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31 16:40: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文字訓練;規范教學;重點
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是語文的常態教學。語文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宜采取螺旋式上升的訓練安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下,學生對范文語言的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全部過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文字訓練。課文是個例子,例子的作用就是讓孩子學后能加以運用。教師研讀教材時,要從語文的角度細細揣摩,聚焦語言,從教學的起步就扣住語言這個牛鼻子,尋找、把握文本中的語言文字訓練切入點,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甚至一個標點符號,引導學生規范地學習語言文字。
一、巧設情境教字詞
字詞教學,一直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字詞教學不僅僅是認讀,正確的理解也相當重要。幫助學生理解字詞的方法有很多: 利用工具書,根據具體的語境,聯系上下文,抓重點字,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案例1: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片斷
(1)提問: 咱們去和傣族人民一起潑水好不好?
(2)播放傣族人民潑水的壯觀場面。
(3)讀讀課文中描寫潑水場面的句子。
(4)你能在這段話中找出一些特別的動詞來表達你的歡樂、高興、瘋狂的情緒嗎? ( 學生讀后在“灌”“潑”下加著重號)
(5)“灌”是個什么樣的動作,你能不能學給大家看看?( 生做灑水的動作)
(6)再想想剛才那個畫面里,民警叔叔把水灌到他的衣領里去是怎么做的? ( 生再做灌水的動作)
(7)用什么“灌”? 讀讀這句話。圖文結合了解“瓢”:左邊是票,右邊是瓜。因為“瓢”原先就是用瓜做成的。
(8)潑水的動作和盛水的器具并不僅僅只有這些,傣族的人們還會怎樣潑水呢? 想一想,說一說。
(9)出示句式練習:
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有的用,有的用,還有的用……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兒,個個身上濕淋淋,人人臉上笑開了花。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最能表達人們興奮快樂潑水的動詞,巧設情境,開展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讀一讀,看一看,演一演。學生或“灌”或“潑”,或“追逐”或“奔跑”,親身體驗了傣族同胞歡度潑水節的那份歡樂,詞語便在學生的表演中靈動了起來。從“讀”到“看”再到“演”,最后“想”“品”“用”,以兒童的視角來解讀字詞教學,字詞成為兒童的一段難忘的“生活”,一種歡樂的“體驗”,一個深刻的“記憶”……葉圣陶說: “唯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到的一點點積聚起來,積聚越多,了解就越深切?!?/p>
二、步步引導學句式
句子教學是小學語文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內容。它既是字詞教學的升華,又是段篇教學的起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案 例2: 《鳥島》教學片斷
每年春天,天氣變暖,湖水解凍,一群一群的鳥兒就陸續從遠方飛來。
(1) 出示句子: 鳥兒就從遠方飛來。指名讀句。
(2) 出示句子: 一群一群的鳥兒就從遠方飛來。
(3) 讀讀這句話,你有什么發現?
課件幫助理解“一群”“一群群”和“一群一群”,指導讀好“一群一群”。
(4) 出示句子: 一群一群的鳥兒就陸續從遠方飛來。
師: 你們又發現了什么?
生: 鳥兒不是一起飛來的。它們是陸續飛來的。
師: 你們真會讀書呀! 什么是“陸續”呢? 播放錄像。
生: 我看到這一群一群的鳥兒不是一起從遠方飛來的,而是一群接著一群從南方飛來的。
師: 讀書要這樣讀才有意思??!
師: 你們能用“陸續”說一句話嗎?
生: 放學了,同學們陸續走出校門。
生: 電影結束了,觀眾們陸續走出電影院。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環節簡潔,目標明確,一步步地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閱讀的方式,學習了將句子寫具體,理解了“陸續”并學會了運用。讀懂了句子的意思,掌握句子表達形式還必須經過及時的遷移,以切實有效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只有把這些過程做扎實了,學生才能真正地提高語文素養。
三、層層剝筍悟段落
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引領學生聚焦文本的重點句段,領悟文本表達的精妙,學得方法,也要指導學生感知文本結構,習得語言文字運用規律。
案例3: 《普羅米修斯盜火》第一、四自然段的教學設計
(1) 讀完第一自然段后說一說這段寫什么? ( 板書: 生活困苦) 。
(2) 人類沒有火種的困苦生活僅僅是書中所描寫的這兩方面嗎? 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 引導學生關注省略號)
(3) 出示句子: 沒有,只好。
(4) 這就是沒有火種的人們“生活困苦”。
(5) 火種來到人間后,人們心情怎樣? 又會有什么表現?
出示句子練習寫話: 火種來到人間后,人們欣喜若狂。男人們;女人們; 小孩們。
(6) 將第一自然段和自己寫的第四自然段對比讀讀,感受到什么? ( 普羅米修斯的偉大)在這個教學片斷中,通過句式“沒有,只好的練習”,讓學生明白這一節的構段方式―――先概括后具體。進而拓展遷移訓練,圍繞總起句“人們有了火欣喜若狂”,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人們有了火之后的“欣喜若狂”場面―――男女老少狂歡時不同的表現。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品悟課文語言,發現段落的表達結構特點,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層層剝筍,步步深入,抓得扎實,練到實處。
四、選點突破析篇章
課標在第三學段明確指出: 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師: 像李時珍這樣勤奮的人還有很多,作者為什么就選擇這三個人呢? 請讀讀課文再聯系上下文說說。
生: 李時珍,我國明代人; 愛迪生,美國人; 齊白石,中國現代畫家。既有古代的、又有現代的,既有中國的、又有外國的,就更有說服力了。( 生思考后交流匯報。)