必須掌握得十分透徹;對無結構化系統的評價決策及多目標決策問題更為適用。可見,運用層次分析法可以在通信企業中建立起對用戶信用評價的層次結構,利用這種層次結構對客戶的信用進行評價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客觀性。
三、用戶信用管理層次分析結構的建立
對于通信用戶信用的度量本文構建了一套指標體系,分別可以從基本信用指標(B1)、業務信用指標(B2)和費用交納信用指標(B3)三個方面來考慮。對于每一個一級指標又可以由若干個二級指標反應。于是,該問題層次化結構如下圖所示。
用戶信用層次結構圖
由圖中可看出,用戶信用(A)主要由三類指標反映出來,分別是:基本信用指標(B1)、業務信用指標(B2)和費用繳納信用指標(B3)。而基本信用指標(B1)又可由個人用戶收入水平(C1)和個人用戶教育水平(C2)兩個指標反映;業務信用指標(B2)由業務開通種類(C3)、付款方式(C4)、入網方式(C5)三方面反映;費用交納信用指標(B3)由入網時長(C6)、累計平均交款期(C7)、累計平均欠費次數(C8)、累計平均停機次數(C9)、最近一次欠費時長(C10)等五個指標來反映。
四、建立各指標之間重要程度的比較矩陣
對以上方案建立一個反映兩兩之間重要程度的比較矩陣。
其中,B1、B2、B3分別表示可以反映用戶信用A的3個指標。表示第i個指標與第j個指標相互比較的重要程度的結果。其比較判斷尺度如表1所示。
表1 九分位比率表
矩陣B具有如下性質:
根據專家調查,可以得到對應的判斷矩陣,計算出二級指標相對于一級指標的重要程度,其計算過程如下:
該矩陣的經濟含義:基本業務指標(B1)的重要程度是業務信用指標(B2)的5倍,是費用交納指標(B3)的3倍;費用交納指標(B3)的重要程度是業務信用指標(B2)的3倍。
表2B1、B2、B3相對于A重要程度的判斷矩陣
其中,
一致性檢驗:
查表得:
所以,該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
同理,二級指標下設的各三級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如下所示:
表3 C1、C2相對于B1重要程度的判斷矩陣
表4 C3、C4、C5相對于B2重要程度的判斷矩陣
表5 C6、C7、C8、C9、C10相對于B3重要程度的判斷矩陣
表6綜合權重表
其中,
通過對所建立的指標體系的層次分析,個人用戶收入水平(C1)、個人用戶教育水平(C2)是影響用戶信用非常重要的兩個指標。在對個人用戶信用程度進行評估時,應充分考慮此二項指標。收入水平較高、教育水平較高的情況下,可以對其允許較大的欠費額或提高其信用等級;相反,對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均較低的個人用戶,可以采取相反的措施,既降低其欠費額度或降低其信用等級。最近一次欠費時長(C10)和累計平均停機次數(C9)、付款方式(C4)也是影響用戶信用的重要指標。在同等收入、同等教育水平下的用戶,綜合這三項指標對其進行信用等級優劣排序。入網時長(C6)、業務開通種類(C3)、累計平均交款期(C7)、累計欠費次數(C8)、入網方式(C5)也是影響個人用戶信用的指標。
當然,在進行用戶信用等級評定時,通過調查個人用戶的這10項指標的具體情況,結合通信企業的具體情況,利用層次分析法,對每位顧客的信用狀況進行排序,并界定個人的信用等級是非常繁瑣的一件事情。但是,通過該方法評價的用戶信用等級較為客觀且易操作,對通信企業的信用管理有很大的幫助。
五、結論
在層次分析法使用過程中,復雜的信用評價問題被分解為遞階層次結構,從最高層到最低層向下起著支配作用,將多而雜的指標歸類,按照關聯性和隸屬性分別放入不同的層次中,使得用戶的需求趨于條理化,使評價問題更為有效。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需求的優先級的主要貢獻在于:(1)用把問題分解成層次結構的辦法,簡化對復雜問題的評價;(2)用兩兩比較方法消除了評價復雜問題的某些定性屬性的度量困難;(3)用一致性檢驗方法保證了人們在評判復雜問題時的邏輯判斷上的前后不一致。因此層次分析法為通信企業提供了一條對用戶信用評價并進行決策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梁雄健楊旭:通信企業信用管理.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4.10
篇6
關鍵詞: 信用證英語 詞匯特征 翻譯
在國際貿易活動中,買賣雙方可能互不信任,買方擔心預付款后,賣方不按合同要求發貨;賣方也擔心在發貨或提交貨運單據后買方不付款。因此需要兩家銀行作為買賣雙方的保證人,代為收款交單,以銀行信用代替商業信用。銀行在這一活動中所使用的工具就是信用證。信用證是銀行用以保證買方或進口方有支付能力的憑證。因此在進行外貿時,信用證和信用證英語的掌握尤為重要。本文擬從信用證英語的詞匯出發,歸納其詞匯特點,并探討其英譯原則。
一、專業詞匯及其翻譯的準確性
信用證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有大量的專業詞匯。大部分專業術語都是從已有的普通英語中引申而來的,這些詞匯在信用證中有特定含義。在翻譯這些詞匯時,切不可望文生義,必須從經貿這一領域出發,力求譯文的準確、嚴密。例如,在honor在普通英語中,其中文含義為“尊敬、敬意”,而在信用證英語中,則譯為“兌現、支付”。這類專業詞匯在信用證英語中很多,例如:
由于專業詞匯具有特定的含義,它們在信用證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翻譯信用證時,譯者不僅要深刻領會這些詞匯的準確含義,確保其翻譯的準確性,同時還應不斷積累必要的商務知識。
二、縮略詞及其翻譯的穩定性
英語縮略詞是指在音節和字母上被省略或簡化的英語詞匯。使用縮略詞是科技英語中常見的現象??s略詞中符號少,信息量大,正好滿足了人們需要通過經濟、高效的方式達到交換信息和交流思想的目的。例如:
L/C(Letter of Credit)信用證
D/A(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承兌交單
D/P(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付款交單
L/G(Letter of Guarantee)保證書
縮略詞的翻譯必須準確、固定、嚴格、穩定。為了準確地翻譯此類縮略詞,譯者必須注意平時的收集和積累,并在此基礎上熟知縮略詞的全稱,領會其含義。
三、時間詞及其翻譯的嚴謹性
時間是信用證中的基本信息,也是信用證中的敏感信息。信用證中時間的表達必須清楚明確,搭配必須固定,翻譯須嚴謹。這也是信用證英語區別于普通英語的一大特點。例如:
(1)to(止),until(至),till(直至),from(從)等詞表示裝運的日期或期間,包括所述日期。如:
this credit remains valid in China until 23rd April,2009(inclusive)本證到2009年4月23日為止,包括當日在內在中國有效。
(2)before,prior to和after指在某月某日之后,或在某月某日之前,不包括所述日期,例如:
First half of a month,second half of a month分別指“該月1至15日”和“16日至該月最后一天”,起訖日均包括在內。
beginning of a month(月初),middle of a month(月中),end of a month(月末)分別指的是“1日至10日”,“1日至20日”,“21日至該月最后一日”,起訖日均包括在內。
翻譯時間條款時,譯者須十分謹慎,應十分注意時間的起點和結點,要做到滴水不漏,以免被不法商家利用,引起不必要的紛爭和損失。
四、法律詞及其翻譯的強制性
由于信用證條款規定的強制性,信用證中用詞通常帶有命令語氣。為了表達其命令語氣,信用證英語中使用了大量的情態動詞。這是信用證英語的另一大特征。情態動詞在信用證中常表示在法律上必須履行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這些情態動詞有:may,may not,shall,will not,must,must not,should,ought to等,翻譯為“可以”、“必須”、“應該”或“不許”、“不能”、“不得”等意思。例如:
Bills of lading must be dated not before the date of this credit and not later than May.15,2009.
提單日期不得早于本證的日期,也不得遲于2009年5月15日。
情態動詞是信用證英語中相當重要的表達語義的詞語,表明了交易雙方所需要承擔的責任或義務。因此在翻譯這些法律詞匯時,譯者應注意行文的正式和規范性,措辭應準確和強制,以符合法律文體的特征和需要。
五、古體詞及其翻譯的精練性
古體詞在現代英語中不再廣泛使用,甚至逐漸消亡,但是在信用證英語中卻不可或缺,這些詞多位一些表達語法關系的復合副詞。這是信用證詞匯的又一大特征。這些副詞由here,there,where詞根加上一個或幾個作為后綴的介詞(例如:after,by,from,in,of,under,unpon)構成,用于信用證條款中。例如:hereafter,hereat,hereof,hereon,hereto,hereinafter,hereby,herewith,thereby,therefore,thereafter,thereof,thereon,thereupon,therewith,thereunder,whereas,whereat,whereby,whereof。例如:
We hereby establish this Irrevocable Credit which is available against beneficiary’s drafts drawn in duplicate on applicant at 30 days sight free of interest for 100% of invoice value.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
我方茲開立不可撤消信用證,本證憑受益人開給申請人的30天一式兩份匯票付款,不計利息,承兌交單。
Please take note thereof,and honor his draft on presentation.
惠請予以留意,當他向貴行提示匯票時,予以承兌為荷。
古體詞的翻譯遵循一定的規律。在這些古體詞中,here表示this,there表示that,where表示what或which。故而,hereafter翻譯成“此后,今后”,hereunder“在下文,據此,根據本合同”;thereinafter譯為“在下文”,thereof“關于、由此,其中”; whereby翻譯為“因此,由是,據此”;wherein“在那方面”。
古體詞使用于信用證中,能使語言精練、直觀,使語言顯得更為規范、嚴肅,體現出莊重的文體風格。因此翻譯時應注意文體風格,選擇較古雅的詞匯,并注意行文的正式、權威。翻譯時力爭做到簡潔、莊重和準確。
信用證英語作為一專門用途英語,有其獨特的詞匯特點。但是只是從詞匯意義上來翻譯信用證英語是不夠的,還須對原作所涉及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術語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進行必要的知識儲備,以便更好從事翻譯。
參考文獻:
[1]陳建平.經貿合同英語詞法特征及其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6,(2).
[2]李太志.商務英語翻譯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上海翻譯,2005,(2).
[3]劉霽.國際信用證的詞匯句法特征及其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5,(2).
[4]陸丹,黃琦.國際商務英語中信用證的語言和翻譯[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8).
[5]陸谷孫.英漢大詞典(第2版)[M].譯文出版社,2007.
[6]孟凡艷.經貿合同英語的語言特征及翻譯中應注意的問題[J].商場現代化,2005,(12).
[7]王海燕.信用證英語的句法特征及其翻譯[J].理論界,2008,(12).
[8]吳雯.國際商務英語信用證條款的理解與翻譯[J].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8,(9).
篇7
關鍵詞: 聯想 心理學 邏輯詞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在早期曾對‘邏輯’作出過富有獨創性的解釋,他認為邏輯不僅僅是關于推理的科學,邏輯的本質揭示的是一種‘必然聯系’。‘在我們的思想中,一事物總是和其他事物聯系在一起的,孤立存在的事物是不可想象的。只要我們具有正常的思維能力,我們就必定會把握事物之間的邏輯聯系?!壿嬎从车牟皇鞘挛锏木唧w形態、特殊性質和變化狀態,而是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系,所有事物必然聯系的總和,就是世界的邏輯結構’”[1]。
“聯系”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它在心理學中表現為聯想,在語言中表現為邏輯詞,它們是內隱和外顯不可分割的兩方面。下面,筆者將從聯想心理學、邏輯詞及二者的關系作出闡釋。
從古希臘時代算起,心理學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心理學史歷程中,有一種心理學思想從一開始就存在并且延續到現在,它就是聯想心理學?!奥撓胄睦韺W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不是某種統一的心理學理論和思想,也不是一個統一的心理學派,而是一種研究范式和研究思路。在心理學史上,聯想心理學有多種表現方式,呈現出了歷史的多樣性”[2],聯想主義心理學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說,看到七弦琴可以聯想到琴的主人,看見一幅肖像畫可以聯想起畫的本人,這就是后來所謂聯想的接近律的最早描述。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提出三大聯想律:接近律、相似律和對比律?!皟汕Ф嗄陙?,亞里士多德的聯想律成為學習理論的基礎”[3]?!氨M管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最早談到了聯想的問題,并且提出了三大聯想律,但他們僅是把聯想看做記憶或回憶發生的條件,而沒有將其看做貫穿所有心理現象的規律,并且沒有明確提出聯想的概念。因此,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這兒,聯想的觀念還僅僅是聯想心理學的萌芽”[3]。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末葉的聯想主義稱為早期聯想主義,其創始人是英國哲學家霍布斯。他認為人的一切心理活動實質上只有兩種,即感覺和聯想。由于它用簡單的要素說明復雜的心理活動,因此又稱為原子論。聯想主義心理學來源于英國的經驗主義心理學,經驗主義心理學主張:①感覺過程起主要的作用;②把意識經驗分析為元素;③通過聯想的機制把元素綜合為較復雜的心理經驗;④強調意識過程。英國聯想主義心理學是聯想心理學發展的系統化基礎,這個時期的心理學對后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如黎黑指出:“從長遠角度看,聯想主義最終導致行為主義按聯結的習慣對行為進行分析?!盵4]到了19世紀后半葉,科學心理學開始成熟,聯想心理學也開始進入科學化階段?!翱茖W聯想心理學呈現出了多樣性,從其所屬心理學派別來看,就有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而從聯想單元的性質來看,既有心理性的(如感覺、情感、觀念),又有動作性的(如刺激和反應),還有生理性的(如大腦皮層中樞)”[3][5]。到了20世紀后期以來,聯想心理學以一種與當下心理學現狀相適應的新形態出現了,它就是作為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范式的新聯結主義和一種更新近出現的關聯主義[6][7]。
盡管聯想心理學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多種形式,但是都貫穿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聯想單位之間的聯系。另外,心理作為一種內隱性的功能,它必須通過某種方式表達出來,而語言外正是實現表達的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心理學的“聯想”可以以語言中的“邏輯詞”作為標志表達出來。比較常見的聯想有以下類別:同一、總分、分類、并列、遞進、主次、因果、一般―特殊、時間、空間、比較,它們可以用眾多的邏輯詞來表達(常用聯系及邏輯詞見表1。由于英文的邏輯詞比中文典型,因此表中邏輯詞以英文標注。)。
從下表可知常見的邏輯聯系主要有:同一、整體―部分、一般―特殊、類別、比較、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原因―結果、主次、平行、遞進十一種。在進行心理活動的時候,主體所想的內容常常需要包含以上的聯系或者需要在各種關系中進行轉換,而表現在語言中,就需要用到邏輯詞。
表 心理聯系及邏輯詞
(參見《英語寫作手冊》[8])
下面我們以羅素著名的散文《我為何而生》為例給出解釋: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單純而強烈的三種感情。這些感情如陣陣颶風,吹拂在我動蕩不定的生涯中,有時甚至吹過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絕望的邊緣。
我所以追求愛情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愛情有時給我帶來狂喜,這種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會為了體驗幾小時的愛的喜悅,而寧愿犧牲生命中其他的一切。其次,愛情可以擺脫孤寂――身歷那種可怕孤寂的人的戰栗意識有時會由世界的邊緣,觀察到冷酷無生命的無底深淵。最后,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賢以及詩人們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這正是我所追尋的人生境界。雖然它對一般的人類生活也許太美好,但這正是我透過愛情所得到的最終發現。
我曾以同樣的感情追求知識,我渴望去了解人類的心靈,也渴望知道星星為什么會發光,同時我還想理解畢達哥拉斯的力量。
愛情與知識的可及領域,總是引領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對人類苦難的同情卻經常把我帶回現實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喚經常在我內心深處激起回響,饑餓中的孩子,被壓迫被折磨著,給子女造成重擔的孤苦無依的老人,以及全球無情的孤獨、貧窮和痛苦的存在,是對人類生活理想的無視和諷刺。我常常希望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減輕這不必要的痛苦,但我發現我完全失敗了,因此我自己也感到很痛苦。
這就是我的一生,我發現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誰再給我一次生活的機會,我將欣然接受這難得的賜予”[9]。
在第一段例文中,羅素運用總分、抽象―特殊、因果、主次、并列等多種聯系,這些聯系以“這就是”、“如”、“原因”、“首先……其次……最后……”、“同樣的”等邏輯詞為標志來表達。
心理學的聯想與語言中的邏輯詞的關系實際上源于思維和語言的關系。就語言和思維的關系而言,基本上有三種理論主張:第一種,認為思維決定語言。第二種則相反,認為語言決定思維。第三種是一種折中的主張,二者互相影響作用。從主流思想來講,大多支持第三種觀點,即思維和語言相互影響。一方面,語言影響思維:“語言傳播思想,而不同的語言體現了不同的思維方式。雖然語言相對論假說(the linguistic relativity hypothesis)認為語言決定思想,但是,更準確的表述應該是語言影響思想。對一般人稱代詞he的影響作用的研究,以及對豐富詞匯進而提高思維品質之能力的研究,揭示出了詞語對思想的影響作用?!盵10]另一方面,“有時,我們用意象來思維,而不用語言;我們還會用從舊詞語中創造出來的新詞語和新詞組來描述新的思想觀念。因此,可以說,思維影響語言,而語言又反過來影響思維活動”[10]。從主流的思想看,我們可以得知聯想和邏輯詞的關系:在邏輯詞對聯想的影響方面,豐富的邏輯詞會發展和提高人們的聯想能力,大多數教科書采用新詞匯的目的在于傳授新的觀念與思維方式,進而提高教育質量;在聯想影響邏輯詞方面,普遍學者認為人類先有聯想思維,再用邏輯詞表述聯想思維,把語言比喻成“外衣”和“工具”。因此,聯想與語言中的邏輯詞無輕重之分,二者相互依存、支撐。思維影響著我們的語言,語言反過來也影響著我們的思維[11]。
綜上所述,心理學中的聯想與語言中的邏輯詞屬于語言心理學領域的重要問題。聯想和邏輯詞的本質在于哲學中的“聯系”的概念,聯系是普遍存在的。聯系在心理學中表現為聯想,在語言中表現為邏輯詞,它們是內隱和外顯不可分割的兩方面。
參考文獻:
[1]趙璐.理想語篇的評價原則.語文學刊,2011-08:9.
[2]王金奎.聯想心理學的歷史流變及其新發展.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03:65.
[3]赫根漢,郭本禹.心理學史導論(上).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77,66.
[4]黎黑,著.李維,譯.心理學史(上).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89.
[5]車文博.西方心理學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17.
[6]Feldman J A, Ballard D H, Connectionist models and their properties, Cognitive Science, 1982(6), P205-254.
[7]西蒙斯.數字時代的一種學習理論.全球教育展望,2005,34(8):9-13.
[8]丁往道.英語寫作手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7.
[9]羅素.羅素自傳.商務印書館,2003.
篇8
Our Chinese are proud of 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Tiangong-1.
該句出自學生作文,要表達“我們中國人對天宮一號成功發射感到自豪?!备鶕淞x,“我們”和“中國人”指代相同,是平行對等關系,沒有偏正關系,所以應該把Our改成We。本句錯誤的根源在于沒有搞清楚同位語的概念。
一個名詞(代詞)后用來解釋說明該名詞(代詞),并且處于同一語言層次,所指內容和功能和該名詞(代詞)相同,我們把該成分稱為同位語。如:
1. The magazine New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my favorite. 《新高考》雜志是我最喜愛的。
分析 New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是名詞the magazine的同位語,解釋雜志的具體名稱,和the magazine是同位關系。
2. He, the only child in his family, is not finicky. 他,家里的獨生子,并不嬌氣。
分析 the only child in his family是代詞he的同位語,說明他的情況,和he是同位關系。
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被同位語解釋說明的詞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代詞,沒有特殊要求。但是如果作同位語的是一個句子,即同位語從句,其解釋說明的詞(即中心詞)有一定的局限性。請看下列一道高考題:
We’re just trying to reach a point _____ both sides will sit down together and talk.
A. where B. that C. when D. which
分析 如果把point看作是同位語從句的中心詞,應該選擇that,后面解釋point的具體內容。但是point在此意思是“某個地方(a particular place or area)”,引申為“某個地步”,表示的是一個抽象化的地點,此處不能作為同位語從句的中心詞。point后面接的是定語從句。答案為A。
可見并不是所有抽象名詞都可以用作同位語從句的中心詞,由于同位語從句中心詞具有概括性,所以中心詞往往為抽象名詞,并且具有含義模糊的特點,其后的同位語從句進一步補充說明。如:
We are all aware of the fact that our environment has been seriously polluted.我們都知道這個事實,我們的環境被嚴重污染了。
分析 句子中中心詞是fact,其后“that our environment has been seriously polluted”補充解釋了“事實”的具體內容,由一個句子來充當,被that引導。
根據同位語從句中心詞“抽象、概括、模糊”的特點,結合近幾年高考相關試題綜合篩選,我們可以把同位語從句的中心詞歸納為如下幾種類型。請看下表:
知道了同位語從句中心詞的特點及其常見分類后,我們來關注高考中同位語從句中心詞位置的情況。請看下列幾道高考題:
1. (2011 遼寧) When the news came _____ the war broke out, he decided, to serve in the army.
A. since B. which C. that D. because
2.(2009江西) The fact has worried many scientists _____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 these years.
A. what B. which C. that D. though
3. (2006四川) ―It’s thirty years since we last met.
―But I still remember the story,believe it or not, _____ we got lost on a rainy night.
A. which B. that C. what D. when
4. (2005浙江) Danby left word with my secretary _____ he would call again in the afternoon.
A. who B. that C. as D. which
5. (2003 上海) There is a new problem involved in the popularity of private cars _____ road conditions need _____.
A. that; to be improved B. which; to be improved
C. where; improving D. when; improving
一般來說,同位語從句中心詞的位置緊靠在同位語從句的前面,但有時由于平衡句子結構的需要,中心詞和同位語從句被其他成分隔開。上述考題都屬于這種情況,請看下表:
篇9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需求
當今世界已步入知識經濟時代,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決定國家力量強弱和發展前景的關鍵因素。我國高技術產業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已經取得長足發展,但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技術產業明顯存在規模小、結構不合理、商品化水平低、經濟效益低等問題,差距很大,還處于幼稚階段。特別是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普遍面臨著“資本缺口”和“債務融資缺口”的“雙缺口”融資困境,從而使許多科技成果由于缺少資金和市場推廣能力而無法轉化,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因此,在影響我國高新產業發展的各種因素中,資金短缺是尤為突出的一個問題。近年來,我國先后建立了多個APEC科技工業園區、高技術產品出口基地、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和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并對高技術產業給予多種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這種政府大力支持的發展形式的確對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然而,隨著高新技術企業的不斷興起、發展和壯大,這種由政府撥款為主、銀行間接融資為輔的融資手段越來越難以滿足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資金需要,所以應將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交由市場,自行發展運作,利用更多的融資途徑來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進入。
然而,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呈現不同的風險等級,所以高新技術企業在特定發展階段勢必會采取不同的融資策略,以達到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成本最小,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也就是說,在高新技術企業的每一成長階段都應有一個或幾個最優的融資方式,而這必須依賴于正確的測算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需求,從而確定不同階段的融資策略。本文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特征、風險程度、資金需求類型,利用層次分析法分析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主要微觀影響因素并測定其對資金的需求程度。
一、影響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因素
1.企業內部因素。隨著經濟發展,企業融資方式不斷演進,評價企業融資能力的指標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以往注重企業經營歷史記錄的評價指標已經不適合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需要。從高新技術企業內部來看,影響其對資金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企業規模、盈利水平、產品品牌和管理者素質等。規模越大、盈利水平越低、產品品牌越不知名、管理者素質越低,則高新技術企業對資金的需求程度就會越高,反之則反是。
2.企業技術因素。高新技術企業自身的技術狀況對資金的需求有直接影響,公司的性質和經營類型決定了資金需求量的大小??坍嫺咝录夹g企業技術狀況的指標可分為技術的研發周期、研發費用的投入水平、研發的方式、設備的先進程度、新產品開發比率等因素。在不同發展階段,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周期、研發費用、研發方式、新產品開發能力等方面均不相同,因而對資金的需求程度也不相同。
3.外部環境因素。外部環境可以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多種融資方式。其中包括金融市場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的融資方式(銀行貸款、證券市場融資、風險投資等),企業取得這些資金的難易程度也決定了它們對其他資金的需求,也包括法律和政策支持的力度以及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完善程度。隨著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環境的變化,這三個因素對企業對資金的需求程度也會不同。以U1i、U2i、U3i表示高新技術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內部因素、技術因素、和企業外部環境因素,以F表示高新技術企業對資金的總需求水平,則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需求程度可表示為函數形式F=Fi(U1i、U2i、U3i)。
二、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運籌學家T.L.Saaty提出的,是對眾多錯綜復雜的變量進行量化分析比較的一種較為成熟的方法,適用于多目標決策,用于存在多個影響指標的情況下,評價各方案的優劣程度。層次分析法將決策問題按總目標、各層子目標、評價準則直至具體的備投方案的順序分解為不同層次,然后用求解判斷矩陣特征向量的辦法,求得每一層次的各元素對上一層次某元素的優先權重,最后再加權求和的方法遞階歸并各備選方案對總體目標的最終權重,此權重最大者即為最優方案。
1.判斷矩陣的確定。設某層中有指標X=X■,X■,…X■,A為判斷矩陣,aij為矩陣中的元素,它表示第i個指標Xi比第j個指標Xj重要的程度。一般采用T.L.saaty的標度法給出aij的值:
A為“反矩陣”,即a■=■。更嚴格的假設是,A具有一致性,即aik×akj=aij。利用求和法求得各層中因素的權重ω=ω■,ω■,…ω■。先對判斷矩陣每一列進行歸一化處理■■=■,i,j=1,…,n;再將每一列經歸一化后的矩陣按行相加,Mi=■■■,i=1,…,n;然后將向量M=(M1,…,Mn)T歸一化,ωi■,i=1,…,n。所求得ω=(ω1,…,ωn)T即為所求的特征向量,即為權重。
2.一致性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表明判斷的前后一致。若xi>xk,xk>xj=>xi>xj,則A為一致矩陣。計算隨機一致性指標CI=■,λmax=■■,λmax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n為判斷矩陣的階數;計算一致性比率CR=■;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查表可得。若CR
三、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需求評價體系
根據上文介紹的層次分析法計算步驟,分別對表1中所列三大類12個指標進行比較判斷,分別得到判斷矩陣,并進行一致性檢驗,都通過了一致性檢驗。結果如下:
表1 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需求評價表
在得到各指標權重后,即可將每個高新技術企業具體情況依照表2所列情況請專家進行打分,然后將各指標分數乘以他們所占的權重,即可得到總分,也就是高新技術企業對資金的總體需求程度。將企業對資金需求的迫切程度分為5個等級,分別表示為“很不迫切”、“不太迫切”、“一般”、“比較迫切”和“十分迫切”,并賦以分值1~5分,得分越高,對資金需求越迫切,越應該優先滿足該企業的融資需求。
表2 高新技術企業資金需求程度評價表
參 考 文 獻
[1]許學軍.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業務[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2]趙振全,劉淼.于震小康社會獨立指標評價體系及評價標準[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1):80~87
[3]趙新欣,袁佳音.趙振全吉林省商業銀行信貸評估方法的比較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3(6):84~86
[4]Thomas L Saaty.張錄譯.領導者面臨挑戰與選擇-層次分析法在決策中的應用[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
[5]D.M.Eerurck.The approach to consistency i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Modelling.1987(9):61~65
篇10
【關鍵詞】科技創新 第三次工業革命 社會價值
隨著支撐工業文明的基礎能源日漸枯竭及其帶來生態方面的“副產品”日益嚴重,傳統化石能源經濟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工業發展模式日漸衰退,并給全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危機。這種危機連同經濟危機一起,成為人們尋求進入“后碳”時代新工業模式的動力。人們迫切需要更加智能、更可持續、更符合自然和社會倫理的生產方式,這一新愿景的實現需要依靠科技創新的力量來推動。建立在數字化制造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再生性能源技術融合基礎上的科技創新及扁平化的創新模式正帶來生產、消費方式和生產組織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變革,第三次工業革命初露端倪并即將發生,這一事實充分彰顯了當代科技創新的社會價值。
科技創新拉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序幕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19世紀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二次工業革命為20世紀的人們開創了新的世界,第三次工業革命同樣會對21世紀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①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會催生重大的科技創新與突破,進而又推動“科學―技術―生產―經濟―社會”這根鏈條循環發展,并彰顯出其追求社會價值的本質內涵。
科技創新的本質在于追求社會價值??萍紕撔率强茖W創新和技術創新的融合體,科技創新的本質在于其所體現出來的社會價值。對科技創新的社會價值可從兩方面考察,就內在價值而言,科技創新的社會價值即人類在科學創新中的認知價值??茖W創新是指通過科學研究(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獲得新的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知識的創造性發現活動??茖W創新本質上是發現新現象、提出新問題、創造新知識、建立新理論的認知活動。因此,科學創新的求真、求善、求美以及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價值性貫穿邏輯論證、實踐檢驗和價值評價的全過程。就外在價值而言,科技創新的社會價值即人類在技術創新中的應用價值,主要涉及經濟價值、倫理價值和文化價值。隨著科學技術逐漸成為主要生產要素,工業發展越來越依賴科技創新并成為科技不斷創新的重要載體,科技創新的應用價值也得到極大彰顯。
科技創新與工業革命的循環累積效應??萍紕撔屡c工業革命之間的循環累積效應的形成主要源于科技創新的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之間的矛盾與統一。這一效應更深刻地體現在我們正身處的舊工業時代向新工業時代轉變的過渡時期。
首先,認知價值與應用價值的矛盾使舊工業時代面臨終結??萍紕撔率且粋€創新與破壞共生并存的過程,隨著科技創新的深入,其應用價值往往首先表現為經濟上的實用價值,在推動經濟空前增長的同時,也悄然顛覆并重構人類傳統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價值觀念。自20世紀中期以來,技術創新的經濟價值被迅速放大,甚至遮蔽了科學創新的初衷,為探求真理而獻身的認知價值取向轉為功利的單一的經濟價值取向。技術異化使科技本身逐漸背離了其作為“實現人的本質力量”的特征,科技創新真正的社會價值遭到扭曲,原本旨在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科學技術本性也逐漸喪失。人類面臨著能源危機與生態環境危機,舊工業時代面臨不可逾越的“增長的極限”,并在接近這一極限后轉為衰退甚至衰亡。
其次,新工業時代的生產方式轉型創造需求拉動科技創新。隨著自然資源存量的銳減,舊工業生產方式的資源優勢逐漸喪失殆盡,經濟發展支柱發生傾斜,生產方式轉型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轉型必然帶來對科技創新的旺盛需求,在需求的誘導下,基本科學問題、能源與資源、信息網絡、先進材料和制造等新的科技領域出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并改變了傳統知識傳播與共享的方式,觸發了扁平化創新模式的探索,為科技創新模式的嬗變提供了新的機遇。在此意義上,工業生產方式轉型內生地決定著科技創新及其社會價值。
第三,社會價值的內外統一拉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序幕。工業化危機需要新的工業革命來化解,新一代科技創新在認知成果上的突破與經濟、倫理與文化價值的統一,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量。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設想的建立在互聯網和新能源相結合基礎上的可持續、分布式發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并在今后幾十年將迅猛發展,大概在2050年達到頂峰,然后在21世紀下半葉保持平穩狀態。②
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科技創新社會價值的特點
數字化制造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再生性能源技術的融合凸顯科技創新的生態價值。這是一場多維突破、交匯融合式的科技創新。科學的認知價值,曾經并且依然不斷推動著人類的思想進步與解放,促使數字化制造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再生性能源技術等組成一個復雜的“科技簇群”并相互交叉和滲透,導致了一系列重大關聯技術的協同進步和群體突破,進而能夠靈活、快速、低成本、低能耗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凸顯了科技創新的生態價值,并將有力推動物聯網、云計算、新能源和數字化制造等新興產業的誕生和新一輪工業革命在全球范圍內非線性團聚式地發生。
互聯網技術成為實現科技創新應用價值的主要交流平臺與渠道。在新一輪科技創新多點突破、交叉匯聚的態勢下,無論是新能源還是數字化制造的發展都需要互聯網技術作為支撐,并與之交叉進行。不論是保羅?麥基里(Paul Markillie)所指的: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生產系統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全面趨向數字化和智能化,從而使生產設備能夠更快地自我反應、計算判斷、分析決策和操作;或是里夫金關于“可再生能源的轉型、分散式生產、新儲存方式、能源互聯網和零排放式交通等五大支柱產業”的升級與重構,都將迫切需要依托互聯網技術作為終端來進行連接與通訊,并能夠實現智能管理?;ヂ摼W成為技術創新成果交流、轉化與貿易的關鍵性渠道,同時也構成了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科技創新社會價值的實現載體將由金字塔式轉向扁平化。傳統意義上的科技創新實現的基本方式是金字塔式的,即“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技術應用”這一從上至下的、串聯式轉化的模式,基礎研究是創新的原動力和創新鏈條的最高端。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金字塔式的創新模式將逐漸向扁平化轉化。首先,科技創新主體從基礎理論或權威科學專家那里轉化為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其次,科技創新的推動力從基礎研究轉向全社會的需求??傊谌喂I革命將在繼續延續金字塔式創新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垂直縱向的系統與扁平化水平式系統結合,形成一個矩陣式的新創新模式,還將再從矩陣式模式轉向立體的創新模式,這將使創新的能力和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③隨著科技創新的日益深入,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科技創新將在各創新主體、創新要素交互復雜作用下發生,成為認知價值與應用價值的“雙螺旋結構”共同催生的產物。
科技創新帶來的變革
當代科技創新的變遷不僅使其呈現出全新的面貌,也將導致第三次工業革命在生產、消費方式與生產組織方式方面的變革,進一步展現出當代科技創新的社會價值與影響。
生產方式向大規模定制轉變。麥基里認為,工業革命主要體現為由技術范式轉變引發的生產方式的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使機械生產取代了手工制作,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創了規?;a時代,不論是蒸汽機的發明還是流水線生產的采用,都導致工業生產經營與能源生產經營方式的集中化和批量化。當前正在發生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其核心是數字化制造,表現為大量高新技術“聚合發酵”和綜合應用,包括“更聰明”的軟件、“更神奇”(重量更輕、強度更高、更加耐用)的新材料、功能更強大的機器人、更完美的程序設計與3D打印技術、更全面的網絡服務,從而實現生產成本更低、生產周期更短、生產過程更靈活、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再到銷售的關聯更緊密,以及從“福特制”下的傳統“大規模流水線生產”轉向更適應“個性化需求”的“大規模定制”等。④
消費方式向個性化體驗式轉變。以互聯網為支撐的智能化大規模定制的生產方式,標志著個性化、體驗式消費時代的到來。隨著人們的收入不斷提高,從消費能力與消費意愿上都更加傾向個性化的消費品。同時,出于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考慮,人們需要3D打印這樣的生產制造方式,它既能大規模生產,同時又能滿足定制,生產出個性化產品。重要的是,生產的過程就是消費的過程,消費的過程就是生產的過程,在3D打印店里的體驗式消費的同時就是生產。隨著人、機、物的逐漸融合,消費者將在更大程度上參與設計和制造過程,甚至成為生產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實現個性化、實時化、經濟化的生產和消費模式。
生產組織方式向虛擬化轉變。產業集群是重要的產業組織模式,傳統工業命脈掌握在少數擁有重型機械和大量藍領工人的高資本、大規模、集中化的工業企業手中?;ヂ摼W技術的飛躍發展使大量物質流被成功虛擬化為信息流,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產業集群將借助發達的信息、通信技術和網絡平臺,突破傳統地理集群的空間局限,逐漸形成網絡意義上的集聚,使產業集群發展虛擬化。相比傳統意義上的產業集群,虛擬產業集群中的企業對市場和技術變化的反應更為敏感,可以在較短時間內以較低成本整合各種資源,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與靈活度。這種開放式創新從依靠蓄積創新資源轉向通過組織間創新資源的交換與創新收益的分享獲取競爭優勢。這一新的資源配置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業內部組織形式,眾多中小型企業和個體企業家將借虛擬產業集群突破資源困境,以低制造成本快速推出新產品而獲得成長。同時,鑒于可再生能源分布廣泛并以不同比例和頻率分布于世界各地,分散式能源生產使之成為分散合作式模式,從而鼓勵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挑戰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經濟中處于中心地位的大型制造公司,與國際商業巨頭一道共同發揮作用。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
當代科技創新范式的加速形成與應用使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輪廓日益清晰。黨的十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對于理清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與著力點,把握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具有重大意義。
處理好科技創新的認知價值與應用價值之間的關系,實現科技創新的綜合價值??萍紕撔虏粌H是科學、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過程,也是其與自然和社會相互整合的協調發展過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首先處理好科技創新的認知價值與應用價值之間的關系,從單一地面向經濟轉變為面向經濟、自然、社會、倫理和文化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發生要求我們將科技創新的生態價值理念根植于科技創新全過程,以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作為科技創新追求的根本目的,尊重和遵循科學規律,著力構建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社會制度,并以此考察所有的科技創新成果,杜絕急功近利、竭澤而漁,才能解決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的矛盾,避免重蹈舊工業生產模式的覆轍。對人本價值的回歸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靈魂,“活著是為了游樂將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流理念”。從時代價值角度說,科技創新只有對人的進步發揮正能量,科技創新的內外價值才真正得到統一。
處理好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之間的關系,將STS融入科技創新??茖W技術本是文化的一種形式,彰顯科技創新的社會文化價值有利于端正科技創新的價值取向。開展科技創新歸根結底是為了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實現科技與社會、科技與自然、科技與人文協調發展。只有處理好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之間的關系,將科學理性與人文理性相結合,用人文理性約束與指引科技創新,才能避免科技的單向度發展、破解“斯諾命題”、結束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分離甚至對立。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基本的思考方式。STS把科學和技術放到(本來就在)社會生產(物質生產、精神生產、社會關系生產等)和生活(物質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中,把本來就由科學、技術參與或支撐的社會生產、生活視為(本來就是)科學、技術的活動場域、生成條件和整合基礎。⑤這種思維方式作為人類把握現代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深刻揭示了人類科技認識的選擇性、人本性、時空性和相對性,將STS融入科技創新,從STS角度揭示科學、技術與產業間的互動關系,能更深入地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本質聯系。
處理好社會價值載體之間的關系,大力發展自主創新與協同創新??萍紕撔碌纳鐣r值的實現載體即科技創新鏈,主要包括企業、研發機構、政府和中介組織四大主體,涵蓋科研人才、研發投入、平臺載體、技術成果四大要素。第三次工業革命背景下的科技創新需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資源的合理配置及其要素的合理流動。一方面,要堅持以企業為創新主體,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重視關鍵技術的原始創新和系統集成創新,重視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再創新。加大對數字化制造及新能源領域的基礎研究與核心技術突破,實現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產品的高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打破筒倉效應,大力推進協同創新,構建完整的科技創新體系。處理好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明確不同創新主體的功能定位,完善協同創新的創新體系。
從科技發展的角度說,對于認知能力有限的人類而言,浩瀚的宇宙及復雜的社會永遠都是“黑箱”,科學技術永遠是一定社會條件下具體的、歷史的、相對的和暫時的認識。我們只有堅持不懈地進行科技創新以適應當代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的趨勢與要求,才能牢牢把握這場工業變革的機遇,實踐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藍圖。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注釋】
①周洪宇,徐莉:《第三次工業革命與當代中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頁。
②[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業革命:新經濟模式如何改變世界》,張體偉、孫豫寧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
③劉燕華,王文濤:“第三次工業革命與可持續發展”,《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年第4期,第3~7頁。
④Paul Markellie,"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economist, 2012, No.4, p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